功夫皇帝:李连杰
“你功夫这么好,长大后做我的保镖吧 ”“我要保护十亿中国人,不是你一个人。”
11岁的李连杰拒绝的不是普通人,正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1974年,李连杰拿了第一个全国武术大赛冠军,随后代表中国到美国表演。尼克松看完他的演出后发出保镖的邀请,被他义正言辞地回绝了。当时他只有11岁。
1982年,19岁的李连杰出演人生第一部电影《少林寺》,那首“少林,少林,有多少英雄豪杰都来把你敬仰”的主题曲唤醒多少人热血沸腾的英雄梦。
当年的电影票价仅为1毛钱,但本片居然获得了高达1.6亿的票房,不少人看了5遍以上。
自此之后,无数的制片人纷纷找李连杰拍电影,从1981年到2017年,36年,李连杰共拍了45部电影。
据他本人所说,那年代拍武打片都是实打实的,棍子打在身上也要咬着牙扛下去。
因为光线、拍摄效果等基础设备不完善,一个动作镜头拍几十次也是常有的。
每一部经典作品都是李连杰用生命拼出来的。我们对他演过的角色依然记忆犹新,顽皮坚毅的小和尚,铮铮铁骨的黄飞鸿,潇洒不羁的方世玉,面冷心赤的洪熙官,刚柔并济的张君宝,迅猛利落的精武门陈真......
每一部电影中,李连杰的打斗场景就像书圣王曦之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然而光芒的背后,他几乎每拍一部戏就多处骨折。连他自己也忘了摔断多少次。
1982年,拍摄《少林小子》,脖子严重扭伤,尾椎错位。
1984年,拍摄《南北少林》,脊椎错位、背部肌肉严重拉伤,第五腰椎裂开。1986年,自导自演《中华英雄》,鼻梁骨被打断,眼睛处往外血流不止。从高处跌落地面导致七根肋骨全断。以致于身上订满铆钉。因为长期劳累,胃部移位,拍摄中一度昏迷不醒。......
医生告诉他一个坏消息和好消息,坏消息是他的半个身子摔成重伤,右边身子比左边多出6厘米,下半生有可能要坐轮椅,好消息是他如果不要命了,可以继续拍电影,看能不能出现奇迹。
1992年后,李连杰淡出影视圈。2017年,人们在银屏再次看到他时,却是这副模样。
不少网友感慨,曾经的功夫皇帝如今却是满脸褶皱的高龄老人,不免让人心酸。
他自己也声称,甲状腺的问题,我很坦然的告诉大家,我有病,我很痛,我在积极面对,但是我没坐轮椅!
一句“但是我没坐轮椅”似乎向我们传递更多的力量。今天,让我们来看看李连杰银屏背后的故事,了解他不凡的一生。
-1-
别人都做的事,我不做
1963年,李连杰出生在一个北京的普通家庭,是家里最小的孩子。
2岁时,父亲去世。母亲一个人抚养5个孩子。有一次,老师要同学们填志愿。表格上问父亲是什么单位的,母亲是什么单位的,他写“父亲没了”,所有同学都笑话他。
可能是外界的压力,李连杰从小就有为家里争光,不被人看轻的志气。所以年仅7岁的他进了北京什刹海体校武术班,开始自己的武术生涯。
在学校里他很优秀,11岁就拿到了全国武术大赛冠军,之后连续五年拿了五连冠,并代表中国到45个国家表演。
16岁的李连杰就有88元的高薪,相当于那个年代的高级工程师的工资。他被所有人捧在手里。
很多人都觉得李连杰的优秀成绩来源于吃苦耐劳。然而他却说,别人和他一样努力。
11岁他就悟到了,要做和别人不一样的事情。别的孩子都是一味地听话苦练,而他却开始思考怎样训练才能让200下比1000下的效果还好呢
他整天思考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佳的状态,于是他开始向大自己好几岁的人请教、做朋友,慢慢他就不再跟同龄人做朋友了。
由于他的好学和勤于思考,加上老师的有意栽培,让很多拿过冠军的选手来指导他武术,很快他就超越了同龄人以及那些教过他的武术冠军。
想别人所不能想,做别人所不能做。大概是李连杰少年成才的秘密吧。
-2-
一张三级残疾证书打破铁饭碗
李连杰常常听人说,练武之人就是“头脑发达,四肢简单”。这八个字深深刻在他心里,他不想成为一介武夫。
于是,他开始大量的阅读。《列宁传》、《居里夫人传》、《邓小平传》等一些名人传。出国时,甚至会拿起《圣经》、《古兰经》的中英双译来看。
跟随着伟人的脚步,他开始思考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他已经连续拿了五年冠军,不需要再证明什么,继续当武术家无非是浪费生命。
当时的中国运动员至少28岁之后才能退役,如今他才16岁,单位不给提前离开体制,他不得不担心起自己的未来。
从十一岁开始,鑫炎导演几乎每年都去学校找李连杰,想请他拍电影。单位刚开始不同意,耐不住鑫炎的软磨硬泡,在李连杰19岁时拍了第一部电影《少林寺》。
当时这部电影引起很大反响,李连杰拿到第一笔片酬:600万支票。他欢喜得合不拢嘴,因为妈妈再也不用为钱烦恼了,家里人终于可以过上好日子了。
但是,等他拍完《少林寺》后,单位要求他继续回来做运动员。那个年代是不允许私自离开体制的。
李连杰眼下有三条路:
一条是继续当运动员。
一条是去普林斯顿大学上学,那里颁发奖学金,只要免费教外国人武术就可以。
还有一条是当演员拍电影,这是他最想要的。因为在《少林寺》那部作品中尝到了甜头。
19岁的他如果想离开运动生涯,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自己的腿摔断。李连杰在心里做了各种假设,包括怎么摔 摔了之后去哪家医院 统统都想好了。
想啊想啊,居然心想事成了。在一次训练中,一个不留神噼里啪啦摔在地上。老师们马上送他去医院看骨科,医生看完后说没什么大碍。
他不相信,坚持要去中国最好的运动康复中心北医三院就诊,没想到检查出来是内侧韧带和十四韧带断裂,半月板断成两半。马上进行手术。
进行七个小时的手术后,李连杰终于松了一口气,感觉自己解脱了。他如愿离开了体制,代价是永远被打上三级残疾的标签。
他不后悔,因为选择必有代价。
-3-
“人人知道我是演员,却不知我也是导演”
自从《少林寺》之后,李连杰名声大噪。制片人纷纷向他投去橄榄枝。他也不负众望,盛产佳作。
在香港发展的几年里,李连杰主演的几部电影都受到大众的追捧。但有一次因为签约电影公司的问题,导致经纪人被害。他才发现当演员非常被动。
1992年,李连杰考虑自己当导演、拍电影。他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 —— 正东电影公司。
1993年3月,正东电影公司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方世玉》上映,《方世玉续集》、《太极张三丰》、《中南海保镖》、《精武英雄》随后问世,电影依然深受观众喜爱。
但是,他从来不把“李连杰”三个字放在导演的那一栏里,他请来了自己的好友和金庸为自己题字。最后取名为“李阳中”。他不想观众因为他是导演而选择他的作品。
当年有不少电影明星喊着要打进好莱坞,而李连杰淡淡说一句,想打进好莱坞,门都没有。除非好莱坞的门为你而开。
比起大多数人只依赖自己的眼睛,他更愿意从事物的背后找逻辑。正如太极的阴阳。
阳的是:好莱坞有八大公司,大牌明星。
阴的是:好莱坞的真正玩法是什么
后来,他嗅出好莱坞的商机:那些好莱坞演不来的动作片深受美国大学生欢迎。于是,他以中国武术的特色赢得好莱坞的青睐。
在他看来,任何东西只有从背后看才能清楚它的逻辑。像手心和手背,来回翻才能灵活运用。
-4-
站在安全岛上,未来怎么走
李连杰是80年代最早的创业家之一,也是中国第一个买福利彩票的人,曾经三天内融资600万。但是在名利全勤的追逐中,他慢慢迷失了自己。
“1997年,全球金融风暴是我的一个转折点。”李连杰说。
34岁的李连杰身家百亿,又是国际明星,认识很多名人。可他却迷茫了。未来的路怎么走
他看到金融危机中的有钱人整天愤怒,嘴里只有动词和狂躁。
一个人说,“今天我损失了三十万。”
另一个人说,“你的算什么,我损失了上千万。”
更多人陷入愤怒、疯狂、争吵。为名利而活,为金钱而愤怒,这并不是他要追求的人生。
他决定离开演艺圈。花了5年时间,翻看200本基本没人阅读过的经文,只为寻找一个答案:人为什么而活
在佛教中找到了答案。每个人光着身子来到这个世间,医生用剪刀剪下脐带,我们就呼吸了,我们还来不及跟医生说声谢谢,医生就离开了。
人走的时候最多穿两套衣服,火葬场的管理员一按钮,我们就烧了。还没说谢谢就化为灰烬了。
如果生和死都来不及感恩的话,那么生死之间我们是否要回报这个世界呢
李连杰给出肯定的回答。在佛教中他找到了六字真言,感恩、承担、分享。
-5-
做慈善,没那么高尚
很多人问李连杰为什么要创设壹基金
他的回答是,因为海啸那天他没有淹死,所以他创造了“壹基金”。
他尝过死亡,所以不想在人世留有遗憾。他的六字真言一直呼唤他,去做必须做的事,帮助更多的人。
壹基金的模式是,打进企业圈,寻找可持续的基金支持。在他看来,如果壹基金能够坚持了20年,那么就能坚持100年。
我们都是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我们是一家人。一个人一块钱,不影响生活还能做慈善,何乐而不为呢 这就是壹基金的理念。
中国有5亿部手机,每个人一个月一块钱,一年下来就有6亿基金可以帮助穷人。所以李连杰做了这件事。
在他的苦口婆心下,马化腾第一个捐款一百万成为基金会的副总裁。马云被他的精神感动,愿意和他共同商讨壹基金的战术和战略。
李连杰为壹基金挂名,成为这家公司的名义上的CEO。他很明白,自己的名字就像可移动的财产,可以吸引无数的企业家为壹基金出一份力。
为了将企业私募基金会变成公募基金会,他努力了三年,绞尽脑汁把头发都想白了。
最后李连杰获得新加坡政府对壹基金的大力支持,前提条件是入籍新加坡。
不少人纷纷提出质疑,你自己住的房子2亿,还出来找我要一块钱,要不要脸
你都不是中国人还来办什么慈善事业
很多基金会的基金最后还不是流向企业家的口袋里
面对别人的骂名,他的回答是:
感谢那些骂我的人,让我更加清楚自己的选择。希望你们不要因为骂我伤了身体,愿你们越骂越快乐。
在他看来,一件事只要达到50%的支持就可以做了。有人骂很正常。
曾经有一位网友在壹基金的英文网上,发现系统没有转出公募给该帮助的人并举报。李连杰表示要好好感谢这位网友,因为他的监督,让他们及时发现错误并得到改善。
李连杰创设壹基金,不是他一个人的,而是社会性的。当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壹基金在七天内从互联网筹资5千万元,他内心很感动。
慈善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当系统后台10万人同时在线往账户打一块钱两块钱时,他觉得一切都值得。
在李连杰眼中,慈善并没有那么飘,也没有那么高尚,它是一件很小的事情。
-6-
一亿五千万位老人在练太极,有问题
日本有空手道和柔道,韩国有跆拳道,印度有瑜伽,中国有太极拳。
唯一不同的是,中国的太极拳是老人练的,其他国家的运动项目却是年轻人在追捧。
当我们把太极拳当做老年人的运动,问题就出现了。为了改变大家对“太极拳是老年人练的”这一观念,2018年,李连杰和马云合作拍《功守道》。
然而电影上映后,他却成了众矢之的。有人评论李连杰动作浮夸,演技退步。也有人觉得李连杰身上的商业气息越来越浓。
但李连杰做事从不在乎外界的骂名,他问心无愧就够了。
科技大爆炸时代,各种信息未经筛选就向我们扑面而来。我们还来不及反应就陷入了无尽的信息流当中,导致年轻人越来越浮躁,静不下心来。
当看到日本年轻人集体自杀,还有《低欲望的日本》出版之后,李连杰开始为年轻人着急。
他似乎能想象到20年后中国年轻人的样子,在一个物质过剩,精神缺乏的时代里,年轻人何去何从
物质和精神就想两个轨道,当物质跑得太快,精神就会被抛下。现代年轻人很难做到平衡生活。
所以李连杰携手马云推广太极禅,太极拳不止是一种运动方式,更是一种禅学。
古人研究出来的太极是万物的根本,也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哲学体系。其中调和、平衡,小至个人心态,大至家庭、民族、国家都能受益。
太极拳只是太极的一种,练太极拳是接近太极精髓最好的办法。
很多人认为李连杰和马云把太极拳商业化了。但我认为,商业包装的背后是政府的支持、资本家的投入,还有文化产业的传承。
太极拳是为了改变一代人而活。一个圆圈,画两个小圆,黑里有白,白里有黑,正如万物的阴阳协调,其中的学问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看透的。
以慢为快,像手心和手背一样思考。这正是李连杰想通过太极禅告诉年轻人,戒骄戒躁、寻找生活中的平衡。
李连杰的一生备受争议,但他从未澄清过什么。“没有做过,为什么要澄清呢 ”他用行动来证明,人生有无数种可能,只要不留遗憾就好。
万丈光芒之后,李连杰继续发光发亮。我们与其感慨英雄老去,不如品味他传奇的一生。请记住他永远年轻的微笑!
参考文献:
1.《功夫电影里,为什么被打的总是外国人 》 盲琴师
2.《杨澜访谈录 — 李连杰》优酷视频
3.《李连杰姐姐爆料,父亲走后40年家里都是靠弟弟支撑》 搜狐网
4.《李连杰加入新加坡籍事件》
5.《李连杰近照曝光,我竟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知乎
6.《李连杰:人生就是一场寻找》 百度文库
7.《李连杰慈善讲话》百度文库
8.《李连杰传》 廖小东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9382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搭地铁这件事,我承认技不如人
下一篇: 拒绝别人的善意,我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