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三境界与三层楼

苍耳子 2023-07-20 21:53:24

一个小沙弥,出家修行多年,一直没有开悟,他相当痛苦烦恼。一天夜晚,小沙弥去拜见老方丈,向老方丈诉说自己内心的苦楚纠结。

老方丈对小沙弥问道:“徒儿,你知道人生三境界吗 ”

小沙弥请教道:“师父,人生有哪三境界呢 ”

老方丈说道:“第一境界是求。世人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觉得物质追求是生活的动力,一辈子都被物质假相迷惑所困,以为有了充足的物质,就能得到人生的全部美好幸福;不少人都倾尽一生的精力去追求财富名利欲望,身体消亡的那一刻也没弄明白自己为何而来,应该回归何处,这一世都等于白来。世间大部分人活在这个境界中。第二境界是缘。一些人在物质丰富之时,发现物质只能带给人们一些快乐、一些美好;物质并非能够带给人们全部美好幸福。尤其在物欲横流之时,人们内心常常会充满多愁善感、苦闷迷惘、忧悒伤痛,却不知道如何消解排遣。一些人开始了内心精神的求索,寻求内心精神的宁静、安逸,逐步脱离部分物质控制,有意识地选择放下一些外在物质的东西,开始回归到身体本质层面,明白身体是修行的根基,生命是人生之本,开始珍爱自己、珍爱周围亲近的人,花费精力去修复还原自我的身体和心灵。这些人已经懂得了回归生命,进入到生命的本源。世间少数人活在这个境界中。第三境界是舍。一些人在内心精神修行中,上升到灵性境界,终于悟到一切遇到的人,一切创造的事,一切经历的情,都是为了帮自己完成这一世的修行圆满,每个与自己有缘者都是自己生命的贵人。无论好与坏、对与错,看清了自己经历的一切痛苦都来自头脑的判断分别,人再也不为一切所困扰,没有了执着、痛苦,懂得调控情绪,意识与身体逐渐完整合一,体会到了所谓真正的幸福和快乐所在,心灵开始成长、成熟,知道创造奉献比索取拥有更美好幸福,明了感恩回报是人生最美的幸运与幸福,明白创造奉献、惠泽众生、造福众人才是人生最美好的幸福之道,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世间极少数人才能达到人生最高境界。”

小沙弥听了老方丈这番话,有所开悟道:“师父,你是说人生的境界越高,内心就越宁静,精神就越崇高,灵魂就越高尚,人生就会美好幸福。”

老方丈说道:“徒儿,你知道人生还有三层楼吗 ”

小沙弥问道:“师父,人生有哪三层楼呢 ”

老方丈说道:“人生有三层楼:第一层楼是物质生活,第二层楼是精神生活,第三层楼是灵魂生活。具有第一境界的人居住在第一层楼,具有第二境界的人居住在第二层楼,具有第三境界的人居住在第三层楼,人生的三层楼与人生的三境界都是互相对应的。你知道自己居住在哪层楼吗 ”

小沙弥说道:“我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境界 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也不知道自己心住在哪层楼 ”

老方丈说道:“这就是你迷惘不悟的根源呀!徒儿,只有明智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身处何境界,才能定位自己、求索人生,才能完善自己、成就人生。只有明智自己到底是谁,自己心住在哪层楼,才能有效地修行自己、造就人生。只有真正地明智人生,觉悟人生,定位人生,修行人生,努力人生,奋斗人生,才能创造大成人生。”

小沙弥瞬间开悟——只有明智人生,觉悟人生,定位人生,修行人生,努力人生,奋斗人生,才能创造大成人生。

王国维《人间词话》读书三境界的解释 最好有例子

王国维《人间词话》读书三境界说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不畏艰难 目标高远.领悟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坚定不移 孜孜以求.追求
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千锤百炼 终成正果.贯通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里把读书分成了三个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这段话,我很早就知道了,可真正的理解确实花了不少的时间:
第一层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语自宋朝晏殊的《蝶恋花》,全文如下: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描写的是凄苦的相思.我的理解是,这段话讲的是领悟.不管是读书做学问还是成就功名,第一个境界是领悟,不能领悟的话,书读了也白读,事情做得再多也是白费周章.中国人很喜欢把事情玄化,领悟就是其中之一.玄化到极致的,印象中,禅宗也许可以算是一个了.禅宗有名言:禅是不能拿来讲的,禅宗是不立文字的.可不能讲没有记载的禅怎么传下去呢?靠的就是领悟.光看这个表述就挺玄的吧.不管怎么说,我在这里也要不负责任一把了,关于这个第一层次靠自己领悟去吧.第二层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语自宋朝柳永的《凤栖梧》,全文如下: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
强乐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二层讲的是追求,为了她搞得自己人渐消瘦亦不后悔.王国维提到的这句,指得原本是描写相思之苦的,但在王先生看来,对于恋人的苦苦追求之情,倘用在成就事业,做学问上亦无不可.这里的"消得"可做值得讲.也就是这个消得,是全句最耐人咀嚼的一词.我的理解是,这个第二阶段是追求阶段.光有天资能够领悟,还只是停留在很浅的表面上,须得以静下心来孜孜以求,没有点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是不足以成就事业,读书做学问的.追求到比较狠的一个境界,估计也就是词作者所描写的"衣带渐宽"吧,衣带渐宽还只能算是表象,要真正做到不悔,不是为了很重要的事情的话,估计"消得"这个境界还是很难体会到.
三层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语自宋朝辛弃元夕》,全文如下: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词的题目是元夕,讲的是元宵节的故事.本篇为稼轩词中为数不多的婉约风格的词作之一.作者笔下的那人,不慕繁华,自甘寂寞,与世人的情趣大异,是一个富于象征意义的形象.作者对于"她"的追求,寄托了深刻的寓意,表达了不随波逐流的美好品格.第三层次,我的理解是融会贯通阶段.古人喜欢讲"厚积而薄发",没有一定层次的知识积累,是无法创造出蓦然回首,惊觉那人的境界的以上的三个阶段,从最初的领悟到追求直至融会贯通,在我看来是对做学问最好的概括了.
一个人的生命也要经过三个阶段才能活得完整.我们的生命应该从简单开始,进入复杂,然后再回归到更高层次的简单.童年时期我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父母帮我们遮挡外界的风雨,因此再清贫的生活也显得温馨,生命充满了童真和欢乐,心灵充满着探索世界的渴望,生命中没有任何争权夺利的阴影;后来我们进入了复杂的社会,生命和思想一下子无所适从,变得无助而困惑.社会的黑暗使我们心寒,生存的竞争使我们计较,利益的争夺使我们阴险,别人的伤害使我们恶毒.童年的欢乐变成了童话,生命之路越走越窄.很多人在这一层次再也没法自拔,灵魂越来越平庸,心灵越来越封闭,对金钱和权力的贪欲使大多数人丧失了追求幸福和快乐的能力.一个人最终是否能够获得幸福,要看这个人能否走出第二层次进入第三层次,那就是回归简单的生活.此时的简单已经不再是童年时的简单,而是经历人生风雨之后的豁然开朗“漱涤万物,牢笼百态.”:心,像一面镜子照射到街市沟渠里的污秽,却同时也印着天光云影,丽日和风!世界的光明和黑暗,人心里的罪恶与圣洁,一体显露,并无差等.陶渊明就留下这样一个世界给我们,使我们体味不尽.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的陶渊明,他的心.神出古意,淡不可收“.这心襟,简淡,玄远.不沾滞于物的自由精神(目送归鸿,手挥五弦),这种“世外有远致“的力量,扩而大之,可以使人超然于死生祸福之外,发挥出一种来自于内心的那种镇定自信的大无畏的精神来的!
"...以简为尚.简之入微,则洗尽尘渣,独存孤迥".人生之最高境界即"华贵而简".眼前繁华,只是一种表象,而最华贵却是午夜之星空,因为此时最为清空高洁,"皎皎空中孤月轮".更因为它灿烂之中而井然有序也.视之无形,听之无声.此乃宇宙之生命中之最高境界也!
东晋陶渊明从他的庭院悠然窥见大宇宙的生气与节奏而证悟到忘言之境.又于无限中回归.所谓“绚烂至极归于平淡”:内部有光彩,但是含蓄的光彩,这种光彩是极绚烂又极平淡.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
生命的华美,就像一段欢愉生活嵌在素朴而具有优美旋律的歌词.

王国维境界的三层含义

王国维境界的三层含义理解如下:

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西风凋碧树”,是一种烦躁的心情,诗人要观物,首先要摆脱现实的种种纷扰,破除一切我执,包括苦乐、毁誉、利害、得失,挣脱一切个人的私念,达到胸中洞然无物,才能达到观物之微。“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时,便入定能去体会物之内在本质的美了。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对审美客体的审美把握,审美主体(作者)有一种择一的、固执的、终身无悔的精神,在探索着事物的美。这种美必须将事物个别的、外在的、偶然的东西跨越过去,得出普遍性的、内在的、必然的一种理念,用审美的把握塑造出美的意象,诗人在此境界的心情是平静、纯净、自然的,寻求一种自然的乐趣。一方面,这种寻求是艰辛的,使人憔悴和消瘦,同时,另一方面,这种寻求又是使作者的感情得到升华,达到完美的意境,虽然“衣带渐宽”,又是值得的,殉身无悔的。

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里说的是顿悟。经过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苦苦寻求,作者能用最明快的语言,将事物玲珑剔透的表达出来,浑如天成。这时作者的心情达到了无欲、无念、无喜、无忧的境界,获得了智慧。“众里寻他千百度”,表达了“慧”的寻求的艰辛,“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表达了智慧的顿悟。诗人在艰苦的寻求中,豁然开朗,灵感顿生,妙语连珠,境显现得光辉耀人,情表达得沁人心脾,这是极不容易获得的一种境界。在第三种境界,诗人也从自己创作的诗作中得到了精神上的慰藉,达到了精神上的愉悦。

王国维简介: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国桢,字静安、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省海宁州(今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人。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王国维早年追求新学,接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研究哲学与美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继而攻词曲戏剧,后又治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郭沫若称他为新史学的开山,不止如此,他平生学无专师,自辟户牖,成就卓越,贡献突出,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

1927年6月2日,王国维于颐和园中昆明湖鱼藻轩自沉。著述甚丰,有《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观堂集林》《古史新证》《曲录》《殷周制度论》《流沙坠简》等62种。

成功的三层境界是人生的三次关键

文/曹雅欣

国学大家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开篇用于论述人生境界的一段话,分别引用了晏殊词、柳永词、辛弃疾词,来形容不同心境、不同阶段。王国维先生的原文,是这样蕴古今辞藻于笔下而徐徐道来的: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这是用艺术化的词章感受,来比拟现实中的人生状态了——古往今来,但凡是成就大事业或者研习大学问的人,都莫不是经过了这样三个阶段。

(一)望尽天涯路——目标设定

首先,是眺望远方、叩问理想时的迷茫、孤独和彷徨。每一个为梦想起航的人,都要这样一个看似茫然实则重要的征程起点,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做事业,都是因为感到了眼下的迷茫和不满足、才设想着未来的前景和新世界。是在困惑中,开始了对未知的好奇、对道路的探索、对远方的追寻。

而这时候的心境,就如同晏殊《蝶恋花》词里的一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如西风扫地一样的清冷、如树叶凋零一样的寂寞,这正是说明了当下境遇的不够理想,所以才有动力向远方进发。

当人一旦迫使自己重新打量现在、认真规划未来的时候,就走入了“独上高楼”的心理状态——那是一种自我内心的瞬间成长、是一种自我审视的不满当下。

心理期待已经超越了现在,然而目标依然飘忽在遥远的未知处,这种愿景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也是令人倍感孤独的。

独上高楼,眺望前路,身虽未动,心已远行,因此,“望尽天涯路”的形象,正是人对未来目标的设定。由苦寒、到登楼、到望远,由不理想的现实、经过迷茫的叩问、从而设定出了理想中的目标,不管是从业者还是求学者,对人生大道的追寻,就此启程了。

(二)消得人憔悴——过程坚持

设定目标之后,就需要勇往直前的决心,就需要的一如既往的坚持,就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每当胸中豪情万丈,就要给自己设目标、定计划、安排完美的日程表——然而,往往没有几人能去认真完成。但是,对目标是否认真、对理想是否坚定、对未知是否勇敢、对道路是否坚持,这就是成功与失败的区别、这就是卓越与平庸的分野。这时候,就需要有柳永《蝶恋花》词里这一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勇往直前的毅力与坚定无悔的精神。

“衣带渐宽”,是指人在辛苦中越来越瘦、导致衣服越来越宽松;“为伊消得”,柳永原句是指为心中伊人而相思憔悴,但是这个“为伊”,也可以理解为不仅仅是针对某个人的,更可以泛化为是对某项事业的、对某门学问的、对某个目标的、对心中理想的。

为了那份梦寐以求的理念达成,任苦任劳,无悔无怨。这就像孔子评价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粗茶淡饭、陋巷清寒,人人都道苦,然而有诗书和理想为伴的颜回,却感觉是乐在其中!虽梦在远方,但路在脚下,纵然是风露立中宵,也感觉苦并快乐着。

不畏艰辛的坚持,是源于对道路的忠诚;

无怨无悔的忠诚,是源于对目标的热爱;

高度自觉的热爱,是源于对理想的认同。

(三)寻他千百度——结果达成

目标既定、道路既坚,坚持到最后,通过量变到质变、通过苦尽而甘来,便能迎来柳暗花明、收获花好月圆。所以第三层境界,描述的就是坚持到最后的圆满结局,用辛弃疾《青玉案》词里的句子形容就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经过兜兜回回的寻觅、经过起起伏伏地追寻、经过西风独立的守望、经过支离憔悴的坚守,终于,如同在千万人中等来了心中的那个他,终于在一路汗水抛洒与泪水挥洒之后实现了心中的理想。

这一路,万水千山,柳暗花明;

这一刻,经冬历春,花好月圆;

这一场付出,耕耘收获,功德圆满。

用古诗词来描述的这三重境界,是人们追逐任何事物的三个阶段。看起来,是第三个阶段最令人满意,蓦然回首,牵手成功,多么令人心花怒放!——然而,第三阶段,其实只是在前两个阶段完成之后、水到渠成的一个意料之中的结果,虽然它是目的,却已不是惊喜,是一种付出之后的结果验证。

事实上,如果真正做到了前两个境界,有了充满动力的理想目标、有了拼搏奋进的充实过程,那么,结果是否如预期一般完美,似乎也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向着万丈光芒进发的这一路体验与一路收获,就已经让人生的每一天都很圆满,没有虚度、没有浪费。梦种下的力量,就是生命里的正能量。只有这样的内心成长,才可称为是“境界”。

(四)关雎——诗意范本

对这三种境界的完美表述,我们可以翻开《诗经》来寻找一份诗意的原型。《诗经》开篇一首《关雎》,就是这三个阶段、三个层次的一种完整体现: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淑女是君子的好逑,“好逑”就是“佳偶”的意思,这是一位爱慕淑女的君子,因美好向往而萌发出的目标愿景。

接下来诗里大段都是在描述君子求慕淑女的过程: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追寻心中的美好,这过程是辛苦而焦灼的,要体尝“寤寐求之”的相思之苦、要饱经“求之不得”的失败打击、要经过“琴瑟友之”的不懈努力。

而这种种艰辛过后,才终于修得正果、美梦成真,就是最后一句说的: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钟鼓乐之”,这是对求得淑女、举行婚礼的描述。钟鼓和鸣,礼乐齐欣,心愿得偿告慰了“爱深沉”时的目标憧憬和“求不得”时的过程坚守。

(五)止——虑——得

在这三层境界里,正确目标的设定,是一切成功的有力起点、是一路进发的重要开端。所以中国文化对人的教育,十分看重目标,儒家经典《大学》里就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止”是目标,有了目标的确定,才有志向的坚定,才有内心的明静,才有处身的安定,才有思虑的周祥,才有成绩的获得。

知止所往,就是“望尽天涯路”,是在设定目标;

心静身安,就是“终不悔”,是在坚守过程;

虑后能得,就是“蓦然回首”,是在收获成功。

止——虑——得,儒家说的这三个字,就是词人题下的三个诗句,就是王国维总结的三个阶段,也是学习的三种境界。

这三种境界,最美是结果、最苦在过程,而举重若轻的关键节点,在于那个困惑当下而由此认清目标的开端,最难在开端。正确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独上高楼眺望美好未来,是走向明天的重要起点,是下定决心告别旧我的非凡转折。——然后,更可贵的,是能下得楼来,一步一步走在或泥泞或蜿蜒的前行道路上,向着远方坚定进发。

而这种脚踏实地的坚持精神,也正是一种痛并快乐着的过程享受。

人的三种境界是什么?

人生追求的三种境界,指的是

1、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北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译文: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

2、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北宋)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译文: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3、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南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译文: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她却在,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人生三境界”语出王国维《人间词话》。第一境界是“立”、第二境界是“守”、第三境界是“得”。第一境界是立志、是下决心,只有具备了这个条件才会有第二、第三境界。

扩展资料

1、第一境界以西风刮得绿树落叶凋谢,表示当前形势相当恶劣,但在乱世之中,也只有他能真正爬上高楼,居高临下高瞻远瞩,清晰地看到远方,看到天涯海角尽头,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

说明他能排除干扰,不为暂时的烟雾所迷惑。他能看到形势发展的主要方向,能抓住斗争的主要矛盾。这是能取得成功的基础。

2、二境界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描述了如何为此下决心而努力奋斗。人瘦了、憔悴了,但仍“终不悔”。

就是说尽管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还要坚持奋斗,继续前进,为了事业一切在所不惜。在这个世界上干什么都没有平坦大道,要敢于创新,也要善于等待。这是执着地追求,忘我地奋斗。

3、第三境界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经过多次的磨练之后,逐渐成熟起来,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他也能明察秋毫,别人不理解的事物他也会突然豁然领悟贯通。

这时他在事业上就会有创造性的独特的贡献。这是功到事成。这是用血汗浇灌出来的鲜花,是用毕生精力铸造的大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933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