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我们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
古人说:诗言志,高明的诗人,将自己的志向融入诗词中,诉其心曲。通过优美的诗篇,留传后世。
那志向,那心曲,或慷慨、或婉转的情思,化作精彩的诗词,升华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和精神,爆发出了璀璨光芒!
接下来,这十首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诗,道尽了无数人的心声,是否也有一首让你感同身受
01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提到思乡,无论大人小孩,第一时间想起的,一定是这首《静夜思》。
它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千年来,它表达了人们普遍共鸣的思乡之情,被广为传诵,成了炎黄子孙思乡念乡的标签。
初读这首诗时,我们还是不谙世事的学生,直到中年时,经历了世事沧桑,方知乡愁滋味。再读这首诗,更意味深长。
02《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之一,这首《游子吟》寄托了千百年中国人对母亲的赞美。1992年9月香港举办了一项活动——“我最爱的十首唐诗”,评选结果按得票多少为序,最后在众多唐诗中,孟郊的《游子吟》名列榜首。这首诗还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定为向世界各国推荐的学生优秀读物。《游子吟》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全诗情感真挚自然,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蕴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千百年来广为传诵。这世上不会有人如母亲般爱你;这辈子,能孝敬父母就是最幸福的事。所以,趁时光还在偷懒,趁亲人还能说笑,好好珍惜。03《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两句诗,被作为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独步千古。这两句诗形象地提示了一个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也激励着中国人昂扬向上。人生,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不管是在什么年纪,有所爱、有所追求才是最好的生活状态。04《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南宋·严羽《沧浪诗话》: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据说,这首《黄鹤楼》,连李白也叹服,自觉不如,搁笔不作《黄鹤楼》诗。《黄鹤楼》气概苍莽,感情真挚,富于意境美。气象恢宏、色彩缤纷,富有绘画美,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这世间,有聚就有散。聚时,尽交欢,别时,各自思念。没有什么能永垂不朽,就像那黄鹤楼,黄鹤早已远去,空余人思念悠悠。05《过零丁洋》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文天祥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以此诗以明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赤诚的心如一团火,照耀史册,照亮世界,照暖人生。用一照字,显示光芒四射,英气逼人。据说张弘范看到文天祥这首诗,尤其是尾联这两句,连称:“好人,好诗!”千秋绝唱,情调高昂,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激励和感召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06《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诗经》是中国诗歌之始,其中不乏千古名句,尤以第一首广为人知;中国的爱情诗也有很多,其中不乏千古名句,但尤以《关雎》影响最大。每当男子想向心爱的女子表达爱慕时,“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成了最充分的理由。又如“辗转反侧”句,极为传神地表达了恋人的相思之苦,后来白居易《长恨歌》“孤灯极尽难成眠”,乔吉《蟾宫曲·寄远》“饭不沾匙,睡如翻饼”,都是从这里化出的名句。愿我们这辈子都能遇到爱,相信爱,与爱的人有岁月可回首,以深情共白头。07《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词国皇后”李清照这一首慷慨激昂的诗起调高亢,爱国激情,溢于言表,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无论什么时候,有国才有家。家国大义,应是我们刻在心上的原则。愿我们始终以国为念,爱国爱家,共同维护这一片乐土。08《七步诗》魏·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连同这个典故,都广为中国人熟知。曹植运用了十分贴切、浅显生动的比喻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并因此逃过一劫。每当再出现兄弟不睦相残时,都会想起“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兄弟阋墙,是最大的祸事。兄弟和睦,是家庭的喜事。亲情,与我们血肉相连,尤为深厚。所以,请用一生去珍惜。09《乐游原》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此诗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表达自己的感受。前两句点出登原游览的原因:由于黄昏日暮心情不适,便驱车登上古原;后两句极力赞叹晚景之美:在夕阳余晖照耀下,涂抹上一层金色的世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句诗历来脍炙人口,其意蕴非常丰富,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思想价值。全诗语言明白如话,毫无雕饰,节奏明快,感喟深沉,富于哲理。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的,有些美好,我们留不住,就像这即将消逝的夕阳,那总要离开的人。美好总会消散,在它消散之前,不如尽情享受此时美好。10《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在餐桌上,我们教育孩子时,总会说到这一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它似乎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了中国人的品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如今的幸福生活,更来之不易。我们享其美好,更要惜其不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如此,才能长久。有的诗,道尽人生哲理,令人感慨万千。有的诗,雄浑壮阔、惊天动地,一读到,内心便充溢着豪迈旷达的力量。有的诗,诉尽离愁别绪,千年之后,仍有共鸣。这十首影响最大的诗,它们有着最隽永的文字,最唯美的意象,最惊世的才华,最浓郁的情感……不知哪一首最令你难以忘怀
1、《岁寒堂诗话》
宋·张戒撰。
《岁寒堂诗话》是南宋诗话中最富有理论价值的一部,在整个中国诗学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该诗话旧存一卷,如《学海类编》本。原本久佚,自明清始见大量著录,清乾隆间,逐有《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历代诗话》续,《四库全书》本等均分为两卷。上卷为诗歌总论,着重讨论诗歌创作理论,兼评历代诗人佳作;下卷为杜甫专论,属于作家作品论。
张戒《诗话》上最为突出的理论价值在于着重探讨了诗歌艺术的审美特征等问题。首先,在思想内容上强调情真;其次,在艺术表现上要求“中的”。所谓“中的”,实包括抒情和写景两方面内容,既要求诗人抓住事物的基本特征,将难写之景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又要求诗人将内心深处难以言传的情感,借助景色描写传达出来。
2、《沧浪诗话》
南宋严羽撰。
《沧浪诗话》是严羽所著的一本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和诗歌美学著作,约写成于南宋理宗绍定、淳祐间。它的系统性、理论性较强,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全书分为《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等五册。
《沧浪诗话》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也是著名的汉族诗歌理论著作。全书系统性、理论性较强,对诗歌的形象思维特征和艺术性方面的探讨,论诗标榜盛唐,主张诗有别裁、别趣之说,重视诗歌的艺术特点,批评了当时经文字、才学、议论为诗的弊病,对江西诗派尤表不满。又以禅喻诗,强调“妙悟”,对明清的诗歌评论影响颇大。清冯班不满其说,撰有《严氏纠谬》一卷。今人郭绍虞有《沧浪诗话校释》,为各家注中最详备者。
3、《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01.《将进酒》·李白
{乐府诗集}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自得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生成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唐代李白沿用乐府古体写的《将进酒》,影响极大。诚然在思想内容上得不到历代主流意识的推荐,但从艺术和诗的角度看,仍然是一首十分完美的诗。此诗在喜欢喝酒的广大民众中影响是不同凡响的。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备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方诗中屡用巨额数量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放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虚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括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02.《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酸甜苦辣,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北宋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成绩。《水调歌头·明月多少时有》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倍受后人的讴歌和喜欢。是独具特色,脍炙人口的传世词篇。全词设景清丽雄阔,如月光下广袤的清寒世界,天上、世间来回驰骋的广阔空间。将此背景与词人超越一己之喜乐哀愁的豁达襟怀、乐观情调相结合,便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这首《水调歌头》素来都受到人们的推许。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认为这是写得最好的一首词,此说也是一点都不外火的。
03.《沁园春·雪》·毛泽东
北国风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高低,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内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流。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主席诗词是中国革命的史诗,是中华诗词大陆中的一朵奇葩。《沁园春·雪》更被南社盟主柳亚子盛赞为千古绝唱。这首词始终是我的最爱,毛泽东存在很高的中国古典文学修养,善于革故鼎新,古为今用。他能根据作品的内容决定最恰当的诗体词调,对诗词格律运用自如;有时严格按古代韵书规定押韵,有时为更好地表现内容,并不拘泥。毛泽东诗词以对传统诗词形式的巧妙继承和改造,颇为完善地表现了丰富而又崭新的内容。上阕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描写了一幅广阔的北国雪景图,更隐喻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全景。下阕以改天换地的豪情,开展了一幅绚丽的中华历史长卷,更暗含了建设国家的全盘大计。纵横几万里,高下数千年,时空交错而又浑然一体。艺术上足以令人神醉,感情上抒发拳拳至爱,军事上吹响胜利号角,政治上评说文武之道。
然而,从发表之日起,这首词就受到了诸多恶意的攻打,引发了旷日持久的辩论。有人说它有帝王思想、君主气象;有人说它夸张自吹、离题万里;有人说它比喻不当、缺乏转折;有人说它词意稀疏、平淡无奇;甚至有人说它是模拟之作、旁人代笔……断章取义且流于名义,竟视金玉如砖石。《沁园春·雪》让我们领略了一种绝美,这是真正的指导江山,这是真正的激扬文字,这是真正的神来之笔。这是诗中极品,只能梦寻偶得,绝非刻意雕刻;这是千古绝唱,源于灵感喷发,可遇而不可求。试问中华诗词的巅峰在哪里?李白的《将进酒》可比作昆仑,苏轼的《水调歌头》可喻为太行,而《沁园春·雪》就是当之无愧的珠穆朗玛!
04.《长恨歌》·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情膏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含蓄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犹豫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去世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东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静静,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未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错综复杂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彷徨,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想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山高水长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古往今来,许多人都断定这首诗的特别的艺术魅力。《长恨歌》在艺术上以什么感染和引诱着读者呢?蕴藉动人,缠绵悱恻,恐怕是它最大的艺术个性,也是它能吸住千百年来的读者,使他们受沾染、被勾引的力量。歌的特点是不讲究格律,任由诗人创作兴致所至。抒发感情,句数多少不限,可以说是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
最绝妙创意的诗:《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因为一个“绿”字,王安石流传千古。“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成为千古名句,南宋许顗《彦周诗话》:超然迈伦,能追逐李杜陶谢。
王安石是一个讲究修辞炼字的人,据说写这首诗时,“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改了十几个字,从“到”、“过”、“入”、“满”等十几个字,最后才定为“绿”字。
王安石的心血没有白费,方有了这首千古名作,“绿”字的使用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讲究修辞炼字的范例。
最具有哲理的诗:《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当他登上飞来峰时,写下这首壮怀之作。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反映了作者高瞻远瞩,胸怀宽阔,不畏困难,勇于改革的豪迈气魄和坚强意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932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