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12首唐诗巅峰之作,千古传诵的名篇,一生一定要读一次!

望月砂 2023-07-20 20:09:01

唐诗是唐代文人的智慧之作,也是中华民族珍贵文化遗产之一,你对唐诗了解吗

如果你对唐诗不了解,那就读读诗词君整理的12首巅峰之作;如果你对唐诗十分熟悉,也可以读读这12首巅峰之作,温故而知新嘛!

12首唐诗巅峰之作,首首名作,句句经典,一生一定要读一次。

孤篇横绝全唐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此诗有人誉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一千多年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诗人一生也只留下了两首诗,因此被誉为孤篇横绝全唐。

悲而不伤,盛唐气象

《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盛唐的边塞诗,有一种慷慨之气。

山川雄阔苍凉,边疆战士处境孤危,可是,这一群平凡的戍卒,知晓自己承载着边关的守卫重任,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悲而不伤、婉而能壮的风格,正是盛唐气象。

《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气格音调,千载独步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的一首《黄鹤楼》诗,使武汉黄鹤楼名扬天下。

虚实结合的意境美,清朗和谐的音乐美,使这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登楼远眺,感慨世事茫茫,岁月不再,使得此诗回味无穷。艺术上出神入化,使得《黄鹤楼》流传千古。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高浑一气,古今独步,七言律诗第一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全诗四联皆是对偶之句,严整又耳目一新,可见杜甫的诗艺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秋日登高,在无边的空间中,感慨宇宙无涯,人生有限,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清·杨伦《杜诗镜铨》:高浑一气,古今独步,当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太白豪歌,气象不凡

《将进酒》

唐代·李白

君不见,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

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不是刻意刻画和雕凿能学到的,也不是草率就可达到的境界。

《而庵说唐诗》:太白此歌,最为豪放,才气干古无双。

泣鬼之作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孤独从来是人生常态,可是从来没有人将孤独写得如陈子昂般感慨。

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犹如天地之间,只剩自己一人,压抑苦闷郁结于心,没有出口。

黄周星《唐诗快》卷二:胸中自有万古,眼底更无一人。古今诗人多矣,从未有道及此者。此二十二字,真可以泣鬼。

心华结撰,工巧天成

《锦瑟》

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是一首最美的诗,也是一首最难懂的诗。

诗人从典故中提取的意象是那样的神奇、空灵,他的心灵向读者缓缓开启,华年的美好,生命的感触等皆融于其中,却只可意会不可言说。

庄生梦蝶,是人生的恍惚和迷惘;望帝春心,包含苦苦追寻的执著;沧海鲛泪,具有一种阔大的寂寥;蓝田日暖,传达了温暖而朦胧的欢乐。

绝美的诗文中,藏着最深的哀伤。

诗到自然,无迹可寻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

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唐诗笺注》:诗到自然,无迹可寻。“花落”句含几许惜春意。

音节高亮,盛唐风骨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全诗雄浑豁达,气势流畅,一气呵成。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

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色韵清绝,如诗如画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

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历代诗法》:天光工影,无复人工。

气格浑成,初唐风骨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离别时多是悲伤,而王勃一洗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

此诗没有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唐诗镜》:此是高调,读之不觉其高,以气厚故。

字字含情,语语有味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全篇“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意境极浑成。

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历代诗发》:极平淡,亦极新异,宜顾况之倾倒也。

诗友们,看完了这几首巅峰之作,有没有感受到唐诗的魅力呢 快分享给朋友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在唐诗中,有哪些送别诗被后人传诵的千古诗篇?

唐人好诗,多是征戌、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多情自古伤离别”,“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作为至情至性的诗人,面临与挚友分别时,心中会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激情。?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这“别是一般”的“滋味”,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要是送别的千古名片非王维《渭城曲》莫属, 又题《送元二使安西》 或《阳关曲》,经后人改变有《阳关三叠》都是反复咏唱,有“飞花三叠”,“一串珠三叠”,“飞花滚三叠”,都是由王维《渭城曲》为核心内容改变而来。

此首诗把人的送别时的心酸凄凉表达的极致,让人读起来不免感伤,早在唐朝就有人用古琴谱曲唱起了送别歌,到了宋朝失传了,后来明朝又重新改变了这首古琴曲,这首曲子在舞台剧上可谓是唱遍大江南北,听哭了多少迷在曲中的人。你就是王维要送的人,此情此景又该做何感想。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渭城的清晨下起了一场小雨,把通向遥远的西区的晨路湿润的少了许多飞扬的灰尘,青瓦白墙的馆驿旁的翠绿的杨柳,随着清晨的微微的春风轻轻的摇荡,似乎在挥手示意告别。

?请君多喝一杯酒,喝吧,喝了这最后一杯酒,恐怕这一别,不知何时在相逢,喝吧,西去阳关的路途遥远,千里寂寥四处风沙飞扬,到了阳光就在无故人喝酒诉衷肠了,喝吧喝断了愁肠隔断了天涯,从此只能从书信中得知君的生活状况,从此你的生活我参与不了,你的苦你的乐我也不能知晓,你写信给我的时候是哭还是笑的,我也只能是揣测,你悲伤的时候又该找谁诉说,这一切我都不得而知。来吧请君在喝这最后一杯酒,请君莫悲莫惆怅。

还有这些: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出自: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出自: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出自:杜牧《赠别》。“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出自: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高适《别董大》。“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出自: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出自: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出自: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出自: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出自:许浑《谢亭送别》许浑。“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出自: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等等。

杜甫是我国伟大的诗人,安史之乱时期杜甫的作品有哪些?

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

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载(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

天宝五载至十四载,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六载曾应试“制举”;十载献“大礼赋”三篇得玄宗赏识,命宰相试文章;但均无结果。直到十四载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之职。仕途的失意沉沦和个人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创作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产生了《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样的不朽名篇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警世之句。此期流传下来的诗大约100首,其中大都是五七言古体诗。

肃宗至德元载(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最盛。杜甫也尽历艰危,但创作成就很大。长安陷落后,他北上灵武投奔肃宗,但半路被俘,陷贼中近半年,后冒死从长安逃归凤翔肃宗行在,受左拾遗。不久因房案直谏忤旨,几近一死。长安收复后,回京任原职。758年5月,外贬华州司功参军,永别长安。此时期的杜甫,对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先后写出了《悲陈陶》、《春望》、《北征》、《羌村》、“三吏”、“三别”等传世名作。759年,关辅大饥,杜甫对政治感到失望,立秋后辞官,经秦州、同谷,于年底到达成都。此期流传下来诗歌200多首,大部分是杜诗中的杰作。

唐诗《金缕衣》浅白如打油诗,为什么能成为唐诗中的经典名篇?

? 《唐诗三百首》最后一首诗是《金缕衣》。这首诗语言浅白,简直就像是一首打油诗,但却一直为人传诵,成为千古名篇。

? 这首诗过于通俗易懂,似乎已不必分析解读。不过,普通读者对这首诗未必已足够了解,比如,此诗作者是谁?此诗原意是什么?而且诗中很多值得品味的地方,也未必人人都体会到了,所以小楼综合诸家注解与赏析,赏读一番此诗,分析一下这首浅白的诗为什么能成为名篇。

? 这首诗的作者有歧说,蘅塘退士所编《唐诗三百首》中作杜秋娘,《全唐诗》中记为无名士作。

? 杜秋娘是金陵歌女,十五岁时为唐镇海节度使李锜侍妾。宪宗时,李锜叛乱被杀,杜秋娘被纳入宫中,得宪宗宠幸。穆宗时为太子保姆,太子被废后,杜秋娘归金陵。杜牧有《杜秋娘诗》,记其事。

? 相传杜秋娘善歌《金缕衣》曲,因此被传为此诗作者。《金缕衣》是乐府曲调,史料只记载杜秋娘善歌此曲,并没有记载她就是此诗作者,此诗作者已不可考。

? 读这首诗,就仿佛一首优美的歌,从历史时空中传过来,咏叹着时光的美好,劝诫我们要珍惜真正美好的事物,否则一旦失去它们,我们将会无限悔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9300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