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楼,以其奇巧精美的建筑艺术
渗透着中华民族建筑的精髓
见证了华夏民族的历史沧桑
中国十大名楼
各得历史风韵,各有千秋之势
琼楼玉宇,丹柱碧瓦,画栋飞檐
美哉!壮哉!
诗楼相映,流传千古
在这个国庆佳节,
诗词君就带领大家跟着诗人的脚步
来一场文化之旅吧!
第一站:“天下绝景”黄鹤楼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千古佳作朗朗上口,连诗仙李白都佩服不已,加上有着仙人乘鹤西去的传说,更是成就了黄鹤楼的地位。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海拔高度61.7米的蛇山顶,现如今的黄鹤楼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
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72根圆柱拔地而起,雄浑稳健;60个翘角凌空舒展,似黄鹤腾飞。
楼的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黄鹤楼色彩绚丽,雄伟壮观。
第二站:“岳阳天下楼”岳阳楼
《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主楼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其独特的盔顶结构,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设计技能。因岳阳楼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岳阳楼记》(节选)宋·范仲淹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第三站:“江南第一楼”滕王阁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鹳雀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城郊黄河岸畔,整座建筑共分九层,其中台基部分三层。楼游览层共六层,其中,明三层暗三层,除抱厦、廊柱、回廊外,楼内还设有两部楼梯间和两部载人电梯上下相通。一、二层中间有天井,四、六层每层设一回廊,六层设一舞台。登鹳雀楼俯瞰,风景秀丽,气势雄伟,唐宋之际,文人雅士常为之作诗。第五站:“蓬莱仙境”蓬莱阁
《蓬莱阁》宋·喻良能绝知蓬岛异尘寰,弱水相望万里间。争似卧龙云际阁,不劳跨海即鳌山。蓬莱阁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市城北一公里处的丹崖山巅。坐北面南,系双层木结构建筑,阁上四周环以明廊,可供游人登临远眺,是观赏“海市蜃楼”奇异景观的最佳处所。位于蓬莱阁下的仙人桥,结构精美,造型奇特,传说为“八仙”过海的地方。阁下面临大海,建筑凌空,海雾四季飘绕,素有“仙境”之称。第六站:“天下第一长联”大观楼
“天下第一长联”孙髯翁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 西翥灵仪,北走蜿蜓,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大观楼位于云南昆明市近华浦南面,是三重檐琉璃戗角木结构建筑。因其面临滇池,远望西山,尽揽湖光山色而得名。孙髯翁惊世骇俗的180字长联问世,使大观楼跻身“中国名楼”。第七站:“有记无楼”阅江楼
《阅江楼记》明·宋濂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阅江楼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城西北的狮子山顶,濒临长江。景区内有阅江楼、玩咸亭、古炮台、孙中山阅江处、五军地道、古城墙等30余处历史遗迹。楼高52米,共7层(外观4层暗3层),碧瓦朱楹、朱帘凤飞、彤扉彩盈,具有鲜明的明代风格和古典的皇家气派,成为南京的标志之一。第八站:“咸有一德,克享天心”天心阁
《天心阁眺望》明·俞仪楼高浑似踏虚空,四面云山屏障同。指点潭州好风景,万家烟雨画图中。天心阁是长沙的古城标志,系乾隆十一年(1746)由抚军杨锡被主持兴建。阁名引《尚书》“咸有一德,克享天心”之意得名。阁楼总建筑面积864平方米,垣高17.5米,地势海拔60余米,当时为全城最高处。今天的阁体乃1983年重建,仿木结构,栗瓦飞檐,朱梁画栋,主副三阁,间以长廊。整个阁体呈弧状分布,主阁由60根木柱支撑,上有32个高啄鳌头,32只风马铜铃,10条吻龙。阁前后石栏杆上雕有62头石狮,还有车、马、龙、梅、竹、芙蓉等石雕,体现了长沙楚汉名城的风貌。第九站:“天下第一鼓楼”钟鼓楼
北匾:声闻于天(相传为咸宁学士李允宽所书)南匾:文武盛地(相传为陕西巡抚张楷模仿乾隆“御笔”所书)钟鼓楼位于西安市中心,钟楼整体以砖木结构为主,从下至上依次有基座、楼体及宝顶三部分组成。昔日楼上悬一口大钟,用于报警报时,故名“钟楼”,是我国现能看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钟楼。屋檐四角飞翘,如鸟展翅,由各种中国古典动物走兽图案组层的兽吻在琉璃瓦屋面的衬托下,给人以古朴、典雅、层次分明之美感。高处的宝顶在阳光下熠熠闪光,使这座古建筑更散发出金碧辉煌的魅力。第十站:“天下第一藏书楼”天一阁
好事流芳千古,良书播惠九州。——郭沫若题大门联天一阁位于浙江宁波市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天一阁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建于明朝中期,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天一阁之名,取义于汉郑玄《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所以取名“天一阁”。书阁是硬山顶重楼式,面阔、进深各有六间,前后有长廊相互沟通。楼前有“天一池”,引水入池,蓄水以防火。争雄竞秀的千古名楼,
承载了民族文化的厚重,
折射出华夏文明的辉煌。
中国十大名楼,你都去过哪些呢
有空去感受下文化的熏陶吧
【版权声明】综合来源于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
为什么我们会被那些千白年留下来的诗歌所感动?是不是他写的那个情景与心境你也曾有过相同的经历,甚至有时候你会惊愕,这写的不就是我吗?这也是我想脱离出本,走到中国那些诗人的诗句中,看他们看过的风景,走过他们走过的路,或许我会离他们更近一点。
我的诗词第一站选在南京。
南京这座城市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重”。这里有六朝古都沉淀历史的厚重,有自来战争锥刻下来的沉重。这是一座凝重而满腹心事的城市。这里有太多不如意的诗人流经漂泊到此,在异乡成了客途。但诗人的伟大就在于能将自己的心事凝聚成诗,蔓延千古。
早上7点多到了民宿。这也是我第一次独自一人出行,也是第一次住在民宿(推荐爱彼迎,真的很好)。我选择住的地方就是要交通便利且安全。
我简单收拾了一下,拿出提前做好的古诗词地图,但这些信息资料来自网络较多,可能有些诗词的地址是不对的,如果有知道详情的朋友,请指正,待我下次旅行时再去。
杜牧《清明》——杏花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关于杏花村今在何处?至今无定论。我查阅了一些资料,江苏南京、安徽贵池和湖北这三个地方可能性更大一些。我这次先到南京,到的第一天就指向杏花村。我查到的地址在集庆路以南的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一带。在古瓦官寺附近,(公交35路底站往东走50米右拐30米后左拐,拐进花露北岗。)明中期著名文学家王士祯写有《游瓦官寺记》。古瓦官寺虽深处巷中,但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年的历史,始建于东晋兴宁二年(公元364年),名列中国五山十刹。这里吸引了历代许多诗人墨客来此凭吊吟诵,留下了许多诗人的作品和足迹。
从古瓦官寺出来,一直走出巷子,向右方向直走,能看到群排的深灰色和白色的房屋,那里可能就是牧童指的杏花村。昔日的景象早已被“时间“隐盖,已看不出它原本的模样。我顶着烈日走进小巷中,放眼看去尽是破旧与人烟。那时在清明时节,那天下着大雨,身在异乡的杜牧,思念着亲人,伤感随之徒生。他应该会把酒吟诗,沉醉不知归路吧?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李白是我最喜欢的诗人,我知道他来金陵(今南京)到过很多地方,我跟随他的诗一路找寻。
凤凰台,在今的位置有几处说法:第一处是在金陵凤凰山(又称韩府山)上,具体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和江宁区交界处,在铁心桥南侧,牛首山的东北;第二处是在秦淮区长干里西北侧凤台山上,据说杜牧《清明》诗中的杏花村就在附近。我去的是第二处,因为在杏花村附近,所以我就开启了寻找凤凰台,我当时在附近凭着感觉找寻,这也是一种缘分吧。(如果有知道地址的朋友请留下详细地址。)我一路寻找一路打听,也没有找到凤凰台,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地方。
李白《长干行》——长干里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唐滟滪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门前旧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长干里,是当年系船民聚集的地方。我查找的资料地址是:位于今中华门外长干桥南,雨花路的西侧。我在地图上直接搜“中华门”距离不算特别远,我就跟着导航走到中华门。当我看中华门的时候,我的直觉感觉李白的这首《长干行》不像是在这里。我看了一下中华门的介绍。它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城门,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堡垒瓮城,其建筑规模仅次于通济门(现已不存),有“天下第一瓮城”之称。
在下面看的时候就联想到电视剧里打仗的画面。走上去之后挺迷茫的,不知道该从那里走,我去的时候是也没赶上有什么旅游团,只能凭着感觉走。里面的结构还是挺复杂的,给我的感觉就是阴森森的,而当时其实是烈日暴晒。如果你不赶时间的话建议进去看看,门票50元。
这里距离大报恩寺也很近,门口有公交可以到。我走的有些累了,加上手机也没电了,上午的行程就此结束,回到民宿休息,准备晚上夜游秦淮河。
友情建议:下午5点左右先从夫子庙开始逛——江南贡院——乌衣巷——天黑以后坐船夜游秦淮河
刘禹锡《乌衣巷》——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从民宿坐地铁3号线夫子庙下,因为当时天还比较亮,我打算先逛一下秦淮河附近,原本想找一个地方吃饭,但发现这里有美食街,有太多太多的小店了,好不容易来一次南京,当然是都不想错过,所以我就挨个买一点尝一尝。边逛边吃。建议少吃一点,因为晚上可以到秦淮河边上的饭店,我觉得秀色可餐就是这个意境。
夫子庙即孔庙,这里是为供奉祭祀孔子之地,是中国第一所国家最高学府,也是中国四大文庙。不过这里我没进去,想去的朋友可以进去看看,门票30元,我在门口买了一份状元糕,不太适合我的口味,不太建议尝试,因为要买就要3块还挺占肚子的。
江南贡院也在附近,这里是中国古代专门进行科举考试的地方。门票是20元。在夫子庙美食街上,有电动游览车票价12元,大概25分钟左右,还有人给讲解,如果走累了可以选择坐这个。我在乌衣巷下了车。
乌衣巷是晋代王谢两家豪门大族的宅第,两族子弟都喜欢穿乌衣以显身份尊贵,因此得名。
刘禹锡来到乌衣巷时这里已是衰败之像,而后这里又经历了破坏,我觉得乌衣既有像王羲之、王献之,及山水诗派鼻祖谢灵运等文化巨匠,又有因战争留下的伤疤。刘禹锡到这里怀古,留下这首《乌衣巷》,我来这里寻诗,看历史的苍凉和世事的无常。
王谢故居在乌衣巷内。门票8元。
杜牧《泊秦淮》——秦淮河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这首诗行世后,秦淮河之名始盛于天下。李白《留别金陵诸公》诗中,也有“六代更霸王,遗迹见都城。至今秦淮间,礼乐秀群英”的诗句,出现了“秦淮”河名。
这里的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等到天黑以后,我去买的夜场船票80元(我直接买的,没有在网上购买)。像我第一次来江南的人,对于这种意境当然是很欣喜。
我坐在船边上,想象着曾经这里也是灯火通明热闹非凡,而杜牧就站在对岸,看着周围不知亡国恨的商女和贵族们寻欢作乐,在此写下了《泊秦淮》。也是这样的夜晚,这样的月光,他沉重的心事触景生痛,正如《唐诗正声》曰:“国已亡矣,时靡靡之音深入人心,孤泊骤闻,自然兴慨。
夜游时间不到1个小时,游过了白鹭洲公园(吴承恩等许多著名文人诗酒欢会的雅集之所)、桃叶渡,瞻园等景点。
今天要去寻找王安石,主要的行程就是爬山!早上从民宿出发到公交站台乘坐315到紫金山索道。公交20路、游3路都可以到。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紫金山 其一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其二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书湖阴先生壁》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组诗。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紫金山时的邻居。
公交下车就到了紫金山,如果不太想爬山可以坐车,但坐车也只能到半山腰,想要登顶还是要靠自己爬。我原计划是爬山上去,然后坐缆车下来,结果当天下雨缆车没开,我爬山下山都是靠自己下来的,真的是很累,而且自己一个人特别容易走错路。
我伴着小雨脚滑的爬着山,不过我觉得这样的天气好过烈日晴空,风迎过来吹走热汗,带来一丝寒爽,倒也是很舒服。刚开始一同爬山的人还很多,但到半山腰以后就所剩无几(其实是我自己走错了路,绕了好大一圈),再加上这样的雨天,能遇见真人就更让人高兴了。如果我在雾气蒙蒙的路上遇见你,我是真的很高兴。
我一个人走在雾气灰漫的路上,时而威风问候带来清凉,雨水落地的声音、大雨撞击树木的声音、风与树木花草打招呼的声音,还有鸟儿与其他隐藏起来的小动物们的声音····这声音只有你静下来的时候才能听到的。有一种净化心灵的感觉。
走着走着雾气越来越深,甚至连一直陪伴在周围的苍茫大树也看不清了。一个人走在这样的路上刚开始有些胆惊,我隐约看到前方站着一个驼背的老者,当我快步走到前面才发现是一个弯曲的大树。
再走一会儿从雾中看到一个人形,打着伞,漫步走向我,我们彼此没有说话,只是轻瞄互看就各自上路,但我心里却踏实了,继续赶路,慢慢的开始享受这份静寂的孤独。再走一会儿,突闻一阵笑声,抬头一看从茫茫雾气中悠然走出两位仙女,我拦住她们,问登上紫金山还有多远,小仙女带笑用手轻轻一挥指着远处说:“哦还远着呢!”我只好继续坚持。每走一段就会遇见一个人,我突然有点期待这种遇见。每遇到一人便会去问:“紫金山还有多远?”连续问过两个人,一个说:“再有5分钟就走到了····”再问到下一个人却说要10分钟。我问:“刚才我问过一个人他说还有5分钟,怎么走到这儿变成10分钟了?”他笑笑说:“5分钟是不行的,你的速度要10分钟的!”好吧,我的速度!
走在路上的感觉真的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我想就这样走着走着,李白会不会从远处的雾中出来呢?我们谈诗旅行,我们一起去拜访王安石的住处,看一看他亲自栽培的田地。
下午1点多终于爬到山顶,因为下雨的原因,站在山顶就像深处在云层,除了雾什么都看不到。这段文字就是我在爬到山顶后在某快餐店里喝着热乎乎的咖啡写的。
下山的时候雨已经停了。路过紫金山天文台,门票15元。在这里有一段非常美妙的遇见。天文台上有一个拿着相机的衬衫男孩、一个听歌的白衣男孩,还有一个我。我们三人有距离的站成了三个角,但同时都望着远处,听着鸟儿在山林里的对话,还有微风吹来的清爽,我们都安静的享受这一刻带来的美好。我们就这样一直站了好久,好久。(很痛苦无法用文字描述那种感觉)
诗中提到的半山园是王安石退隐江宁的住所,故址在今南京东郊。 我在网上查到地址在海军指挥学院内。很遗憾不能去看一看了。
最后去了南京博物院,距离我住的民宿很近,地址:玄武区中山东路321号。地铁2号线在明故宫站下。这里是免费的,只要带着身份证即可。
今天是在南京的最后一天,原本想去李白写的那首《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朓》,但“板桥浦”这个地方有好几处,而且都比较远,最后也只能放弃了。我跟李白真的好没有缘分诶!
上午先去找刘禹锡吧,先去石头城。石头城遗址公园,公交6、21、23、60、75、91、204、302都可达到,具体那一站我忘记了,但下车还要靠导航走一段才能到。
刘禹锡《石头城》——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石头城有“东吴第一军事要塞”之称。筑于楚威王七年(前333年),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年),吴国孙权迁至秣陵(今南京),在石头山金陵邑原址筑城,取名石头城。
站于此地,最能领会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和誉为登临之绝唱的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词的意境。
“鬼脸照镜子” 是一个在历史上即闻名的景点,因在城墙中部有一块突出墙体的椭圆形石壁,远看隐约可见耳目口鼻,酷似一副鬼脸,所以也称鬼脸城。真的挺吓人的!
今天天色阴沉,我刚到这里没多久就细雨纷纷,你无法长时间直视它,我真的感觉它也是在看着我的,让人不寒而栗。我还是从这个圆形门洞上去了,我用手轻抚这些千年石头,小心翼翼的生怕惊动了谁。那些石头本来就是这么凉的吗?
走在上面我想象着在这城墙里外发生的故事,那些纷如雪的白骨,每走一步都有可能会踩到谁的血。雨越下越大,我越来越害怕,我在上面站了一会儿准备离开。当我走到圆洞的时候,突然听到有女子哀怨的哭泣的声,我顿时毛骨悚然快步走了出来。
最后我还是回头看了一眼,这座威严又阴气森森的城墙,即使石头之间生长出来的绿植却也是如此的沧桑。这里一定是有太多的委屈。
李白《金陵歌送别范宣》——清凉山
石头巉岩如虎踞,凌波欲过沧江去。
钟山龙盘走势来,秀色横分历阳树。
四十馀帝三百秋,功名事迹随东流。
白马金鞍谁家子,吹唇虎啸凤凰楼。
金陵昔时何壮哉!席卷英豪天下来。
冠盖散为烟雾尽,金舆玉座成寒灰。
扣剑悲吟空咄嗟,梁陈白骨乱如麻。
天子龙沉景阳井,谁歌玉树后庭花。
此地伤心不能道,目下离离长春草。
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南山老。
石头:山名,今南京清凉山。
钟山:即紫金山
今地址:鼓楼区清凉山83号。从石头城遗址公园直接导航走过来,从天桥走上去,然后一直走就到了。
这是我在南京最后的一首诗,终于跟李白相遇了。我以为这里不大,但越往深处走,就越有新发现,但这里来往的人很少。走到一半的时候我迷路了,我在上面看到一个亭子,我在想李白会不会曾经也在这里避过雨呢?
南京3天的古诗词行程结束了,虽然有很多遗憾,但也遇见了很多美好。南京,像是一个威严而沉重的长者,不知道千年以前它是什么性格呢?
栖霞寺——刘长卿《栖霞寺东峰寻南齐明徵君故居》地址:栖霞区栖霞街84号
台城——韦庄和刘禹锡都有写过。地址:玄武区解放门8号
莫愁湖公园——据北宋《天平寰宇记》记载:“莫愁湖在三山门外,昔有妓卢莫愁家此·····”莫愁湖因此而得名。有“江南第一名湖”的美誉。地址:建邺区水西门大街132号
阅江楼——朱元璋《阅江楼记》。地址:鼓楼区建宁路202号。
如有其他诗句地址请留下诗和地址。
1. 古代关于庐山的诗句
古代关于庐山的诗句 1.关于庐山的诗句
庐山山水文化,是中国山水文化的精彩折射,是中国山水文化的历史缩影。
庐山的自然,是诗化的自然,亦是“人化”的自然。自东晋以来,诗人们以其豪迈激情、生花妙笔,歌咏庐山的诗词歌赋有4000余首。
东晋诗人谢灵运的“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南朝诗人鲍照的《望石门》等,是中国最早的山水诗之一,庐山并成为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之一。诗人陶渊明一生以庐山为背景进行创作,他所开创的田园诗风,影响了他以后的整个中国诗坛。
唐代诗人李白,五次游历庐山,为庐山留下了《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等14首诗歌,他的《望庐山瀑布水》同庐山瀑布千古长流,在中国华大地及海外华人社会中家喻户晓,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极品。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成为充满辩证哲理的名句……望庐山瀑布李 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简析]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
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
“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
“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
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
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
《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望 石 门鲍照访世失隐沦, 从山异灵士。明发振云冠, 升峤远栖趾。
高峰插半天, 长崖断千里。氛雾承星辰, 潭壑洞江汜。
崭绝类虎牙, 漓岏象熊耳。埋冰或百年, 韬树必千纪。
鸡鸣清涧中, 猿啸白云里。瑶波逐空开, 霞石触峰起。
回互非一形, 参差悉相似。倾听风管宾, 缅望钓龙子。
松桂盈膝前, 如何秽城市。·〔鲍照简介〕 鲍照,字明远,东海(今江苏灌云县)人,生于晋义熙十年(414)。
由于出身微贱,而又生活在东晋末年门阀特权盛行的时代,一生受尽了歧视和打击,只做过几任小官。逝于南朝宋明帝泰始二年(466)。
钟嵘在《诗品》中说:“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他的作品充满了怀才不遇的牢骚和愤懑不平的情绪,其诗风雄健奔放,对后代诗人特别是李白有很大影响。
他于宋文帝十六年(439)到江州任职时,曾游庐山。登庐山绝顶望诸峤谢灵运山行非有期, 弥远不能辍。
但欲淹昏旦, 遂复经圆缺。积峡忽复启, 平途俄已绝。
峦垅有合沓, 往来无踪辙。昼夜蔽日月, 冬夏共霜雪。
·〔谢灵运简介〕 谢灵运,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附近)人,后移籍会稽,谢玄之孙,生于晋孝武帝太元十年(385)。晋孝武帝时袭封康乐公。
刘裕代晋,起为散骑常侍。少帝时,出为永嘉太守。
元嘉八年(431),宋文帝让他出任临川内史。不久,被人以叛逆罪弹劾,流徙广州。
元嘉十年(433)被杀于广州,时年49岁。他好为山泽之游,尝与宾客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直到临海,从者数百人。
他的山水诗能再现大自然之美,语言富有色泽和光彩,是我国山水诗的开创人,曾在义熙七、八年(411-412)两次到庐山游览,与慧远友善。·〔题释〕 作者登上庐山最高峰眺望四野山道时抒怀。
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简析]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
《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
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
2.关于庐山的诗句有什么
关于庐山的诗句(一)《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常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生在此山中。《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唐】李白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登庐山五老峰》【唐】李白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关于庐山的诗句(二)《湖上望庐山》【唐】孙鲂辍棹南湖首重回,笑青吟翠向崔嵬。
天应不许人全见,长把云藏一半来。《登庐山》【唐】唐彦谦五老峰巅望,天涯在目前。
湘潭浮夜雨,巴蜀暝寒烟。泰华根同峙,嵩衡脉共联。
凭虚有仙骨,日月看推迁。《庐山》【唐】王贞白岳立镇南楚,雄名天下闻。
五峰高阂日,九叠翠连云。夏谷雪犹在,阴岩昼不分。
唯应嵩与华,清峻得为群。《庐山》【唐】李中控压浔阳景,崔嵬古及今。
势雄超地表,翠盛接天心。湓浦春烟列,星湾晚景沈。
图经宜细览,题咏卒难任。靖节门遥对,庾公楼俯临。
参差含积雪,隐映见归禽。峭拔推双剑,清虚数二林。
白莲池宛在,翠辇事难寻。天近星河冷,龙归洞穴深。
谷春攒锦绣,石润叠琼琳。玄鹤传仙拜,青猿伴客吟。
泉通九江远,云出几州阴。冬有灵汤溢,夏无炎暑侵。
他年如遂隐,五老是知音。《和段校书冬夕寄题庐山》【唐】刘得仁名高身未到,此恨蓄多时。
是夕吟因话,他年必去随。尝闻庐岳顶,半入楚江湄。
几处悬崖上,千寻瀑布垂。炉峰松淅沥,湓浦柳参差。
日色连湖白,钟声拂浪迟。烟梯缘薜荔,岳寺步欹危。
地本饶灵草,林曾出祖师。石楼霞耀壁,猿树鹤分枝。
细径萦岩末,高窗见海涯。嵌空寒更极,寂寞夜尤思。
阴谷冰埋术,仙田雪覆芝。乱泉禅客濑,异迹逸人知。
藓室新开灶,柽潭未了棋。如何遂闲放,长得在希夷。
空务渔樵事,方无道路悲。谢公台尚在,陶令柳潜衰。
尘外难相许,人间贵迹遗。虽怀丹桂影,不忘白云期。
仁者终携手,今朝预赋诗。关于庐山的诗句(三)《庐山》【唐】李咸用非岳不言岳,此山通岳言。
高人居乱世,几处满前轩。秀作神仙宅,灵为风雨根。
馀阴铺楚甸,一柱表吴门。静得八公侣,雄临九子尊。
对犹青熨眼,到必冷凝魂。势受重湖让,形难七泽吞。
黑岩藏昼电,紫雾泛朝暾。莲堕宁唯华,玉焚堪小昆。
倒松微发罅,飞瀑远成痕。叠见云容衬,棱收雪气昏。
裁诗曾困谢,作赋偶无孙。流碍星光撇,惊冲雁阵翻。
峰奇寒倚剑,泉曲旋如盆。草短分雏雉,林明露掷猿。
秋枫红叶散,春石谷雷奔。月好虎溪路,烟深栗里源。
醉吟长易醒,梦去亦销烦。有觉南方重,无疑厚地掀。
轻扬闻旧俗,端用镇元元。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锦绣谷》【原】五律奇花争锦秀,怪石竞嵘峥。
路险盘松顶,桥高半岭横。叠崖随雾隐,飞瀑伴云生。
兰蕙香幽谷,邀春结伴行。《游含鄱口》【原】(五律)飞云渡险脊,走雾隐幽潭。
鸟掠丛林隙,人游松壑巅。劲风摧细雨,峭壁断浓岚。
逶迤至山口,鄱湖一岭含。《秀甲东南》【原】(古体)劲风湮细雨,峭壁晓岚生。
瀑布悬云际,清泉堕碧汀。蜿蜒松顶道,峻险石盘城。
坐爱庐山秀,崖岩也有情。关于庐山的诗句(四)金谷桃花【唐】许浑《五老峰》【原】(五律)庐顶接河汉,危崖绝九霄;千峰云弛急,万壑雾卷涛;行至三潭瀑,停看五老樵;举杯邀同醉,横空揽云巢。
《江上送客游庐山》 张 继楚客自相送,沾裳春水边。晚来风信好,并发上江船。
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惬心应在此,佳句向谁传。
《三叠泉》【原】(五律)飞泉三叠下,龙走碧潭渊。一径飘寒雨,千林散绿烟。
雷声震峡谷,玉碎洒磐川。疑入凌霄境,银河挂九天。
《庐山独夜》【唐】元稹寒空五老雪,斜月九江云。钟声知何处?苍苍树里闻。
《晚泊浔阳望香炉峰》【唐】孟浩然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扩展阅读:描写庐山的古诗游庐山慧远崇岩吐气清,幽岫栖神迹。 希声奏群籁,响出山溜滴。
有客独冥游,迳然忘所适。挥手抚云门,灵关安足辟? 流心叩玄扃,感至理弗隔。
孰是腾九霄,不奋冲天翮。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
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慧远超兴非有本, 理感兴自生。 忽闻石门游, 奇唱发幽情。
褰裳思云驾, 望崖想曾城。驰步乘长。
3.关于庐山的诗句古诗词
1、《望庐山瀑布》
【作者】李白 【朝代】唐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白话翻译: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2、《题西林壁》
【作者】苏轼 【朝代】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白话翻译: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3、《彭蠡湖中望庐山》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黯黮凝黛色,峥嵘当曙空。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
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白话翻译:
天上的月亮绕生光晕,船工知道即将要起风。
张挂起风帆等候天亮,泊船在浩渺的平湖中。
船行中流突然现匡庐,威镇九江气势正豪雄。
暗黑的山体凝成黛色,峥嵘的山势屹立曙空。
香炉峰升起一轮红日,飞瀑映照幻化成彩虹。
很久就想去追随尚子,况且到此缅怀起远公。
我限于此次行役匆忙,不曾有片刻休憩山中。
淮海的路途不及一半,星转霜降又要到年冬。
寄言栖隐山林的高士,此行结束来隐与君同。
4、《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作者】张九龄 【朝代】唐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白话翻译:
万丈瀑布飞流直下,好像从天上落下,四周呈现半红半紫的雾气。
它穿过杂树而直下,它穿过重重云雾。
阳光照射上去像一条彩色的虹霓,在这晴朗有天气里,又好像听到风雨的声响。
这庐山就如同仙山一样,多么壮美呵,烟云与水气融成一片。
5、《望庐山瀑布水二首》
【作者】李白 【朝代】唐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白话翻译:
从西面登上香炉峰,向南望见瀑布高挂在山前。
水流直下达三百丈,沿着山谷奔涌前行几十里。
速度快如风驰电掣,隐约之中宛如有白虹腾空。
乍以为是银河从天上落下,弥漫飘洒在半空中。
仰观瀑布那气势真雄奇啊,这是神灵造化之功!
再大的海风也吹不断,江上月光却能直透其中。
水流在空中任意飞溅,冲刷着两侧青色的石壁。
飞腾的水珠散发彩色霞光,水沫在巨石上沸腾。
我本来就最爱游赏名山,面对此景心胸更宽广。
不必像服琼浆一样成仙,此水已足以荡涤尘俗。
遁世归隐本是我夙愿,只想久居此地永辞人间。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4.带有庐山的诗句
孟浩然的诗《彭蠡湖中望庐山》
彭蠡湖中望庐山
孟浩然
太虚生月晕, 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 渺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 势压九江雄。
黯黮凝黛色, 峥嵘当曙空。
香炉初上日, 瀑水喷成虹。
久欲追尚子, 况兹怀远公。
我来限于役, 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将半, 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 毕趣当来同。
苏轼游览庐山,在西林寺的墙上写下了这首诗;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孟浩然 ——《晚泊浔阳望庐山》
挂席几千里, 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 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 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 日暮空闻钟。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古代赞美庐山的诗句有
题西林壁【北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望庐山瀑布水二首 李白【其一】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其二】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五老峰 李白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6.古代赞美庐山的诗句有
题西林壁【北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望庐山瀑布水二首 李白【其一】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其二】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五老峰 李白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7.历史上庐山都出过哪些诗词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____苏轼《题西林壁》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____李白《望庐山瀑布》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____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____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____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____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____徐凝《庐山瀑布》
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____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____谢灵运《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____陆游《自咏示客》
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____李白《别东林寺僧》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____李白《望庐山瀑布水二首》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scgf/9297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十首《西江月》,尽得词中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