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7点哄孩子入睡 |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免费收听更多睡前故事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画家达文蜥专心地帮一只蜥蜴画肖像,他细心揣摩蜥蜴脸上的表情,一笔一笔仔细地描绘。小蜥蜴米开在一旁看着,一个念头突然跳出来,他缠着达文蜥:“达文蜥,我也会画画喔!……”
这是一个画家和想成为画家的人探索艺术极限的故事,他们在画画的过程中尝试了很多种可能,使得画出来的图画跟以往都大不相同,也使得我们明白创意无处不在没有极限。
【艺术大魔法】
文:[美] 大卫·威斯纳
图:[美] 大卫·威斯纳
译:余治莹
河北教育出版社
推荐年龄段:3~6岁
▍版权说明:故事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联系
睡前绘本故事推荐如下:
1、《谁叫醒了月亮》
利用月亮教孩子动物形象认知。
这本绘本,不仅讲故事,还教孩子动物认知。
“深夜丛林里,月亮出来了,我的黑色轮廓清晰浮现出来,猜猜我是谁?“用月光下动物的影子来展现动物的面貌,家长和孩子可以在互动中围绕动物猜谜解答。
2、《爸爸,我要月亮》
一本摘月亮的方法论~
“爸爸拿了一把好长好长的梯子,架在一座好高好高的山上,努力地向上爬呀爬,但是月亮太大拿不下来,爸爸只好等到月亮变成下弦月,才把月亮带回给小茉莉玩……”
在摘月亮的过程中,孩子不仅可以了解长短、高矮、大小等概念与形容词,还能从中观察到月亮阴晴圆缺的自然现象。
3、《月亮的味道》
故事最后有意想不到的反转哦~
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小故事,格外符合孩子们对月亮的幻想。
小动物们为了尝一口月亮,轮番登场:一只小海龟决心去摸一摸月亮。可他够不着。海龟叫来了大象,大象叫来了长颈鹿,然后长颈鹿叫来了斑马,斑马叫来了狮子,狮子叫来了狐狸,狐狸叫来了猴子,猴子叫来了老鼠。
月亮每次都伸高一点儿,让他们够不着。不过,这次月亮看着老鼠心想:“这么个小不点儿,肯定捉不到我的。”这回它没有动。但结果是......
如何给孩子讲绘本?
这是一个大问题。孩子理解一本书,有两大途径:一是将自己的观察与自己对于世界的了解、经验结合;二是聆听家长的讲读,感受讲述人对书的理解。
所以说,家长讲读绘本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理解程度和感受深浅。
正如松居直先生所说的:"讲绘本的人能决定念绘本的最终价值。不论多好的绘本,如果讲的人态度敷衍,就无法生动传达书中的意蕴……讲绘本的人如果能与好的绘本产生共鸣,充分理解书的内容,并自得其乐,必定能将更丰富的内容传达给孩子。"(《幸福的种子》)
给孩子读绘本,我见过不少方法,也用过不少方法。比如照本宣科法、抑扬顿挫法、轻声朗读法、大声朗读法、添油加醋法、边读边问法、角色扮演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熟悉和喜欢的讲法,而孩子对于不同的讲法,感受肯定也是不同的。
在我们刚刚接触绘本,给孩子读绘本的时候,可能采取最多的是"照本宣科法"。在自己对所讲读的绘本理解不够的时候,也只能采用这种方法。
照本宣科,顾名思义就是照着绘本上的字,逐字逐句地念,能把句子念清楚、念通顺,就算可以了。
这种方法,也是初读绘本的人用得最多的方法。这种方法,对于只有简单字句的小小孩童书来说,应该是可以的。
但这样讲读,往往因家长对书籍的理解和感受不深,讲述效果可能一般。
所以,我强烈建议:为孩子讲读绘本,我们自己一定要先看一看,只有大人先热情洋溢地喜欢上绘本,才能把自己的喜欢传递给孩子。自己先看一看,让自己先喜欢上绘本,是为孩子讲好绘本的法宝。
比如建立在自己喜欢、热爱基础上的抑扬顿挫法、轻声朗读法、大声朗读法和角色扮演法,最容易被孩子接受,能加深孩子的记忆。
读不同的绘本,应采取不同的方法。比如,读故事性强的作品,如《妈妈的红沙发》《团圆》《不一样的卡梅拉》《提姆和莎兰》等,抑扬顿挫的读法,可以让孩子感受不同人物的语言、情绪。
在读《圆圆的月亮》《风到哪里去了》《亲爱的月亮》等故事性不强、比较抒情的绘本时,采用轻声朗读法,而且睡前读,可以让孩子心情平静下来、情绪舒缓下来。
在读《走进生命花园》《西雅图酋长的宣言》时,采用大声朗读法,甚至在读《西雅图酋长的宣言》时,可以站在椅子上,为孩子高声朗读。这样,自己也会被铿锵有力的声音感染。
还有许多绘本,里面的角色性格鲜明、情节曲折,非常适合做角色扮演游戏。如《警官巴克尔和警犬葛芮娅》《艺术大魔法》、"米尼狼"系列的《生病了,不害怕》等,这些能让孩子角色代入的绘本,让孩子可以"动"起来的绘本,将给孩子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此外,在读《一园青菜成了精》《外婆桥》等改编自童谣的绘本时,事先查查资料,读起来可以用快板、童谣的节奏,孩子很快就可以朗朗上口了。
究竟应该怎么给孩子读绘本,每个家庭的孩子都有自己喜欢和熟悉的方法。不管用什么方法,孩子喜欢、家长轻松,就是最好的方法。
即使家长添油加醋地为孩子讲读绘本(虽然这种方法我并不喜欢),如果孩子爱听,或者在特定的情形下-比如在孩子熟读作品后,和孩子一起,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解构绘本,为孩子这样讲,也是可以的。
读绘本有哪些注意事项?
通常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每一次讲读,必先念一下作者的名字,有时候也简单介绍一下作者的情况。这不仅是对作者的尊重,还可以让孩子更好地了解作品。
尤其在读同一位作者的不同书籍时,我们可以在讲读之前问一下孩子,看看封面,这像是谁的作品?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一些作者的艺术风格有一定的了解。
像是李欧·李奥尼、艾瑞·卡尔、安东尼·布朗、安德烈·德昂等人的作品,这样读过几本之后,孩子对风格有了印象,基本上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了。
2.在讲读每一页的时候,注意留有一点儿空白的时间,可以不出声,等待孩子来翻页。孩子在画面里浏览、感受,等孩子觉得该继续往下的时候,再接着读。这样的静默,或者叫作"留白"时间,可以让孩子的思绪"多飞一会儿"。
3.尽量按照书上的文本朗读(除非个别句子或文字读起来拗口,那可以临时改一下),控制语速、音调,把握好整本书阅读的节奏。
把语速放慢一点儿,按照书上的文本轻声朗读,会使声音沉稳下来,读出感觉。这样,孩子的理解更好,也能让孩子有多一点儿时间欣赏和感受画面。
4.注意从封面就开始讲读。在阅读时,从封面开始,让孩子猜猜这是一个关于什么的故事。
封面之后,是扉页,也要注意让孩子看看。阅读完了,再看看封底。这样可以让孩子对这本书有比较完整的印象和认识。
5.注意在保持故事连贯性的同时,为孩子解释词语。孩子每当遇到不理解的词语的时候,就会问这是什么意思,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能及时为孩子解答。
6.我们在为孩子读绘本的时候,是需要注重画面的。念完一页书上的词语,我们可以感叹画面色彩的搭配、线条的表达,有时候会提醒她看看画面里有什么。
7.读完绘本之后,也保持一会儿静默,让孩子有回味故事的时间。如果孩子有兴趣,就和孩子讨论作品。
8.人物形象鲜明、情节丰富的绘本,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一玩角色扮演游戏。学习画画的孩子,还可以试一试把书里的主要角色或者场景画下来。
最后,提醒家长,为孩子念书,不要拖泥带水、添油加醋,尽可能地尊重原文。
读文字的时候尽可能朗读,在讨论和解释的时候,用平时说话的语调,让孩子在心里把书上的文字和爸爸妈妈的解释分开。
孩子有不懂的词语时,应该马上解释。家长认为好的绘本,一定要经常拿出来多读几遍,这样才能加深记忆。
在阅读之后,可以与孩子一起来讨论-书上好玩的地方、画面有创意的地方、有意思的词语,等等。
总之,我们读的方式不同,孩子看的方式就不同,思考、想象的广度和深度当然也有所不同。
为了这些不同,我们自己多看一点儿,多花一点儿时间,多掌握一点儿适合自己孩子的讲读方法,还是必要的。
现在市场上各种各样的绘本特别的多,作者不一样,画风也不一样。相信有品位的家长们在给孩子挑选绘本的时候不仅会在意绘本的内容,也会非常注重画风。我觉得,书不在于多在于精。有针对性地选择绘本,可以更充分地利用买回来的每一本书,同时起到阅读和美育作用。
绘本故事,让孩子懂得道理,好的图画让视觉上有了美的体验。这两者在绘画启蒙中缺一不可,所以挑选好的启蒙绘本特别重要。
对于简笔画教程、填色书、动漫卡通书,我的建议是尽量避免让孩子用。这些画法虽然简单可爱,但是孩子们天生就有观察归纳的能力,让他们直接接受别人简化过的形象或许就毁了孩子心里最初的创想。
一、用绘本培养审美能力
美育提倡不要强行灌输孩子什么是“美”,什么是“不美”,家长要做的,就是给他多接触经典的机会。
条件允许的家庭会选择欧洲游,参观欧洲建筑和著名博物馆,身临其境,与艺术经典来个近距离接触。目前出国游不太现实,那我们可以借助大师绘本,同样让孩子能够感受到艺术的精美绝伦。
我们普通人看到大师的作品什么反应?“哇~”然后呢?很少有人能说出为什么它是名作。当然历史中的经典作品之所以经典一定是有其道理的,我们不要求孩子们把博物馆里的珍藏全都如数家珍,但是可以通过绘本让孩子对名作有个初步的认识,学会欣赏,提升审美品味。
《你好,艺术!》系列分别介绍了13位绘画大师的作品。你能想象吗?这套书也是有着27年的畅销史了。
1993年,与集英社、讲谈社并列日本发行量三大出版社之一的日本小学馆,出版了一本由新人作家结城昌子创作的艺术绘本《梵高的绘本:好多旋涡转呀转》。书一经出版,就陆续收到了许多家长的赞赏,就这样,这个给孩子讲名画艺术的系列,慢慢从1位画家讲到了13位画家,荣获第47届小学馆儿童出版文化奖、第50届久留岛武彦文化奖,成为销量与口碑俱佳的国民性艺术绘本。
整个系列的创作理念就是——和名画做朋友!作者结城昌子说:“名画是人类共同的珍宝。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名画被当作了一种艰深的、高高在上的东西,我希望人们能更多地去亲近名画。”
比如对于梵高的《星空》,作者这样描述:“小镇的天空,有好多旋涡在旋转。转! 转! 转!山顶上的月亮,也像光环在打转。转! 转! 转! 云朵转成了大大的旋涡,贪心地想把天空吞下肚。转! 转! 转! 连星星也跟着打转。大地静悄悄的,只有美丽的夜空,伴着小镇沉沉入睡。”
在这套书中,孩子们不仅能欣赏到来自梵高美术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珍藏的绘画史上的杰作:还能认识不同绘画风格、画派的画家作品,领略到一个丰富多彩的绘画世界。
而另一套相似书目《小小艺术大师》,选出来的代表画作里,很贴心的融入了孩子身边的生活,让孩子一边欣赏名画,一边找寻自己熟悉的事物,从艺术生活中找到共鸣。
为了让孩子对艺术有更深的了解,这套书还设置了“读名画”的环节。没错,是真正的读出来哦,看每幅画边上跳动着的别出心裁的文字,孩子们都可以直接朗诵出来,非常的有节奏感。
“花园里,鲜花绽放
洁白,蓝紫,橙黄,开在厚厚的树叶上”
“播种与摘取,耕耘与收获,
星夜宁静的光芒,让万物在安睡中成长。”
每首小诗,还讲着画面的内容,和孩子喜欢的故事。从儿童的视角,以儿童喜欢的活泼而优美的语言,引孩子走进大师的世界,与艺术家共度美好时光。
它非常适合0-6岁的孩子进行艺术启蒙,让孩子从小受到不同流派的大师的艺术作品的熏陶,培养美的素养。
孩子最初接触绘本,主要是家长读文字、孩子看图画,孩子对绘画产生的是模糊的印象,并不一定能将画面与故事一一对应,但这个时候,美育已经开始了。所以即使是在孩子看不懂文字的情况下,你已经可以开始通过绘本引导孩子观察与感受美了。
《晚安,小鸡球球》中小鸡球球睡不着,她发现窗外有一个大大的月亮,就像一个睡不着的小孩,喜欢隔窗远眺一样。小鸡球球一个人跑了出去,它发现外面夜晚的风景特别美,整片大地都撒着一层淡淡的月光,它想找朋友们一起在美丽的夜晚散步,最后小猫陪她一起,并且还带它穿过森林去另外一个特别美丽的地方—河边小桥。
《晚安,小鸡球球》每一张图的画面和色彩都十分细腻,画里还隐藏着一些小小的秘密。你可以提醒孩子,留意画面上都有些什么东西,和他一起欣赏,比如像:
夜色中的草地,小河在安静状的态下的倒影,小猫跳进河里后的粼粼波光,起雾后的森林,还有薄雾消散时的月亮。
你可以编辑好语言来描述所能看到的画面细节,孩子听过后,自然就会去观察这些美丽的细节。相信这对于孩子的品位提升非常有帮助。只要用高品质的视觉语言浸润孩子,慢慢的,它就会在孩子心里生长、壮大。
二、用绘本建立孩子绘画的自信心
我始终认为发现包括成年人在内,每个人都可以画画,之所以不愿意画,往往是因为缺乏信心,担心自己画不好。
这就牵扯到一个普遍存在的错误观念了。画画其实就是一种表达方式,没有“好坏对错”,画的像不像没关系,关键是表达出想要传递出的信息。但想让大家真正理解和同意这个道理却并不容易。直接把这个道理说给孩子听,往往还起不到效果。这时候,你可以向绘本借力。
比如,加拿大画家雷诺兹的绘本《点》,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点》讲的是一个孩子认为自己不会画画,也不愿意画画,老师鼓励她“那就随便画一笔”。她生气地只画了一个点,可是老师没有责怪她,郑重地请她签名,还装裱起来挂到办公室。从此,这个孩子就觉得画画没什么大不了,就继续画下去了,还一路画到了学校的画展上。
读完这个故事,你就可以马上鼓励孩子也来“随便画一笔”。
这么做能帮孩子打消顾虑,让他们敢于按照自己的想法画画。这也许不是一天可以达成的,但只要你坚持,孩子就能慢慢建立起“我也可以画”的信心。
建立好这样的自信,孩子将来就相对不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环境的影响,敢于坚持自己的画画方式了。
三、用绘本启发孩子的创作灵感
有了信心,孩子肯画了,但他常常不知道自己要画什么。你还需要帮助他启发创作灵感。我特别推荐英国画家劳拉·卡琳的《创造自己的世界》。
劳拉出了一本“教小孩子画画”的书。她没有老老实实地教绘画步骤,而是用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做出了一本不一样的书,引导孩子们放下成人认识世界的逻辑,大胆地去想象、创造。
比如说,劳拉觉得爸爸又高又瘦,就把他的脑袋以下画成一根长长的吸管;妈妈个子小,就画成一个卷笔刀;小弟弟容易摔倒,就像一只圆滚滚的鸡蛋。孩子们看到这些图总会大笑起来。
这时劳拉问:回忆三个你熟悉的人,你准备用什么方式来表现他们的样子呢?
听了这个开放的问题,不用教,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去画了。
我这里示范的只是一本书,你在读其他绘本时也可以这么用,从某一个故事出发,让孩子自己去设定或者想象一个场景,然后画下来。这不但轻松地解决了“画什么”的问题,而且启发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用绘本引导孩子探索色彩
绘画属于视觉艺术,对于孩子来说,色彩是发展视觉能力的最佳载体,所以孩子开始探索绘画世界时,最让他们着迷的就是各种各样的颜料和色彩游戏。
我推荐三本玩色彩的绘本,挺适合学龄前儿童。
第一本是绘本大师李欧·李奥尼的《小蓝和小黄》,是对孩子特别好的色彩启蒙书。
这本书讲的是一对好朋友,小蓝和小黄。
有一天,小蓝趁爸爸妈妈不在家,溜出去找小黄玩,左找右找,终于找到了,他们开心地拥抱在一起,抱啊抱啊,结果变成了连爸爸妈妈都认不出来的小绿。之后,他们又通过重重历险,找回了自己。
这个故事,对大人来说简直是个冷笑话,可是小朋友很喜欢啊。当我的儿子看到小蓝和小黄变成了小绿,他就不停地问:“为什么呀,为什么呀,小蓝和小黄去哪儿了?”
于是,我给了孩子蓝色和黄色的颜料,他自己把它们混在一起,就明白了。
从此,孩子就喜欢上了调颜色这种游戏,自己去试验各种颜色相加的效果。这可比你一本正经地跟孩子说,“来,咱们今天讲三原色”有趣得多。
还有一本法国画家杜莱的《变变变》。
我家女儿两岁多的时候就开始看这本书了,随着魔法开启,小手蘸一蘸、摸一摸,再把书往左、往右、合上再打开,颜色变来变去的,书中的讲解非常清晰有趣,让孩子在游戏中了解了颜色的变化规律。你也可以拿出颜料来,和孩子一步一步跟着绘本做。
用手指头蘸上颜料,在纸上不断叠加点涂,就可以看到纸面上从三原色开始,慢慢变成色彩大聚会,过程又自由又有趣。
前面两本都比较简单,如果你想更进一步让孩子理解色彩,带孩子通过色彩来体验和表达情绪,我特别推荐《菲菲生气了》。
这本书,每一页图中所使用的颜色都有妙用。
故事一开始,菲菲就和姐姐吵起来了,她非常生气,画面就出现了红色,她被红色的线条包裹着,像一只喷火龙,生气地冲进了森林。
接着,故事发生了变化,菲菲在森林里看见大树和小草,听到鸟叫。她的心情开始变化。一页一页地翻下去,围绕着菲菲和树的红色、紫色开始慢慢被白色、绿色、蓝色,这种能让人安静下来的颜色取代。
再后来,菲菲还看到了一棵老榉树。当她爬上榉树,看到平静的蓝色海面,这时绘本上写道:“这个广大的世界安慰了她。”
小朋友听到这里,也跟着松了一口气,仿佛自己也被安慰到了。
在讲这个故事时,你不需要直接指出色彩与菲菲情绪之间的关系,而是通过跟孩子交流,来引导他感受图中颜色为什么会变化。
同时,你还可以请孩子来涂一块表达情绪的颜色,比如他认为生气的颜色、高兴的颜色、安静的颜色等等。
如果孩子还小,认不了那么多的颜色,那么我推荐近期非常火的《情绪小怪兽》
情绪小怪兽感觉有些混乱,小朋友帮助他整理了一下它的情绪色彩,分别装进不同的瓶子里,然后就清楚多了。小怪兽开心得蹦蹦跳跳的时候就是黄色,感到难过和孤单时就变成蓝色,生气了是红色,害怕了就是黑色,而平静和惬意的时候就是绿色的。情绪小怪兽的画风非常简洁,甚至有点儿像孩子们随手的涂鸦,但是不用看文字描述,每一页都能很准确地传达出一种明确的感受,即使是两岁多的孩子,也能感受到这些颜色的意思。
虽然孩子还没有学习过专业的色彩原理,但通过绘本,他们能了解到,原来颜色可以用来表现情绪。这种意识的建立,对于孩子用画画来自由表达自己,非常有帮助。
最后,我想说,绘本不是越多越好,但是有价值的绘本需要买回家反复阅读才能充分汲取其中的养分。这一点和画画很像,深入地去探索某种自己喜欢的画法和主题,一定会有收获。
以下是我推荐的绘本清单:
1. 世界名画、博物馆藏熏陶绘本
《小小艺术大师》
? 《你好,艺术!》
? 《墨中国文化艺术启蒙》
? 《艺术之眼》
? 《有颜色的艺术》
? 《万物有意思》
2. 审美体验绘本
? 《晚安,小鸡球球》
? 《开车去兜风》
? 《兔子雅各的生命颂歌》
? 《雨中的小红伞》
? 《尼古拉的三个问题》
? 《中国名家经典绘本-杨永青》
3. 建立绘画自信的绘本
? 《点》
? 《热闹的画笔盒》
? 《艺术大魔法》
? 《阿罗系列》
4. 创作灵感绘本
? 《柯薇塔异想世界》
? 《米兰多花园之谜》
? 《创造自己的世界》
? 《画了一匹马的画家》
? 《古灵精怪动物园》
? 《形状游戏》
? 《艺术启蒙大书》
? 《世界上最棒的礼物》
5. 探索颜色绘本
《小蓝和小黄》
? 《变变变》
? 《帽子先生和他的独木舟》
? 《我的情绪小怪兽》
? 《菲菲生气了》
? 《自己的颜色》
? 《七彩下雨天》
? 《啊!颜色》
好了,今天的绘本推荐就到这儿。写这个的确蛮辛苦的,不仅要分析孩子们学绘画的心理,还要了解各种绘本的内容,全凭一腔热血。我查阅了大量资料,也结合自己的一些经验。虽然有十几年的专业绘画经验,也了解过幼儿心理,但毕竟不是专业美教。如果有不一致的观念欢迎私信我提出来,好让我在儿童绘画教育上有更多的认识。
文字有些多,推荐的书目也不少,都是我认为很好的书,我只写了一部分有代表意义的书,就不一一陈述了。
谢谢每一位来看这篇文章的朋友,不嫌我絮叨。能看到这里一定是真爱(?°з°)-
最后,需要买书请留言找我(根据孩子特点推荐),不枉我此番努力。
每天晚上能够让宝贝们准时上床睡觉,都成了妈妈们向往的事儿......怎么能让他们爱上睡觉?今天,我就来给您推荐9本书,没准儿,您的宝贝儿瞬间就爱上了睡觉呢!
1、睡吧,像老虎一样 Sleep Like A Tiger
2013年凯迪克银奖,2013年夏洛特?佐罗托童书奖 ,《纽约时报》儿童畅销书
在 这个充满魔力和创意的睡前故事中,诗意而朴实的叙事风格效仿了《逃家小兔》那样的韵律:?世界上的每样东西都要睡觉吗小女孩问。在一点都不困的孩子和 体贴的父母的诚挚、富有想象力的对话过程中,小女孩决定钻进茧一样的被子、巢一样的毯子下准备睡觉,她感觉温暖、有力,就像老虎一样。《科克斯书评》评价 说?这个故事深刻满足了所有孩子在睡觉前的渴望--安全感和可以信赖的陪伴。?
2、打瞌睡的房子 The Napping House
《纽约时报》最佳儿童图画书奖
既然这是一座名叫?打瞌睡的房子?,又凑巧碰上了这么一个让人昏昏欲睡的雨天,房子里的人当然要舒舒服地打上一个瞌睡了。
果 然,我们看到一位戴着睡帽的老奶奶睡到了床上,地上是睡成一团的狗和猫,一个小男孩歪着脑袋睡在一边的`椅子上,还有一只小老鼠睡在镜框上。作家奥黛莉?伍 德说这本书她写了三个多月,采用了一种重复的句型,像?房子里每个人都在睡觉?这句话,就一共重复了八次。其次,她还运用了叠加的句式,一句叠着一句,小 朋友读起来朗朗上口。另外,这本书的插画作者唐?伍德画了一年半的时间,它看上去像水粉画,其实是油画。画面细腻,幽默,人物表情既夸张而又生动。
3、你睡不着吗? Can't You Sleep, Little Bear?
荣获1988年英国内斯尔?斯马尔帝斯图书奖;荣获1988年英国凯特?格林纳威奖大奖;比利时童书奖;1997年美国?家长的选择?基金会图画书奖银奖。
作 者马丁?韦德尔,是知名爱尔兰作家,2004年获得国际安徒生文学大奖,这个终身成就奖肯定了韦德尔对儿童文学的贡献。评审给他的赞辞是:这位富有创造力 的作者,有出众的理解力,作品深具同情和温暖。他以质朴、天真无邪的小孩子的同理心的和尊重的态度为儿童写作。这本书帮你用温暖陪孩子赶走怕黑的情绪。
4、一本讲述睡觉的书 A Book of Sleep
《纽约时报》《学校图书馆》《出版周刊》重点推荐图画书
夜晚,月亮高高地挂上了天空,动物们都进入了梦乡。不过,对于猫头鹰来说,这一天才刚刚开始呢!当动物们睡着以后,世界会悄悄地发生什么变化呢?月光皎洁的夜晚,又会给小猫头鹰带来什么惊喜呢?一本温馨的床边故事,又能让孩子学到有趣的科普知识。
5、夜色下的小屋 The House in the Night
凯迪克金奖作品
被 古老童谣激发出灵感,作者编织出这首舒缓、优美的小诗。从打开屋门的金色钥匙开始,暖暖的灯,温馨的床,静待的书,夜色下的小屋静谧也梦幻。插图优美,富 有感染力,黑白版画中点缀金黄色,使得诗的世界更加迷人。画者用光影表现黑暗,让日月星辰的友善和温暖填充了孤寂的夜空。这本书会让听故事的孩子们留下对 于文学认知的深刻印象。
6、彼得兔的故事
被誉为?最美的名著?,百年来孩子们的经典床头故事
彼 得兔的哥哥、姐姐有可爱的名字:大耳朵、毛毛球和棉尾巴。彼得兔是个淘气的?坏孩子?,不听从妈妈的指示,溜进了麦奎格先生的菜园,拼命地偷吃麦奎格的蔬 菜,好不容易逃跑却丢下了自己的夹克和鞋子。后来他又和堂兄本杰明一起溜进麦奎格的菜园,打算把夹克和鞋子偷回来。彼得兔成长后成了一只农夫兔,姐姐生的 一窝小兔子来找他要了一些多余的白菜。
以下这几本也是特别适合在宝宝睡前阅读的暖心故事,虽然还没有中文引进版,还是推荐给大家。
7、Time for Bed, Fred!
2014年纽约时报十佳绘本
弗莱德,是一只淘气、爱嬉戏又惹人喜爱的狗狗。到弗莱德睡觉的时间了,可是它压根儿不想乖乖睡觉。要么藏在树底下,要么在泥里打滚,要么躲到书架下面,弗莱德就是不好好睡觉。那到底怎样才能让它乖乖睡觉呢?
8、Harold and the Purple Crayon
4岁男孩哈罗德有一支紫色魔法蜡笔,他不停作画,于是他在紫色月亮下散步,紫色小径上行走,为了找到他的房间,他经历了许多神奇冒险,最后他画了一所紫房子,在紫色小床上入睡。
9、Llama Llama Red Pajama
Llama Llama Red Pajama(穿红睡衣的驼拉玛)讲的是,羊驼妈妈给羊驼拉玛讲完故事、留下good night kiss后,咱们孤独的、害怕孤独的、孩子气的、希望得到妈妈继续关爱的羊驼拉玛进行一系列上串下跳吸引妈妈注意力动作,而最终成功获得满足的故事。不仅 是在语言上颇具韵律感,还是一本传递母爱及学会有效培养孩子的绘本。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9256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