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诗词丨史上最孤独的一首诗,只有四句,却道尽沧桑

祝由师 2023-07-20 17:00:35

“ ”*作者:凯紫

01

孤独,大概是人类史上永恒的命题。

我们都读过: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一张白纸上轻点一墨,整个世界只剩我一人;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面对孤坟,悼念亡妻,形单影只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命运的捉弄,世人的嘲讽,无处可逃,在深夜独自登上高楼。

但是,对于我来说,没有一首比得上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它没有出现在初高中语文课本上,但好像是在哪里不小心读到,然后再也忘不了。

我想,这就是这首诗歌以及陈子昂的魅力吧。

两句五言,两句骚体,平铺直叙反而荡气回肠。

这首诗名虽叫《登幽州台》,全文却没有一个字提到了幽州台。

其实,这是陈子昂登上幽州台之后,有感而发的。

所以,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令诗人如此绝望

02

这个叫做陈子昂的孤独少年,有着快乐的童年。

家里有田有金,算是当地的土豪。

父亲希望他光宗耀祖,于是请了个先生陪同读书,好在这个黑黑瘦瘦的孩子,悟性极高,很快就有了报效祖国的才能。

但是,天不遂人愿。陈子昂进士落榜,那天他心情沉痛,在街上四处乱逛。

恰好看见一个老者卖古琴,此焦尾古琴是稀世珍宝,当时叫价一万两银子。

广场上聚集了很多人,听说有宝物都凑过来看热闹,听了价格,没有一个人下手:

“就这一把破琴,一万两银子谁买 ”

偏偏这个陈子昂,桌案一拍,大喝一声:“我买了!”

他邀请大家第二天来民街吃羊肉泡馍,抚琴听音。

当日,他一曲弹毕,赢得满堂彩,他一下在站上高台,大喝道:

“你们有眼不识泰山,这种好琴你们当破烂,本人苦读诗书,你们让我给你们弹琴取乐 ”

于是啪地一声,将琴摔个粉碎,这就是著名的“伯玉砸琴”事件。

这之后,陈子昂的大名便传开来,他也考上了进士。

后来,受到武则天召见,封了一个叫做“右拾遗”的官位。

主要工作就是发表点小意见,对言官的缺漏进行补充。

但是以陈子昂的性格,他可不觉得是小官,反而觉得自己身负重任。

毫无顾忌,大谈治国方针,因此得罪了不少人。

03

公元696年,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契丹反叛朝廷,攻陷营州。

陈子昂跟着武则天的侄子武攸宜,一个没才能靠关系上位的将军,以参谋的身份随军出行。

行军第二年,前锋屡败,三军震慑。窝囊的武攸宜当下就怂了,起了退缩的念头。

但是陈子昂不愿轻易罢休,他直言急谏,试图鼓动军心。

他豪情万丈,一心想着冲锋陷阵,请求率领万人为国前驱。

结果,不但没有如愿,反而被贬为军曹(最低级的士兵)。

满腔热情被瞬间熄灭,在一个幽暗的黄昏,他登上幽州台,报国无门,怀着满腔幽怨。

面对着大地如此苍茫,宇宙无边无际,却没人倾诉,没人欣赏。

想到这里,如何不怆然涕下

之后,陈子昂要求告老还乡,告别朝廷。却被人冠以莫须有的罪名,含冤入狱,在狱中受尽折磨。

在一个个不见月光的黑夜里,他面对墙壁,忆起自己的一生,想起曾经的壮志,留下了这22个字: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虽相隔千年,但是人类的孤独大概是相通的吧!

在外漂泊,给爸妈的电话永远是“一切都好”;

生活逼着你奔跑,没人在意你摔倒;

大家都让你坚强,没人想给你拥抱;

你心里真正想要的,又有谁真正关心过呢

茫茫人海中,懂你的人,又有几个呢

陈子昂,我们懂你。

新书出版征集令

弘扬诗词文化,谱写时代强音。

大赛不限新旧发布与否,不限题材,是纯诗比赛,经诗人自选,初复评委详细评点等层层筛选,最终获得400首左右优秀点评作品(400首左右包括大赛前300首,以及各初评5分6分但未入选大赛前300首的作品),网上阅读时效而方便,但不易于收藏和保存,组委会拟决定把 大赛入选作品结集出版,现就有关事宜征求大家意见。

《《 大赛》作品集2017 第一期》暂定名,暂定价58元/本。提前预订50元包邮。

《《 大赛》作品集2018第二期》暂定名,暂定价58元/本。提前预订50元包邮。

《邹路诗词》28元包邮

收藏:首届 大赛诗评及排行榜

《 》主编邹路的七言绝句选

《 》主编邹路诗词(词选)

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支持诗词事业,一次性赞助订购20本,我们另设诗词栏目,为您选登一首诗词作品,与大赛优秀作品同集出版。欢迎大家赞助出版!!!

(长按二维码添加微信)

【预订流程】加主编微信15367893786,红包或者微信转账,提交邮寄地址,不会微信红包或者微信转账的诗友与主编私信汇款方式。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写诗填词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有诗还有远方...

荐号1

李白杜甫的诗

简介:每天一首李白杜甫的诗,走近诗仙诗圣,体味李白杜甫的诗意人生!

荐号2

唐诗宋词古诗三百首

简介:腹有诗书气自华,品质就用读诗开始...

史上六首古诗词,只有历尽沧桑后才能读懂!

data-filtered="filtered"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有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在我国灿烂的文化中,古诗词是最华美的篇章之一。

年少读书时,大家都会学一些简单易懂的古诗词,偶尔也会听到一些意境深远的诗句。只是当时少不更事,没有那么多的阅历来体会这些诗句。只有在长大成熟,历尽世事沧桑后,才能逐渐的明白那些诗句的刻骨铭心。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样意味深远的六首古诗词。

1.虞美人·听雨——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虽然不如苏轼、辛弃疾那样名垂青史,但凭借这一首诗,让我牢牢记住了蒋捷这个名字。

人生在世,犹如浮萍,随命运浮浮沉沉。“少年听雨歌楼上”、“壮年听雨客舟中”、“如今听雨僧庐下”,勾勒了一生匆匆而过的三个画面。这三幅画面互相映照,既有时光的流逝,也有命运的颠沛流离。自古悲欢离合都由天,唯有壶中日月,无今无古无休。

2.唐多令——宋·刘过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安远楼,在武昌黄鹄山上。诗人写此诗时距上次游览安远楼已经有二十年了。二十年的时光,小半生的岁月,足矣改变很多事,很多人。只不过心里的那段情,却忘不掉。这是最幸运的,也是最痛苦的。

终不似,少年游。所有的美丽与遗憾,都回不去了。风露间远望满目寂寥,泣我仍未苍老。

3.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诗仙旷世的孤独,年少轻狂时根本不懂。

阅尽沧桑后,才能体会这首诗的韵味。能够把孤独写的这样潇洒不羁的,中国历史上恐怕只有李白一人。鸟儿向远处飞走,天上的孤云也悠悠而去,天地间万物俱寂,仿佛只剩下李白,还有敬亭山。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再回首,才能看到其中的孤独又高远,洒脱而超然。李白,不愧为千古“诗仙”。

4.蝶恋花——清·王国维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

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

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长期奔走在外的诗人回到家乡。他的夫人原本就体弱多病,久别重逢,见她面色更显憔悴,不禁万分感伤。

如今曾经被称作“垮掉的一代”的我们80、90后也已走上工作岗位,逐渐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2018年,80后奔四,90后奔三,我们的父母也逐渐年迈。

无论如何,岁月的长河都在不停的向前奔流。时光啊,你慢些走。

5.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年少时总渴望去异乡闯荡,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所以读大学时执意报了一所离家两千多公里的学校。那时候交通还没有如今的便利,每当放小长假后,空荡荡的学校总在提醒着我与故乡的距离。

记得有一次出差七个月后回家,航班落地时,播音器里面传来一句话:“无论您是旅行在外的过客,还是归家的游子,我们都祝您一路顺风”,那一瞬间,我明白了这首诗的含义。

6.丑奴儿——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年少时“为赋新词强说愁”,心中的愁苦急于表现,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认同。理解不了本词的下阙。

如今已离开学校几年,很能体会诗中上阙描写的年幼时涉世未深,纯真无知的故作深沉,“为赋新词强说愁”,也已渐渐能体会到那种“欲说还休”的无奈。

因为懂你的人,什么都不必说,就知道你心中所想。不懂你的人,说一百遍,也毫无用处。

世事如饮水,冷暖自知。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

哪首诗词读完之后,一种孤独感油然而生?

这是李白五绝中最出色的诗篇之一,历来好评如潮,第三句“两”字出律,大概算唯一的瑕疵。

有人说这首诗写的是孤独,我完全没有这种感觉。我看到的是一个有趣的灵魂,诗人的高情雅致,哪怕一个人,也能玩得很嗨。他可以热闹,同样能跟自己相处。见惯了繁华,人终归要面对的是自己,最后的归属也只是跟自己和解。

怕孤独,不能享受孤独,这是很多现代人困惑。庄子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离我们太远了,但起码,在孤独面前,你要有一点自娱自乐精神。就像李白面对一座光秃秃的敬亭山,他能写一首诗。

诗很短,趣味却足。山非名山,乘兴去登,结果鸟没看到几只,云也没见几朵,山上似乎没有什么活物,好无聊啊,但诗人会自己找乐子,好吧,那我就把整个敬亭山当个人吧。

这就是有趣的李白。这不是他第一次写孤独。早年同样令人惊艳的《月下独酌》不就是吗?

李白是最爱热闹的,他也最擅长写孤独。他的孤独都不会让你感觉到孤独,他只会让你觉得孤独很有趣。

经历了早年的极度热衷功名,经历了翰林学士的朝堂风光,经历了永王叛乱的生与死,晚年的李白更通达、也更成熟了。此时的他,面对晚年的寂寥生活,已经更平静。几十年过去,李白还是那个有趣的李白,但已不再需要酒精的麻醉、月亮的陪伴。一座山也行。空山也行。

李白,凑得了热闹,也玩得起孤独。

关于这首诗,有人纠结于是写于公元753年还是公元761年,说是753年是因为李白安居敬亭山下,写了不少关于敬亭山诗,反对的首先认为李白这首诗表现是的凄凉、孤独,在此基础之上,他们认为,李白753年在宣城过得顺风顺水,不会写这么不开心的诗,这一种粗率的推法,以期得出严谨的结论,我一向不赞成。

一个人环境再顺,也会因杂事不快,写出很牢骚很失意的诗,诗境可能很惨淡,反之,环境再压抑,生活里总有欢乐,写出来的诗可能很达观很洒脱,客观环境与诗心诗境往往并不同步,两者之间并无因果上的必然联系,以此作为逻辑推理是难以信服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毛泽东诗词。个人遭际的不顺并不能使他诗风暗淡,恰恰相反,他的诗词总是有一种乐观、有力量的东西。

这是应该注意的。

另外,关于这首诗,还有一个说法,李白明写敬亭山,实写玉真公主。李白入翰林,玉真公主推荐有力。之前李白两次拜访,都没有碰到人,还写了《玉真仙人词》留名。两人你来我往,肯定有绯闻。到了晚年,李白安居敬亭山,巧的是玉真公主也在。更巧的是两人竟然在同一年(公元762)死去。正史上语焉不详,给了野史发挥空间。真真假假越发不得而知。

但不管怎么说,李白与玉真公主的这段暧昧,也算为这首绝句的理解增添了新的角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921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