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曹操和他的儿子们最经典的9首诗

过山龙 2023-07-20 16:55:58

“ ”建安时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文学体裁从辞赋转变为五言诗,内容也由歌功颂德向着“以情纬文,以文被质”的文质兼美的方向发展。

这一时期活跃的作家,以“三曹”、“七子”为代表,其中,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无论在政治,还是在文学上都处于领袖地位。

建安文学的繁荣离不开曹氏父子的提倡,当时许多文士汇于邺下,公 唱和,结为文友,“出则接舆,止则接席,...酒酣耳热,仰而赋诗”(曹丕《与吴质书》)。

今天3月15日,正值曹操祭日,我们一起来重温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曹氏父子的慷慨悲歌。

曹 操

曹操(155-220),魏武帝,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曹操所处的时代,正值东汉末年,东汉政权岌岌可危,董卓进京,天下大乱。在这个乱世中,曹操披肝沥胆,建立曹魏政权。

曹操军事上精通兵法,重贤爱才;生活上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 ,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首《短歌行》据说是曹操南征孙权时途中所作。开篇四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表现出丧乱时代人生无常的苦闷;“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将曹操内心求贤若渴、企图建功立业的心理描写得淋漓尽致。

《观沧海》

(《步出夏门行(其一)》)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气魄雄伟,视野辽阔,想象奇特,是建安时代状写自然景物的名篇。曹操出本的时候是夏五月,七月出卢龙,九月从柳城回军,归途中登碣石山。眼前是大海的壮美,洪波的涌动与草木的静态形成了鲜明对比;心里是大海的澎湃,无穷的广阔与无尽的变化展示了宇宙的力量。这是曹操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展现了其开阔的胸襟与宏伟的抱负。

《龟虽寿》

(《步出夏门行(其四)》)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大意说,人寿有限而壮志无穷,寿命长短不全由天定,人也有可努力之处。

《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谿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我心何怫郁 思欲一东归。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苦寒行》是曹操在建安十一年征讨高干时作的一首乐府诗。曹操从邺城出兵,取道河内,北度太行山,其时在正月,诗中描写行军时的艰苦,反映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奋发精神。前四句白描写景,突出了登太行之艰险难行。第五至第十句用景物来烘托出内心凄凉惊惧的压抑之情。第十一至第十四句直接抒情:叹息、忧郁和思归。第十五句到第二十四句,用白描叙述的表达方式写出了行军途中的生活艰苦之情形。

曹 丕

曹丕(187年—226年)是曹操的次子,与父亲曹操、弟弟曹植称“三曹”,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曹丕缺乏曹操那样的雄才大略,追慕汉文帝的无为而治,然而曹丕的文学造诣非常高,他的诗作倾向于民歌化,不假雕饰,通俗自然。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曹丕《典论·论文》

”插图作者:眠狼

《燕歌行·其一》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燕歌行》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此对后世七言诗的创作有很大影响。明代胡应麟说:“子桓《燕歌》二首,开千古妙境。”这首诗写女子思念在远方作客的丈夫,全诗语言清丽,情致委婉,音节和谐,把人物情感表现得缠绵绯恻,凄婉动人。

插图作者:眠狼

《燕歌行·其二》

别日何易会日难,山川悠远路漫漫。

郁陶思君未敢言,寄声浮云往不还。

涕零雨面毁容颜,谁能怀忧独不叹

展诗清歌聊自宽,乐往哀来摧肺肝。

耿耿伏枕不能眠,披衣出户步东西,

仰看星月观云间。

飞鸧晨鸣声可怜,留连顾怀不能存。

分手之日容易,岂料相见之日如此难,山长路远,天各一方。想念他以致忧思聚集,却不敢说出口,为解相思之情,想托飘荡之浮云寄去问讯的书信,但浮云一去而不见踪影。整日以泪洗面,使得自己的容颜很快老去。百忧在心,谁能不独自感叹!唯有浅吟低唱怀人幽思的《燕歌行》来聊自宽解一下,可是欢愉难久,忧戚继之。夜深了,忧思煎熬难以入眠,只有披衣出去,徘徊于中庭。抬头看云间星绕月明,然而人却没有团圆。可怜晨雾中飞鸽发出阵阵鸣叫声,留恋徘徊不能慰存。

曹 植

曹植(192-232)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与集大成者,以笔力雄健和词采华美见长,曹植的散文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在《诗品》中把他列为品第最高的诗人。

《七步诗》

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少年时出口成章,下笔千言,深受曹操宠爱。曹操多次想立他为太子,后来听信谗言,让曹丕当了自己的继承人。曹丕当了皇帝以后,怕曹植日后势力壮大,便派人把曹植抓到洛阳来,想找个借口杀掉。曹丕限曹植七步之内,吟诗一首,以“兄弟”为题,诗中不许出现“兄弟”二字,但又要表现出“兄弟”关系,如能做到,可免一死。 曹植听了非常痛心,在殿上边走边吟,走完七步,诗已做成。这首诗用萁豆相煎来比喻骨肉相残,讽刺曹丕对他的迫害。曹丕听后,也深受感动,放过了曹植。

《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在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此诗描写边塞游侠捐躯赴难、奋不顾身的英勇行为,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全诗风格雄放,语言精美,情调兼胜。诗中的英雄形象既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又凝聚着时代的光辉。

《七哀诗》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曹操逝世后,曹丕继位,对曹植十分防备。曹植满腔抱负无处施展,而手足胞兄对他处处防范,令曹植心灰意懒。曹植自知功名无望,于是将满腔哀怨寄托在和他具备相同情感的怨妇的愁苦里。全诗处处从思妇的哀怨着笔,句句暗寓诗人的遭际,诗情与寓意浑然无间,意旨含蓄,笔致深婉,确有“情兼雅怨”的特点。

曹植是历来公认的当时最优秀的作家

你读过以上的诗篇后

更欣赏“三曹”之中哪一位的作品呢

新书出版征集令

弘扬诗词文化,谱写时代强音。

大赛不限新旧发布与否,不限题材,是纯诗比赛,经诗人自选,初复评委详细评点等层层筛选,最终获得400首左右优秀点评作品(400首左右包括大赛前300首,以及各初评5分6分但未入选大赛前300首的作品),网上阅读时效而方便,但不易于收藏和保存,组委会拟决定把 大赛入选作品结集出版,现就有关事宜征求大家意见。

《《 大赛》作品集2017 第一期》暂定名,暂定价58元/本。提前预订50元包邮。

《《 大赛》作品集2018第二期》暂定名,暂定价58元/本。提前预订50元包邮。

《邹路诗词》28元包邮

收藏:首届 大赛诗评及排行榜

《 》主编邹路的七言绝句选

《 》主编邹路诗词(词选)

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支持诗词事业,一次性赞助订购20本,我们另设诗词栏目,为您选登一首诗词作品,与大赛优秀作品同集出版。欢迎大家赞助出版!!!

(长按二维码添加微信)

【预订流程】加主编微信15367893786,红包或者微信转账,提交邮寄地址,不会微信红包或者微信转账的诗友与主编私信汇款方式。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写诗填词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有诗还有远方...

荐号1

李白杜甫的诗

简介:每天一首李白杜甫的诗,走近诗仙诗圣,体味李白杜甫的诗意人生!

荐号2

唐诗宋词古诗三百首

简介:腹有诗书气自华,品质就用读诗开始...

曹操的四个儿子都是谁、曹操的儿子曹冲是神童吗?他作了多少首诗?

曹昂,年轻时曾举孝廉,为张绣所杀。 曹丕,公元220年迫汉献帝禅让帝位,是为魏文帝。曹彰,绰号黄须儿,为一勇将,曾大破代郡乌丸。公元225年封任城王。曹植,擅长文学,曾作《洛神赋》。虽然得到曹操宠爱,但最终与其兄曹丕争位失败,从此在政治上无所作为。公元225年立为陈王。曹熊,早薨。曹铄,早薨。曹冲,为著名神童,曾根据浮力的原理为大象秤重。曹据,公元232年封为彭城王。曹宇,公元232年封为燕王。曹林,公元232年封为沛王。曹衮,公元232年封为中山王。临终病重时魏明帝曹睿对其爱护备至,死后又获厚葬。曹玹,公元211年封为西乡侯。曹峻,公元232年封为陈留王。曹矩,早薨。曹干,公元232年封为赵王。曹上,早薨。曹彪,公元232年封为楚王。公元251年与太尉王凌谋反事泄,被赐死。曹勤,早薨。曹乘,早薨。曹整,公元217年封为郿侯。曹京,早薨。曹均,公元217年封为樊侯。曹棘,早薨。曹徽,公元232年封为东平王。曹茂,素来与曹操及曹丕不和。公元232年封为东平王。曹冲天生夙慧,洞悉世情,极富同情心,曹
操对他宠爱有加。曹冲的死,也许是曹操平生遭到的无数次打击中最
惨痛的一次。当时曹丕在一边劝父亲节哀,曹操脱口说道:“这是我
的不幸,你的大幸。”曹丕做皇帝后有一次仍心有余悸地承认:“假
使仓舒(曹冲字)在,这皇位轮不到我来坐。”有件事颇能说明曹操
的丧子之痛:历来不相信天命的曹操,为担心幼子墓中寂寞,竟然打
起了“攀阴婚”的主意。有个叫邴原的人也有一女早亡,曹操请求将
这一对不幸的童男女合葬。邴原拒绝了。

曹操思贤若渴写下的《短歌行》,其原文与注释是什么?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誓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鼓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作者介绍: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是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建安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俊才云蒸’的时代”,而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则是建安作家的卓越代表。
曹操出身于社会地位较寒微的家庭,在政治上他代表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在当时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的形势下,实行抑制豪强兼并、大兴屯田、用人唯才等开明措施,迅速统一了北方。
曹操“外定武功、内修文学”“登高必赋”、“雅爱诗章。”他广罗文土,同时以自己富有创造性的作品开创文学上的新风气。他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诗歌,现存诗二十一首,全是乐府诗。这些诗作一部分反映了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写得慷慨悲凉。明人钟惺说其诗是“汉末实录,真诗史也”是符合实际的。另一部分写出了他统一天下的雄心和顽强的进取精神,表现了诗人政治上的远见和豪情壮志。还有一部分是描写自然景物的,写得辽阔雄壮,气度不凡。
在艺术上曹操继承《诗经》、《楚辞》、《汉乐府》的优良传统,并有所创新。他的诗辞句简约,质朴苍劲,雄浑有力。但有一些诗在思想上,艺术上均不足取,表现得比较消极,在学习中应有所取舍。

今译:
我一边饮酒一边放歌,人生岁月能有几何?象那转瞬即逝的晨露,过去的日子苦于太多。喝酒唱歌我慷慨激昂,深藏于心的忧虑难以遗忘。用什么来排遣忧思,只有借助美酒聊解悲伤。那穿青领衣的学士啊,我无时不在把你思想。只是为了你的缘故,我至今吟味“子衿”念念不忘。鹿儿呦呦欢叫,在野地里吃着艾蒿。我若有贵客临门,一定弹瑟吹笙相邀。如同那明洁的圆月,什么时候曾停止过运行?渴求贤才的一怀愁绪,索绕于心不能断绝。客人千里迢迢不辞辛苦,屈尊前来把我探问。久别重逢谈心宴饮,心中怀念旧日的情恩。明月当空星斗见稀,乌鹊展翅向南迁徙。绕着林木飞来飞去,哪个枝头可以栖息?山不辞土石而高峻,海不拒涓滴而渊深。周公吐哺握发,天下贤士归心。

讲析:
《短歌行》属《相和歌·平调曲》,这是第一首的本辞。据余冠英《魏晋南北朝诗选》说,这一篇似乎是用于宴饮的歌辞。诗中感叹时光易逝,抒写求贤若渴的心情以及搜揽人才完成统一大业的抱负。就全诗来说基调是高昂的。
《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作品,写于南征刘表之前,。作诗可分为三部分。
前八句为第一部分,诗人有感于人生短暂,便想借狂歌滥饮聊以自娱。“人生几何”“何以解忧”两个设问发出慨叹,表面上看是消极的,实则缘事而发,这正是作者积极进取精神的曲折反映,与一般的及时行乐是不同的。不是吗?现实战乱频繁,人民惨遭荼炭,统一大业尚未完成,而年华却消逝了,怎不令人心急如焚!在这深沉的慨叹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感伤离乱、忧心忡忡,急于建功立业的动人形象。
中间十六句第二部分,引用成句,借助想象,反复陈说求贤若渴的心情,可谓直抒胸臆。承上我们知道诗人是深含隐忧的。何以解忧呢?自然不会是杜康。如果说前八句直用《诗经》成句,通过声音、形象、色彩几个方面的细致描写,表达思念贤才的复杂情感,达到了天衣无缝的程度,那么后八句则直接披露了这种心情,来得更加强烈!在类似幻觉的境界中,诗人把对贤才深沉、久远、热切、纯洁的思慕之情表达尽了。风格自殊。
结尾八句为敏第三部分,点出要旨――天下归心,倾吐了自己的愿望。第七句用比兴手法写景抒情,寄托对贤才在离乱中无枝可依的惋惜心情。乌鹊喻贤才。当时的背景是这样的:董卓之乱后,不少人南附刘表。但刘表“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曹操因此而发出感慨,为将全诗推向高潮作了铺垫。第八句先用脱颖于《管子·形解》的句子表示希望接纳尽可能多的人才。最后以周公吐哺发的典故自喻,表明自己决心象周公那样招贤纳士,从而点明题旨。
全诗在深沉的忧虑中饱溢慷慨激昂的情绪,着眼点是渴望有更多的贤士俊杰帮助实现政治理想,把思贤与实现政治理想结合起来,使全诗有了一定的深度。
在艺术表现上,体现了曹操诗歌初步形成的个人风格。这首诗有较浓的抒情性,诗人把起伏不平的心绪通过几个低沉的回旋,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深沉质朴,慷慨悲凉。从形式上看,这是一首四言诗,诗人利用乐府旧题表现新内容,成就极高。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9214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