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毛公文集第二卷》中日战争爆发后的形势与任务

祝由师 2023-07-20 16:15:37

中日战争爆发后的形势与任务[1](一九三七年九月一日)

甲、形势 (一)日本大规模进攻开始 是大规模的 是继续的 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并有外援 但又是一个冒险的进攻 (二)中国全国性抗战开始 是全国性的不是局部的 进入了实行抗战的阶段 但还是单纯的政府抗战、压制人民的积极性, 包含着严重的危险性 抗日战线中的左派、中派、右派,阶级关系在重 新变化,估计到阶级结合之新的情况 全民抗战还没有到来,但非此不能战胜日本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在全国开始组织成功,但 还是不充实的,不坚固的 (三)结论 是持久战 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为充实 的坚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乙、任务 (一)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十大纲领,全面 的全民族的战争 (二)红军之团结核心的任务 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 由“壮气军”地位到实力领导地位 抗日根据地问题与义勇军问题 (三)友党友军区域的任务 党从现在地位到实力领导地位 (四)边区的任务 政治、军事与干部的策源地 (五)战争中建立工农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并准备 过渡到社会主义 两个特点 两个前途 (六)资产阶级追随无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追随 资产阶级(国民党吸引共产党,还是共产党吸引国 民党) 自觉与不自觉 反对急性病 反对右倾机会主义即投降主义——即将成为全 党的主要危险(混同不同的阶级、党与政策) 民族失败主义有两种:一种是“左”的—— 托洛茨基主义;一种是右的——民族悲观主义 (存在于抗日战线的右翼中) (七)团结干部在党的路线周围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抄件刊印。 注释 [1]这是毛泽东一九三七年九月一日在中央一级积极分子会议上的报告大纲。

甲午中日战争哪年爆发?为什么称为甲午战争?日本为什么要挑起甲午战争

1894年爆发,那一年是干支纪年法里的甲午年,称为甲午战争。日本当时经过三十年的明治维新,国力大增,但日本作为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岛国,市场规模极为狭小。事实上,日本千百年来一直窥伺着大陆这片富饶广阔的土地。但一直以来,中国这个庞然大物都让日本不敢妄动。清末,满清政府的腐朽已是不可救药,国力更是衰微不济。日本抓住机会,趁着慈禧过大寿的机会,清军不敢妄动(慈禧过寿,没人敢在这时候提打仗,怕扰了它的兴致),偷袭清军运兵船挑起战争。此战日本不禁打开了中国市场(强迫清朝通商),更是让清朝割让了台湾(辽东在俄德法等国的威胁下还给了清朝,但勒索了三千万两白银),赔款二亿三千万两白银(事后连利息在内赔付四五亿两之多),还强迫性的开发清朝的矿藏,使日本国力凭空跃升几十年。成为列强之一。此战日本在中国烧杀抢掠,无恶不做,在旅顺更是屠城,全城仅数人因为被用来搬运尸体没有被杀。日本人无恶不做,今天仍然窥伺我国,背后用尽各种恶毒招数,从它向海里排放核污染废水,向中国偷运核污染海鲜就能看出他们不是什么好东西。作为一个中国人要时刻记着这些爬虫的所作所为。
编辑于 2017-04-02
查看全部2个回答
【黑潮:深海觉醒】——我们是怪物,也是沉默的复仇者
值得一看的海战相关信息推荐
由bilibili游戏发行,颠覆视角海战策略手游【黑潮:深海觉醒】预约正式开启!请率领被遗弃的她们 ,共同改写命运吧!
上海宽娱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广告
野蛮时代安装-「官方」战争游戏
值得一看的野蛮时代相关信息推荐
全球3000w玩家的超流行战争游戏登陆大中国!建造城市据点,不断扩张领土,和全球玩家一同竞争,打造一个强大的部落!
广州游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广告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正宗日本刀多少钱价格,日本刀百年老字号,支持货到付款
购买正宗的日本刀的价格,多年名师铸剑。厂家直销,7天无理由退换。日本刀品质保障
广告2020-10-07
日本为什么蓄意挑起甲午中日战争?
个人谈几点看法,无抄袭,意见供您参考: “中国强日本是妾,中国弱日本是贼”,也许这句话能诠释日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根子。这话是国民党元老、《日本论》的作者、近现代中国研究日本的第一人戴季陶说的,形容的确贴切。 远在大唐和明朝,日本一直类似我中华的属国。但甲午战争前,当时的清朝积贫积弱,执政高层腐化奢侈,政策闭关锁国,人民大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加上经历鸦片战争,中国沦为欧洲的英国、葡萄牙、德国等地殖民国家的殖民地。各国都已下手,日本作为一个岛国,资源贫乏,发动战争抢夺资源、抢夺国土、抢夺人口的狼子野心早有。中国作为一块肥肉,日本作为近邻,岂有不抢一块的道理。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舰船配备比日本强,但清政府哪有信心打赢这场战争,加上高层的腐化苟且,让甲午战争成为中华民族永远洗刷不掉的耻辱。甲午战争后,中国的东北等多地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日本是唯一的中国近邻。甲午战争、1931年皇姑屯事件,1937年卢沟桥事件,都是日本蓄意挑起的,目的只有一个——欺凌、占领、占有。
19赞·730浏览2017-11-25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1894年,即中国旧历甲午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史称中日甲午战争。 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吞并朝鲜并西侵中国的野心日益膨胀。为了寻找入侵中国的借口,日本帝国主义颇费了一番苦心。1894年1月,朝鲜国内爆发了东学党起义,6月,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镇压。此刻,日本政府一方面劝诱中国“何不速代韩戡乱”;另一方面又以保护使馆和侨民为理由,大量出兵汉城。7月中旬,入朝日军达到18000多人,大大超过了赴朝清军。这时,日本政府便训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之冲突。”7月25日,日军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不宣而战,对中国船队发动了海盗式的偷袭。战火在“渡满洲的桥梁”上烧起来了。清政府被迫于8月1日对日宣战。 在此以前,清政府虽然已经建立了舰队,修筑了沿海防御工事,但整个军事政治机构已经腐朽。为筹建海军而设立的海军衙门成了支付修葺颐和园经费和官员们中饱私囊的机构。而掌握最高权力的慈禧,除了尽情享乐外,此时还正煞费苦心地筹备过六十大寿。交战双方,一方蓄谋已久,准备充分;一方处处回避,仓促上阵。孰胜孰败,不言自明。 9月15日凌晨,日军四路重兵向平壤城内的清军发起猛攻。清军统帅叶志超,昏庸无能,贪生怕死,在大敌当前的关键时刻,不但不组织军队凭险抵抗,固守待援,反而率军逃跑,“一夕狂驰三百里”,在平壤保卫战中,虽出现了左宝贵等英勇抵抗的爱国将领,但终于无法挽回败局,丢掉了平壤城,战火很快就烧过了鸭绿江。 军情万分危机,在国内主战将领的呼吁下,李鸿章决定雇用英国的5艘商船,运送陆军8个营增援在朝鲜的清军,由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亲率大小船只18艘护送。不料,这个重要的军事机密,被李鸿章的外甥在日本特务重金贿赂下,给出卖了。 9月17日,日本舰队又在黄海向北洋舰队挑起一场海战。这是整个甲午战争中最悲壮的一幕。当时双方参战的,有日舰吉野、松岛等12艘,中舰有定远、致远等10艘。战幕一拉开,北洋舰队虽险情丛生,但广大爱国将士莫不同仇敌忾,英勇奋战。在战斗中,表现突出的有“定远”、“致远”、“经远”3舰。 旗舰定远号是敌舰攻击的主要目标,战斗一开始,便中弹数发,船上桅杆被打断,船桥被震塌。正在指挥的北洋海军提督身受重伤,但拒绝入仓,坚持坐在甲板上督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鏖战中见旗舰“定远”号上的帅旗被打落,立即命令升起帅旗,毅然担当起指挥舰队的任务。他见敌舰“吉野”甚为猖狂,认为“苟沉此舰,定以夺其气而成事”,便当即立断,集中火力猛击“吉野”号。炮手们发炮准确,一排排炮弹发着尖厉的呼啸声直朝着“吉野”飞去,打得“吉野”舰火光四起,掉头逃跑。邓世昌下令尾随追击。由于舰上配备的弹药很少,不多时,炮弹便打完了。“吉野”发现这一情况,便又反扑过来。邓世昌在广大爱国士兵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精神的鼓舞下,毅然决定:开足马力,撞沉“吉野”。视死如归的官兵们的怒吼声在黄海上空回荡。“吉野”号上的日本官兵被中国水兵的英勇行为吓呆了,惊恐万分,纷纷跳水逃命,就在“致远”号逼近“吉野”的时候,它不幸撞上了敌舰攻击“定远”号的鱼雷,锅炉爆炸了,舰上燃起了大火,船体缓缓下沉。但舰上的200余位中国官兵,无一人跳水离舰,他们在高呼杀敌的喊声中,随自己的军舰,随着舰旗沉没在黄海的怒涛中。 当“致远”、“经远”被敌人炮火分隔开后,“经远”号也在激战中受了伤。管带林永生指挥受伤的“经远”舰独立作战,力图把敌舰吸引过来,让“致远”狠揍“吉野”。在混战中,一敌舰受重伤企图逃跑,“经远”立即开足马力追击,准备给以致命打击,不幸也中了鱼雷。林永生大呼“为国杀敌,死而后已!”全舰官兵同仇敌忾,在舰身逐渐下沉的情况下,继续向敌舰猛烈射击。最后,全舰270人除16人获救外,全部为国殉难,表现出崇高的爱国气节。 “热血染黄海,丹心映碧波”,“致远”、“经远”将士的英雄壮举,激励了舰队众多官兵的斗志。战斗持续了5个小时,在北洋舰队的严厉打击下,敌舰大伤元气;旗舰“松岛”受创极重,官兵死亡100余人,完全瘫痪;“比睿”后舰起火,逃出重围;“西京丸”中弹累累,运转失灵;“吉野”也丧失了战斗力。此时,敌人感到再打下去已力不从心,于是先行退出战场。北洋舰队也返回旅顺。 黄海海战后,北洋舰队尚存的军舰,停泊在山东半岛的威海卫军港内,日本侵略者知道,要使清政府屈服,就必须歼灭北洋海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日本海军对中国发起了新的进攻。十一月中旬,旅顺局势危急,丁汝昌亲往天津,请求率舰前往救援,身为北洋大臣的李鸿章,不但不支持丁汝昌的爱国行动,反而大加训斥。不仅如此,他还革去了丁的尚书衔,摘去顶戴,以示惩戒。由于没有援军,旅顺很快就失守了。日军在占领大连、旅顺之后,接着就发动了对威海卫军港的袭击。 在日军海陆两路夹击下,威海卫南、北炮台很快失守,日军封锁了威海东西港口,并从南、北炮台和停泊在港口外的军舰上,一起发炮,轰击港湾,使北洋舰队陷入困境。此时,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写信诱降丁汝昌。丁汝昌严辞予以拒绝。随着威海卫形势的日益危险,窃踞北洋舰队海军副都督的英国人马格禄等人,勾结营务处道员牛昶炳和一些贪生怕死的将领胁逼丁汝昌投降,丁汝昌十分悲愤。2月11日,刘公岛告急,在内无弹药,外无援军的情况下,丁汝昌召集诸将开会,提出“与其在刘公岛坐以待毙,不如冒险突围,与日军作最后的较量。”然而却无人响应他的建议。会后,牛昶炳等人又指使一些贪生怕死的人,用尖刀威逼丁汝昌率队投降。丁汝昌不愿卖国求荣,但又无力挽救危局,遂怀恨自杀以身许国。丁汝昌死后,马格禄等人又盗用丁汝昌的名义,向日本侵略者缴械投降,北洋海军就这样“一朝瓦解成劫灭”,不久,牛庄、田庄台、营口相继失陷。中日甲午战争以侵略者的胜利而告终。1895年3月14日,清政府按侵略者的旨意,派李鸿章赴日本“议和”。4月17日,李鸿章按日本侵略者要求,代表清政府签订了割让台湾给日本等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 消息传开,全国各界群情激愤。台湾人民的愤怒,更是达到了极点。台湾军民武装保卫台湾,历时四个多月,浴血奋战,前后歼敌4000余名,虽然台湾终于被占领,但台湾人民并未屈服,反日斗争此起彼伏,使侵略者手忙脚乱,写下光辉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页。
4赞·485浏览2019-07-30
甲午中日战争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甲午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急需对外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但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国内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加上国内封建残余势力以及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的尖锐,因此以天皇为首的日本统治集团急于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为此,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所谓“清国征讨策略”,逐渐演化为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甲午战争爆发直接原因: 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乘机设下圈套,当清军入朝的第二天,日本即派大量军队入朝,占领军事要地,并于7月25日不宣而战,悍然挑起侵华战争。 扩展资料: 甲午战争:是中国晚清年间发生在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为争夺朝鲜半岛控制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由于发生年为1894年即清光绪二十年,干支为甲午,中国史称“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历时9个月,分为陆战和海战两个战场,日军攻下朝鲜的平壤,在黄海海战中大败北洋水师,之后又攻下中国的旅顺、威海,并于1894年11月22日在旅顺进行大规模屠杀,血洗全城。 战后双方于战后签订《马关条约》,规定中方向日方割地赔款,中国清政府因此背负沉重外债,国力日趋衰退,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而日本因获得巨额战争赔款,国力军力迅速强盛,并逐渐走上军国主义对外扩张之路。 参考资料: 人教版高中历史书《中国近现代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图书《甲午战争史》 ——中日甲午战争
223赞·17,510浏览2019-09-03
甲午战争为何爆发
1894~1895年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干支为甲午,史称甲午战争。 战争起因及双方军事准备 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蓄谋已久。早在1868年(清同治七年),日本明治天皇登基伊始,便极力鼓吹军国主义,以实行对外扩张为基本国策,并将侵略矛头首先指向其近邻朝鲜和中国。明治政府抓紧改革军制,推行近代军事教育和训练,积极扩军备战。到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陆军建成6个野战师和1个近卫师,现役兵力12.3万人。甲午战争中,日本实际动员兵力达240616人,其中174017人在国外参战。战前日本海军拥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排水量共达6.2万余吨。还派遣大批特务,到中国和朝鲜搜集军事情报,绘制详细的军用地图。 清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野心有所察觉,北洋大臣李鸿章曾指出日本将为"中土之患"。1874年日本侵犯台湾事件后,尤其是中法战争后,清政府加强海防建设,以京师门户北洋为设防重点,主要防御对象为日本。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编练成军,有舰艇25艘,官兵4000人。到甲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9195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