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苏怎样工作 (一九三四年四月十日)
乡苏维埃(与市[1]苏维埃)是苏维埃的基本组织,是苏维埃最接近群众的一级,是直接领导群众执行苏维埃各种革命任务的机关。在国内战争环境内,战争动员工作十分紧张,群众生活需要更加改善,因此极力改善乡苏(与市苏)的工作,健全乡苏的组织与领导,使它能够完全适合发展革命战争与改善群众生活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事。改善乡苏工作的方向,应该朝着最能够接近广大群众,最能够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最能够动员群众执行苏维埃任务,并且最能够争取任务完成的速度,使苏维埃工作与革命战争、群众生活的需要完全配合起来,这是苏维埃工作的原则。现在我们的苏区,已经有许多乡苏工作能够适合这样的原则,创造出许多好的组织形式与工作方法了。但还有许多乡苏的工作违反这样的原则或者没有完全适合这样的原则。因此根据这种原则明白具体地规定乡苏怎样工作,使每个乡苏工作人员有一个一般的标准去进行他们的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了。 乡苏究竟应该怎样进行他们的工作呢 应该依照下面的规定。 (一)乡苏主席团的工作 (1)主席团人数大乡七人,小乡五人,他们是代表会议选举出来的,应该选举出最积极最有工作能力的分子。 (2)主席团是代表会议闭会后的全乡最高政权机关,它应该坚决执行代表会议和上级苏维埃的决议与指示,它应该积极领导全乡的工作。 (3)主席团要懂得抓紧每一时期内的中心工作,把这些工作提到代表会议上去讨论,而不应该只忙一些零碎事务,把中心工作丢掉了。 (4)主席团会议要开得好,常驻人员的工作要很紧张很切实地做,松懈懒惰的现象是不应该有的,强迫命令主义要完全废掉。 (5)主席团要明白各村的情形,要了解各村的特点,要注意各村群众中间的困难问题,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形与特点去推动各村的工作,解决各村群众的困难问题。 (6)要使各村的工作很快进步,就要注意推动各村正副主任注意各村的代表会议、群众大会与各个代表领导之下的小单位群众会,都能够按时开,开得好。 (7)主席团要注意团结全体代表、各种委员会、各个群众团体于自己的周围,推动代表、委员会与群众团体去动员全乡群众执行各种工作。而不应该离开代表、委员会与群众团体,只是少数人忙着干。 (8)主席团要极力注意代表会议时的领导,每次代表会议事先都要有好的准备。 (9)主席团会议应该五天有一次,即在前后两次代表会议的中间主席团要开两次会。村主任可以要他来参加会议。 会议上讨论的问题。头一次,主要是讨论督促各村的主任副主任及代表同志们怎样执行上一次及以前代表会议的决定,最好在上一次代表会议之后两三天内开。第二次,主要收集近几天各个村里的工作经验,准备下一次代表会议的议题,最好在下一次代表会之前两三天内开。 主席团会议还要解决一些比较小的问题,不要把这些小问题都提到代表会议去。还要解决那些有时间性急于要解决的问题,不要把这些紧急问题拖延到下次代表会议才讨论。 主席团会议最好在吃晚饭后,开会时间不要多过两点钟。 (10)主席团要有一种分工,要给不常驻的那几个主席团同志一些工作做,比如要他们督促某些村里的某几项工作。 主席自然是主持全乡工作,主席团会议上当主席,出席上级召集的会议,处理日常事务。他应该抓住每一个时期中上级指示的几件中心工作(如扩大红军,查田运动,选举,修路,收土地税,推销公债,发展合作社,春耕运动等),应该注意那些经常的工作(如赤少队训练,赤色戒严,粮食,教育,卫生,优待红军家属等),还应该注意本乡发生的特殊问题(如饥荒,瘟疫,水灾,反革命活动等)。他应该把这些工作或问题时常地想一想,看这些工作在各个村里怎么样做的,哪一村的工作比较落后要加紧对哪个村里的突击和帮助。他应该与副主席、文书分工,出席各村的会议,收集各村每一件工作上好的经验和坏的现象,提到主席团会议上或代表会议上作报告,供给会议讨论的材料(当着讨论那个问题的时候)。主席还应与别人分工,担任出席几个委员会及群众团体的会议,出席各村的群众大会。 副主席要与主席、文书分工出席各村的会议,对于自己担任一个村或两个村的工作,要能够切实督促,收集材料,回来作报告。对全乡工作,也要求得明白,以便主席不在时代理主席处理工作。副主席常驻的要帮助主席处理日常事务,并且经常担任出席几个委员会及群众团体的会议。 文书的工作是办理人口册、土地册、婚姻生死登记、各种调查表,写对区苏的报告,派交通,下通知于各村,经手打路条,帮助红军家属写信,主席副主席不识字的读上级的文件给他们听,在主席团及代表会议上读文件中的重要地方,会议时写记录,主席副主席没有注意到的事情告诉主席副主席。文书也应该担任出席几个委员会及群众团体的会议。文书如果是代表,应该参加主席团。 (11)主席团应该注意于代表的考察与教育。如果代表中有些是积极工作的,又有些是消极怠工的,那便要将积极分子的模范工作表扬出来,给那些消极分子看样。对于消极分子要有批评,有些要在代表会议上提出他们的名字来引起大家向他们斗争,这样来教育全体代表,使消极分子积极起来。有些是初次当选为代表不知道工作怎么样做的,那便要好生告诉他工作的做法。那些经过了几次的批评斗争教育还不改变不进步的,如像经过一两个月全不能完成交代的工作,或者简直连会也不到,接连五六次故意不到代表会议,那就应该提到代表会议通过开除他出去,把候补代表补上来。如果对于这种坏得很的代表还不开除不补充,那是不对的。调动了工作的代表,也要即刻补充。 还要考察有无地主富农及反革命分子混当代表来破坏我们的苏维埃,如果有,应该即刻开除他。如果是反革命,更要即刻捉起来惩办。 (12)乡苏的交通与哨口检查员可在下列三个办法中选择一个:或者找人经常担任,吃自己的饭,但免除他们的各种勤务,并派人帮助他家耕田。或者是从少先队中轮流派出,先日下午通知他们,次日来做工作,饭回家里吃,但不派人帮他耕田。或者是由居民出钱米供给伙食,经常住在乡苏。这三个办法由各地自己决定,但以第一个办法为最好。交通与哨口检查员都须选用青年同志,哨口检查员更要精干分子,并要认得字。他们的工作须加以训练。 (二)代表会议的工作 (1)乡代表会议是全乡最高政权机关,经过代表会议的讨论,实行苏维埃的一切法令政策,完成苏维埃的各种任务,所以对于代表会议的领导是十分要紧的。 (2)代表会议通常是十天开一次。农忙时候应在晚上开。开会时间通常以两点钟为好,最多不要超过三点钟。 每次会只分报告与讨论两项,主席与区苏参加人各报告十分钟,多的话到讨论时再讲。在讨论每个曾经在本乡进行过的工作问题时,各村主任可以每人报告几分钟,多的话也在讨论时再讲。其余都是讨论的时间。但在专门检查工作的会议上,各村主任报告的时间要多些。报告的内容要有切实的材料与意见,只讲空话的报告要取消。 (3)每次代表会议只应有一个主要的问题,此外,可以有一个两个次要的问题。讨论主要问题的时间要多些,讨论次要问题的时间要少些。倘若每次提出好几个大问题来讨论,就会使会议得不到结果。 (4)讨论的问题要实际化。比如讨论春耕问题,要分出“发展劳动互助社”,“发展犁牛合作社”,“耕田队怎样优待红军家属”,“增加肥料”,“多犁多耙”,“开荒田荒山”,“修理陂圳池塘水车”,“种棉”,“多种黏谷少种糯谷”,“多种杂粮蔬菜”等项。要按照各村的实际情形来讨论。每项要规定切实办法,比如“发展劳动互助社”一项,要估计全乡现时还可以发展多少人,定出一个总数,然后按各村的实际情形定出每村要发展多少,再交代各村主任副主任回去按照各代表管辖居民的情形去作更实际的分配,并要规定完成的时间。讨论时要一项一项讨论,第一项得了结果,再讨论第二项。讨论的结果成为决议,写在记录簿上,下次好考查,主席团好督促。讨论不完的下次再讨论。第二次讨论春耕,要按照上次的决议逐项加以检查。检查某一项时应由各村主任报告实行情形,完成与未完成的原因,主要是找出经验教训来供给代表和群众的学习。检查之后再讨论春耕中新发生的问题。在检查时对于没有完成任务的代表与村主任,要按情形给以适当的批评,唤起他们的注意。以上举一个例子,讨论其他问题,都仿这个办法。 许多乡代表会议讨论问题不切实,不分出大问题中的小项目。或者把许多项拢总讨论一顿,不是一项完了再来二项,使人带不到一个明白的结论回去。讨论时不按照各村的实际情形与特点,又不规定各村应该完成的数目(指那些应该规定数目的问题说),又不规定完成的日子,又不责成村主任回去再行分配与督促各个代表去完成他们一定的任务。或者对于按照某村特点规定的任务(如规定某村要开几眼塘,而别村则不须开),又不特别提出来问某村的代表们一声“你们觉得这样规定好不好”,使他们切实负责,而只是一般的通过。有些乡苏则只有讨论决定,不在以后相隔不久的会议上提出来检查,即检查也不能指出各村各屋的特点,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又不对于怠工的代表与村主任加以批评。那末这样的讨论与检查有什么用处呢 这种讨论检查是空洞的,官僚主义的,白费去时间,不能完成苏维埃的任务。对于消极怠工的人采取和平主义,代表会议就缺乏生气,不能激发落后村子、屋子(小村子)的代表们,领导群众努力工作,赶上先进的村子、屋子。这些都是不对的。 (5)要使代表会议开得好,一定要主席团准备得好,所以前头说的主席团要在代表会议之前开一次会,好好准备下次会议的报告与议题,是必不可少的。这种准备工作,特别是主席要负责任,副主席、文书要帮助主席。 (6)代表会议开会时会场上的主席,许多地方是临时推举,有些地方还规定不要推举主席团里头的人,这是不好的。会场主席一定要是常驻的工作人员,最好就是乡苏主席充当,因为只有他们才熟悉全乡的情形,明白前后的经过。 (7)代表会议开会每次都要点名,没有到会的在他的名字上打个记号。主席团要有一张代表名单,分村分屋写出各个代表的姓名、性别、年龄与成分。 (三)村的组织与工作 (1)乡的工作重心在村,所以村的组织与领导,乡苏主席团应该极力注意。 (2)一切没有分村的乡,都要实行划分,有些乡可只分两村,有些乡可分三村,有些大乡则可分为四村五村,按照实际情形划定。但一般以划得小为好,村划大了不便领导工作。 (3)村设主任一人,副主任一人,由乡代表会议在代表中推举出来,要推举各村代表们中间最积极最有工作能力的人充当。在有几个屋子的村,主任副主任不要选在同一个屋子里头。 村主任担负督促全村工作之责,副主任帮助主任督促全村工作。 (注)村主任副主任如果是家中缺乏劳动力的,当农忙时候,可由乡苏规定发动群众酌量帮助他们一些工,以补充他们因努力苏维埃工作而费去的(比较别的代表要多些的)工作时间。如果得到群众同意,可以完全优待一个村主任,使他能把全部时间用在苏维埃工作上,为全村群众谋利益。 (4)村主任通常每十天召集全村代表开会一次(比如某村有代表十五人,即召集此十五人开会),工作忙时可以五天开一次,检查各代表的工作,按照各屋子各人家的特点,讨论怎样完成乡代表会议交给本村的任务,解决本村居民中间互相救济问题及小的争执问题,准备开村群众大会时的报告,推动村的委员会工作。 (5)这种村代表会议的日子,由乡苏主席团排定,最好在前后两次代表会议中间而比较接近后一次代表会议的日子开会。比如某乡有三村,乡代表会议是逢五开会,便可将第一村排在逢一,第二村排在逢二,第三村排在逢三开会,以便乡苏常驻人员特别是主席到各村去参加会议。如果是五天开一次,便可一次排在上次乡代表会议之后几天,一次排在下次乡代表会议之前几天。这种会议主要是检查与督促工作,并将检查的结果由村主任到下次乡代表会议上做报告。 (6)实行每个代表分工领导居民群众的制度。比如某村有代表十五人,有居民五百人,即将此五百人按家屋接近划分为十五个单位,分配每个代表管一个单位的群众,但不应该平均分配,而应该按照家屋的位置,代表能力的强弱,适当的分配人数,多的可以管至五十人六十人,少的可以只管三十人四十人。 这个代表分工的办法,是使全体代表都负起责任来,每个代表要在一定范围内去领导居民群众执行苏维埃工作(例如督促所管的几十个人努力春耕,宣传几十个人中间的积极分子当红军,宣传各人加入合作社,督促儿童进日学,督促大人进夜学,督促各家扫屋通沟讲究卫生,带领几十个人去开群众大会,监视地主富农的活动等等),很快吸收群众的意见提到村代表会议及乡代表会议上来,很快去解决群众中间的困难问题,真正有莫大的利益。但现在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实行这个代表分工制度,一定要立即实行起来。 (注)村主任手里要有一本簿子,上面登记本村人口数,土地数,赤少队数,粮食数(共有几多,几家有余,几家不足),以及其他必要事项。每个代表也要有一张开列所管几十个人的名单。 (7)每个代表要召集所管的几十个人开会,检查各家执行苏维埃工作的情形,讨论现在要做的工作,报告竞赛条约,报告乡苏的决议,征集群众的意见向村乡代表会议做报告。这种会议用谈话的方式,代表就是会议的主席。时间有一个钟头就够了。要在大家得闲的时候开。 这种会议应该规定每十天开一次,全村各代表所管的单位,可以在同一天内开。如果某个代表因为有事而未开会的,责成他另日补开。由乡苏主席召集各村主任排定日子,使他不同乡的村的其他会议时间相冲突。在这种会议上,要引导群众发展相互间的批评,例如某家收留逃兵不归队,某家春耕不努力,某家帮助红军家属耕田不上紧,某家孤老应该帮助而大家不注意,某家不督促子女读书,某家不讲卫生等等。经过这种会议能够使苏维埃的决定很快传达到群众中去,使苏维埃工作争取更快的速度,使群众生活迅速改良,使群众斗争情绪很快提高。 每个代表在这种会议以外,还要拿出一些时间到所管的个人家去访问,看他们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看他们实行了苏维埃的决定没有,首先是到红军家属与最贫苦人民家中去访问,地主富农家里也要去看一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对的行为没有。 各代表的小单位会议与按家访问,村主任负了督促之责,各代表工作的好坏,可以在这些上头考察出来。 (8)村的群众大会,是极能够教育群众、动员群众执行苏维埃任务,提高群众斗争情绪的,应该把它看作一种重要的动员与教育群众的方法。许多地方不注意开这种群众大会,那是不对的。 在这种村的群众大会上报告乡苏的决议,报告本村与别村、本屋与别屋的革命竞赛项目,解释上级苏维埃提出来的革命任务,使群众在完全明白之后努力迅速地执行起来。 这种群众大会,应该每半个月开一次,由乡苏主席团排定各村开会日期,通知村主任,不要与别的会议相冲突。各村群众大会日期不要同在一天内开,以便乡苏派人去参加。 这种群众大会,在人口集中只有一个屋子的村,自然全村作一个单位开,村主任即是会场的主席。但在目前苏区多数村是有两个以上屋子的,这些村里就应该分成两个单位开,使男女老幼大多数都能到会,村主任与副主任各在一个会场作主席。对于这种群众大会,事前应该好生准备。怎样推动各代表邀集大多数群众到会,会场上报告些什么,怎样引导群众发表意见,都要在村的代表会议上预先商量好。开会时间不要超过两点钟。要在多数群众得闲的时候开。 至于全乡群众大会,没有重要问题,不是纪念节日,不应随便召集。主要要利用村的群众大会与每个代表的小单位群众会去进行动员与教育工作。 (四)乡与村的委员会 (1)乡苏之下,应该组织各种辅助乡苏管理各种专门工作的委员会。吸收群众中的积极分子为委员,每个乡代表都要加入一个或者两个委员会,在里面起领导作用。要把委员会制度看作联系广大群众推进苏维埃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没有组织委员会的要很快组织起来。 (2)有些委员会是经常组织的,如像扩大红军、优待红军、慰劳红军、赤色戒严、防空防毒、农业生产(春耕、夏耕、秋收秋耕、冬耕)、生产教育、山林、水利、调查登记、教育、卫生、桥路、粮食、国有财产(有国有财产的乡)、工农检察这些委员会,它们都有经常的工作。 有些委员会是临时组织的,如像查田、没收征发、土地税、公债、开荒、选举这些委员会是临时性质,工作做完了委员会就不要了,等到下次再做这些工作时再去临时组织起来。查田与没收征发委员会在土地问题彻底解决后也就不要了。 (3)有些委员会只有乡的就够了,但有些委员会村还应该有组织。如像扩大红军、优待红军、生产教育、春耕、山林、水利、教育、卫生这些委员会,村里有了组织,工作才更容易普遍深入。 (4)委员会人数,按它们的性质,少的五个人,多的七个或者九个人,不要太多了。凡是乡、村都有的(春耕委员会等),乡的村的各有五个委员就够了。村委员会的主任,即可以作乡委员会的委员。 (5)委员会的主任及委员,乡一级的,由主席团准备名单提在乡代表会议通过。村一级的由村主任准备名单提在村代表会议通过。 (6)各委员会都要找得一个最积极的同志当主任。主席团要教育各主任怎样去做工作,要督促各主任按时召集他们自己的会议,要检查各主任的工作。主任怠工的要撤销他,换过一个新主任。 (7)主任对于自己委员会的开会,事先要有准备,才使每次会议都能得到结果。会后要分配每个委员一份工作,告诉他们如何做法,下次会议要他们做工作报告。怠工的委员要撤销他,换过新的。 (8)委员会通常六个月改选一次,改选时留下积极分子,去掉消极怠工分子。 (9)乡苏主席团要分工参加乡一级的各个委员会的会议。这种分工最好在一个时期内固定起来,每个人分管几个委员会。例如主席管军事、财政方面(扩大红军,慰劳红军,赤色戒严,防空防毒,土地税,公债,没收征发,国有财产等),副主席管生产、经济方面(优待红军,春耕,山林,水利,粮食,桥路,生产教育等),文书可管其他方面(教育,卫生,工农检察,调查登记等)。在主席团会议上商量分定,各有专责,收集材料,好到主席团及代表会议上做报告。 村的委员会开会,乡委员会主任各要出席自己的下级那个委员会(例如乡教育委员会的主任出席村教育委员会的会议),村的代表主任与副主任也要分工参加。 (10)乡的村的各个委员开会日期,由乡苏主席团按照各个时期各项工作的缓急去规定,例如春天,春耕委员会开会要多些,但到冬天,冬耕委员会开会就可以比较少一些。每次开会时间不要多过两点半钟。 (五)乡苏与群众团体的联系 (1)乡的各种群众团体(工会,贫农团,女工农妇代表会,反帝拥苏同盟,互济会,儿童团,劳动互助社,犁牛合作社,消费、生产、粮食、信用各合作社,托儿所,消灭文盲协会,识字运动委员会,俱乐部等),要加紧对于他们的注意与帮助,依靠他们的努力去动员广大群众完成各种革命工作。 那些没有上级组织的团体,如像贫农团,女工农妇代表会,劳动互助社,犁牛合作社,托儿所等,乡苏更负了完全领导的责任。要按期检查他们的工作,如果发生了不好情形,要赶快讨论改正,不论什么群众团体,如果他们发生了困难问题,乡苏要帮助他们解决。 (2)当着主席团及代表会议讨论同某个群众团体有关系的工作时,应该邀那个团体的负责人来参加。各团体开会时,乡苏也应派人去参加。村代表会议与村群众团体的关系也是这样。乡苏主席团应同各群众团体的负责人商量,排定他们的会期,使不同乡的村的其他会议时间相冲突。 (3)乡苏应该注意对于赤卫军少先队的领导,要使全体男女青年成年都加入赤卫军少先队,要使他们的村操乡操都有大多数人到操,使他们的训练天天进步。他们的干部会议要派人去参加。 (六)革命竞赛与突击队 (1)为了争取苏维埃工作的质量与速度,使工作做得好又做得快,革命竞赛的方法与突击队的组织,应该在各乡各村实行起来。 (2)每一项革命工作的竞赛,不管是上级指示的或本乡发起的,都要经过乡代表会议的讨论,村群众大会上与各代表小单位群众会上的报告。同某个群众团体有关系的还要提到那个团体的会议去报告,得到每个代表每个民众的明白与承认,只有在大家完全明白了承认了之后,才能使大家负起责任来,才能激发大家的革命热情努力去做,才能使工作做得好又做得快,按期或更提早完成竞赛的要求。在这个上面,要废除一切强迫命令的方法。 (3)每一件工作的竞赛,不只是讨论了报告了就可以完事,还要紧紧跟着去检查。每个代表检查各家,村主任副主任检查各代表,乡苏主席团及代表会议检查各个村主任与副主任。没有这种检查,有些人家,有些代表,有些村屋,就会马虎过去,到期不能完成要求,或者数目上有了而工作内容不好。检查制度是争取苏维埃工作质量速度极其要紧的办法,只有决定,没有检查,就是官僚主义的领导,它同强迫命令主义是一样有害的。 (4)每一工作的竞赛,到了期满,一定要在村的乡的代表会议上做出结论,分出优劣,对优胜者给以奖励,劣败者给以批评。 (5)为了争取苏维埃工作的质量、速度,可以每村组织一个五个人至七个人的突击队,在代表中群众中,依照自愿的原则,挑选最积极会做工作的同志充当,每村一个队长,队员不要选在同一个屋子里头。 突击队工作的方法分两种:一种是在村内,各个屋子的队员互相到别个屋子去突击(甲屋的到乙屋,乙屋的到甲屋),但主要是使先进屋子的队员到落后屋子去突击。一种是在乡内,各村的突击队互相到别个村里去突击(甲村的到乙村,乙村的到甲村),但主要是先进村里的突击队到落后村里去突击。去突击不是去骂人,而是去帮助那里的工作,把好方法告诉那里的同志们,使那里的工作很快进步,使那里学到先进村子屋子里头的工作方法。 在乡苏主席团之下设一个管理全乡突击队的队长,他有权调动各村的突击队。主席团要按时召集乡队长村队长开会,检查他们的工作,告诉他们的工作方法,队长再去召集队员开会训练队员。主席团还应该每半月或每月召集全体突击队员开一次大会训练他们。 (七)区苏对乡的领导 区苏要按照前面所说各项切实指导乡苏完全实行起来,要把前说各项好生解释给乡苏同志们听,使他们完全明白,要随时检查各乡苏是不是都照着前说各项实行了,特别对工作落后的乡苏要给与多次的解释和帮助。上级政府检查区苏的工作,就看区苏是不是切实指导所属各乡都实行了前说各项办法,争取了各种苏维埃工作的最快速度与最好成绩。 (注)本文件一般适用于市、区苏维埃。 根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民委员会出版的《区乡苏维埃怎样工作》单行本刊印。 注释 [1]本篇中的“市”,指市镇。
白龙鱼服, 白山黑水, 车水马龙 ,乘龙快婿 ,打凤捞龙 ,顶针续麻, 东鳞西爪 ,二龙戏珠 ,风虎云龙 ,伏虎降龙 ,伏龙凤雏 ,虎穴龙潭 ,骥子龙文 ,蛟龙得水 ,鲤鱼跳龙门 ,龙马精神 ,龙蟠虎踞 ,龙蛇飞动, 龙潭虎穴 ,龙腾虎跃 ,龙骧虎步 ,龙跃凤鸣 ,龙章凤姿 ,龙吟虎啸 ,龙骧虎视 ,龙蟠凤逸, 暴腮龙门 ,起凤腾蛟 ,破壁飞去, 群龙无首 ,尸居龙见, 屠龙之技 ,探骊得珠 ,腾蛟起凤, 痛饮黄龙 ,土龙刍狗 ,文韬武略 ,降龙伏虎 ,虾兵蟹将 ,匣里龙吟 ,药店飞龙 ,一串骊珠, 一鳞半爪 ,一龙一猪 ,一世龙门 ,一鳞一爪 ,一鳞半甲, 元龙高卧, 云龙风虎, 云起龙骧 ,元龙豪气 ,云龙井蛙, 直捣黄龙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语拼音 解释出处 例子
白龙鱼服bái lóng yú fú 白龙化为鱼在渊中游。比喻帝王或大官吏隐藏身分,改装出行。 汉·刘向《说苑·正谏》:“昔日龙下清冷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 汉·张衡《东京赋》:“白龙鱼服,见困豫且。” 相公~,隐姓潜名。倘或途中小辈不识高低,有毁相公者,何以处之?(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四)
白山黑水bái shān hēi shuǐ 长白山和黑龙江。泛指我国东北地区。 《金史·世纪》:“生女之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 ~之间,是我大清发祥地,你们去看看体验一下也好。(唐明浩《曾国藩》第三部第四章)
车水马龙chē shuǐ mǎ lóng 车象流水,马象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花天酒地,闹个不休,~,日无暇晷。(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
乘龙快婿chéng lóng kuài xù 乘龙:女子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快婿:称意的女婿。旧时指才貌双全的女婿。也用作誉称别人的女婿。 《魏书·刘昞传》:“……昞遂奋衣来坐,神志肃然,曰:‘向闻先生欲求快女婿,昞其人也。’瑀遂以女妻之。”
打凤捞龙dǎ fèng lāo lóng 凤、龙:这里指人才。比喻搜索、物色难得的人才。 元·朱凯《昊天塔》第一折:“也不须打凤捞龙,别选元戎。”
顶针续麻dǐng zhēn xù má 首尾相连,循环往复的一种文字游戏。如:成语接龙等。 宋、元以来的一种文字游戏。即一人说一条成语或诗文,下一个人以其尾字为首字,再接着说,说不出者为负,罚饮酒或其他。
东鳞西爪dōng lín xī zhǎo 原指画龙时龙体被云遮住,只是东边画一片龙鳞,西边露一只龙爪,不见龙的全身。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清·龚自珍《识某大令集尾》:“东云一鳞焉,西云一爪焉,使后世求之而皆在,或皆不在。” 苏东坡有一首诗好象就是在这凌云山上做的,我只~地记得几节。(郭沫若《少年时代·我的童年》)
二龙戏珠èr lóng xì zhū 两条龙相对,戏玩着一颗宝珠。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戏珠金抹额。(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
风虎云龙fēng hǔ yún lóng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周易·乾》:“云从龙,风从虎。” 古来真主百灵扶,~自不孤。(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七回)
伏虎降龙fú hǔ xiáng lóng 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形容力量强大,能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
伏龙凤雏fú lóng fèng chú 伏龙:(卧龙)诸葛孔明。凤雏:庞士元。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军事家。后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虎穴龙潭hǔ xuè lóng tán 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 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三折:“不甫能撞开了天关地户,跳出这龙潭虎窟。” 感谢坐位豪杰不避凶险,来~,力救残生。(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一回)
骥子龙文jì zǐ lóng wén 骥子:千里马;龙文:骏马名,旧时多指神童。原为佳子弟的代称。后多比喻英才。 《南史·张融传》:“延俊从父兄宣明二子景鸾、景鸿,并有逸才,河东呼景鸾为骥子,景鸿为龙文。”
蛟龙得水jiāo lóng dé shuǐ 传说蛟龙得水后就能兴云作雨飞腾升天。比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会。也比喻摆脱困境。 《管子·形势》:“人主待得民,而后成其威,故曰: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虎豹得幽,而威可载也。” 西伯夸官先饮宴,~离泥沙。(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回)
鲤鱼跳龙门lǐ yú tiào lóng mén 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埤雅·释鱼》:“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
龙马精神lóng mǎ jīng shén 龙马:古代传说中形状象龙的骏马。比喻人精神旺盛。 唐·李郢《上裴晋公》诗:“四朝忧国鬓如丝,龙马精神海鹤姿。” 见那些大哥哥还在~地说话,她也听不出味道,就打了两个哈欠,悄悄溜了出来。(欧阳山《三家巷》九)
龙蟠虎踞lóng pán hǔ jù 象龙盘着,象虎蹲着。形容地势雄伟险要。特指南京。 晋·吴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龙蛇飞动lóng shé fēi dòng 仿佛龙飞腾,蛇游动。形容书法气势奔放,笔力劲健。 宋·苏轼《西江月·平山堂》词:“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道士卷起袍口,磨得墨浓,蘸得笔饱,在照壁上~,挥下碗口大小的二十八字。(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七回)
龙潭虎穴lóng tán hǔ xué 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 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三折:“不甫能撞开了天关地户,跳出这龙潭虎窟。”
龙腾虎跃lóng téng hǔ yuè 象龙在飞腾,虎在跳跃。形容跑跳时动作矫健有力。也比喻奋起行动,有所作为。 宋·马存《赠盖邦式序》:“北过大梁之墟,观楚汉之战场,想见项羽之喑呜,高帝之谩骂,龙跳虎跃,千兵万马,大弓长戟,交集而齐乎,故其文雄勇猛健,使人心悸而胆栗。” 但是他的心情十分敞朗,坚信只要度过这段困难日子,局势就会好转,任自己~。(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七章)
龙骧虎步lóng xiāng hǔ bù 象龙马昂首,如老虎迈步。形容气慨威武雄壮。 三国魏·嵇康《卜疑》:“将如毛公蔺生之龙骧虎步,慕为壮士乎?”《三国志·魏书·陈琳传》:“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 公~,啸咤风云。(《宋书·高祖纪》)
龙跃凤鸣lóng yuè fèng míng 象龙在腾跃,凤凰在高鸣。比喻才华出众。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君兄弟龙跃云当,顾彦先凤鸣朝阳,谓东南之宝已尽,不意复见褚生。”
龙章凤姿lóng zhāng fèng zī 章:文采。蛟龙的文采,凤凰的姿容。比喻风采出众。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刘孝标注:“康长七尺八寸,伟容色,土木形骸,不加饰厉,而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乃欲求官耶?(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四)
龙吟虎啸lóng yīn hǔ xiào 象龙在鸣,虎在啸。比喻相关的事物互相感应。也形容人发迹。 汉·张衡《归田赋》:“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 ~,鹤唳莺鸣。(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回)
龙骧虎视lóng xiāng hǔ shì 象龙马高昂着头,象老虎注视着猎物。形容人的气慨威武。也比喻雄才大略。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 ~安乾坤,万古千秋名不朽。(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龙蟠凤逸lóng pán fèng yì 如龙盘曲,如凤深藏。比喻有才能而没有人赏识。 唐·李白《与韩刑州书》:“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
暴腮龙门pù sāi lóng mén 象鱼仰望龙门而不得上一样。科举时代比喻应进士试不第,后也比喻生活遭遇挫折,处境窘迫。 《太平御览》卷四十引《辛氏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巨灵迹犹在,去长安九百里。江海大鱼洎集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故云暴腮龙门。” 江海大鱼集门下,不得上;上即为龙。故云:‘~,垂耳辕下。’(明·李贽《初潭集·师友六》)
起凤腾蛟qǐ fèng téng jiāo 宛如蛟龙腾跃、凤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 唐·王勃《滕王阁序》:“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破壁飞去pò bì fēi qù 传说梁代画家张僧繇在壁上画龙,点上眼睛后龙即飞云。比喻人突然有钱有势或官职地位一下子升得很快。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七:“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因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群龙无首qún lóng wú shǒu 一群龙没有领头的。比喻没有领头的,无法统一行动。 《易·乾》:“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可是~,成不了大气候。(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十一章)
尸居龙见shī jū lóng xiàn 居:静居;见:出现。静如尸而动如龙。 《庄子·在宥》:“故君子苟能无解其五藏,无擢其聪明,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
屠龙之技tú lóng zhī jì 屠:宰杀。宰杀蛟龙的技能。比喻技术虽高,但无实用。 《庄子·列御寇》:“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非日不伟。时无所用,莫若履豨。(唐·刘禹锡《何卜赋》)
探骊得珠tàn lí dé zhū 骊:古指黑龙。在骊龙的颔下取得宝珠。原指冒大险得大利。后常比喻文章含义深刻,措辞扼要,得到要领。 《庄子·列御寇》:“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
腾蛟起凤téng jiāo qǐ fèng 蛟:蛟龙;凤:凤凰。宛如蛟龙腾跃、凤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 唐·王勃《滕王阁序》:“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痛饮黄龙tòng yǐn huáng lóng 黄龙:即黄龙府,辖地在今吉林一带,为金人的腹了。原指攻克敌京,置酒高会以祝捷。后泛指为打垮敌人而开怀畅饮。 《宋史·岳飞传》:“金将军韩常欲以五万众内附。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内忧外患澄清日,~定约君。(朱德《和郭沫若同志〈登尔雅台怀人〉》诗)
土龙刍狗tǔ lóng chú gǒu 泥土捏的龙,稻草扎的狗。比喻名不副实。 《三国志·蜀书·杜微传》:“曹丕篡弑,自立为帝,是犹土龙刍狗之有名也。”
文韬武略wén tāo wǔ lüè 韬:指《六韬》,古代兵书,内容分文、武、龙、虎、豹、犬六韬;略:指《三略》,古代兵书,凡三卷。比喻用兵的谋略。你便有~,怎逃出地网天罗。(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七回)
降龙伏虎xiáng lóng fú hǔ 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龙虎。后比喻有极大的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 南朝梁·慧皎《梁高僧传》卷十:“能以秘咒咒下神龙。”唐·道宣《续高僧传·习禅一·僧稠》:“闻两虎交斗,咆响振岩,乃以锡杖中解,各散而去。” ~似平常,斩将封为斗木豸。(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三回)
虾兵蟹将xiā bīng xiè jiàng 古代神怪小说里海龙王手下的兵将。比喻敌人的爪牙或不中用的大小娄罗。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四十:“乃率领鼋帅虾兵蟹将,统帅党类,一齐奔出潮头。” 汪精卫和他的~已在公开讨论“和平”。(邹韬奋《抗战以来·“来宾”放炮》)
匣里龙吟xiá lǐ lóng yīn 宝剑在匣中发出龙吟般的声响。原指剑的神通,后比喻有大材的人希望见用。 晋·王嘉《拾遗记》卷一:“帝颛顼有曳影之剑,腾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剑则飞起,指其方则克伐。未用之时,常于匣里如龙虎之吟。”
药店飞龙yào diàn fēi lóng 飞龙:指中药龙骨。药店里的龙骨。比喻人瘦骨嶙峋。 南朝宋乐府《读曲歌》:“自从别郎后,卧宿头不举,飞龙落药店,骨出只为汝。”唐·李商隐《垂柳》诗:“旧作琴台凤,今为药店龙。”
一串骊珠yī chuàn lí zhū 骊珠:一种珍贵的珠,传说出自骊龙颔下。比喻歌声宛转就象成串的骊珠一样。 明·陶宗仪《辍耕录》:“有字多声少,有声少字多,所谓一串骊珠也。”
一鳞半爪yī lín bàn zhǎo 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唐·高仲武《中兴闲气集·苏涣》:“三年中作变律诗九首,上广州李帅,其文意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 身后著作,年久多散佚,余遍为搜罗,仅得诗三帙,丛残不具首尾,于诸集殆不过~耳。(清·叶廷琯《鸥波渔话·莪洲公诗》)
一龙一猪yī lóng yī zhū 一是龙,一是猪。比喻同时的两个人,高下判别极大。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
一世龙门yī shì lóng mén 一世:一代;龙门:后汉时李膺有重名,后起的文人有登门拜访的,称之登龙门。称文人所崇仰的人物。 《世说新语·德行》:“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晋书·王衍传》:“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
一鳞一爪yī lín yī zhǎo 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唐·高仲武《中兴闲气集·苏涣》:“三年中作变律诗九首,上广州李帅,其文意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 批评陶诗,用的正是现在的语言,~,虽然不是全韵,表现着陶诗给予现代的我们的影像。(朱自清《日常生活的诗》)
一鳞半甲yī lín bàn jiǎ 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唐·高仲武《中兴闲气集·苏涣》:“三年中作变律诗九首,上广州李帅,其文意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
元龙高卧yuán lóng gāo wò 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原指陈登自卧大床,让客人睡下床。后比喻对客人怠慢无礼。 《三国志·魏书·陈登传》:“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
云龙风虎yún lóng fēng hǔ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的事物相感应。 《周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云起龙骧yún qǐ lóng xiāng 骧:腾起。如云涌升,如龙腾起。旧时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 《汉书·叙传下》:“云起龙骧,化为侯王。”
元龙豪气yuán lóng háo qì 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曾慢待许氾;豪:豪放。形容性格豪放。 《三国志·魏志·陈登传》:“氾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
云龙井蛙yún lóng jǐng wā 云端的龙,井底的蛙。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
直捣黄龙zhí dǎo huáng lóng 黄龙:即黄龙府,辖地在今吉林一带,为金人的腹了。一直打到黄龙府。指捣毁敌人的巢穴。 《宋史·岳飞传》:“金将军韩常欲以五万众内附。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君莫懈,福星高照古神州。(吴玉章《和印泉老兄“七七”三年抗战纪念感赋原韵》)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9189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毛公文集第一卷》才溪乡调查
下一篇: 《毛公文集第一卷》抗日救国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