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委员会第一次扩大会议上的发言[1]
(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九日)
一
政权问题,不过是形式的问题。我们切实实现本党的决议已经够了,即是能够扩大农民协会的组织,则农民的政权是不成问题的。我关于土地问题有点意见,我以为这个问题应有一个纲领。即:
(一)解决土地问题的意义。我们确定这个意义之后,须加以大力的宣传。
(二)如何解决土地问题,即没收土地有何标准,如何分配土地,此点实为问题的中心问题。
(三)农民的政权与土地问题,即用什么机关来没收和分配。
(四)土地没收了,耕者有其田了,是否禁止买卖 所以发生了禁止买卖土地和土地国有问题。(五)地税问题,即如何征收田税,此问题亦甚复杂。
二
解决土地问题的意义有:(一)使农民得解放。废除地主及一切压迫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实为本题的主要意义。(二)土地问题不解决,经济落后的国家不能增加生产力,不能解决农民的生活痛苦,不能改良土地。据俄同志[2]调查,我国土地生产力日见衰落,全国生产力已到了一个大危机,此危机不解决,必起绝大的饥荒。土地问题不解决,农民无力改良土地,生产必至日减。故第二个意义为增加生产。(三)保护革命。革命势力目前虽见发展,但亦即到了一个危机,此后非有一支生力军必归失败。要增加生力军保护革命,非解决土地问题不可。其作用,在解决土地问题后即能够解决财政问题及兵士问题。兵士能否永久参加革命,亦即在土地问题解决,因农民要保护他们的土地,必勇敢作战。这三点是解决土地问题的重要意义。
三
现在关于解决土地问题的意义可再加三项:(一)废除封建制;(二)发展中国工业;(三)提高文化。
四
我很赞成主席的意思[3]。我以为国民政府农政部应即设乡村自治委员会,专门管理乡村自治机关的事项。至于农民政权有两个阶段:(一)农民协会时代。在农村革命的时候,政权集中在农民协会。(二)革命过后,乡村政府应在国民政府一个系统之下。农民协会与政府本来不同一个系统的,并且此种农民政权的行使,各省需要几个中心的县份做榜样。湖南已经颁布过区乡村自治条例[4],湖北亦可开始,广东则在例外。这些条例,最重要的须规定某种人不能加入自治机关之内。现在我们须要承认农民的政权,并且促进农民的政权。
五(一)农民政权问题可以另成一问题。
(二)增加土地分配之机关一项,加入上面解决土地问题纲要之内。
根据国民党中央土地委员会第一次扩大会议记录刊印。
注释
[1]这是毛泽东在国民党中央土地委员会第一次扩大会议讨论“农民政权”、“解决土地问题之意义”等问题时的五次发言。这个会议于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九日下午在汉口举行。
[2]指苏联土地问题专家岳尔克和达哈诺夫。
[3]指会议主席邓演达在会上讲的以下意见:“农民政权问题,宜经下层着眼:(一)消极方面,应消灭封建势力。(二)积极方面,应建设农民自治机关。但乡村自治、区自治、县自治,均须顾到农民武力的保障,故解决农民武装问题极关重要。故第一步宜讨论乡、区、县自治机关的组织法;第二步要使农民得到武装,革命的党和政府应设法给武装与农民,我们应作一决议,请中央由兵工厂出品中交百分之五或十与农民;第三步由农政部根据决议案,制定乡、区、县自治机关的组织法令公布出来。”
[4]指中共湖南区委一九二七年二月十六日发布的《关于如何实现乡村民主政权的通告》及附件《湖南区乡自治条例》。
党的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的形成,有一个发展过程。在井闪山革 命根据地建立后,党就领导根据地人民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斗争。在1928年底,毛泽东根据井冈山地区一年来土地革命的实践 经验,主持制定了井同山《土地法》。
这个土地法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以人口为标准,男女 老幼平均分配”,主要以乡为分配单位。此时,由于党缺乏土地革命的经验,曾经有一些不适当的规定,如:规定没收一切土地进行分配, 而不是只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进行分配;规定土地的所有权归工农民 主政府所有,而不归农民所有;禁止土地买卖等。
随着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土地革命也日益 广泛和深入地开展起来。1929年4月,在总结赣南土地斗争经验的基 础上,毛泽东主持制定了兴国县《土地法》,将井冈山《土地法》中规定的“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这是一个原则的改正。同年7月,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毛泽东 的指导下通过的《政治决议案》提出:“自耕农的田地不没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要没收,但在革命初期“不没收其土地”,也“不废除务”;“对农村小地主要没收其土地,废除其债务,但不要派款及其他 过分打击”;“对大小商店应取一般的保护政策(即不没收)”。
大会通过的《土地问题决议案》还规定,“分田时以抽多补少为原则,不可重 新瓜分妄想平均以烦手续”。1930年2月,毛泽东召开了红四军前委, 赣西、赣南特委,红五军、六军两军委联席会议。会议强调平分土地 是当务之急。毛泽东作了一要“分”,二要“快”的两个字的结论,批评了当时出现的一种主张按耕地作为分配土地的标准及迟迟不分田的 右倾错误。
到1930年底、1931年初,随着各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的普遍开 展,不仅没收和分配土地的对象和具体办法比以前明确多了,而且长 期没有解决的土地所有权问题得到了解决。1930年9月,周恩来在中 共六届三中全会上传达了共产国际关于土地问题的精神,指出“土地国有问题,现在是要宣传,但不是现在已经就能实行土地国有”,“禁 止土地买卖,目前是不需要的口号,这只是增加了农民的恐慌心理”。
1931年2月,中共苏区中央局发出通告,明确提出农民参加土地革命 的目的是,“不仅要取得土地的使用权,主要的还要取得土地的所有 权”,必须使广大农民在土地革命中取得“他们唯一热望的土地所有权”。
2月27日,毛泽东以中央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的名义致信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指示各级政府发一布告,“说明过去分好了的田(实行抽 多补少、抽肥补痩了的)即算分定,得田的人,即由他管所分得的田, 这田由他私有,别人不得侵犯”,“租借买卖,由他自主。田中出产,除交土地税于政府外,均归农民所有”。
3月底至4月,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和闽西土地委员会扩大会议分别发布文告和作出决议,正式向广 大农民宣布了上述“土地归农民所有,任其出租买卖”的政策。
这样,在三年多的土地革命过程中,从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 法到二七会议、南阳会议,各根据地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即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限制富 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 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给富农以经济出路,给地主以生活的出路。
1、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团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创立者和领导者是中国共产党。党委托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直接领导中国少年先锋队。
2、少先队创造性地开展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活动,保护和关心少年儿童的成长,坚持以社会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少年儿童,引导他们听党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锻炼身体,培养能力,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3、中国少年先锋队前身为中国少年儿童队,成立于1949年10月13日。但中国少年儿童的革命组织,从上世纪初的劳动童子团算起,已有接近100年的历史了。革命战争时期的少年儿童组织在中国革命的各个时期,都有革命的儿童组织活跃在父兄身边,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贡献。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党就十分重视儿童组织的建设。在中国少年儿童运动发展的历史上,不同的革命历史时期,有不同的革命儿童组织。
4、中国最早的革命儿童组织叫劳动童子团,成立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1924年~1927年),是由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武汉、上海、广州、天津、唐山等大城市建立起来的。从党的儿童组织成立的第一天起,共青团就受党的委托直接领导儿童组织,围绕党的工作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5、1978年10月16日至26日召开的共青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布了党中央关于我国少年儿童组织恢复中国少年先锋队名称的决定,中国少年先锋队重建。团十届一中全会通过了新修改的少先队章程,确定了《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为队歌。以此中国少先队进入了发展史上的一个崭新阶段。
再寄小读者原文:
小朋友们:?
在这不平常的春天里,我又极其真切、极其炽热地想起你们来了。我似乎看见了你们漆黑发光的大眼睛,笑嘻嘻的通红而略带腼腆的小脸。你们是爱听好玩儿有趣的事情的,不管它多么零碎,多么片断。你们本来就是我写作的对象,这一点是异常地明确的!好吧,我如今再拿起这支笔来,给你们写通讯。
不论我走到哪里,我都要把热爱你们的心,带到那里!我要不断地写,好好地写,把我看到听到想到的事情,只要我觉得你们会感兴趣,会对你们有益的,我都要尽量地对你们倾吐。安心地等待着吧,我的小朋友!
自从决心再给你们写通讯,我好几夜不能安眠。今早四点钟就醒了,睁开眼来是满窗的明月!我忽然想起不知是哪位诗人写的一首词的下半阕,是:“卷地西风天欲曙,半帘残月梦初回,十年消息上心来。”
就是说,在天快亮的时候,窗外刮着卷地的西风,从梦中醒来看见了淡白的月光照着半段窗帘;这里“消息”两个字,可以当做“事情”讲,就是说,把十年来的往事,一下子都回忆起来了!
小朋友,从我第一次开始给你们写通讯算起,不止十年,乃是三十多年了。在这三十多年之中,我们亲爱的祖国,经过了多大的变迁!这变迁是翻天覆地的,从地狱翻上了天堂,而且一步一步地更要光明灿烂。我们都是幸福的!
我总算赶上了这个时代,而最幸福的还是你们,有多少美好的日子等着你们来过,更有多少伟大的事业等着你们去做啊!我在枕上的心境,和这位诗人是迥不相同的!虽然也有满窗的明月,而窗外吹拂的却是和煦的东风。
一会儿朝阳就要升起,祖国方圆九百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将要有六亿人民满怀愉快和信心,开始着和平的劳动。小朋友们也许觉得这是日常生活,但是在三十年前,这样的日常生活,是我所不能想象的!我鼻子里有点儿发辣,眼睛里有点儿发酸,但我决不是难过。
你们将来一定会懂得我这时这种兴奋的心情的——这篇通讯就到此为止吧。
你们的朋友冰心
1958年3月11日,北京。
扩展资料:
创作特点
小说
冰心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大多不用浓墨重彩,也较少精雕细刻,只用素描的笔法,淡淡数笔,人物形象就仿佛那出水的芙蓉,鲜灵灵地浮现在水面上。《六一姐》、《冬儿姑娘》、《小桔灯》分别塑造了三个生活在不同时代的少女形象。冰心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理想、完美的青年女性的形象。
她们大多心地善良,温柔美丽,活泼大方,稳健端庄。她们青春焕发,充满活力,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赢得女性的尊严;以自身事业上的辉煌成就,获得男人的敬重。
此外还有一系列热爱祖国的青年,慈怜温柔的伟大母亲,通情达理的老奶奶,以及博学风趣的老教授等众多形象,透出了温情。
在艺术表现上,冰心善于借鉴和运用抒情手法。在作品中,时而以叙述人的口吻直接抒发情感,时而通过人物的语言或人物的心理活动来表露作者的主观意态,使小说带着浓重的抒情色彩。?
冰心往往喜欢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以“我”作为展开故事的线索,满蕴着深情,倾诉我的所见、所闻、所遭、所感、所触,使读者感到小说中所发生的一切,全是人生的真实,没有虚构编织的成分,没有浪漫的色彩,没有人为的戏剧性的冲突,没有媚俗的诙谐,具有逼真性和亲切感。
这给作者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可以更灵活地起讫,转折,变化,作者浓烈的情愫的抒发,可以表达得更加得心应手。
冰心的小说,较少宏篇巨著,多是清新隽永的珍品。她的许多作品看起来情节单纯,却寓意深远,留给人无穷的回味。她撷取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片段,人生旅途中的一段机缘,展示出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
没有离奇曲折的故事,没有金戈铁马的壮举,却具有一种哲理的追求。她常常用机敏的目光,去观察社会,审视人生;从人际关系撞击中,爆发出火花,捕捉生活中蕴藏的哲理,寄托自己的情思,富有清新的哲理和诗意。
在小说的结构上,大多采用双向型的结构框架,互相映照的格式。她常以两个家庭、两个人物、两个事件,大洋两岸为主线,平衡展开,发展的结局,却是大相径庭的。
通过鲜明的对比,给人们以启迪,发人深思。在小说的描写手法上,她常采用白描的手法,以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勾勒出鲜明的形象,表现她特有的诗的情性。?
冰心的作品,往往把人物活动的时间安排在清晨、黄昏、月夜;活动的场景设置在海滨、湖畔、公园、山间、船上;借助自然景物的描摹,将人物的美与环境的美,融为一体,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造成特定的温馨的氛围。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scgf/9187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毛公文集第一卷》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