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所爱
清晨,不经意地漫步到了池塘边。满目所见水雾升腾,薄霭岚漫;水面上涟漪点点,波光鳞鳞。一遍清凉世界。
我正驻足间,不知从何处飞过来一只洁白的仙鹤,落在塘边浅水处,对着水面梳理自己光洁的羽毛,不时地泼剌些水来撒在身上。正在我惊喜时,另一只仙鹤又蹁跹而来。只见两只仙鹤在水面上追逐着,嬉戏着,时而交颈,时而并尾。那神态,活似芭蕾舞演员那优雅而清高的舞姿。
忽然,一个黑色的身影箭一般从我的眼前滑过。我定睛一看,原来是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不多,只三两只,但已足够点缀这幅清池晨趣图了。它们在空中往来驰骋,身手敏捷而灵巧,那双剪刀似的尾羽时开时合,仿佛要剪裁出一幅画来。此时,另一类“飞行员”——蜻蜓也出场了,它们的队伍很庞大,大概有几百、几千只吧。它们的表演更是精彩。
看吧,它们时而直线上升,时而俯冲而下,时而盘旋,时而翻滚,真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而这些还不是它们的绝技,它们最拿手的最值得称赞的一项是把身形停在空中不动,双翅轻轻的振动。啊,真是绝了,这一手不知令多少飞禽走兽羡慕无比呀!
此时,太陽还藏在小山背后,却把它的霞光满天铺了开来,映得天边通红通红的;但山脚下却与日俱增显得陰暗了;而那一缕缕淡淡的、袅袅的炊烟直上云天,清晰而怅然。池塘边有一排整齐的千丈树,在晨光中越发显得崔巍,叶子也绿得发亮。这一切倒映在水中,山水交融,天地一色了。遗憾的是池塘中没有放殖莲藕,否则,也该是荷叶田田,清水细流,满目碧绿了。
几个洗衣妇在悠闲地捶打着衣服,节奏铿锵,“哗哗”的水声,划破了山村的宁静。汲水的少女踏着青石板的小路款步而来,“叮咚”的歌声撒了一路。她先掬一捧清水来浇在脸上,又对着明净的水面随手理一理蓬松的云鬓,舀起满满一担水,飘然而去。只留下愣愣发呆的我和无边的遐思。
一阵清幽激越的笛声打断了我的遐思,回过头来,只见从霞光晨雾中走来了一头健壮的老水牛,一路啃着带露珠的青草,一边甩着那长长的尾巴。一个小牧童端坐在牛背上,正横笛就唇,那嘹亮的歌声便从小小的笛孔中飞出,传得很远很远。小牧童吹得十分入神,笛声中传达出了对这个清晨世界的爱。
记录生活扩展阅读夏完淳诗词精选原创原创:岁月静好,幸你同行散文精选:诠释生命原创原创散文:我的老年公寓生活聆听:散文朗诵 纪念刘和珍君诗歌朗诵:沉默的约会散文精选:三月的诱惑原创散文精选 : 心灵码头
它,
不仅仅是一个码
1.①清晨的可爱、宁静。流动的朝阳、空中划着弧线的鸽影、窗外枝叶繁茂的梧桐、湖边成排的垂柳、玩偶藤娘身上的散光都是生动有趣、活泼可爱。②清晨的可爱、宁静,不但“把我的好奇心一下子都引逗起来”,还使“我”获得人生感悟。让人“怡然自得,其乐陶陶”又思绪翻腾透视万有;让人感到人生和大地“非常可爱”;
“心中似乎也有点诗意”、“我好像真正成为一个诗人了”。
2.第1段藤娘身上“一身和服,花团锦簇”,“熠熠发光”,“闪烁不定”都在眼前,是直接描写。第5段写藤娘身上一点闪光,“仿佛照透了我的心,让我抬起头来,以崭新的眼光,来衡量一切……把我好奇的童心一下子都引逗起来了。……我的心却飞越茫茫大海,飞到了日本,怀念起赠送给我藤娘的室优千津子夫人和室优佑厚先生一家来。”是通过我的感受是藤娘,是间接描写。
3.本文的主旋律是晨光(阳光)的演变。从开头“朝阳正跳跃在……藤娘身上”到“阳光忽然又不见了”,到“朝阳越升越高”,再到“窗外太阳升得更高了”就是主旋律的演变。如第2段写阳光“流进来”,反复运用“流”字,写出了阳光流彩的无限美感,又构成一种节律。
4.开放题,参考示例:塔影“屹立不动”用拟人的方法写静景,鸽影划着弧线,用比喻的方法写动景。动静结合的特点,富有诗意。
原文:
晨 趣
季羡林
一抬头,跟前一片金光:朝阳正跳跃在书架顶上玻璃盒内日本玩偶藤娘身上,一身和服,花团锦簇,手里拿着淡紫色的藤萝花,都熠熠发光,而且闪烁不定。
我开始工作的时候,窗外暗夜正在向前走动。不知怎样一来,暗夜已逝,旭日东升。这阳光是从哪里流进来的呢?窗外一棵高大的梧桐树,枝叶繁茂,仿佛张开了一张绿色的网。再远一点,在湖边上是成排的垂柳。所有这一些都不利于阳光的穿透。然而阳光确实流进来了,就留在藤娘身上……
然而,一转瞬间,阳光忽然又不见了,藤娘身上,一片阴影。窗外,在梧桐树和垂柳的缝隙里,一块块蓝色的天空,成群的鸽子正盘旋飞翔在这样的天空里,黑影在蔚蓝上面划上了弧线。鸽影落在湖中,清晰可见,好像比天空里的更富有神韵。
朝阳越升越高,透过浓密的枝叶,一直照到我的头上。我心中一动,阳光好像有了生命,它启迪着什么,它暗示着什么。我忽然想到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每天早上对着初升的太阳,静坐沉思,幻想与天地同体,与宇宙和一。我从来没达到这样的境界,我没有这一份福气。可是我也感到太阳的威力,心中思绪翻腾,仿佛也能洞察三界,透视万有了。
现在我正处在每天工作的第二阶段的开头上。紧张地工作了一个阶段以后,我现在想缓松一下,心里有了余裕,能够抬一抬头,向四周,特别是窗外观察一下。窗外风光如旧,但是四季不同:春花,秋月,夏雨,冬雪,情趣各异,动人则一。现在正是夏季,浓绿扑人眉宇,鸽影在天,湖光如镜。多少年来,当然都是这样个样子。为什么过去我竟视而不见呢?今天,藤娘身上一点闪光,仿佛照透了我的心,让我抬起头来,以崭新的眼光,来衡量一切,眼前的东西既熟悉,又陌生,我仿佛搬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把我好奇的童心一下子都引逗起来了。我注视着藤娘,我的心却飞越茫茫大海,飞到了日本,怀念起赠送给我藤娘的室优千津子夫人和室优佑厚先生一家来。真挚的友情温暖着我的心……
窗外太阳升得更高了。梧桐树椭圆的叶子和垂柳的尖长的叶子,交织在一起,椭圆与细长相映成趣。最上一层阳光照在上面,一片嫩黄;下一层则处在背阴处,一片黑绿。远处的塔影。屹立不动。天空里的鸽影仍然在划着或长或短、或远或近的弧线。再把眼光收回来,则看到里面窗台上摆着的几盆君子兰,深绿肥大的叶子。给我心中增添了绿色的力量。多么可爱的清晨。
多么可爱的清晨,多么宁静的清晨!此时我怡然自得,其乐陶陶。我真觉得,人生毕竟是非常可爱的,大地毕竟是非常可爱的。我有点不知老之已至了。我这个从来不写诗的人心中似乎也有点诗意。
此身合是诗人来
鸽影湖光入目明
我好像真正成为一个诗人了。
一九八八年十月十三日
知识智囊:问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A.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B.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C.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怎样。
1.文章以“晨趣”为题,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清晨的“趣”表现在哪些地方?
2.第1、第5段都写到日本玩偶藤娘,请说说两处描写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3.作者季羡林先生曾说:“我甚至于想用谱乐谱的手法来写散文,围绕着一个主旋律,添上一些次要的旋律;主旋律可以多次出现,形式稍加改变,目的只想在复杂中见统一,在跌宕中见均衡。”本文的主旋律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4.这篇散文,以真情写出“晨趣”的生机和多彩,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饿艺术魅力,请选一处作赏析。
挺多的,这可能只是一部分,呵呵
《季羡林谈佛》佛教在印度的形成及发展状况,原始佛教的历史起源及语言问题,佛教传入中国及佛的本土化,中国印在佛教方面的相互学习和彼此交流。
《季羡林谈人生》 内容简介:人生,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永远也没有结论的研究课题。不仅平常人可以对此大发感慨,而且大学者们似乎也特别偏爱谈人生。本书学术大师季羡林先生结合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耄耋老人谈对人生的感悟。在这里,你的心灵将因此而得到莫大的精神享受。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缘分与命运、做人与处世、容忍、成功、知足、朋友、毁誉、压力、长寿之道、伦理道德……学术大家季羡林先生结合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谈对人生的感悟。
《季羡林谈国学》内容简介
面对近年来的“国学热”,季羡林先生更提出了“大国学”的概念,并亲自拟定内容选取文章以探讨国学之精,可谓国学大师谈国学之经典版本。浓缩了季羡林先生百年学问人生的精华与积淀。是现今不可多得国学读本。
《季羡林谈读书治学》内容简介
季羡林先生是学术大家。他读了套子书,研究了一辈子学问,在许多学术领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他是怎样读书的?又是怎样治学的?他的读书和治学经验是什么?他眼中学术界前辈们的治学经验是什么?本书汇集了季羡林先生专门谈读书、治学和他介绍学术界前辈治学经验的文章。这些文章对广大学生和学者,都会有所启迪。本书也是季羡林研究所成立以后组织编写的系列书之一。第一本是《季羡林谈人生》。季羡林研究所和当代中国出版社还要陆续合作,推出新书。
《学问人生:季羡林自述》内容简介:
本书集选文的标准本着不选择翻译作品和散文杂文类文章,也不选一般的序言和跋语,而是着力展示季老的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精选地长期研究的印度古代语言吐火罗文、印度古代历史和文学、印度佛教史、中国佛教史、中亚佛教史、糖史等精彩篇什,以及涉及众多新兴学科的中印文化流史、中西文化之差异和共性、美学和中国古代文化理论、德国及西方文学、比较文学及民间文学的论著,尤其是选入了相当数量的新著,使《季羡林学术精粹》更有理论新意和考辨价值。季羡林先生研究的具本学科领域如印度佛教语言学,应该说是比较冷门的专业。在这方面已经有我部学术传记阐释其思想,在本书序言中我不再述,而仅仅想阐明全球化中东文学思想文化研究的意义,以及中国知识分子学术创新的价值。我想,这也是季羡林先生晚年最终的考重点之所在。
《季羡林生命沉思录》本书是根据已出版的季羡林所著作品辑录而成,内容涵括中国传统文化、中西文化对比、印度文化、读书与治学、人生与世相,以及描写文革期间一些切肤真挚的随感等。本书也是一本普通大众认识季羡林及其学术成就的简便而又通俗的读物,可谓集季羡林先生之作品精华...
《三真之境:季羡林散文精选》本书收录季羡林散文《黄昏》、《年》、《寂寞》、《晨趣》、《我的童年》、《遥远的怀念》、《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等。
《季羡林的牛棚杂忆》 季羡林是北京大学资历最老的大教授之一,又是著名作家、学者,可其一生经历坎坷,被劳改、批斗,见证了许多荒谬之极的历史事件……耄耋之年,季羡林以自省之笔,纪录了自己所经历的这一切……读来让人感慨万端。
《季羡林说和谐人生》什么样的人生才算是幸福完满的人生?按季羡林的说法,是和谐的人生。那么怎样的人生才算是和谐?我们该如何面对压力?如何消除人与人之间可怕的隔膜?如何处理友情与爱情?怎样建立起温馨的家庭?什么才是真正的长寿之道?
《季羡林谈师友》在一个人的一生中,要受到各种各样人物的影响。一个学术大师的成长更是要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其中师友的影响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季羡林说国学》 (节选)中国文化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创造的,这五十六个民族创造的文化都属于国学的范围。而且后来融入到中国文化的外来文化,也都属于国学的范围。我们现在的国学研究还很粗糙,很多应该包括的内容还没有挖掘出来。
《季羡林文集》 内容简介: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山东清平(今临清)县人。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1934年毕业后,在济南山东省立高中任教。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文。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建国后,历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兼外国语言文学评议组负责人,第二届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东文语言文学系教授、主任,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委员、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亚非学会会长,语言学会会长。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1993年3月当选为澳门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是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对印度中进语言形态学、原始佛教语言、吐火罗语的语义、梵文文学等研究均作出重要贡献。在印度中世语言形态学方面,全面而系统地总结了小乘佛教大众部说出世部律典《大事〉偈颂所用混合梵语中动词的各种形态特征,著《〈大事〉偈颂中限定动词的变位》(1941)一文。在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方面,论证了原始佛典的存在是无可置疑的,它所使用的语言是中世印度东部方言古代半摩揭陀语。主要译著有《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印度简史》、《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印度古代语言论集》、《关于大乘上座部的问题》、《罗摩衍那初探》、《天竺心影》、《朗润集》、《季羡林散文集》等,翻译了:《沙恭达罗》、《优哩婆湿》、《罗摩衍那》、《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五卷书》等,散文集有:《赋得永久的悔》。主编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1995年11月,“北京大学季羡林海外基会”成立。
《阅世心语:季羡林经典散文新结集》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季羡林先生关于人生、治学、生活等方面的文章,从中可以窥见国学大师的生活态度,耄耋老人的人生感悟、对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寻、缘分与命运、做人与处世、容忍、成功、知足、朋友、毁誉、压力、长寿之道、伦理道德等方面。是学术大家季羡林先生结合自己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对于人生和世事的感悟的集大成之作。
《我的人生感悟》内容简介:季羡林,东方学家,语言学家,翻译家,散文家,1911年8月出版于东清平县。
《真话能走多远》内容简介:
本书将季羡林散文中的经典名篇按全新的角度重新结集出版,文字典雅清丽、感情充沛动人,淳朴而不乏味,情浓而不矫揉,庄重而不板滞,典雅而不雕琢。无论记人、状物或摹事,笔下流淌的是炽热的人文情怀,充满趣味和韵味,值得品评和玩味。读此经典选本,既能享受季羡林先生散文的风采,又能领略他的人格魅力,从而悟出做人的真谛。
《留德十年(精彩章节)》内容简介1935年,青年学子季羡林赴德留学,开始了十年羁旅生涯。数十年后,学术泰斗季先生已近耄耋之年,忆及往昔,遂写下一部《留德十年》,以时间的脉络,记述了先生当年抛家傍路赴德求学德经过。在赫赫有名的哥廷根大学,先生几经辗转选定印度学为主修方向,遂对其倾注热情与辛劳,最终获得博士学位,也由此奠定了毕生学术研究的深厚根基。在此过程中,先生饱尝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霾带来的戏剧性苦难,而于苦难之外,又更难忘学长深思,友人情深。朗朗书房授权连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不得转载作者:季羡林
《另一种回忆录》内容简介:
随着张中行、林庚等学者作家的纷纷辞世,老一代知识分子的风范越发让人们怀念。近日,被誉为“当代中国尚在人世的最重要知识分子之一”的季羡林先生九五大寿刚过不久,便以回忆录的形式推出了记述其“起伏人生、不辍治学”的《另一种回忆录》一书,让人得以通过阅读季先生的文,管窥老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与力量。
《忆往述怀》内容简介
季羡林先生是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同时它还是著名的散文大家。季羡林素以学术造诣较深著称,他虽是年事耄耋却神思焕发,有大量散文随笔问世,亦是文坛一大幸事。本书收集了作者近年来发表的散文随笔,蕴涵着作者一生的追求、理想和人生观,它虽没有华丽的语言,但从平实无华的叙述中,却透露出许多深刻的人生哲理,读过之后让人的心灵不禁为之一振。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构思精巧,文笔精妙,从书中可以领略欣赏季羡林先生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为人处事的原则,以及对待人生的态度。读他的作品是一种享受,开怀释卷,典雅清丽的文字拂面而来,纯朴而不乏味,情浓而不矫作,庄重而不板滞,典雅而不雕琢。从中可以窥见国学大师的生活态度,耄耋老人的人生感悟、对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寻。
《佛教十五题》内容简介
本书以佛教在印度产生、发展、传播,如何传入中国、对中国的影响,以及在中国进一步发展后再倒流回印度为线索,将季羡林先生论佛教的文章编排为十五个题目。使读者能够条理清晰地阅读季先生在佛教史和中印关系史上的这些重要论述:原始佛教的历史起源问题、论释迦牟尼、论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佛教开创时期的一场被歪曲被遗忘了的“路线斗争”――提婆达多问题、浮屠与佛、再谈“浮屠”与“佛”、法显、中国佛教史上的《六祖坛经》、佛经的翻译与翻译组织、佛教教义的发展与宗派的形成、佛教与儒家和道教的关系、关于玄奘、关于《大唐西域记》、佛教对中国儒道两家的影响、佛教的倒流......
《牛棚杂忆 》
内容简介
季羡林是北京大学资历最老的大教授之一,又是著名作家、学者,可其一生经历坎坷,被劳改、批斗,见证了许多荒谬之极的历史事件……耄耋之年,季羡林以自省之笔,纪录了自己所经历的这一切……读来让人感慨万端。 《牛棚杂忆》是季羡林老先生对其在文革时期的一本回忆录,他以幽默甚至是调侃的笔调讲述自己在“文革”中的不幸遭遇。此书对“文革”的残酷性揭露的让人不寒而栗。他出书的目的就是希望总结教训和“经验”,让更多经历过的人出来说话,让更多知情者出来说话,不要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生命沉思录》内容简介
本书是根据已出版的季羡林所著作品辑录而成,内容涵括中国传统文化、中西文化对比、印度文化、读书与治学、人生与世相,以及描写文革期间一些切肤真挚的随感等。本书也是一本普通大众认识季羡林及其学术成就的简便而又通俗的读物,可谓集季羡林先生之作品精华。
《风风雨雨一百年》
季羡林对自己百年人生的最彻底的总结。
独家披露见证季羡林先生一百年人生历程的珍贵照片
迄今唯一本图文并茂的季羡林自传性传世佳作。
本书由季羡林先生亲自选定的《风风雨雨一百年——季羡林自选集》(第一辑)。该套丛书包括了《季羡林自选集——佛》《季羡林自选集——谈国学》、《季羡林自选集——谈人生》三册。
《真话能走多远》
本书将季羡林散文中的经典名篇按全新的角度重新结集出版,文字典雅清丽、感情充沛动人,淳朴而不乏味,情浓而不矫揉,庄重而不板滞,典雅而不雕琢。无论记人、状物或摹事,笔下流淌的是炽热的人文情怀,充满趣味和韵味,值得品评和玩味。读此经典选本,既能享受季羡林先生散文的风采,又能领略他的人格魅力,从而悟出做人的真谛。
季老先生一生作品无数,研读要有耐心啊,呵呵~~
清晨,不经意地漫步到了池塘边。满目所见水雾升腾,薄霭岚漫;水面上涟漪点点,波光鳞鳞。一遍清凉世界。
我正驻足间,不知从何处飞过来一只洁白的仙鹤,落在塘边浅水处,对着水面梳理自己光洁的羽一毛一,不时地泼剌些水来撒在身上。正在我惊喜时,另一只仙鹤又蹁跹而来。只见两只仙鹤在水面上追逐着,嬉戏着,时而交一颈,时而并尾。那神态,活似芭蕾舞演员那优雅而清高的舞姿。忽然,一个黑色的身影箭一般从我的眼前滑过。我定睛一看,原来是活泼可一爱一的小燕子。不多,只三两只,但已足够点缀这幅清池晨趣图了。它们在空中往来驰骋,身手敏捷而灵巧,那双剪刀似的尾羽时开时合,仿佛要剪裁出一幅画来。此时,另一类“飞行员”——蜻蜓也出场了,它们的队伍很庞大,大概有几百、几千只吧。它们的表演更是一精一彩。看吧,它们时而直线上升,时而俯冲而下,时而盘旋,时而翻滚,真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而这些还不是它们的绝技,它们最拿手的最值得称赞的一项是把身形停在空中不动,双翅轻轻的振动。啊,真是绝了,这一手不知令多少飞禽走兽羡慕无比呀!
此时,太一阳一还藏在小山背后,却把它的霞光满天铺了开来,映得天边通红通红的;但山脚下却与日俱增显得一阴一暗了;而那一缕缕淡淡的、袅袅的炊烟直上云天,清晰而怅然。池塘边有一排整齐的千丈树,在晨光中越发显得崔巍,叶子也绿得发亮。这一切倒映在水中,山水交一融,天地一色了。遗憾的'是池塘中没有放殖莲藕,否则,也该是荷叶田田,清水细流,满目碧绿了。
几个洗衣妇在悠闲地捶打着衣服,节奏铿锵,“哗哗”的水声,划破了山村的宁静。汲水的少女踏着青石板的小路款步而来,“叮咚”的歌声撒了一路。她先掬一捧清水来浇在脸上,又对着明净的水面随手理一理蓬松的云鬓,舀起满满一担水,飘然而去。只留下愣愣发呆的我和无边的遐思。一阵清幽激越的笛声打断了我的遐思,回过头来,只见从霞光晨雾中走来了一头健壮的老水牛,一路啃着带露珠的青草,一边甩着那长长的尾巴。一个小牧童端坐在牛背上,正横笛就唇,那嘹亮的歌声便从小小的笛孔中飞出,传得很远很远。小牧童吹得十分入神,笛声中传达出了对这个清晨世界的一爱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916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聆听-古代散文:过秦论
下一篇: 散文精选:婺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