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
雪后的柳树岛如童话般的美好,我深爱的家乡,您永远是我最初的恋人。我欣赏好文笔的文章,同样也喜欢朴实,情感真挚的文章,为那些我们失去的匆匆,为那些单纯真挚的情谊,为那些热爱文学的新青年们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我很荣幸,欢迎你们来稿!
每次来到松花江畔沿江公园,遥望对岸的柳树岛,总是让人产生新奇的感觉,虽然在不同的季节里,曾几次或乘船或在冬日里步行穿越冰冻的松花江登上柳树岛的经历,但每次感受都不一样,她就像一块斑斓的宝石,在四季的陽光照耀下,变换着色彩。然而,我更喜爱冬日里的柳树岛,即便是显得苍凉些、素淡些,也不乏散发着浪漫、沉静、荒芜之美。
雪后的柳树岛,一派银装素裹的景象,白雪将松花江广阔的江面与凸起的柳树岛融为一体,岛上仿佛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柔软棉絮。我走下松花江观景栈道,信步踏上凸凹不平的江面,我感受着脚下涌动的激流,这太神奇了,是时光让我站在这凝固的江面上,我不敢想象在冰雪消融的季节里,哪个人能够自如地行走在上面,除非是神人能为。
柳树岛早已不是数十年前的模样了,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注下,筹建开发、投资建设柳树岛指挥部,想必会在不远的将来,柳树岛会变成一座具有欧、亚风情的休闲、娱乐,具有梦幻般色彩的小岛,在与小城相对应的江边竖起数十盏螺旋景观灯,沿着登岛的石阶向上攀登,向着游乐园的纵深处走去。只见一家院内养着一群梅花鹿,让我不可思议的是,像梅花鹿这样高雅的动物竟然与一大群邋遢的野猪与家猪杂交的猪群混养在一起。梅花鹿永远都保持着它特有的矜持与傲慢,无论是行走还是觅食,都那样的优雅,让人产生怜爱之情。而那群混血的猪群则不然,也许是天冷的缘故,几十头猪拥挤在一堆豆秸上,为了争抢温暖的位置,它们相互撕咬着,不断发出让人毛骨悚然的哀嚎声。就在我疑惑不解时,一只梅花鹿竟然有好地向我走来,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小鹿与人亲近的善良本性,如果说这栅栏里饲养的是一群恶狗,它们无论如何都不会做出与人亲近的举动的。我急忙对准这只小鹿的头部拍下几个特写镜头。
漫步于柳树岛周围的江岸,踩着厚厚的积雪感觉像是两个世界,一边是高楼林立的喧闹城市,另一边是恬静而荒凉的岛屿,这一动一静把这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划分的格外清晰。忽然间,我被眼前的一棵巨伞般的大树深深地吸引过去,我脚下的雪已经没过我的双膝,尽管行走艰难,但还是愿意走进它,我弄不清楚它是一棵什么树,它树干挺拔,枝丫繁茂,周围一些树木都远离它,或许是它太过于张扬、过于奔放的原因,让它在暖暖的春日里长出一身浓密的叶子,阻挡了陽光,让所有树种无法在它的脚下生根、发芽、成长的缘故,它才长成如此这般模样,让所有的树木离它而去,像这样的生存方式在生物界比比皆是,应了达尔文的“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道理。因此,它是一棵彻头彻尾让人敬畏的树。
我原以为它在夏日里的风采要比冬日里更加迷人,其实不然,冬日里的它却更有一番风韵;枝干间透过灰灰蒙蒙的天空,脚下是皑皑白雪,在这纯净的世界里,它略显桀骜不驯,就这样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它虽没有山林里白桦一样婀娜多姿的身段,却有让人感到肃然起敬之感;如果说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胡杨,历经数百年不倒,倒下后数百年不朽的话,那么柳树岛上的柳树就是北疆的胡杨。
我这样赞美她是有一定道理的,你看那岛边的柳树数十年来,每到雨季,一次次经历江水的冲刷、荡涤,她们的身躯倾倒在江水里,被水浸泡的部位有长出无数个根须,江水退去后,在着地的一面又重新长出新的枝干,生生不息。焕然间又好似一位历经岁月蚕食的老者,静静地固守在属于它的世界。
我曾去过小兴安岭的原始森林和完达山余脉的七星砬子,那里的许多树木都是在地势极端复杂且又贫瘠的境况下共同生存的,几乎没有看到独处一生存的,也许江湾、滩涂湿润的地理环境更适合于它,才能在这里自由自在地生长。
柳树岛上并不平坦,一些柳树就生长在常年润泽的水洼里,其实柳树是逐水而居的树木,它的性格也像我们古老的中华民族的先民女真人一样逐水而居,我对岸的小城佳木斯就是女真人在六千多年的沧桑岁月里留下最为辉煌的杰作。千百年了,是松花江水滋养的一辈又一辈勤劳、勇敢、善良的家乡优秀儿女,犹如柳树岛上的柳树一样,把根须牢牢地植根于这片土地上,任凭狂风巨浪的摔打、浸泡,仍然郁郁葱葱,傲然挺立。
松花江经过无数次的九曲盘旋般的逆转,在小城的对岸把柳树岛包围成一个月牙形态,尽管岛上荒凉,昔日曾有洪水泛滥,竟然还有一些居民固守在这片土地上;农家小院里的玉米吊子,屋檐下一串串火红的辣椒,还有飘散在农舍上空的淡蓝色炊烟。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面对此情此景,我好像看到我的故乡;五顶山下的那个小山村,她背面的河床上就生长着许多柳树,严冬的季节里,许多七彩山鸡经常躲进柳树丛里,甚至钻入柳树边的雪窝里御寒……冬日的松花江畔异常寒冷,我知道这寒冷是来自松花江面厚厚的冰层,寒冷驱散了空气中的暖湿气流,当它真正解冻的那一天,才是真正的春天。
冬日的柳树岛尽管寒冷,每天都吸引许多老年人、年轻人和携妻带子的三口之家,他们走过江面来到柳树岛环游、赏雪,有的还驾着小车沿着柳树岛的江边奔跑。虽比不上夏日上岛得人多,但也看得出他们的心情也和我一样,赞赏冬日的柳树岛异样、浪漫的风韵。
完
它,
不仅仅是一个码
我进入了第二空间。
我骑着电动三轮车,在车水马龙的公路上从西向东向前行,想要去我的目的地,完成我的工作。突然,我迷失了自己,找不到自己所在的环境和位置了。
本来川流不息的公路上,一下子安静下来了,没有了人流和车流;宽十来米的水泥公路一下子豁然开朗起来,展现在我眼前的足足有四十多米宽的柏油马路;道路两旁的杨树也不翼而飞了,变成了一米多粗的垂柳了;本来杂乱无章的小花小草一下子变得青翠入眼,原来的小花们不知了去向,而小草们却青翠逼人,沁人心脾;四周现代的高楼和矮房也不知了去向,给我呈现了青砖小瓦的古代四合院小建筑,整齐有序地排列在村落里。我睁大眼睛仔细地看,努力要找回来时的路,找回我所在的环境,可是任凭我努力,展现在我眼里的依然是蓝天白云、青砖小瓦和光秃秃的道路,我想去打听一下,我该怎么回去,可是空旷的环境里没有一个人,也没有一辆车子经过,我骑着三轮车准备去离我二百多米之外的小房子里打听了,正往前走的时候,突然被一堵青砖墙,堵住了去路,我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墙突然横亘在我的面前,让我无法前进,但是我知道我的三轮车还在前进,在空荡荡的马路上,我依然在前进,只是不知道去往哪里,和我的目标是不是一致。看情形是不想让我进入房子所在的地方,我只好放弃打听的念头。
突然想到宇宙人作用我来到第二空间,我现在所在的环境,只不过是“和宇宙人、史前人的物质活动有关”罢了。我试图将我融入环境,可是眼前的情景更令我吃惊:我依然行驶着三轮车向前走,可是除我所在的这条宽宽的道路以外,所有的环境都在运动着,我还清晰得记得我是往东的方向行驶,整个村落和周围的环境一起缓慢地运动着,变化着,但是又感觉极为和谐和正常。我脚下的道路却不随周围的环境而运动,仿佛这条道路是个参照物,不依环境改变而改变。
享受其中的时候也在迷茫,依然清晰地记得我的工作,还需要我独立完成。我需要回到原来所在的环境,闭上眼睛,可是又舍眼前的美景,天是那么蓝,白云朵朵,感觉天是透明的,仙树妙草是那么迷人,青砖小瓦是那样的古朴而又华美,空气是那么的纯净,我不由地大口呼吸,呼吸到肺里全身心的疲惫一扫而光,原本有些气喘的我,自从进入这个空间以来呼吸特别均匀,感觉是那么美好与纯净。那种想我所在的环境,又不舍的的心情,让我矛盾。正在纠结时,我眼前的突然又是车水马龙,人流不息了,这个地方我很熟悉,我来过多次,只不过不是我要达的目的`地,离我要去的地方已经有十里开外了,但是我又真实地回到了我所生存的空间里,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空间,不一样的感受,刚才无意中进入的那个空间是那么空旷寂静,感觉特别享受,而这个环境吵杂混乱,给我平添了几多不安与繁乱。
其实对于空间我理解不深,也从没有过亲身感受,今天我感觉我去了“世外桃源”,去了另一个我与完全平行的第二空间里,之所以说是第二空间,是因为我不会形容,那是什么样的一个空间维度,房子不停地运转,而且我当时特别清醒,我知道骑着三轮车要去的目的地,而且在那个空间里我还是清醒地记得我所要做的工作,只是一下子将我拉入一个新的空间,当我从那个空间里跳入到我所环境时,时间大致是二十几分钟,按照我的车速和我所在的位置,正好也符合常规,所以我认为空间是平行的,不依我的感观而存在,它是实在存在着的物质,又高于我的感观。
这里我只能作一点描述,身在其中的种种体验我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兴奋而又不安,享受而又孤独;那些矛盾的心理,那些酣畅淋漓的呼吸,那些大快朵颐的享受,那些无法言语的纯净,那些极为美妙的柳树村落,那些让人流连忘返的青翠。真美!
最近在读《人类的起源》,对于“人类如何分布到各个大陆和岛屿”这部分内容,我还是不能很好地理解,薄法平先生说:“宇宙人和史前人要把地球现代人类的远祖分散到全地,分布到各个大陆和岛屿,人类的远祖必然是不知不觉的,他们很可有在恍惚之间就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之前我一直不能理解这段话,也没有办法去感知“不知不觉”被去了“一个陌生的地方”的状态。通过这次的柳树村落之行,我对此深信不疑。恍惚间我从一个繁杂的人世间来到了一个无比陌生的环境里,而又突然我回到了我所在的空间里。我敢肯定这不是我的幻觉,而是一种特殊的“物质活动”。
也许大家都注意到了,我用的是第二空间,而不是高于我们三维的空间,因为在那个环境里我确切地感知到的是我生活仍在三维里,但是运动的环境是我没有办法理解的,薄法平先生在《人类的起源》对空间有专门的论述,我也在细细地体会,感觉空间的多维正如薄法平先生说的那样“空间以不同的维性展现在不同生命形式面前。”我以三维空间的人进入另一空间,所以我感知的空间仍然是三维的。
从第二空间出来,心里无比感动,也想将这份感动带给我的喜悦分享给我的朋友们,于是就记下了上述文字。都说文章是“我手写我心”的过程,但是我却不能将我的所见所感完全清晰地表答出来,请谅解!希望有缘看到此文的人都有更大的进步与提升!
我的学校有一片湖泊,占地面积不大,却是学校景致最好的地方。我非常喜欢在湖边散步,因为一直不曾留意到这片湖泊的名字,我私自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它静心湖。
静心湖四周栽满了柳树,柳枝细长,轻轻垂落于水面。柳树后面围着一圈儿花圃,中间是一条人工堆砌的鹅卵石小道。湖泊左上方还有一座人工小岛,岛上种着一排排桃树。
春天时,桃花妖娆盛放,姿态万千,整个粉红小岛在绿意盎然的世界里脱颖而出,这一片漂亮的景色吸引了许多同学前来与桃花留影合照。
我对于美的事物自然心怀喜爱,但我对这片湖泊更是情有独钟。每当我感到心烦意乱的时候,我总是寻一处有水的地方散心,我听着叮叮咚咚地流水声响,烦闷似乎与这流水一同流向了远方,我的心情得以归于宁静。学校只此一处有水,湖水平静,全无流水声,但观赏这一片湖水也有精心凝神的效果,故而我给它起了静心湖这个名字。
清晨之时,湖边鲜少有人迹,微风吹拂着湖面,带起一片片涟漪。偶尔有水鸟快速飞来,轻触一下水面又远飞而去。湖畔坐着一青年,青年手捧一本书,眼睛看向湖面。他神情专注,只一味的盯着湖水看,忽而他又看向了湖泊周围。他像是一个湖泊卫士,每天早晨都要巡视一下静心湖。而后,青年才正儿八经的拿起书慢慢品读。这个青年就是我。
在安静的清晨自己独自一人坐在湖畔,我并不感到孤独。我享受宁静,宁静可以致远,宁静让我的思考更加顺畅与深邃。只是好的地方大家都情有独钟,太阳升起的时候,湖畔已经坐了很多来晨读的学生。郎朗读书声飘扬在学校的角落,辛勤的.学习就着晨曦快乐的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我仿佛回到了高中晨读的时代,悦耳的读书声敲开了回忆往昔的大门,多好啊,朗朗的读书声!
静心湖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是黄昏时候,太阳即将下山,远远望去,余晖将柳条染成了橘黄色,一棵棵黄色的柳树,它们骄傲的挺立着,像是皇帝的卫士。湖畔的台阶上坐满了情侣,他们相互依偎而做,一起享受着黄昏时候悠闲的时光。天空布满了晚霞,这是一副不规则的油彩画,画面浓妆重抹,气势磅礴。晚霞倒映在水面上,它慷慨地把自身所有的色彩映射给水面,似乎也要为静心湖画一副彩缤纷的油画。如果再飞来几只鸿雁那该多好啊,我们就可以亲身见证诗人描写地奇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静心湖陪伴我度过了最后的读书的岁月,它寄予着我在学校的美好回忆。静心湖青春永葆,而我也终将因为它的回忆而永远年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9166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散文:风了尘怨
下一篇: 散文精选心灵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