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文学批评热衷于讨论不同文体的迁变代兴,近人王国维、胡适等据此进一步发挥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观念,唐诗遂与汉赋、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并驾齐驱。就其传播范围之广泛、影响程度之深切而言,唐诗更是骎骎凌驾于其他各体之上。然而历经千百年的承传,这些作品早已蜕变出繁杂纷歧的面貌,今人探求其流变递嬗,却仍然不得不依赖一部三百多年前仓促编定、因而错谬脱漏不胜枚举的 《全唐诗》,因此造成的误解和缺失自是不言而喻。有鉴于此,近现代以来众多中外学者都曾各展所长,做过大量补苴罅漏的工作。
修订纂辑过 《全唐诗补编》 《全唐文补编》和 《旧五代史新辑会证》,又参与撰著 《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五代卷》 《唐才子传校笺》的陈尚君先生一直肆力于唐五代文史研究,新近结集的 《唐诗求是》一书,汇集了他近年来精心结撰的多篇论文,还从此前出版的 《唐代文学丛考》 《汉唐文学与文献论考》和 《贞石诠唐》中选取部分重要篇章,从而全面展示了他在唐诗学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他特别强调要秉持 “实事求是”的原则,“以老吏断案般的严酷考证清理明以来累叠的唐诗文本”。他研讨的对象虽是唐诗,可目光所注并不拘囿于此,而是纵览唐宋元明清历代,贯通经史子集丛各部,同时又注重佛道二藏、敦煌遗书、域外汉籍和金石文物等特种文献,由此旁搜远绍,左右采获,从而拓展了唐诗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爬梳存世唐诗的文本变化
考虑到针对 《全唐诗》所做的局部性增订并不能彻底克服原书在体例上的种种缺陷,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唐代文史研究的需求,尚君先生近年来承担起重新纂辑 《唐五代诗全编》的重任。这项艰苦卓绝的工作尽管尚未最终完成,但从 《唐诗求是》中已不难窥见其根本宗旨,其中最关键的当属 “分层次地揭载全部存世唐诗的文本变化”,即不是简单地汇聚善本以判别是非,更要呈现文本在创作、传抄、刊布等不同阶段的历时性衍变。将此落实在现存的五万三千余首唐诗之上,关涉到佚作辑考、真伪辨析、字句勘正、作品编次等一系列问题。显而易见,这给整理工作设定了极其严苛的标准,但其结果势必加深甚至改变我们对唐诗原貌的认知。
以那首妇孺皆知的 《登幽州台歌》为例,尚君先生在 《唐诗的原题、改题和拟题》中指出,此诗最初很可能是陈子昂的好友卢藏用在概括提炼陈氏 《蓟丘览古》和屈原 《远游》诗意的基础上形成的歌辞,直至明代中后期才有学者为其拟定诗题,并视为陈子昂的作品。
再来看天才恣肆横放的李白,后人往往将他与低徊苦吟的杜甫相互比较。尚君先生在 《李白诗歌文本多歧状态之分析》中则仔细比对各种早期刻本和敦煌残卷,考察其中存在的文字歧异。比如脍炙人口的 《将进酒》,敦煌残卷原题作 《惜罇空》,宋人所编《文苑英华》又题为 《惜空罇酒》;其中的名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敦煌残卷中作 “天生吾徒有俊才”, 《文苑英华》的校语则说一作 “天生我身必有材”。通过推求大量异文形成的原因,不仅可以了解李白作品定型结集的过程,更能发现他在创作中其实也同样经历过不断的增删润饰。
存世的唐诗来源于各种不同性质的文献,各类文献的纂辑时间和编次方式又多有不同,以致大量诗作成为层累叠加的最终产物。今人整理唐人诗集,往往依傍 《全唐诗》再做校订辑补,但这样处理很容易忽略作品在流传中的诸多细节,更不免承袭明清以来的不少讹误。尚君先生在 《许浑乌丝栏诗真迹与传世许集宋元刊本关系比较分析》中,以晚唐诗人许浑为例,做了另一番尝试。以 “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句享誉后世的许浑存诗约五百余首,除了其亲手所书诗卷 (即习称的乌丝栏诗真迹)外,其文集还另有三种宋元刊本,各本所录均未臻齐备且互有出入。经过反复比勘和仔细斟酌,尚君先生依照编次时间的先后,在校录时将乌丝栏诗真迹居前,随后依次收录各本所增收的篇章,接着是其他文献中所录未见于此前各本的作品,最后再殿以 《全唐诗》中误归入他人名下而实为许氏所撰的诗作。不执一端的校录方式看似头绪纷繁,实则有条不紊地展现了许氏诗集从本人亲手编定至后世陆续增补的大致过程。
寻找唐代文学生态的风貌
有些看似无关宏旨的现象,经过一番沿波讨源,也能令人体味出别样的意味。在 《从长沙窑瓷器题诗看唐诗在唐代下层社会的流行》中,尚君先生讨论了民间工匠改写拼接文士诗作的有趣现象。比如白居易的 《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就被不知名的工匠根据时令变化而改作 “八月新丰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色好,能饮一杯无 ”或 “二月春丰酒,红泥小火炉。今朝天色好,能饮一杯无 ”这些通俗化的改编并不具备文献校勘价值,甚至有损原作温馨隽永的情韵,却隐隐透露出特殊的学术史意义。
以往探究唐诗在唐代的传播状况,主要从 《河岳英灵集》 《中兴间气集》等唐人选唐诗总集或是元稹、韩愈等对本朝诗人、诗作所作的评论着手,体现的其实只是极少数精英的评判标准,而这类题诗则反映出古代底层民众普遍的文学趣味以及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交融互动,彼此参照合观才能如实地呈现唐代文学生态的整体风貌。
以上只是略举该书考论所及的几个例子,但已足见重新纂辑的工作对于深入探求唐代诗歌原貌、唐人创作历程乃至唐集流传演变都将大有裨益。其实,即便是一些貌似无足轻重的枝节,也同样具有很大的开拓余地。比如唐诗的诗题,其最初形态应该是创作过程中人际交流的真实记录,在不少敦煌唐写本、部分早期石刻和少数诗集中尚能见到,但在编辑、流传的过程中却时常遭到诗人自己甚至其他人的删略或改窜。如果能够追溯还原唐人诗题的原初状况,相信还能为查证唐人生平交游提供更多重要的线索。
70多年前,史学家陈垣根据自己校订 《元典章》的经验,特意撰著《元典章校补释例》 (后更名为 《校勘学释例》),条分缕析各种讹误产生的原因, “于此得一代语言特例,并古籍窜乱通弊”,还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古籍整理校勘的通例。胡适对此极为称许,在序言中盛赞 “这部书是中国校勘学的一部最重要的方法论”。尚君先生早年着重揣摩体会过陈垣等前辈学者的治学方法,该书所收 《〈全唐诗〉误收诗考》 《〈全唐诗外编〉修订说明》 《〈唐五代诗纪事〉编纂发凡》《唐女诗人甄辨》等其实已经具备释例的意味。由于唐诗的内容包罗万象,其语言则属于既承袭上古文言又开始融入白话俗语的中古汉语,而其流传则经历了从写本时代到刻本时代的变迁,所以在整理中亟待解决的疑难必定有增无减。然而正因为这样, 《唐五代诗全编》所总结出的经验教训,对于其他文史领域的研究而言也将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散文精选:摆渡红尘
段子手:武侠黄色小说
散文精选:今生你欠我幸福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说法不一。郁贤皓《李白集》认为此诗约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前后。黄锡珪《李太白编年诗集目录》系于天宝十一载(752)。一般认为这是李白天宝年间离京后,漫游梁、宋,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相会时所作。
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由道士吴筠推荐,由唐玄宗招进京,命李白为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毁,于天宝三载(744年),李白被排挤出京,唐玄宗赐金放还。此后,李白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李白作此诗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这一时期,李白多次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应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诗人在政治上被排挤,受打击,理想不能实现,常常借饮酒来发泄胸中的郁积。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扩展资料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
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
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
《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一、原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二、释义
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那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你难道看不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悲叹自己的衰老的白发,年轻时的满头青丝如今已是雪白一片。人生得意之时就应当纵情欢乐,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每个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它也还是能够再得来。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饮三百杯也不为多!岑夫子,丹丘生啊,请二位快点喝酒吧,举起酒杯不要停下来。
让我来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希望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的事迹你可知道,斗酒万千也豪饮,让宾主尽情欢乐。
主人呀,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那些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快叫侍儿拿去统统来换美酒,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三、作者
唐代李白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前后。黄锡珪《李太白编年诗集目录》系于天宝十一载(752)。一般认为这是李白天宝年间离京后,漫游梁、宋,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相会时所作。
二、赏析
此诗为李白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非常深沉,艺术表现非常成熟,在同题作品中影响最大。诗人豪饮高歌,借酒消愁,抒发了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
诗中交织着失望与自信、悲愤与抗争的情怀,体现出强烈的豪纵狂放的个性。全诗情感饱满,无论喜怒哀乐,其奔涌迸发均如江河流泻,不可遏止,且起伏跌宕,变化剧烈。
在手法上多用夸张,且往往以巨额数量词进行修饰,既表现出诗人豪迈洒脱的情怀,又使诗作本身显得笔墨酣畅,抒情有力;在结构上大开大阖,充分体现了李白七言歌行的特色。
三、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
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李白不仅文采斐然,其剑术亦是十分高明。他“十五好剑术”,“剑术自通达”。造诣非同一般。李白的诗,裴旻的剑术,张旭的草书合称唐代三绝。
—李白
—将进酒
《将进酒》唐代: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释义:
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不再往回流。你难道看不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悲叹自己的白发,早晨还是满头的黑发,怎么才到傍晚就变成了雪白一片。(所以)人生得意之时就应当纵情欢乐,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每个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它也还是能够再得来。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饮三百杯也不为多!岑夫子,丹丘生啊!快喝酒吧!不要停下来。
让我来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希望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的事迹你可知道,斗酒万千也豪饮,让宾主尽情欢乐。
主人呀,你为何说钱不多?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那些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把你的小儿喊出来,都让他拿去换美酒来吧,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说法不一。黄锡珪编的《李太白编年诗集目录》记录为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一般认为这是天宝(公元742年正月—756年七月,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年间李白离开京城后,周游梁、宋,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相会时所作。
赏析:
诗篇发端以狂飚突起之势,用惊心动魄的两组排比长句,唱出深沉的人生感慨。前一个“君不见”,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释义: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不再往回流。)的壮伟景象,比喻光阴一去不返。
后一个“君不见”,以“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释义: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悲叹自己的白发,早晨还是满头的黑发,怎么才到傍晚就变成了雪白一片)的夸张描写,比喻人生短暂。
两句相互衬托,气势豪纵,奠定了全诗狂放的主旋律。既然人生短促,时光飘忽,功业难成,内心的郁闷又无以排解,何不及时行乐、忘却痛苦呢。
诗自然地落入题意:“人生得已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释义:人生得意之时就应当纵情欢乐,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所谓“人生得意”,并非世俗所指的高官厚禄,而是指人生的适性快意,也就是“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欢情。
但是,诗人实不得已而为之,为的是想摆脱现实中人生的痛苦,并非真的颓唐不振,其内心深处还是向往着功名和理想。
所以接着高唱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释义: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它也还是能够再得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信念,肯定自我价值,这与同时期写的《梁甫吟》、《梁园吟》诸诗一样表达了对前途充满信心。
于是诗人沉浸到酣畅淋漓的纵情欢乐中,“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释义: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饮三百杯也不为多),盛大的排场,夸张的酒量,使一切凡夫俗子为之咋舌!
诗至此,一变为四个三言句:“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释义:岑夫子,丹丘生啊!快喝酒吧!不要停下来),短促的音节、毕肖的声口,诗人自画了一个酒酣耳热的醉狂形象,而且他还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释义:让我来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真率地要酒友听他狂歌一曲。
吟诗放歌,将酒兴推向高潮,随之诗意又起波澜,转为激愤。诗人借酒酣进一步发泄郁愤,表示对现实的不满。豪门贵族的“钟鼓馔玉”(释义:山珍海味),诗人以为“不足贵”,表达对富贵的轻蔑态度。
“但愿长醉不复醒”(释义:只希望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表达了诗人对现实黑暗的激愤。自古仁人志士皆壮志难酬,空耗壮心,默默无闻,只有那些狂歌醉酒、愤世疾俗的高士留下不朽的名声。
这里,也隐含着诗人心头的痛苦和愤怒,于是借古人曹植昔日欢宴平乐之事,抒发自己“斗酒十千恣欢谑”(释义:斗酒万千也豪饮,让宾主尽情欢乐)的豪情。此句化用曹植《名都赋》中“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释义:归来大宴于平乐古观,美酒一斗便值十千钱)之句。
至此,诗人的酒兴又一次推向高潮,竟狂言无忌,高喊“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释义:主人呀,你为何说钱不多?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那些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把你的小儿喊出来,都让他拿去换美酒来吧),一切贵重的财物又算得了什么,只求一醉才是最重要的。
结句逼出“与尔同销万古愁”(释义: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豁然点出诗旨,原来狂歌痛饮是为了销却“万古愁”!这正如大河奔流之后,于浩茫愁思中,仍有回荡不尽的慷慨和不平。
全诗以明快的节奏和参差的句式,以及跳跃性的韵律,抒发汹涌奔腾的郁愤悲慨,表面豪放不羁,实则苦闷无奈,深沉之悲凉以豪语出之,诗中直见诗人秉性、气度、情操,烘托出拔尘的人格力量,其感情如东海波涛,澎湃激越。
——将进酒 (唐代李白诗作)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scgf/915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段子精选:2003年他买了个充气娃娃
下一篇: 散文精选:雪葬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