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我幼小的心目中,公立上中和私立南模就是上海最好的学校,能进这两所学校读书成了我孩提时代的梦想……我能幸运地成为南模的高中生,圆了我的一个梦想。
进南模后,我被编在58届高中2班,而且男子篮球校队全在我们班,我还居然当了几年的团支部委员兼班长。
南模是我一直向往的学校,能进南模我当然喜出望外,也倍加珍惜。南模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三宝”,即三大传统特色。一是“靑锋”,二是数学,三是篮球。
毛主席题字“青锋”
“青锋”是毛主席对南模学生壁报的亲笔题字,勉励南模学子要当青年先锋。在南模的三年,我几乎每周都要为“青锋”板报编辑与抄写,乐在其中。这不仅使我练了字,还知道了许多南模的新闻信息,又得到了实际的锻炼。后来我进了华东师大中文系还当上了系报副主编,这全是南模给我打下的基础。
赵宪初先生讲课
南模的数学在上海是赫赫有名的,赵宪初先生当时是教导主任兼数学教师,他不仅是著名的“赵三角”,而且也是出色的“几何赵”。我也有幸在数学课外小组得到赵先生的指教。记得有一次,赵先生穿着中山装笑眯眯地来了,他没有带圆规和三角尺,而只是带了一支粉笔和一根绳子,在黑板上用粉笔作圆心,用绳子做半径,用手轻轻一转,刹那间一个标准的圆形就出来了。哇,顿时就把我们全吸引住了,他在课上讲了什么内容我已记不清了,然而赵先生的真功夫却一直留在了我的心里。
篮球摇篮——南模
南模是上海名副其实的“篮球摇篮”,培养了许多杰出的篮球人才。看赵焕先教练在桌上拨动着火柴棒,思索着篮球技战术。看着陈茂麟、许惟元等学长(后来都成了国手)在球场上默契配合,快速传递,突然在人群中腾空而起,几乎百投百中,简直是一种高超的体育艺术享受。我是篮球校队班的班长,经常随队出征,为队员们看管球衣,鼓劲加油,也成了一件乐事。
最难忘的是1957年那场第14届上海市中学生篮球决赛,南模和澄衷中学决逐,竞争十分激烈,鹿死谁手,难分高下,在最后的几秒钟,澄衷还以一分领先,“南模好,南模妙,南模南模刮刮叫”的加油声响彻全场,只见校队后卫果断从半场外将球投向篮圈,转了几下进去了,南模反超一分荣获冠军。那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夜晚,第二天学校将十四年来荣获的奖牌锦旗全都陈列出来,人们好像沉浸在庆贺盛大节日的欢乐海洋之中。在南模,我可算得上铁杆球迷了,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欢乐和回味。
南模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参加了南模合唱团。我班的团支书黄嘉麟是学校舞蹈队的,后来成了清华大学文工团舞蹈队队长,胡锦涛总书记当时还是清华舞蹈队的队员呢!也还记得我们班到上海县去学农,我们拉着车唱着歌,走在希望的田野上。晚上,全班三十多个男生全睡在农家的客厅里,胖胖的数学老师陶心培也和我们一起睡地铺同劳动,这场景又是多么的有趣味……
在热火朝天的1958年,我们从南模毕业了。从戴红领巾时起,我的理想就是将来当一名医生,在报考高校的志愿表上,我的志愿全是医学院校。然而,就在交表后没几天,学校党支部书记突然找我谈话,动员我报考华东师大,而且还许诺,毕业之后仍回母校教书。当时,我作为一名共靑团干部,服从党的需要是天经地义的,第二天就随教导主任去交大上海招生委员会,把所有志愿都改成了师范,第一志愿便是华东师大中文系。我为什么要弃医从文呢 一方面固然是听从党的召唤,另一方面则是受了我的恩师和好友的影响。
我的语文老师俞长源先生是一位忠厚儒雅的长者,他古文底蕴深厚,对我的作文多有褒奖,他是我十分崇拜的老师。我的同窗好友潘华信,经常吟诵古典诗文,还写得一手好字,我暗暗地佩服他。他后来成了上海中医大学的名教授,也是著名的书法家,他对我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以前,南模的学子毕业后多数进了交大、清华等名校,而且是学理工医科的居多,而学师范文科的为数较少。尽管我最终没能回到母校教书,却在华东师大二附中的教育岗位上从一而终,也为母校争了光,这是我最感欣慰的了。
南模老师和同窗,后排右1为作者。
平凡水晶
语文特级教师,华东师大二附中原校长。青春和热血献给了二附中。退休后,现为二附中咨询委、上海重点中学老校长联谊会会长,纯属义工。对教育的情怀,对文学的钟爱,始终不渝。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913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