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圆了梦想
我爱好音乐,在华师大二附中读初中时,就会拉手风琴。我曾经参加旅行团,在奥地利著名的音乐之乡——维也纳,聆听了一场值得回味,且久久无法忘怀的音乐会。首先,使人陶醉的音乐深深地沁入心田,在全世界其他地方是永远无法复制的;其次,整个过程的曲折、艰难、完胜,也是永远不能忘怀的。
其实,对于爱好音乐的我来说,能亲自到维也纳金色大厅听一场音乐会,是一直有着美好梦想的。有一次,东方购物的旅游节目中,安排了一场这样的音乐会,可惜我时间不允许,只能错过,心里还后悔了好长时间。
虽然,这次旅游团的游程单上,在维也纳有逗留,但是,并没有安排进入金色大厅观看演出,我心里是很失望的。我问导游们,能否安排晚上听一场音乐会 她并没有拒绝,甚至答应如果大家均有兴趣,可以帮我们买票,并安排大巴司机送我们回酒店。这样的承诺,让我兴奋不已。谁知不久就让我的心情跌入谷底,整个团31个人,只有我和妹妹俩人报名。因我们的酒店住在比较边远的地方,我估算了一下,大巴从酒店到金色大厅的时间约30分钟,我们外语不好,若看完音乐会后,半夜三更的无法顺利回酒店,为了安全起见,只能忍痛放弃。
二、积极准备
旅游第一天的白天,我们参加了60欧元的自费深度游。当地的地接导游是一位高大漂亮的小姐,闲谈中她忍不住介绍道,金色大厅的音乐节目很值得一看,且今天晚上正好有一场演出,内容也适合中国人。她最后用了“震撼”形容词,让我们尽量不要错过。这话肯定打动了我们中部分人的心。
说来很多事都是机缘巧合,下午自由活动时,我在史蒂芬大教堂门口,碰到团里的3位队友。他们说,已经听从当地朋友的强烈建议,在金色大厅门口买好了今晚音乐会的站票,并积极带领我们到附近卖票点用外语与胖职员沟通,帮我们买了票。我们姐妹本想也买站票,一则票价比较便宜,二则可以紧跟他们,避免落单。谁知职员说没有站票,贴心地说你们年纪大了,特意挑选二楼包厢的第一排位子给我们。不久,我们在路上,碰到一对老夫妻团友。我马上将我们5人买了票的消息告诉他们。他们也在金色大厅门口买了站票。
晚饭时,导游知道我们自己买了票,一脸的不高兴,也不提供任何的服务。同团的其他人看不过去,认为我们参加她提供的150欧全套深度游,已经给她赚了钱,而且我们也不是故意避开她去的买票。然而,再三解释也没有用的,只有靠自己了。晚上,在中国人开的饭店就餐,老板很热心地给我们指路:“地铁出来到——查理教堂,它的对面就是金色大厅。”
三、尽情享受
此时,离开音乐会开场时间已经很近了。我和妹妹沿着楼梯而上,走了好几层,才来到最上面的包厢。自从改革开放,我聆听新年音乐会电视转播有整整30年多年了,每次在电视里看到这个场面,就会心情激动,今天,我来到电视镜头里面了,喜悦的心情真是无法形容。
音乐会准时开场,演员穿着古典的彩色衣服,戴着西方人特有的银白色假头套,一下子把我们带入贝多芬、莫扎特、施特劳斯哪个年代。音乐大厅顶上美轮美奂的吊灯,把全场照得灯火通明,周围每个人都带着幸福的笑脸,尽情享受这美好的夜晚。节目还未开始这欢乐的气氛就已经感染到每一个在场的人了。
当报幕员登台,说了开幕词,台下就掌声雷动,一场饕鬄音乐大餐即将拉开序幕。节目都是短小精悍,都是我耳熟能详的乐曲。最开始的圆舞曲便把我们带到了新年音乐会那轻松愉快的场景。接下来是女高音独唱,演员穿着上世纪的淑女服装,高束腰,长长的拖到地板上的裙子,还挎着电影里看到的在花园里摘花的宽大篮子,场景美丽无比,犹如一幅美丽的水彩画。演员的声音更是无法形容,悦耳动听,好像夜莺在歌唱。男高音独唱,同样穿着当地上世纪的民族服装,亮眼且搭配得当,嗓音高亢嘹亮,虽说听不懂意思,但音乐是无国界的,欢快美好的意境全在其中了。再接下来是小提琴独奏,姑娘穿着淡粉色的长裙,优美的音乐随之流出。此情此景真是完美无瑕了,情到深处我甚至会闭上眼睛,深深地陶醉其中。后来的男女声二重唱,演员还配合一些诙谐的动作,这是外国人特有的表演,滑稽且恰到好处,只见满堂的观众都是开心的笑脸。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这剧场十分特殊的建筑设计,据说这是1867 年一位丹麦设计师的作品,他那华丽的金色装饰、优雅美妙的音乐效果堪称世界最为经典的:金色之声,整个剧场是古典风格的“鞋盒形建筑”。边上墙从侧面反射声到达观众席,天花板上的设计空间形成一个巨大的共鸣箱,产生良好的空间感。就是这整体的设计最终做到了大众称赞的:音乐圣殿。整场音乐会没有用任何音响设备,演员也不用麦克风,音响效果却极佳。其中有一段美妙的音乐,台上的指挥家,同步在指挥台下的观众跟着节拍鼓掌,我们在楼上的包厢内听到的回声竟是如此的震撼,真是用语言无法来形容的。每当听到自己很熟悉乐曲,我甚至会摇头晃脑跟着节奏舞动右手腕,尽情享受这美好的音乐,并陶醉其中。
我仔细观察一下,来这里的中国人不少。当然,外国人还是多数,我边上就是两位漂亮的外国女孩。在演出前夕,宣布剧场秩序,告知不可拍照、不可摄像、不可开手机声音,可是,两位外国女孩完全不将规定放在心上,期间不断拍照,看来素质不够好的全世界都有。
随着时间的流逝,就是再不舍,也到了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都能听到的压轴曲:拉德斯基进行曲。这是1848年老约翰·施特劳斯,为颂扬奥地利陆军元帅——拉德斯基而创作的。曲目的特点前一部分轻柔、后一部分欢快。1987年,中央电视台首次转播金色大厅新年音乐会,著名指挥家卡拉扬时转身面对台下,示意听众随着音乐的强弱和节奏来鼓掌。音乐家与听众水乳交融的鼓掌场面可谓经典。
今天能亲临现场,当仁不让要积极参与一下的。我们也随着指挥家的动作开始鼓掌,由轻到响、由慢到快,完全融入其中。有的观众没有跟上节奏,指挥的手已停了,还在那里鼓掌,被指挥点到,全场一片笑声。这乐曲反复2次,在高潮时全场的掌声响彻屋顶,那回声真是震耳欲聋,激动人心。我左右看看,发现每个人都是参与者,都在那里使劲地拍手鼓掌,每个人都是这音乐的一部分,这是怎样的场景啊,令人终身难忘。
作者简介:
李亚平,华师大二附中 67届初3班校友。1968年毕业分配到上海花边商标厂,挡车工、花边车间主任、财务科、计划经营科、企业三产。1992年后,经历了3家公司,担任外资企业上海负责人、销售经理、财务经理至今。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9130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再出发,创辉煌(花无届第100期)
下一篇: 看望吴其宝恩师(花无届第1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