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一次横跨美国的搬家(花无届第74期)

苍耳子 2023-07-20 13:39:03

来美国最初几年当学生的时候经常搬家,平均一年两次。大多数时候的搬家,都是出于无奈。刚来美国,因为经济条件所限,住房都是和别人合租的,如果合租人走了,找不到新人住进来,自己又支付不了全部的租金,就只能自己搬家;有时侯看到性价比更好的房子待租,为了省钱也得搬家;父母来探亲了,需要搬家换大一点的房子;转了几次学,当然更得搬家。

2000年,老公找到了加大尔湾分校的教职。四年的奋斗,终于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兴奋之余,我们面临的是又一次的搬家。我们当时住在纽约,而加大尔湾分校坐落在洛杉矶东南部的尔湾市。从大西洋沿岸的纽约到太平洋沿岸的洛杉矶,横跨了整个美洲大陆,覆盖了三个时区,相当于绕地球八分之一周。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决定开车去加州。

从中学课本上学到: 美洲东部是古老的高原,中部是广阔的平原,而西部是高耸的山脉。想到不久就可以亲眼目睹这些书本上描述的自然景观,我和老公都兴奋地计划着旅行的每一个细节。整个行程大约为3500英里,其中要穿越美洲大平原,翻过洛基山,穿过犹他州的不毛之地和全美最大的莫哈维沙漠。虽然我们的大部分时间将行驶在州际高速公路上,安全应该无虞,但想到我们的那辆11岁高龄的老爷车,心中还是有些惴惴不安,不知道它能不能安全地开到我们的目的地。

从地图上看,我的三位中学同窗好友: 冰、晖和勤的家正坐落在我们旅途沿线上, 真是巧极了! 想到此行不但可以游山玩水,更可以访问多年没见面的好友,不亦乐乎

我们先处理掉了来美六、七年积攒的所有的家具,然后将那些绝对必需的书籍衣物生活日用品装进了三十一个纸盒子,交给了搬家公司,我们自己则可以轻装上阵了。躺在哥伦比亚大学公寓的地板上,我们度过了在纽约的最后一晚。回想来美国六七年,搬了十一次家,虽然老公和我都有奖学金,衣食无忧,但这几年来,人生的酸甜苦辣也都尝遍。遥远的加利福尼亚州,是不是我们幸福的彼岸和归宿呢

第二天,晨光初曦,我们就出发了。这一天我们必须驾驶450英里,日暮时分到达俄亥俄州克里夫兰市冰的家。从家门口出发,大约5分钟就是乔治.华盛顿大桥。过了大桥,就是新泽西州了。新州号称花园之州,我们从其北部最窄处穿越,不到1小时就到了宾夕法尼亚州的地界了。宾州是北美13个最早的殖民地之一,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可惜老公和我是两个文化粗人,对这些有历史意义的地点并不感兴趣,更何况一进入宾州,老公开车打瞌睡的毛病就又犯了,害得我提心吊胆,一边看着路标,一边逗着老公说话。

在俄亥俄州的高速公路上,一阵罕见的狂风暴雨从天而降,暴雨使得几米之外的东西都看不清。我们胆战心惊地驾着车,终于安全地到达了冰的家。刚想进屋坐下放松一下一路上过于紧绷的神经,冰却差点让我惊厥过去。只见眼前的她肚大如箩,原来冰马上要当妈妈了。然后我是一面埋怨好友没有早点和我分享好消息,一面责怪自己后知后觉,同时又感叹我们这批人为了出国求学,在异国他乡站稳脚跟,生儿育女之事被远远地抛在了后头,以至于年过而立的我对眼前突现的这一幕,表现得如此大惊小怪。令人感动的是,第二天冰不辞辛劳带我们游玩了美丽的克里夫兰市。可惜当初没有把游记写下来,时至今日,克里夫兰市的情景早已淡忘,不过我们对冰一家的款待印象极其深刻。尤其是第二天早上那顿有鱼肉佐餐的泡饭,让无肉不欢的我们记忆至今,这恐怕是我们来美后吃的最丰盛的一顿早餐了。

第三天一早,从冰家出发,开过印第安纳州,下午抵达了位于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的晖家。芝加哥市濒临密执安湖,是美国的第三大城市。很羡慕这时的晖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房子,更羡慕晖是如此心灵手巧,把家装扮得那么温馨美丽。晚上,跟着晖和她的先生我们来到了密执安湖畔。望着烟波浩淼的密执安湖,我的心里竟然有些激动。虽然我们以前住在纽约离海不远,但老公忙着打拼申请教职,并没去过海边几回。在密执安湖边,看到了一簇簇休闲的人群,我忽然意识到,原来在美国的生活也可以这样悠闲、轻松。晚餐晖请我们上了一家雅致的意大利小馆,记得饭后的甜点我们要了芒果、椰子、红莓三种sorbet(冰糕)。虽然以后sorbet吃了不少,但总觉得那晚融着浓浓同窗情谊的味道最好。

第四天一早,告别了晖,我们前往下一站内布拉斯加州林肯市的勤的家。从伊利诺伊州,我们要穿越衣阿华州,一路上是一望无际的美洲大平原,平坦的大地连一座土丘也没有。俗话说“七水三山―分田”,但上帝对美国人民真是十分恩宠,美洲大平原几乎是所有中国平原面积总和的十倍。大片的肥沃的土地使得农业机械化变得十分容易,也使得只要4%的美国人口从事农业就可以养活全美三亿人民还有余。在到达林肯市前一小时,我们驶过了内布拉斯加州最大的城市奥玛哈。以东部的标准而言,奥玛哈不过是一个小城而已,但是奥玛哈市住着一个大大有名的古怪老头, 他的名字叫”自助餐” (Warren Buffet)。老头的家财仅次于比尔.盖兹,但他从不花天酒地,而且也立了遗嘱不把家财传给子女,可惜这种境界,此生我们恐怕都无缘体验了。

勤刚升格为母亲不久,想来也有趣,勤和我中学六年是同伴同寝室。记得以前的她,大大咧咧、热情爽快,性格有点儿像男孩子。如今居然已经摇身一变领先一步踏入了母亲的行列。看着她忙忙碌碌给孩子喂奶拍嗝、换尿布洗澡,我一边惊叹着母爱的伟大,一边毫不客气地分享着勤初为人母的喜悦。在勤家我们度过了整个旅途最为休闲的两天。林肯是个小城,所以我们可以上午游览,中午回勤家吃饭和休息。勤的婆婆做的饭菜真好吃,让我们尝到了家乡的味道。在无数的欢声笑语中,短短的两天很快就过去了。告别了勤, 我们要继续西行。旅程尚未过半,但再往西我们就没有朋友了。老公是个淡泊之人,一路上仍然嘻嘻哈哈,但我的心情却跌到了谷底。不知怎的,我想起了王维的诗句:“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想到我们要翻越洛基山、穿越沙漠,到达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念及此,不由得有一种悲怆之感。

在内布拉斯加州的西部,我们折向往南的76号高速公路,驶向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市。在这段路中间我们要翻越洛基山。说是翻越,其实是沿着州际公路穿越洛基山,—路上有数不清的隧道涵洞,公路的坡度也达到最大。我们走一程就让车休息一下,担心我们的老爷车在爬坡时不堪重负。

在丹佛市住了―晚上,第二天我们访问了洛基山国家公园。科罗拉多州真是人间仙境,郁郁葱葱的山杨树下是数不清的溪流,怪不得硅谷的极其成功的人士们都愿意住在科州的大山中。

洛基山国家公园内有一块标志着美洲大陆分水岭的碑,碑左端的溪流最终会流向太平洋,而碑右端的则最终会流向大西洋。我们在分水岭碑前照了一张像,在离开之前,老公还抹了一把汗水,甩向碑的右方,希望这汗水能最终流向大西洋,流向我们生活和战斗了六年的东海岸。

出了丹佛市再往西基本上就是蛮荒之地了。我们下一个投宿的地点是Grand Junction-大章克申城。章克申的中文意思是交汇处,它是科罗拉多何与葛涅森河(Gunnison)的交汇处,也是历史上西部太平洋铁路的终点站。这个五万人口的小城历史上随着西部淘金热而辉煌过,如今则归于平淡,安祥。我们到达大章克申的时侯已是傍晚,非常遗憾的是该城的博物馆正好关门。我们与提着钥匙锁门的管理员碰个正着。管理员是一个老太太,她对我们说了一句话:看那,多美的晚霞呀!我们抬头一看,火红的晚霞覆盖了大半个天空,也覆盖了静谧的西部小城。

从大章克申出发不久就进入了犹他州,这段路对于我们的车是一个重大的考验。在以后的两天里,我们要在烈日下穿越好几处无人区,有些无人区的长度达l00英里。在州际公路上,飞舞着无数不知名的小虫,当车子以70英里的时速飞驶的时侯,许多虫子被撞死在车子的吸风口前面,这景象真是既恶心又惊悚,同时我们也十分担心进气口吸进虫子损坏汽车,那我们真是要露宿旷野了。

在Green River附近,我们稍稍地离开了州际公路,投宿犹他州的Moab-摩押城。摩押是中东的一个古老民族的名字,虽然犹他州的摩押城与圣经里的摩押人毫无关系,但这已激发了我们一探究竞的欲望。令人欣喜的是,在这人口不足五千的小镇里,居然有一个中餐馆!哈里路亚,阿弥陀佛,激动之余,我们是大呼小叫冲向餐馆,大块朵颐。2000年以后,我和老公多次驾车自助旅行。见多了,也总结出一个定律:凡是人口超过1000的美国小镇必有中餐馆。想我巍巍中华上国,饮食文化洪传西土,泽及穷乡僻壤。遂令我等海外游子,虽浪迹天涯,但一粥一饭,如见故人。

70号公路的终点是15号公路的起点,穿过犹他州,我们当天—鼓作气,驶向拉斯维加斯。从沙漠出发沿着l5号公路从北向南,—路上,广告牌越来越多,建筑物越来越密。突然间,在沙漠的天边,我们看到了高耸的摩天大楼。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大赌城拉斯维加斯,这个沙漠中的绿洲,就展现在我们面前。对于过去几天徜徉在蛮荒之地的我们,这个反差实在太大了,以至于我们望着这满眼的繁华,竟仿佛置身梦中。我们真正到了西部了吗 五百年前,哥伦布向西班牙国王保证,向西航行,就可以到达遍地黄金的印度。五百年后,地理教科书告诉我们,从纽约一直向西,就可以到达加利福尼亚的黄金海岸。但是当我们见证这—事实的时侯,我的思绪却有点恍惚起来。从拉斯维加斯到我们的目的地加州尔湾市只有4小时的车程,望着正在开车的老公,我真是思绪万千。

一路上我一直在想,冥冥之中是什么力量把我们带向这里 是什么力量使我们万里迢迢、来到了这一个陌生的国度 是什么力量使我们不惧挫折、勇往直前 是什么力量使我甘心放弃自己的专业、专心帮助老公 是什么力量使我们在这个国家耗尽了青春而甘之如饴 这些问题直到几年前,我们的宝贝儿子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似乎找到了答案:原来我们历经千辛万苦,目的就是为我们的孩子找到和建立一个可以茁壮成长的温暖的家。

编者按:

作者曾接受美国侨报采访,当时的专题报道被大规模转载,其中中新网链接是:/hr/2011/05-01/3009862.shtml

也可点击左下角“ ”-Read More.

作者简介:华东师大二附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后赴美留学,曾任医生和科研人员。现定居在美国南加州的Irvine市。

自由交流大平台,点击顶端“花无届”三字关注, flowerEFZ@163.com。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912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