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我的朗读者我做你的摆渡人
戳蓝字一键关注摆渡人
每晚22:00-23:00,陪你一起聊聊天 。
·
早年有一份“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道出了无数人的心声。
我也不止一次听到朋友说:“我先做着这份工作,等过几年,我积累了一定的资源,我就潇洒潇洒,去做点自己喜欢的事。”
人们这样说的时候,颇像一个男人满脸嫌弃地提到自己的糟糠之妻的语气。当下的工作,往往被当作用来走向未来的垫脚石,想起来的时候总有那么多不情不愿勉为其难。
我们的内心,对它是多么不忠啊。
在这个鼓吹天才的时代,我们不愿意承认自己不够聪明,却愿意以一副不踏实不勤奋不忠诚的态度来为自己的失败开脱。
好像只要换一个地方,换一份工作,换一种生活,我们就会过得比现在好很多。
我们极力地让人相信:“工作不出色,不是我的错,而是我眼前的工作压根配不上我。”
这种态度从何而来呢
大约是起源于小学老师说“你孩子不笨,就是不用功读书”,然后做家长的听了心里很舒服吧。
一个“不笨”的孩子,带着他沾沾自喜的小聪明,一路轻浮到底,最终一事无成。
这是很多人的人生写照。
··
在美国,有一个女孩19岁就被魅力杂志评选为“全美十大最佳着装大学生”,她叫玛莎 · 斯图尔特(Martha Stewart)。
出身于贫民窟的玛莎10岁就做保姆补贴家用,直到15岁因相貌出众成为时装模特,19岁出现在香奈儿的舞台上。
玛莎因其优雅精致,一度成为美国高端生活方式的代名词,受到无数人的追捧。可谁也没有想到,因为股票经济纠纷,这位绝世美女竟然锒铛入狱,人生直转急下。
在女子监狱服刑的玛莎被分配打扫卫生,这听起来和她从前的工作有天壤之别,简直是直接从云彩上掉下来。
然而玛莎对这份工作毫不懈怠,她拿出做明星的劲头做了一名清洁工。在监狱里,无论原来怎样脏乱差的地方,只要经她清理都会变得一尘不染。
她清理的,不仅是地板,还有自己的心。
当她出狱的时候,人们看到,玛莎的腰杆依然笔直,笑容依然灿烂。这是一个忠于工作的人应有的坦然。
···
工作是一种修行。
这是日本韬盛和夫在他的著作《活法》中的主要观点。
他说:“人哪里需要远离凡尘 工作场所就是修炼精神的最佳场所,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修行。只要每天确实努力工作,培养崇高的人格,美好人生也将唾手可得。”
无独有偶,日本实业家铃木正三说:“工作坊就是道场。”基于对禅宗智慧的深刻体会,他希望人们能够吸取禅宗的智慧,把劳动看作是人性的自然流露和提升精神境界的需求,在工作中锻炼自己的能力,磨练自己的心性,借助劳动来证悟自身的价值,并通过工作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他们所说的,都是一种在日本倍受推崇的“工匠精神”。
乍听“工匠”一词,有人觉得它专指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其实,工匠精神有着更深远的意思。他代表着一个人对工作执着,忠诚,精益求精的精神。
其实这种精神,我们不必去向日本学习。翻一翻文史书,我们会看到屠夫庖丁怎样游刃有余地杀牛,驼背老人怎样那些竹竿告诉孔子粘捕知了的诀窍,也会看到卖油翁怎样地让油从钱眼里穿过而不溅出一滴。
原来,早在瑞士手表和日本马桶之前,中国是“工匠精神”的时候发源地。
曾经,对于工匠精神,我们也是津津乐道的。
所谓工匠精神,就是尊重你手中的工作,并把它做到极致。
····
把一件小事做到极致,平凡的你将变得不平凡。
有个河南的小伙子,高考落榜了,只好去做一个打工仔,好几年都一事无成。他对人生没有很宏伟的计划,也没有什么出色的技能,除了喜欢做点面食。
干脆他就去学习做面食,到专业学校拜师学艺。无论别人怎么说,他只管埋头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一年下来,他已经将手中的面团玩到得出神入化,可以双手双管齐下同时擀出十二张饺子皮,可以轻松做出一桌全面宴,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他可以把拉面拉到在一根针眼里穿过20根。
凭着这个独门绝技,他成为了迪拜的一名高级面点师傅,并由此接触到了世界各国的王室成员、政要以及体育和娱乐界的顶级人物。
他曾得到俄罗斯首富、石油大王罗曼·阿布拉莫维奇的亲身召见,也曾获得华裔丹麦王妃文雅丽的青睐,连顶级足球明星贝克汉姆甚至带了十多位朋友,也特意从英国赶到迪拜来品尝他做的小吃。
他还曾亲手教会泰国总理夫妇做饺子,教会美军驻海湾地区前总司令施瓦茨普夫做兰州拉面,为好莱坞闻名导演斯皮尔伯格表演拉面绝活。
有一回,他给美国国务卿赖斯表演拉面穿针,一个针眼穿入20根拉面,让赖斯看得目瞪口呆,给了他1万美元的天价小费!
他就是冯三峰。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工作没有高低贵贱,只要你认真对待,它就是你修行的所在。
我们与其抱怨生活,不如试着全神贯注于一件事,然后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锻炼自己的灵魂,进而培养具有深度的人格。
一只油腻腻的盘子在你的洗刷下变得光亮如新,一块脏兮兮的地板在你的擦拭下变得清爽干燥,一件小小的工艺品在你的打磨下发出柔和的光,这些,都是你的功德。
工作是一种修行。你对待工作的态度,会实实在在影响你的人格和气质。
长久地做下来,没有一份工作不是枯燥的。然而,有些人退了休还抱怨不止,一脸的疲惫不堪,而另一些则表现得精神十足,意犹未尽。这是因为他们在同样的工作中走向了不同的人生境界。
不要总打算用业余时间发展兴趣,休闲娱乐,不要把工作当成一件不得不去做的事情,把眼前的小事做好,是对自己,也是对生活的一种忠诚。
-End-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在【京东】下单购买
工作是最好的修行术,也是自身价值的体现。工作是社会分工中每个劳动者体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角色定位。所谓工作就是劳动者通过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将生产资料转换为生活资料以满足人们生存和继续社会发展事业的过程。一个人从事什么工作,由其所处社会环境和个人能力(包括认知)共同决定,因此不能用有色眼睛去看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
人类是由不同的团体、公司等组成,而以上的组织、团体、公司都是许多个体构成,他们分工合作,向着既定目标行动,从而带动了社会的前进发展。人生如戏,戏中自有角色之分,您的角色选择,取决与您所喜爱。能力可以提升、知识可以学习。工作对个人的意义,实现人生意义,以满足人生需求。并且工作对社会的意义,社会的发展进步,与每个社会组成成员的选择倾向是有密切关系的。
工作就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有了责任感别人才会信任你,你才有可能取得成功。责任是一种敢于承担,有所作为,勇于负责的精神。使咱们每一个人立足社会,开创未来的基石。工作意味着你是社会分工中的一个劳动者,而体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角色定位。工作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只有社会分工不同。
在这个世界上责任是一种弥足珍重的东西,取得它来自一个人的灵魂深处,它能够拯救灵魂,让心灵充满纯洁和自由。拥有责任心就拥有了善良,它需要觉悟,就像泥土中的种子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一般。拥有责任心前途一片光明。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敢于应对生活的勇气和行为。它会指引你去做你认为重要的事,并且必须会竭尽全力,做到尽善尽美。
“经营四圣”之一的稻盛和夫认为, 人生就是提升心智的过程 。工作是万病的良药,是解决一切问题最重要的良药;只要认真工作,就能治愈各种各样的病痛。
难得来这世上走一回,你的人生真的有价值吗?你人生的价值是怎么体现出来的呢?是你忍受了很多不愉快的工作体现出生活的价值吗?还是你账户上的钱体现出工作的价值呢?
稻盛和夫认为: 只有在工作中磨练心性才是价值的体现(这与 王阳明的心学何其相似)
把工作当做修行,挑战自我、磨练心性,在业绩、报酬增加的同时,也使自己的阅历、能力、见识、智慧得到了提升。
绝对不要抱怨,认真去做(即使遇到困难,也会坚持到最后)
严厉的人才是自己真正的“贵人”(要经过时间和外界的打磨,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挑战自己的舒适区,是一件特别满足又有成就感的事。
当你认真对待一份工作的时候,你的心性就会变得不一样,认真做事可以提升心智,认真工作可以升华人格。
极度认真地工作,能够扭转你的人生。在你最绝望、最无助的时候,你就应该认真的去投入工作。
当你实在无助的时候,就努力吧。
稻盛和夫认为,只有“愚直地、认真地、专业地、诚实地”投身于自己的工作,才能减少“贪嗔痴”的伤害。
老板和员工经常会有这样的矛盾:员工觉得老板太善变了,一会儿让干这个、一会儿让干那个,总是在变;员工希望的是,最好拿着固定的工资,按部就班的干一件事情。这就是“自燃型”管理者和“可燃型”或“不燃型”的员工之间的区别。
不断树立更高的目标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不要有感性的烦恼(王阳明所说的“私欲”)(减少感性的烦恼,也会让我们更专注于“做事”本身,而非情绪)
严酷的磨练自己
“完美”不存在比较,它所向无敌
预见成功的状态(提前想象,更容易成功)
王阳明:去除自己心中那一点私欲、用良知、知行合一在世间磨练
#图文创作打卡挑战活动#
尘世喧嚣如影随形,凡俗杂念纷纷扰扰。
很多人常抱怨工作辛苦、事业不顺,甚至讨厌上班。其实,工作中的这些压力和挫折,恰好是我们修行的好机会。
上一期我们从《和繁重工作一起修行》一天的开始,了解到起床、刷牙、穿衣服、吃早饭、出门、在路上堵车等等,每一步中应该如何去修行 。
那么到公司之后,我们该如何修行呢?很多人会说,我一忙起来哪有时间修行呢?王阳明不是说过,工作是修行的最好时机。
当内心烦躁、感到焦虑的时候,不妨想象自己在飞机上,开启人生的“静音模式”…
01
知行合一,工作即修行,红尘即道场
提到这里,先来分享一个与王阳明有关的故事。
曾经有一位地方官员,听王阳明讲学听的心领神会,很有收获,随后找到他说,我很想深入学习你的心学,但是我公务繁忙,实在抽不出时间来学习,这可如何是好呢?
王阳明这时就说,我也没说过要你离开工作去修行啊,其实最好的修行就在工作之中。
比如,当你判案时,要有一颗无善无恶的心,不能因为对方的无礼恼怒而存心整治他,也不能因为同情对方的哀求而屈意宽容他。要始终秉持公正无私之心来做事,这就是修行。
没人说过,修行就是一个人坐在那儿不动才叫修行,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庙里,更在 社会 中,日常即修行。
02
全心全意享受工作
任何时候提醒自己享受当下,换个角度看待问题,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现实也是一样,如果问你,上班压力大吗?
你肯定会说,压力大。因为客户比较难搞定,所以我们就要花很多精力去沟通,但这也正是我们修炼的时机。
待事情解决,心静下来,你会发现,能力都是在这些过程中提升的。
观呼吸:觉知入息和出息
忙碌的工作总会占据大部分时间,当你在投入工作的时候,就去投入工作,没关系。
但是每隔一段时间,可以停上一两秒钟,觉知一下自己的呼吸,保持自己在当下。
也可以在工作中给自己找一处可以呼吸的空间,比如可以去喝一杯咖啡或者看一下窗外的花草树木,找一个能让自己安静的地方,这时候你的情绪、你的状态就会好很多。
打坐:获得当下的自由与解脱
书中,一行禅师鼓励大家都成为办公室里的佛陀。乍一听,你可能会觉得这个有些难度。
实际上,我们只要能够像佛陀一样地端坐,坐在那儿的时候能够享受静坐的这个过程,那么静坐就是修炼。
不浪费每一个工作的时刻,就能获得当下的自由与解脱。
行走:协调行走与呼吸的节奏,注意力聚焦足底
你有体会过行走的力量吗?书中一行禅师是这样描述的:当我呼吸,迈出左脚,告诉自己说,我已到了。再当我呼吸,迈出右脚的时候,要告诉自己,我到家了。
工作时也是一样,当你开始告诉自己说,“我已经到了”的时候,你马上就觉得这个路再远其实都没有关系,因为你的目标就是你脚下的每一步。
你可能会疑惑,我在公司,为什么是到家了?
一行禅师是这么说的,什么是家?我所在的地方就叫家。所以如果我们知道,我们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到家”的话,我们的心就不会远。
电话禅修:呼吸放松并做好准备接打电话
你可能会好奇,接电话的时候还能禅修吗?当然可以。
当电话响了的那一刻起,不要急着接它,你要把手放在手机上,然后呼吸两到三下,调整好情绪,拿起电话。
在这个呼吸的过程当中,你要告诉自己,言语传万里,愿他们美如宝石,丽如花朵。
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通过电话所传递的信息,是会传很远的。所以我希望我的话能够给对方传递好的信息,犹如宝石、花朵,这是接电话的行禅,所以从接电话开始,就是修行。
03
如何用正念来减压?
"有时候工作环境让我们感到不自在,我们缺乏安全感,感觉自己不被接纳,害怕被拒绝。然而我们来到山野,身处树木和动物围绕的环境中时,似乎它们能够接纳我们,我们好似寻得了皈依,我们不害怕他们会审视和评判我们。但在工作中,我们却恐惧不被认可,我们害怕表现自我,我们努力表现,感觉自己被他人接纳,这是不幸的。"
为什么在工作中和我们在自然中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在大自然当中放松?那是因为大自然对你没有评判。
古人讲:“天无私覆,地无私载”, 因为天和地不会像人一样给予你特别多的分别心和判断,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一行禅师在这里提出了工作中可以用到“正念减压”的六个方法:
01释放压力:学会放松,向每一个细胞传达我们的爱;
02 在工作中寻得归依:自我接纳和表现自我;
03情绪管理:注意情绪的无常,即刻熄灭心念,将注意力抽离出来,回到身体,用行禅化解愤怒;
04 应对愤怒:正念呼吸、正念行走,包容你的愤怒,承认它,然后慢慢化解;
05正念交谈:言语中包含理解、慈悲、喜悦与宽恕等,以爱、慈悲和理解之心去说话,以慈悲之心去倾听;
06 正念会议:以开放的态度倾听他人的经验,会议前静修,分享积极的情绪。
工作中,我们可以想象自己是一棵树或者想象自己是一朵花,尽力地做到最好的自己就可以了。
努力地让自己不断地成长,其实每个人就是一个跟自己在赛跑的过程,我不需要去取悦同事、领导、一切人,只是尽力把事做好,这样做事反倒容易做得好。
同时,你也要像一位母亲一样,要细心照顾你的恐惧、愤怒、绝望这些孩子,只有这样它们才能够变得更好。
一旦看到这些孩子哭,立刻温柔地抱起来拍一拍,让他安静,这是你应该尽到的责任。
而不是当自己的恐惧、愤怒和绝望升起来的时候,不断地自责。当你不断地对自己进行自责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些东西会变得越来越强大,它会控制你。
但当你开始关照它的时候,它就会逐渐地减弱,逐渐地减轻,因为你用慈悲的心在对待它。
当你愤怒的时候,除了调整自己的内心,不妨试一试一行禅师的“三句话”化解愤怒:
第一句话 我希望你明白我的感受;
第二句话 我在尽力转化情绪;
第三句话 请你帮帮我。
这三句话听起来不难,但事实上它最大的难点在哪儿呢?就是得能放下自己的姿态。
当你的愤怒没有得到化解时,你可以告知身边的人,你的感受,努力转化自己的情绪。
如果还是没办法解决的时候,请求帮助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当你愿意去向别人申请得到帮助时,证明你知道,我们大家是一体的。
这时候,同事或朋友就可能说,你需要我怎么帮你?这样在一起探讨的同时,也能减弱愤怒的情绪。
04
平和喜乐地成就事业
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有多少工作是以快乐作为代价去换取的?办公室就是修行的最好场所,工作中事事都是修行。
无论你身处什么样的境遇,遇见什么样的人,一切都是在训练你的心性。
所以你要去发掘你事业的意义,找到一份你认为有意义的工作,然后努力地做下去。
总体的总结下来,一行禅师认为要保持生活中的快乐,有三个非常重要的方法:
第一个方法 要善于发现幸福,也就是对快乐的感知力;
第二个方法 要忆苦思甜;
第三个方法 安住当下,悲喜不惊。
我们要学会做自己的观察者,修习与人生悲苦喜乐共处的生活态度,接纳包容痛苦而不是抗拒和压抑,这时候,你才能够真的成为自己的主人公。
工作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你要做到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因为工作本身就给你提供了修行的契机。
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把它当成一种修行,我们不仅在影响自己,同时也在影响着他人,在任何事情面前,都要学会调适自己的内心。
当你清晰地能够感知到自己,此刻在做些什么,那么你所做的一切其实就是你的整个人生。
还记得翟老师曾在课上说的吗?他说,不要每天都是忙忙碌碌,有时候坐那里让心静下来,哪怕静下来几分钟都挺好。
所以,当内心烦躁、感到焦虑的时候,不妨想象自己在飞机上,开启人生的“静音模式”,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自省,常怀感恩之心,世间的一切都不该被辜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908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把一样东西做好就行了
下一篇: 你的美貌不如你的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