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5位女作家笔下的处世哲理,读完如梦初醒

食养人 2023-07-20 10:00:45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我们

如果说男性是这世间宽广的山川河流,那女性就是清晨的微风,林间的鸟鸣,岸边的花香。古往今来,无数女性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她们美丽的身影。这里为大家挑选了5位现代女作家,让我们一起从她们笔下的一条条处世哲理中,感悟人生的真谛。01冰心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中国诗人,现代作家、散文家。代表作《繁星》《春水》《往事》等。生命从八十岁开始。

我自己是凡人,我只求凡人的幸福。

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

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减少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

自古皆有死,只在乎迟早罢了。在广漠的宇宙里,生一个人,死一个人,只是在灵魂的海里起了一朵浪花,又没了一朵浪花,这也是无限的自然。

人生的道路,到底是平坦的少,崎岖的多。

在平坦的路上,携手同行的时候,周围有温暖的春风,头上有明净的秋月。两颗心充分地享乐着宁静柔畅的“琴瑟和鸣”的音乐。

在坎坷的路上,扶掖而行的时候,要坚忍地咽下各自的冤抑和痛苦,在荆棘遍地的路上,互慰互勉,相濡以沫。

02三毛三毛(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本名陈平,中国台湾当代女作家、旅行家。代表作《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滚滚红尘》等。世上的事,只要肯用心去学,没有一件是太晚的。

人情冷暖正如花开花谢,不如将这种现象,想成一种必然的季节。

那些因为缘分而来的东西,终有缘尽而别的时候。

知音,能有一两个已经很好了,实在不必太多。朋友之乐,贵在那份踏实的信赖。

我爱哭的时候便哭,我爱笑的时候便笑,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抗命不可能,顺命太轻闲,遵命得认真,唯有乐命,乐命最是自由自在。

偶尔抱怨一次人生可能是某种情感的宣泄,也无不可,但习惯性的抱怨而不谋求改变,便是不聪明的人了。

原谅他人的错误,不一定全是美德。漠视自己的错误,倒是一种最不负责的释放。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真正的快乐,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在我很主观的来说,它是细水长流,碧海无波,在芸芸众生里做一个普通的人,享受生命一刹间的喜悦,那么我们即使不死,也在天堂里了。

人类往往少年老成,青年迷茫,中年喜欢将别人的成就与自己相比较,因而觉得受挫,好不容易活到老年仍是一个没有成长的笨孩子。我们一直粗糙的活着,而人的一生,便也这样过去了。

03张爱玲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1日左右),原名张煐,笔名梁京,中国现代女作家。代表作《倾城之恋》《红楼梦魇》《茉莉香片》等。别离,是为了重聚。

最厉害的病毒,是爱和谎言。

不爱是一生的遗憾,爱是一生的磨难。

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有人追求幸福,所以努力;有人拥有幸福,所以放弃……

人总是在接近幸福时倍感幸福,在幸福进行时却患得患失。

时间,让深的东西越来越深,让浅的东西越来越浅。看的淡一点,伤的就会少一点。

都说牛郎和织女是最痛苦的,一年只会一天。我说他们其实是最幸福的!有谁364天都被思念着呢!

04杨绛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代表作《将饮茶》《我们仨》《洗澡之后》等。你的问题在于读书太少而想的太多。

人毕竟是血肉之躯,带些缺点,更富有人情味吧。

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灵性良心人人都有。经常凭灵性良心来克制自己,就是修养。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

我们看到的命运是毫无道理的,专开玩笑,惯爱捉弄人,惯爱捣乱。

名声,活着也许对自己有用,死后只能被人利用了。

一般人的信心,时有时无,若有若无,或是时过境迁,就淡忘了,或是有求不应,就怀疑了。这是一般人的常态。没经锻炼,信心是不会坚定的。

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05林徽因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原名徽音。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作家,代表作《林徽因诗集》《林徽因文集》等。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

任何东西都可被替代,爱情,往事,记忆,失望,时间……都可以被替代,但是你不能无力自拔。

许多人都做了岁月的奴,匆匆地跟在时光背后,忘记自己当初想要追求的是什么,如今得到的又是什么。

生活必须体验丰富的情感,把自己变成丰富,宽大,能优容,能了解,能同情种种“人性”,能懂得自己。

或许这就是年轮的代价,每个人都必须付出的代价,时光不容许你讨价还价,该散去的,终究会不再属于你。

从哪里来还要回到哪里去,短短数十载的光阴,不过是跟岁月借了个躯壳。

无论你如何隐藏,想要挽留青春的纯真,岁月还是会无情地在你脸上留下年轮的印记与风霜。

点击上方关注我们生性纯良,走过半生,往后的每一个今天,都是余生最年轻的一天。唯愿从容而不慌乱,深情而不纠缠,常尽其欢,时时快活!在自己岁月的长河中,开成一朵绚烂的花!图文来源于诗词君,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

两首关于冰心的《繁星·春水》的诗求理解和诗人的思想感情,速度啊!

两首关于冰心的《繁星·春水》的诗求理解和诗人的思想感情,速度啊!

总的来说,它们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冰心,这位中国现代文些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她认为,母爱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在《繁星》和《春水》中,她把母爱视为最重改最美好的东西,反复加以歌颂 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在冰心看来,人类来自自然,归于自然,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一致的。 三是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在艺术上,《繁星》和《春水》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这里消失职场,善于捕捉霎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书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特别是在语言上,清新单眼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清韵悠长,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于冰心的《繁星春水》!

[赏析]
这首诗很通俗,一读就懂。诗人劝诫我们要把握好现在,勤奋努力地学习,脚踏实地地工作。只有“小心着意的描你现在的图画”,将来的事业才辉煌,人生之路才宽广。在你“回忆往事的时候”才“能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你才能够自豪地说:我的这一生是过得丰盈充实的,是有意义的。一个“小心”,用词精妙、无限关爱、叮咛之情力透纸背。
《繁星》之98青年人!/相信自己罢!/只有你自己是真实的,/也只有你能创造自己。
[赏析]
这首诗重在劝诫青年人要树立自信心。要相信自己,战胜自己,超越自己,不怕人生路上的艰难坎坷,不畏生活中的风霜雨雪。不要遇到一点困难就鸣金收兵,不要受到一点挫折就灰心丧气,不要经受一点委屈就意志消沉,不要遭到一点打击就萎靡不振。还是《国际歌》唱得好“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全靠我们自己”。朋友,“相信自己罢”,“只有你能创造自己”,只有你自己才能在世人面前亮出自己亮丽的风采,展现一个全新的自我。
《繁星》之110青年人啊!/你要和老年人比起来,/就知道你的烦闷,/是温柔的。
[赏析]
这是劝勉青年人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处世观的哲理诗。青年人要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也就是要正确地去对待生活中的“烦闷”。人生在世,要生活,要学习,要工作,就必定要与人相处。在与人相处中,就一定会遭遇困难和挫折,因此,就一定会产生“烦闷”。我们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只有从容豁达地去面对,勇敢乐观地去迎接。古人就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就是讲的这个道理。只有在困难和挫折中你才能增长智慧,增长才干。有圣人说:“困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真是精辟精彩。青年人不像老年人那样饱经沧桑,饱经忧患,有时一回想往事,就难免心有余悸,痛苦不堪。青年人面对的每一天都是崭新的。青年人没有生活负担,没有家庭拖累,没有太多的杂事羁绊,一般来说,不会有太大的生存危机。因此,即使有一点“烦闷”,比起老年人来,也是“温柔的”。

冰心在《繁星》《春水》里虽然仍旧在歌颂母爱,歌颂亲情,歌颂童心,歌颂大自然,但是,她却用了更多的篇幅,来含蓄地表述她本人和她那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烦恼和苦闷。她用微带着忧愁的温柔的笔调,述说着心中的感受,同时也在探索着生命的意义和表达着要认知世界本相的愿望。这首诗他别是这几句更是强烈地表达了他内心的苦闷与忧愁!用初始的芽儿与娇艳成功的话做对比,用奋斗的历程和成功地收获作对比,鲜明地体现了她内心世界的忧闷!

《繁星.春水》表达了冰心怎么的思想感情?

冰心以其特有的女性纤柔,用清新秀丽的语言写成了《繁星》、《春水》两本诗集,并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第一,哲理性强是《繁星》、《春水》的一大艺术特点。《繁星》、《春水》中,有许多诗都是蕴涵着深刻思想的哲理诗。这些深刻的思想往往都是和诗中描绘的具体形象以及诗人深沉的思绪揉合在一起的,因而仍然具备着诗的情绪,有着诗的美感。
第二,纤柔是冰心诗歌的另一个显著特色。冰心的诗,无处不表现出一种女性的纤柔。以她“满蕴着温柔,带着忧愁”的抒情风格,感情深沉浓烈地歌吟着纯着的爱,描绘着大自然的美;同时也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某些社会丑恶现象的谴责。
第三,文字轻柔雅丽,韵律浑然天成,意境优美清丽。《繁星》、《春水》中词句的运用仿佛信手拈来,处处透露着轻柔雅丽的风格。

语文的填空题,关于冰心的《繁星》和《春水》

1、冰心原名(谢婉莹),是著名的(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2、冰心于1923年发表的两部诗集是(《繁星》)、(《春水》),创作上受到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影响,其诗歌作品,在当时吸引了很多青年的模仿。
3、冰心的诗有丰富而深刻的哲理,并恰当地使用对比,如:“言论的话开得愈大,(行为的果子结得愈小)。”
4、冰心早年艺术上,追求“(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的境界,她的诗也具有这些特点。
5、“春江水暖鸭先知”是(宋)朝(苏轼)的诗句,在冰心笔下有着同样的诗句:“人在廊下,书在膝上,(拂面的微风里,知道春来了)。”
6、冰心在《繁星》里回忆童年的美好:“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7、冰心的《繁星》诗中发人深省的格言式小诗触目皆是,如“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8、冰心的诗中洋溢着(爱)的哲学。
9、冰心的小诗创作源于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
10、《繁星》、《春水》诗集表现了(童真 母爱 自然)三大主题,这三大主题构筑了冰心思想内核“( 爱的哲学 )”
11、诗集《繁星》、《春水》的名字的内涵是什么
繁星,代表着零星的思想;春水,是因为作者希望在不经意之时将思绪像春水一样流入读者心中
12、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是人们公认的小诗最高成就,被茅盾称为“(繁星格)”、“(春水体)”
13、总的说来,《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

关于冰心《繁星》的第111首诗

下面这首是冰心《繁星》的第111首诗
太单调了么?
琴儿,
我原谅你!
你的弦,
本弹不出笛儿的声音。
理解
这是劝勉青年人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处世观的哲理诗。青年人要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也就是要正确地去对待生活中的“烦闷”。人生在世,要生活,要学习,要工作,就必定要与人相处。在与人相处中,就一定会遭遇困难和挫折,因此,就一定会产生“烦闷”。我们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只有从容豁达地去面对,勇敢乐观地去迎接。古人就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就是讲的这个道理。只有在困难和挫折中你才能增长智慧,增长才干。有圣人说:“困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真是精辟精彩。青年人不像老年人那样饱经沧桑,饱经忧患,有时一回想往事,就难免心有余悸,痛苦不堪。青年人面对的每一天都是崭新的。

关于冰心的《繁星》

1、从三十三中能看出母亲的爱具有安抚与保护的特征,从一0二中则能看出母爱无私无法回报的特征;她对母亲抱有依赖以及感恩的爱。
2、”母亲啊“的反复出现,有凸显主题,递进感情的作用。

关于冰心《繁星春水》的知识

《繁星》是一部诗集,由164首小诗组成。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在《繁星》里,她不断唱出了爱的赞歌。她最热衷于赞颂的,是母爱。除了挚爱自己的双亲外,冰心也很珍重手足之情。她爱自己的三个弟弟。她在后来写作的一篇散文《寄小读者·通讯十三》里,还把三个弟弟比喻成三颗明亮的星星。冰心赞颂母爱,赞颂人类之爱,赞颂童心,同时她也赞颂大自然,尤其是赞颂她在童年时代就很熟悉的大海。歌颂自然,歌颂童心,歌颂母爱,成为冰心终生创作的永恒主题。
《春水》是《繁星》的姐妹篇,由182首小诗组成。同样是在《晨报副镌》上最先发表,不过《春水》的问世要比《繁星》晚三个月。
在《春水》里,冰心虽然仍旧在歌颂母爱,歌颂亲情,歌颂童心,歌颂大自然,但是,她却用了更多的篇幅,来含蓄地表述她本人和她那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烦恼和苦闷。她用微带着忧愁的温柔的笔调,述说着心中的感受,同时也在探索着生命的意义和表达着要认知世界本相的愿望。
冰心以其特有的女性纤柔,用清新秀丽的语言写成了《繁星》、《春水》两本诗集,并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第一,哲理性强是《繁星》、《春水》的一大艺术特点。《繁星》、《春水》中,有许多诗都是蕴涵着深刻思想的哲理诗。这些深刻的思想往往都是和诗中描绘的具体形象以及诗人深沉的思绪揉合在一起的,因而仍然具备着诗的情绪,有着诗的美感。 第二,纤柔是冰心诗歌的另一个显著特色。冰心的诗,无处不表现出一种女性的纤柔。以她“满蕴着温柔,带着忧愁”的抒情风格,感情深沉浓烈地歌吟着纯着的爱,描绘着大自然的美;同时也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某些社会丑恶现象的谴责。 第三,文字轻柔雅丽,韵律浑然天成,意境优美清丽。《繁星》、《春水》中词句的运用仿佛信手拈来,处处透露着轻柔雅丽的风格。
时代背景
冰心作为五四时代的著名诗人,她的诗名是和《繁星》、《春水》连在一起的。《繁星》共164首,《春水》182首,主要发表于1922年的《晨报副刊》上,小诗均无单独标题,只按序号编排。1923年两组诗歌先后结集,分别由商务印书馆和新潮社出版。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冰心的小说和散文已经赢得了广泛的读者和众多的赞誉,人们已经注意到,这个文坛新秀具有诗人的天份。而她自己立意做诗,还是因为受到了《晨报副刊》的记者孙伏园的鼓励。他把冰心一篇饶有诗趣的杂感,分行放在诗栏里,使冰心受到极大鼓舞,决心打开自己心中文栏与诗栏的界线,专门做起了诗人,用诗的形式采探索人生。
冰心在后来回忆了自己当初写诗时的情景。在她求知欲最旺盛的时候,课上课下贪婪地读着各种书报,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就三言两语歪歪斜斜地抄在笔记本的眉批上,这样做惯了,有时也把自己随时随地的杂感和回忆写上去,日子多了,数量也就相当可观。虽然大致不过三五行,但这三五行背后,总有些与亲身经历有关的事,看到这些字,便想起很亲切很真实的情景,舍不得丢掉。
这时她偶然在一本什么杂志上,看到郑振铎译的泰戈尔的《飞鸟集》连载,都是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三言两语。她心里一动,觉得自己记在笔记本眉批上的那些三言两语,也可以整理一下,抄录出来。在抄的时候,她选择那些更有诗意的,更含蓄一些的,放在一起,因为是零碎的思想,就选了其中的一段,以繁星两个字起头的,放在第一部,命名为《繁星》。
当时的许多评论家也认为,冰心受了泰戈尔的影响。但也许说她在泰戈尔的启示下,发现了自己的诗才更准确些,真正的源头还在于她自己那些“零碎的思想”。
郑振铎的看法更全面一些,他认为,除了泰戈尔以外,冰心还受到了古典诗词上绝句、小令的影响。冰心10岁的时候就读了《论语》、唐诗,“发疯似的爱了诗”,看诗韵,学对对联,还在课外做了两首七绝,执拗地送给先生“改削改削”,深厚的诗词功底是她成功地创作小诗的原因之一。另外当年周作人翻译的日本短歌俳句,流传极广,对冰心的影响也不少。
《繁星》和《春水》是冰心在探索人生的过程中灵光闪动的汇合,里面包含着她对生命真谛的认识和理解,包含着丰硕的哲理。捕捉灵感的闪光,凝成短诗,这就是《繁星》和《春水》。

寻找关于冰心写《繁星●春水》的资料

繁星春水
《繁星》是一部诗集,由164首小诗组成。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在《繁星》里,她不断唱出了爱的赞歌。她最热衷于赞颂的,是母爱。除了挚爱自己的双亲外,冰心也很珍重手足之情。她爱自己的三个弟弟。她在后来写作的一篇散文《寄小读者·通讯十三》里,还把三个弟弟比喻成三颗明亮的星星。冰心赞颂母爱,赞颂人类之爱,赞颂童心,同时她也赞颂大自然,尤其是赞颂她在童年时代就很熟悉的大海。歌颂自然,歌颂童心,歌颂母爱,成为冰心终生创作的永恒主题。
《春水》是《繁星》的姐妹篇,由182首小诗组成。同样是在《晨报副镌》上最先发表,不过《春水》的问世要比《繁星》晚三个月。
在《春水》里,冰心虽然仍旧在歌颂母爱,歌颂亲情,歌颂童心,歌颂大自然,但是,她却用了更多的篇幅,来含蓄地表述她本人和她那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烦恼和苦闷。她用微带着忧愁的温柔的笔调,述说着心中的感受,同时也在探索着生命的意义和表达着要认知世界本相的愿望。

《繁星》《春水》是冰心受哪位印度大诗人的影响而写的两首诗

泰戈尔

身为网络小说作家的东方镜,她有哪些成名的代表作?

网络小说作家东方镜的代表作有《宫心计:失宠皇后》《撒旦掠爱:秘密情人》。东方镜是一位女性网络小说作家,二零零八年才无意中进入红袖添香网站开始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部网络小说,虽然她是专职写作,不过她的产量也并不丰富,至今也只不过写了五部作品,完结的只有三部,其他两部还正在连载中,当然,虽然她的作品产量不高,但并不妨碍读者对她和她的作品由衷的喜爱。

东方镜的作品特点文笔细腻意境优美。东方镜已经完结和正在创作中的小说总共有5部,其中4部都是古代言情小说,目前为止最为出色的就是《宫心计失宠皇后》,上架后订阅量就一直提高不下,广受读者的好评。在他笔下的人物能够表现出非常细腻的情感,对白充满古典韵味,故事情节也有条不紊丝丝入扣,时代情节和意境都处理的非常合理。可以看出东方镜有着深厚的古文功底。

东方镜笔下的女性人物特点。无论是古文小说还是现代文,东方镜笔下的女性都有很强的独立自主意识,对爱情敢于追求,充满着一种野性美,除了善良美丽,她们还有着鲜明独特的个性,她让故事中的女性变得更具有真实性和艺术力量。《宫心计:失宠皇后》中的云清就是东方镜笔下女性的典型代表人物。

东方镜是一个喜欢安静却又温柔浪漫的女子,和他的作品一样宁静多情,能够让人回味无穷。总体来说,她的每部作品都延续了《宫心计:失宠皇后》的写作风格,文笔细腻流畅,常常能让读者对人生、理想和哲理等问题引起深入的思考,所以希望这个才华横溢的女性作家能够创出更多优质的作品。

黎阳(著名新生代女作家)详细资料大全

黎阳,著名新生代女作家、演讲家。联合国中文日演讲嘉宾。2018绿色中国行推广大使。

基本介绍中文名 :黎阳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职业 :作家、演讲家 毕业院校 :重庆理工大学 代表作品 :《 *** 人生》,《何处是归程》 籍贯 :四川德阳 人物信息,代表作品,阳光才女,观点警句,黎阳评论,黎阳访谈,人物信息黎阳,著名新生代女作家、演讲家。籍贯四川德阳,毕业于重庆理工大学,研究生,大学客座教授,四川省青联委员,民建四川省委委员,德阳市妇联副主席。2018绿色中国行推广大使。曾在大型国企从事共青团工作,担任过刊物主编,节目主持人,企业文化运营总监,文化公司董事长等职。自幼酷爱文学,擅长演讲,多次在国内各类文学大赛中获奖。 新生代女作家黎阳著有散文集《 *** 人生》、诗集《朝阳集》、中篇小说《永远的守候》,长篇小说《何处是归程》、编译作品《处世手册》、《绝妙口才》(作为北京市丰台区公务员培训教材),编著作品《秋的怀念》(韩菁清、梁实秋纯美爱恋真情纪事)等。代表作《何处是归程》被列入“畅想2003提高个人修养的十本好书”,亦被选为大学当代文学必读书目,获《十月》杂志社和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首届文学新世纪优秀作品奖”。2013年入选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州中学的华文教材。散文《 *** 人生》被选入高中语文课本。 致力于口才学和成功学培训,在全国各大中专院校进行了以“文化、社会、人生”为主题的巡回演讲,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被评论界誉为独特的“黎阳”现象。创办个人网站黎阳心语文室 ,致力于优秀中国文化的传播。 黎阳作品2015年4月,黎阳作为特邀嘉宾在联合国中文日进行了“ *** 人生”的主题演讲,为联合国中文日的成功举办和向世界推广中华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黎阳以为人阳光和作品阳光被大众广泛誉为“阳光女作家”,其演讲激动人心,催人奋进,发人深思,具有极强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让东学西渐,向世界传播优秀中国文化”是她不变的梦想;“做公共知识分子,文化传播者”是她积极倡导的理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多才多艺、全面发展,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的阳光才女,这就是黎阳。代表作品*** 人生 散文《 *** 人生》被选入高中语文课本,誉为引人振奋,催人奋发,影响人生的经典美文。 《 *** 人生》 黎阳作家出版社散文集《 *** 人生》精选了黎阳不同时期的散文、随笔、评论等文章。分为“江山塞漠书名篇——旅意抒怀”、“曾经岁月总关情——岁月情思”、“芳林新叶催陈叶——青春悟语”、“转益多师是吾师——文艺探骊”、“江山代有才人出——访谈时分”五个部分。收录了包括散文《 *** 人生》(入选高中语文课本)在内的几十篇精品文章,共十八万字左右。 《 *** 人生》文集思想深邃,语言优美,在启人深思、感悟良久的同时给人以文字上的审美享受。看似无关的五个部分,文意相通,神韵相融,形散而神不散。无论是旅意抒怀、岁月情思,还是青春悟语、文艺探骊等都体现出作者积极、阳光、豁达的人生观;昭示著作者内心深处的 *** 、执著、活力与不竭的生命力;表达著作者对人生的思索与感悟。行文无一不透露出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探究,对终极关怀的追寻:人生,是一个存在的过程; 人生,是一个不以生为始,不以死为终的过程;人生就是在这理想与现实中辗转,在这入世与出世中徘徊,在这有缘与无缘间飘泊。活着的时候因为精神的富足才具有生命,逝去了之后灵魂的永驻才能延续生命。无论生活怎样平凡与苦闷,无论人生怎样失意与压抑,都不要轻言没有了希望,都不要轻易放弃了努力。没有了一生的执著,没有了一生的 *** ,纵然是活着,活着又有何滋味? “ *** ”始终贯穿着全书。“ *** ”既是作者精神的主心骨,也是本书的主旋律。 《何处是归程》入选澳大利亚中学华文教材何处是归程 长篇小说《何处是归程》被列入“畅想2003提高个人修养的十本好书”,亦被选为大学当代文学必读书目。2013年入选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州中学的华文教材。 《何处是归程》也是一本语言非常优美的小说,它采用了独特的散文化、诗化语言形式,它描写当代青年知识分子心灵蜕变史,呼唤当代青年在多元化的价值观碰撞中坚守理想和精神的高度。用唯美的语言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作者在小说中刻意承传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学的优美、博大和精深。面对着势不可挡的西学东渐的时尚,作者高扬起“东学西渐”的旗帜,并且以她的小说勉力实践之。仅从语言上看,黎阳的这部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坛上,华彩独异,风流尽显,精美地演绎了汉语言的音、形、义之美,形成了独特的“黎阳”现象。 提高个人修养的好书黎阳的《何处是归程》如一股汹涌澎湃的 *** 涤荡著读者的内心,不吐不快;如一种如泣如诉的凄美萦绕在读者的脑海,挥之不去。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情节,一个并不特别出奇的小说题材却被作者演绎得如此波澜壮阔,震撼人心。颇带有民国年间鸳鸯蝴蝶派的叙事艺术,西方意识流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扑面而来的中国古典文学的馨香,如行云流水般的诗化语言,如此炉火纯青的语言造诣,如此广博的东西方文化知识(政治、经济、历史、哲学、文学等)。其涉猎之广,认识之深,诠释之精,令人叹为观止;其行文之流畅、个性之明晰、语言之优美,令人如沐春风。 《何处是归程》是一部唯美主义的诗化小说。这种表达方式、叙事风格在当代文坛是不多见的。而很少作家能用唯美主义的诗化语言来表现今天的现实生活。而黎阳却做到了,这也正是《何处是归程》的成功之处。 何处是归程小说所表现出的散文化和诗化的倾向不仅体现了新时期小说多元发展的态势,更体现了作家在艺术创造中的探索创新精神和特殊的审美追求。一部在当代文坛极为少见的上乘之作,一部洋溢着浓郁浪漫气息、闪烁著灿烂理想主义光芒的唯美诗化小说,这就是《何处是归程》。 黎阳诗集 思接千载,情通万里。地域有界,诗意无疆。 黎阳诗集《黎阳诗集》精选了黎阳五十四首诗作,有古体诗,有现代诗,每篇都是上等佳作,肝胆似火,色貌如花。分为“万水千山”、“思接千载"、“情通万里”、"江山塞漠"、"诗意无疆"五个部分。 《黎阳诗集》的出版在诗歌界、在文学界都是具有重大标志性的事件。因为黎阳一直倡导和勉力实践之的“让东学西渐,向世界传播优秀中国文化”代表了今后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黎阳之诗,既有大丈夫的气吞山河,又有小女儿的柔情万种。既具古典诗词之神韵,又得现代诗歌之精髓。音韵整饬,文字唯美,纵横捭阖,瑰丽多姿,呈现出肝胆似火,色貌如花的独特美学境界。 ——著名诗歌评论家、北京师范大学诗歌中心主任谭五昌教授阳光才女 阳光才女黎阳要想著书立说,成为哲人,最好生在先秦;要想激扬文字,成为诗雄,最好活在盛唐。先秦诸子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大背景中百家争鸣,探究人的生命价值,追求人的理想品格,谋求人在社会和谐中的恰当责任。盛唐诸公在浩浩无垠的华夏大地上涤荡著灵性,挥洒着笔墨,成就著诗篇,从京都华城走向边陲旷野,从宫庭楼阁走向江山塞漠。 千余年的古诗,千余年的传统,铸就了我华夏民族悠容的古风。我慕先秦诸子,我羡盛唐诸公,然一时代应有一时代之文学,一时代应有一时代之诗篇。正如那一轮新月,冉冉升起于神州的苍穹。 ——黎阳心语(国际线上)黎阳拥有一般年轻人所叹为观止的精神世界。巴山蜀水赋予了她的灵性,诗词曲赋陶冶了她的情操。很多人都说,黎阳是属于那种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才女,是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生活中的黎阳天真而烂漫,爱说爱笑爱背诗爱唱歌,有她在的地方总是令大家很开心。她的歌唱得很好,曾多次获奖。在青山绿水之中,寻找诗意的浪漫,正是黎阳的兴趣所在。无怪乎有人说,不仅想看到事业成功的黎阳,更想看到在湖上荡舟轻唱、柔情似水的黎阳。 ——电视“阳光女作家黎阳”观点警句“让东学西渐,向世界传播优秀中国文化(Spread the Chinese culture throughout the world)。”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东方的世纪 ,是中国人的世纪,“中国”无疑将是一个愈久弥深的话题。向世界传播我们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然而,当我们孜孜不倦地学习西方文化,当其它国家正深入研究我们古老悠久、博大精深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时,我们当中的许多人却忘记了自己的传统文化。我们读莎士比亚、拜伦、雪莱、惠特曼、读狄更斯、简·奥斯汀、夏洛蒂·勃朗特、海明威、卡夫卡,却不约而同地忘记了自己的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李清照、苏轼,甚至忘记了开启中华文明源头的先秦诸子百家。我们未曾想到,当我们把伤心的眼泪纷纷抛向坚强独立的英国少女简·爱时,大洋彼岸的有情人却正为“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质本洁来还本去”的林妹妹恸哭流涕。我们不曾知道,当我们大谈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超人哲学、柏格森的直觉主义、萨特的存在主义、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法,西方的学者们却沉浸在我们先秦“天人相应”,人与自然的和谐的辉煌哲学中。活跃在二千多年前的先秦诸子,奏响了我们中华文明的序曲。他们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大背景中百家争鸣,以探究人的生命价值为起点,以追求理想人格为目标,以谋求各人在社会和谐中的恰当责任为归宿。正是这些思想,铸就了中华民族的主体精神和主流文化。当我们轰轰烈烈地打破旧体诗词的束缚,白话入文时,西方正逐字逐句地翻译我们的唐诗宋词,开创了以庞德为首的著名的意象派诗歌,反过来又为我们推崇备至。而这一切,我们今天的年轻人却知之甚少,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一种痛惜。 向世界传播优秀中国文化人生,是一个存在的过程。 人生,是一个不以生为始,不以死为终的过程。 人生就是在这理想与现实中辗转,在这入世与出世中徘徊,在这有缘与无缘间飘泊。活着的时候因为精神的富足才具有生命,逝去了之后灵魂的永驻才能延续生命。无论生活怎样平凡与苦闷,无论人生怎样失意与压抑,都不要轻言没有了希望,都不要轻易放弃了努力。没有了一生的执著,没有了一生的 *** ,纵然是活着,活着又有何滋味? 正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对青春都有不同的诠释。 阳光才女黎阳感谢共青团工作,赋予了我青春的活力和人生的 *** 。 青春不是指生命的一段时光,它是指一种精神的状态。它不是指冰骨玉肌、粉面红唇,而是指不懈的意志、火热的情怀。它是生命春意最浓时的鲜活记忆,它是让生命之泉渊源长流的常青树。只要你有 *** 、希望、活力,乐观而豁达,纵然八十,你也将韶华不逝,青春永在。 我比较喜欢表达,口头的,书面的。因此自然就喜欢演讲,酷爱写作。当许多东西难于或无法很好地诉诸于唇齿时,就将其诉诸于笔端。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阴晴圆缺,悲欢离合。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 我要写诗歌,不然对不起心中汹涌澎湃的 *** 、千回百转的柔情;我要写散文,不然对不起自己千般思索、万般感悟;我要写小说,不然对不起这曾经沸腾并凝聚在身边的历史;我要写戏剧,不然对不起这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我要写童话,不然对不起这尘世中光怪陆离的幻象。 我们为什么写作?写作就是为了生命的重量不被轻轻抹去。我为什么写作?写作就是为了以心中之真情书写性灵之文章。 写作有两种,一种是以才情为文,另一种是以经历为文。单纯以经历为文的人,自身的经历写完了,也就走到了尽头。以才情为文的人不同,他只需要去感悟,甚至可以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或许以前我更多的是以才情为文,如今需要的是更丰富的人生阅历。一个波澜壮阔的人生所折射出的本就是史书一部,如罗素的人生。 人生很多事都不是刻意的,也不能刻意的,一切顺其自然。只要自己努力过,就无怨无悔。对于文学,我更是出世的。我在文学上从不给自己设定什么目标,从来没想过要达到什么样。它就是我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就是对我人生的一种记录。我的人生是什么样的,那么我的文字就折射出什么样,不同时间段、不同状态下就形成不同的文字。看似无为实质有为,唯其不求才能有所得,唯其不争莫能与之争,或许对此我就是这样认为的。 黎阳的观点警句我写《何处是归程》应当说是处于比较迷惘之中。不只对个人、家庭还有对社会、国家。社会发生巨变,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念被打破,新的道德价值体系又没有完全建立,感觉自己就象当年海明威笔下的"the lost generation"(迷惘一代)。如何选择,何去何从,如何面对现实,如何面对未来,我认为这些是值得每一个有社会责任心的人,尤其是青年人应该思考的。因此很想用迷惘之心写史书一册,化忧愤之情成悲歌一曲。别看写的是爱情小说,懂得的人大都知道其实许多是我内心两种情感的矛盾与冲突,再经过一些艺术加工而成的。如果非要说“情”,那倒是免不了的,但我想通过个人“私情”反映社会群情。 在处于多元思想文化价值观的今天,我的态度是容忍别人的存在,坚持自己的。正因为容忍别人的存在,才能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才能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正因为坚持自己的,才能独树一帜,别是一家;才能使自己成为‘我’而不是‘你’,成为‘你’而不是‘他’的原因。也正因为这样,才能使自己永远具有独特的魅力和特殊的吸引力。 也许人生本没有归程,一切只不过是过程。现在我会欣然面对给我人生带来重大变化的人和事,或许那都是注定的,是必然要经历的,如是而已。即使上天再给我一次生命,我也将如此面对,欣然重活。 年少时很注重作品的思想内容,现在我更关注文学艺术这种作为艺术本身的表现形式。一部作品,如果能达到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完美结合固然能成为经典,但如能各执一端,作家也能成为一代大家。思想内容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判断标准,正所谓时移而世移。也许我们今天认为对的和坚持不懈追求的,在明天或者后世看来都是很可笑的或者不值一提的。正如鲁迅所言,“从来如此便对吗”?而艺术特色或者说艺术本身的这种表现形式却能超越时间、空间、民族和阶级,引起不同时代、不同种族、不同阶级的人的共鸣。就像鲁迅对王尔德作品的评价是“又爱又恨”。为什么说是“又爱又恨”呢?大家知道王尔德是颓废唯美主义的代表,自然同鲁迅的思想价值观是相悖的。鲁迅自然“恨”。但是即便鲁迅再怎么“恨”,也不得不承认王尔德作品的那种作为艺术本身的表现形式,那种唯美主义是值得肯定的,他是非常喜欢的,是无法割舍的,所以他“爱”。由此可见,这种作为艺术本身的美是能超越时空、超越阶级、超越不同思想观、价值观判断的人的。你不可能抹杀它的存在。因而,我说我现在更关注文学艺术这种作为艺术本身的表现形式。 文学即人学,一切深层次地反映人性本身的作品必将世代相传,不管它的表现形式,不管它当时存在的社会环境是否让它存在。这是严肃小说和消遣小说都要关注的问题,也是一切文学作品所要关注的问题,一定要反映人性的本身。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记忆力的黄金时期,最好还是训练对经典篇章的背诵。泛读百篇,不如精读一篇。一篇文章能被称之为经典,自然是经过时间的检验和论证,自然被这个国家和民族的人民所认可,里面或沉淀了思想的精髓或语言的运用。刚开始背诵的时候,可以不知其意,随着知识的积累、阅历的丰富,自然就会逐渐懂得,甚至某天突然与某些作品产生共鸣,瞬间顿悟。“腹有诗书气自华”,腹有经典,受用一生。 学习人文科学的同学要多涉猎自然科学知识,而学习自然科学的同学要多增加自己的人文修养,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因为光用专业知识教育一个人是不够的。他最多只能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而不能成为一个全面的和谐发展的人,因为他缺少思想和价值的判断观。 女作家黎阳我提倡有健全的人格结构和健全的知识结构,在博的基础上有所专攻。大家通常都是杂家。如果仅是博,那么容易流于杂芜,似乎样样都通,却样样都不通;如果仅是单一地专,容易使自己的眼光狭隘,根基不稳。正如建造金字塔一样,要打好宽广而厚实的根基,然后再走向塔尖,有所专攻。以前总为自己第一专业学的是企业管理而懊恼,如今更多的是欣喜。因为它使我认识问题、处理问题时更加理性,而不是感性的冲动。 以儒家的精进之心对待自己的学业和事业,积极入世;以道家的道法自然对待自己的个人荣辱,淡然出世,是我所追求的人生观。 我希望做一个公共知识分子,一个文化传播者。写作只是我的兴趣,绝不是我的职业。“情动于衷而形于言”,这才是文学的原动力。一旦把文学创作当成了卖文,我只怕就难以写出好作品了。一句话,为情而造文,而非为文而造情。我不会为写作而写作。宁缺毋滥,要出就出精品,要用心中之真情抒写性灵之文章。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一个人只有既在理想,又在现实,才可能真正有所成就。太理想的人不能成功,因为不顾客观环境,不考虑自身条件的理想容易成为空想,往往是海市蜃楼,虚无缥缈;一个太现实的人也很难成功,因为过于现实会使一个人目光短浅,如井底之蛙,热衷于盲目上马,搞短期行为。真正成功的人都是既在理想,又在现实的人,即心中永远有一个不变的梦想,并为之不懈努力,艰苦奋斗,但知道从自身条件出发,从现实做起,适应客观环境的不断变化,脚踏实地地做事。 著名新生代女作家黎阳常有人把EMBA班比喻成商界精英俱乐部。实际上,更确切的比喻是商界精英们的思想健身房。先进的管理理论、前瞩的管理实践、头脑风暴的交流方式、亲松和谐的交流平台让我们切实感受到经济的具体化、财富的实际化、人文关怀的迫切性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与大家一同分享的不仅是成功的故事、成功的经验,还有人生的经历和人生的感悟以及共同的关于人生的光荣与梦想,让我们的心灵跋涉自然和人类灵魂的重重荒原。 我们现在需要的商界精英、领袖人士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更是精神文明的承担者,是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普遍人文关怀的公共知识分子;是可以一面看懂繁复的财务报表,拥有前瞻性、实用性的管理思想和精湛的专业知识,还可以一面子曰诗云,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审美情趣以及鉴赏能力的优秀人才。黎阳评论 黎阳的相关评论(按时间排序)黎阳:从阳光女作家到公共知识分子 黎阳: 阳光作家 奇情才女 阳光女作家黎阳和她的《 *** 人生》 美丽的演讲家黎阳 黎阳——立志要向世界传播优秀中国文化的阳光女作家 新生代思想家——黎阳印象之我见 零距离接触公共知识分子黎阳 阳光女作家黎阳 黎阳:这个女子不简单 黎明初升的朝阳 黎阳:以心中之真情书写性灵之文章黎阳访谈 联合国中文日:青年女作家黎阳和她的 *** 人生4月20日是联合国中文日。黎阳说,在这个特别的日子,与大家共话 *** 人生,共同探讨中国文化、中华文明,觉得特别有意义。每一种文明都延续著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现在,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作为一位文化人,黎阳说,她致力于“东学西渐”,以文章、演讲等方式向世界传播优秀的中国文化。 长江讲坛:黎阳. *** 人生聆听思想的声音,沐浴智慧的阳光。相信大家都听过“文以载道”这句话,那么今天的讲座可能会告诉我们另外一个概念:文以承情。今天做客长江讲坛的著名新生代美女作家黎阳主张写文章要“情动于衷而形于言”,也就是在古人提出的“文以载道”的思想上又增添了“承情”。作为一名公共知识分子,她致力于“东学西渐”,以文章、演讲等各种方式传播中国文化。作为一名作家,她写出《何处是归程》这样一部诗化小说,表现了自己对时代变化的一种忧虑;散文《 *** 人生》被选入高中语文课本,激励了千千万万的学子,点燃了他们对未来生活的 *** ;而作为一名演讲家,她则致力于将她对人生的积极态度传达到这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美名远扬——黎阳访谈 直播节目 黎阳:时代呼唤公共知识分子对话“阳光才女”黎阳:时代呼唤公共知识分子 黎阳做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时代呼唤公共知识分子 澳门莲花卫视:《品牌中国》聚焦阳光才女黎阳 相约东南:新生代女作家黎阳相约东南她敏感的触摸到时代的蜕变; 她在迷惘中守望精神的家园; 新生代女作家黎阳寻觅归程——《相约东南》正在播出; 相约东南:黎阳﹒寻觅归程她在迷惘中守望精神的家园, 一个知识分子在不同的时代境遇中如何思考和决择, 新生代女作家黎阳寻觅归程——《相约东南》正在播出。 光明讲坛:黎阳《让精英文化走向大众阶层》[光明讲坛]黎阳访谈一:归程在何方 [光明讲坛]黎阳访谈二:既在理想又在现实 [光明讲坛]黎阳访谈三:让精英文化走向大众阶层 《阳光才女黎阳》:唯美艺术塑造人物品牌 附:与明星“K”歌——京华网友与黎阳“K”歌过光棍节 黎阳签赠她的代表作《何处是归程》 黎阳诗歌诵读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地域有界,诗意无疆,以诗之名,改变世界。她用唯美演绎著文学,她用 *** 浇筑着生命,她用梦想缔造著传奇,她用诗文惊艳了人生。她——就是黎阳。 黎阳诗歌作品诵读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9月26日下午1点,著名新生代女作家、演讲家黎阳的诗歌作品诵读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成功举行。其最新出版的《黎阳诗集》也正式同广大读者见面。 整场诵读会内容全都取材于《黎阳诗集》这本刚出版的新书。在这里,广大读者和作者一起体验新书出版的喜悦;一起欣赏一场诗歌和音乐相结合的文化盛宴;一起分享创作的点点滴滴,全方位体会诗意之盎然,诗歌之优美。来自社会各界热爱文学、热爱诗歌的人士汇聚在中国文学的最高殿堂——中国现代文学馆,一起聆听这用 *** 浇筑的生命之歌。陶醉在这充满阳光、启迪哲思的诗篇中,诗意地栖居在中华大地上!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9056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