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30首经典数字诗,一首一个名句,让人拍案叫绝

过山龙 2023-07-20 08:50:56

古诗词中,向来爱引经据典。如果一二三四五六七这些数字写入诗词,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高明的诗人将数字入诗,有的使情感更加深厚,有的使描写更加细致,有的使音律更和谐……诗词君今天推荐30首经典而有趣的数字诗,一起体会数字与文字的奇妙结合!数字爱情诗,婉转绵长《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宋·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春色怡人,却也伤情。见不到想念的人,内心无比苦楚,肝肠寸断,纵使这春景怡人,却没有人一起欣赏。《画堂春》清·纳兰性德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两情相悦却偏偏不能在一起,两地分隔。经常想念、盼望却不能在一起,要是能终成眷属,抛弃荣华富贵也心甘情愿。《赠内》唐·李白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 一年三百六十天,我天天都喝得酩酊大醉,天天都饮得烂醉如泥。不管如何,都不该冷落与你,两情长相伴,才是最好的状态。《懊侬歌》南北朝·佚名江陵去扬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我在心里计算着行程。出门在外已久,归心似箭。迫不及待地想要与心爱之人见面相会,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诗经·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思念是一条弯弯的流水,对你的想念,涓细绵长,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实在是折磨人。数字思乡诗,肝肠寸断《人日思归》隋·薛道衡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离家时间越久越发想家,如今才入春七日,每一天都深受煎熬,仿佛度日如年一般,愁苦的乡愁该如何化解。《宣城见杜鹃花》唐·李白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子规鸟一声一声的啼叫,思乡之情也愈来愈烈,杜鹃花开了,我也无心欣赏,只有那肝肠寸断的乡愁让我痛不欲生。《宫词二首·其二》唐·张祜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三千里的距离,二十年的时间,一声歌唱,两行泪下。幽闭的深宫,阻断了回家的路。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家乡是陌路。数字景物诗,乐趣十足《题秋江独钓图》清·王士祯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独自一人,寒江独钓,何等的潇洒与惬意 对酒当歌,人景合一,何等的情趣与豪情 《咏雪》明·郑燮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大学纷飞,翩翩起舞。一剪寒梅傲立雪中,斗寒吐妍,雪花融入了梅花,人也融入了这雪花和梅花中了。《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此等良辰美景,大可不必为了已发生的事情烦恼,把握眼下,也是一种乐趣。《梅花》宋·王安石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唯有春风最相惜,一年一度一归来。春风惜梅,每年春天,春风都如约至,准时归来,吹指着梅花。连春风都懂得怜惜,人又何尝不应该怜香惜玉呢 《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乡村的傍晚十分静寂,草场辽阔望不到边,在这天然的怀抱中卧船赏月,也是人生一件乐事。《渔父》五代·李煜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渔父驾着一叶扁舟,在万顷水面上心满意足地品着美酒,何等潇洒自在。美好的时光短暂,且珍且行。《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黄鹂声声啼叫,动听悦耳。船只停靠岸边,宛若一幅山水画卷。美景总是让人心旷神怡,抛下一切烦恼。《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大自然是神奇的,自然界的物象在风的作用下,个个都变换鲜活,世界仿佛也灵动起来了。《山村咏怀》宋·邵雍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最美的风景,最美的生活情。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寥寥几笔就被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数字友人诗,令人唏嘘《少年游》宋·欧阳修栏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春天时独自凭栏远眺,倚遍了每一个栏杆,期盼着远行之人早日归来。黄昏时分,稀疏的雨滴点点飘落,更是难以忍受这离愁之苦!《题诗后》唐·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两句诗琢磨了三年才写了出来,一读起来禁不住两行热泪流出来。耗费时间如此之长,其中的深意谁又能懂呢!《山中与幽人对酌》唐·李白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酒一杯接一杯的喝,畅快淋漓,痛饮狂歌。此生得一知己,抚琴对酌,好不快活。数字人生诗,感慨万千《咏竹》清·郑燮一两三支竹竿,四五六片绿叶。自然疏疏淡淡,何必重重叠叠。竹子形象清淡,不必要重重叠叠。做人也是如此,高华的品质又何必与他人相提并论。做好自己,就足矣。《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宋·苏轼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惶恐滩上水流湍急,一艘小船随时都有沉没的危险。一如自己晚年被贬谪的凄凉孤苦,让人唏嘘。《水仙子·夜雨》元·徐再思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夜雨总是掺杂着种种愁绪与情丝,积攒许久的心事,在夜雨来临之际奔涌爆发,仿佛连雨滴也带上了悲伤的情感。《京中七日立春》唐·罗隐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羁驻异地,实在痛苦难熬,日子一天一天掰着指头算,度日如年般的苦涩,在心头积蓄,久久不能退去。《别舍弟宗一》唐·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回顾往事,顿觉无可奈何的悲吟,可是再抑郁不平,又能怎样呢 不过是空留一腔怨愤凄厉之情罢了。《马上作》明·戚继光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一年三百六十多天,将士多是在马背上度过,沙漠戈壁虽然条件艰苦,但其征战不息、意志不泯的顽强令人折服。《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路途漫漫而修远,塞外席地狂风、铺天暴雪,杂错交替扑打着帐篷。风雨兼程的人生路,崎岖不平,令人厌倦。《感弄猴人赐朱绂》唐·罗隐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何如买取胡孙弄,一笑君王便著绯。寒窗苦读数十载,却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虽然最终一个官职也没有得到,但不论如何,这都是人生的一种经历。《锦瑟》唐·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内心的思绪就好比那复杂的琴弦,拥有的时候没有去珍惜,等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却为时已晚。《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被流放的路上突然收到了赦免的消息,于是乘舟而下,一日抵达。船儿好比自己,归心似箭,好不开心。或是凄美的爱情,或是难忘的友情,亦或是生活的美满与沉浮……都一一融在这三两句诗词中,四五种景色里,彰显着人的七情六欲,八方过往。写的是数字,抒的是仇情。愿你我能在这世间,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都能过十全十美、万事顺意的人生!你知道吗 诗词世界开设新账号啦!看世间事,解古今人读经典书,写有趣文点击下方卡片,立即关注来源:诗词天地

古代名人写出这些同字不同音的对联,让人拍案叫绝

古代名人写出同字不同音的对联,奇思妙想,让人拍案叫绝

百家号02-0922:51

对联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深得老百姓的喜爱。其中一些对联利用汉字中同字不同音的规则,奇思妙想,写出了很多经典对联,让人回味悠长。关注小编,一起走进富含文化魅力的对联世界。

第1首:投水屈原真是屈;杀人曾子又何曾。

屈原不需要多解释,是著名的诗人,投汨罗江而死。相传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的。

而曾子是儒家学派的一位重要人物,名叫曾参。在《战国策·秦策二》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说有个和曾参同名字的人在当地杀了人。就有人给曾参的老母亲传消息说,曾参杀人了。一开始老母亲坚定的相信自己的孩子没有杀人。可是来报信的人一波波,都一口咬定曾参杀人了。于是老母亲非常害怕,越墙逃跑了。而实际上,这个曾参并没有杀人。

这首对联巧妙的利用了屈原和曾参的名字,同字不同音,一正又一反,巧妙的突出了主题,可谓是妙对。

第2首:朝朝朝朝朝,朝朝朝落;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这是明代著名才子徐文长写的对联。上联的第1、5、7三个“朝”字,读作潮。下联的第1、5、7三个“长”字,读作“涨”。这副对联巧妙利用汉字的特性,看似重复,实则新鲜有味,读起来分外有趣,让人拍案叫绝。

第3首:朝无相,边无将,玉帛相将;天难度,地难量,乾坤度量。

这首对联是明代著名贤臣李东阳对出的下联。据说当时游牧民族派人来大明朝出使,使者特意出了上联,想要让大明出点洋相。上联意思是:“你们朝廷没有将军和宰相,还是赶紧把美玉和丝帛献出来吧。”前面的相、将和后面的相将同字不同音,意思也完全不同。

那么李东阳针锋相对,丝毫没有逊色,对出了下联。第一个度是计算推测的意思,量是衡量的意思,而后面的度量相当于“肚量”。可以说李东阳既针锋相对,又不卑不亢,表明了大明朝的立场和肚量。也因此,那个使者也深深的感到佩服,不由的竖起了大拇指。

如何写一首让人拍案叫绝的现代诗?

写一首好的现代诗

,首先要有厚实的生活,因为一切文艺作品都来源于生活,其次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发现生活中感人的美好事物,再次是要具备相当的文字功夫,能够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完美的呈现出来。好的诗歌是时代的号角给人以向上的力量,反映人民的心声和理想,讴歌保家卫国和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及其开创美好生活的人物,简言之她给人的感受是希望的、积极的、美好的。
在此摘抄《重庆日报》1982年7月6日登的诗歌《公路上》作者囗凡响:"飞鸽"伴着“凤凰"飞/车铃叮叮响得脆/惊得路边野兔跑/小

两口象参加运动会∥姑娘心里甜滋滋/说的话儿才有味/“哪家妹子在等你/拼着劲儿猛起追”∥“我是有名的`二憨憨'/除了你爱还有谁"/联产联着我的心/包产地庄稼等追肥…_"∥我认为这首小诗不算优秀,是因为及时地反映了土地承包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破天荒地被编排在日报头版的下边。

宋词名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这篇《宋词名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是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译文]到了现在,那歌楼的女子,还把当年陈后主所作的那支《后庭花》唱了一遍又一遍。
[出典]王安石《桂枝香》

注:

1、《桂枝香》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采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注释】

(1)登临送目:登山临水,举目望远。

(2)故国:旧时的都城,指金陵。

(3)千里澄江似练:形容长江像一匹长长的白绢。语出.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澄江,清澈的长江。练,白色的绢。

(4)如簇:这里指群峰好像丛聚在一起。簇,丛聚。

(5)去棹(zhào):停船。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申为船。

(6)星河鹭(lù)起:白鹭从水中沙洲上飞起。星河,指长江。

(7)画图难足: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

(8)豪华竞逐:(六朝的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

(9)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

(10)悲恨相续:指亡国悲剧连续发生。

(11)凭高:登高。这是说作者登上高处远望。

(12)漫嗟荣辱:空叹什么荣耀耻辱。这是作者的感叹。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建都金陵。

(13)商女:歌女。

(14)《后庭》遗曲:指歌曲《玉树后庭花》,传为陈后主所作。杜牧《夜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译文1:

登上高楼凭栏极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气刚刚开始索肃。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象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江上的小船张满了帆迅疾驶向夕阳里,岸旁迎着西风飘拂的是抖擞的酒旗斜出直矗。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妍丽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图画也难把它画足。

回想往昔,豪华*靡的生活无休止地互相竞逐,感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亡国悲恨接连相续。千古以来凭栏遥望,映入眼帘的景色就是如此,可不要感慨历的得失荣辱。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消逝随着流水,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遗曲。

译文2:

登高远眺,六朝故都金陵此时正是深秋,天气开始变冷。千里长江像条白绸,翠绿的山峰像箭头一样峭拨。船只在斜阳中往来穿梭,酒旗在西风中飘舞。彩舟仿佛浮游于去端,白鹭就像在银河翩然飞起,即使多彩的笔也难以将如此美景绘出。

想当初这里曾是繁华的六朝故都,可叹的是隋军已兵临城下,陈后主和张丽华等爱妃还在楼头酣饮,六朝亡国的悲恨一代代地继续,却没人吸取教训。古往今来,多少人来此登高凭吊,但面对这美丽景色也只能空发议论,徒然感慨沧海桑田,兴亡荣辱。六朝的繁华都已随着流水消逝了,如今只见烟笼寒水,衰草凝绿。可到现在那酒楼的歌女居然还一直在演唱陈后主的亡国之音!

4、“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靡靡亡国音,拳拳爱国心,写尽词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南北朝时期,陈国最后一位国君,后主陈叔宝在位时,北朝的隋文帝杨坚任贤纳谏,整饬军备,随时准备攻占江南富饶之地。而陈后主却无视隋文帝的勃勃雄心,和贵妃们日夕达旦地饮酒赋诗、征歌逐色,过着奢侈荒*的生活。甚至在隋朝大将韩擒虎率军兵临城下时,陈后主还在金陵城中与宠妃张丽华寻欢作乐,演奏靡靡之音《玉树后庭花》,杜牧为此写下诗句“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讥讽他们。

如果只是商女不知亡国恨,或许无关大局。然而,现在却是宋朝的统治者没有吸取历史教训,他们不思改革,麻木不仁,整天宴饮玩乐,豪奢铺张,这怎能不让王安石忧心忡忡?他带着一怀愁绪,在六朝故都登高远眺,千古得失,时事云烟,一齐涌上心头。他情不能已,唱出了这首沉雄悲壮的《桂枝香》。

东吴开始,东晋、宋、梁、陈及南唐皆在金陵建都,也亡国于此,李白、刘禹锡、杜牧、韦庄,包括南宋辛弃疾等许多文人曾来此怀古凭吊,留下不少精美作品,但王安石的这首《桂枝香》立意高远,笔力峭劲,气象宏阔,雄浑深沉,被推为绝唱。连苏轼读完这首词,也拍案叫绝。

王安石一生的志向并非诗词文章,而是政治改革。他对作词持轻视态度,曾嘲笑晏殊:“为宰相而作小词可乎?”因此,王安石存词较少,但还是留下了《桂枝香(金陵怀古)》这样意境开阔、风骨凛然的经典名篇。

王安石为人刚正,处事敢于坚持己见,百折不挠,人称“拗相公”。他身居宰相高位,仍清廉自守。黄庭坚称赞他“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声色”,是“世之伟人”。连政敌司马光,也赞扬王安石“其人素有德行,平生行止无污点”。

王安石时期的宋朝,社会危机四伏,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交织在一起,国家越来越衰弱。嘉佑三年(1058年),王安石向宋仁宗上万言书针砭时弊、要求改革,但没有得到仁宗的支持。直到宋神宗即位,王安石才有了用武之地。宋神宗立志革新,他于熙宁二年(1069年)任用王安石实行变法,于是,在中国历影响深远的王安石变法,便大张旗鼓地开展起来了。

王安石变法推行了几十年,取得一些成绩,但是,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再加上改革本身的缺陷和用人不当,许多小人成了王安石的亲信,举着改革大旗为非作歹,为已谋利,百姓苦不堪言。王安石众叛亲离,二次被罢相,最后闲居江宁,过起隐居生活。

宋哲宗即位后,此前的新法全部被废除,王安石痛惜不已,悲愤难当,没过多久便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正如词人所担忧的,腐朽保守、不思进取的大宋王朝在亡国之音的乐曲声中,一步步走向衰亡。

王安石生平见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5、王安石是在神宗熙宗宁初出任江宁知府的(府治即今南京市),两年后即入中枢为相。这首词当作于任知府期间。作为一个伟大的改革家、思想家,他站得高看得远。这首词通过对六朝历史教训的认识,表达了他对北宋社会现实的不满,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桂枝香.金陵怀古》可能是王安石治平四年(1067)出知江宁府时所作。据《历代诗余》引《古今词话》说,当时有三十多人用此调写金陵怀古词,“惟王介甫为绝唱。”

首先,这首词写景奇伟壮丽,气象开阔绵邈,充分显示出作者立足之高、胸襟之广。开头三句是泛写,寥寥数语即交代清楚时令、地点、天气,并把全词置于一个凭栏远眺的角度,一片秋色肃杀的气氛之中,气势已是不凡。以下“千里澄江似练”写水,“翠峰如簇”写山,从总体上写金陵的山川形势,更给全词描绘出一个广阔的背景。“征帆”二句是在此背景之下对景物的具体描写。在滔滔千里的江面之上,无数征帆于落日余晖中匆匆驶去。这景色,与“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相比,虽辽阔者同,然而,前者壮丽,后者凄清,风格迥异。而长江两岸众多参差的酒旗背着西风飘荡,与杜牧的“水村山郭酒旗风”相比,浓烈与俊爽之差别则显而易见。至于“彩舟云淡,星河鹭起”,如同电影镜头的进一步推开,随着征帆渐渐远去,词人的视野也随之扩大,竟至把水天上下融为一体,在一个更加广漠的空间写出长江的万千仪态。远去的征帆象是漂漾在淡淡的白云里,飞舞的白鹭如同从银河上惊起。读到这里,不禁使人想起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为千古传诵的骈文警句,一为前所未有的词中创境,实在是异曲而同工。

此词景物有实有虚,色彩有浓有淡,远近交错,虚实结合,浓淡相宜,构成一幅巧夺天工的金陵风景图。其旷远、清新的境界,雄健、壮阔的风格,是那些“小园香径”、“残月落花”之作所无可比拟的。

其次,立意新颖,高瞻远瞩,表现出一个清醒的政治家的真知灼见。《桂枝香》下片所发的议论,绝不是慨叹个人的悲欢离合、闲愁哀怨,而是反映了他对国家民族命运前途的关注和焦急心情。前三句“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所念者,是揭露以金陵建都的六朝统治者,利用江南秀丽山川,豪华竞逐,荒*误国;所叹者,是鄙夷他们到头来演出了一幕又一幕“门外楼头”式的悲剧,实在是既可悲又可恨。“千古凭高”二句则是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未能跳出荣辱的小圈子,站不到应有的高度,也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引出历史的教训。而现在,六朝旧事随着流水逝去了,眼前只剩下几缕寒烟笼罩着的毫无生机的衰草。这“寒烟衰草凝绿”显然流露出作者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全词重点在结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所谓“后庭遗曲”,是陈后主所制艳曲《玉树后庭花》。此意唐人杜牧也写过:“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然而,作者不似杜牧那样去责怪商女无知,而是指桑骂槐,意在言外:歌妓们至今还唱着亡国之音,正是因为当权者沉湎酒色,醉生梦死。然而,“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如再不改弦易辙,采取富国强兵的措施,必然如六朝一样悲恨相续。此结句无异于对北宋*的警告。有人说,张升的《离亭燕》是王安石《桂枝香》所本。如果从语言、句法来看,王词确受张词影响不小。然而,张升对六朝的兴亡只是一种消极的伤感:“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两词的思想境界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第三,章法上讲究起承转合,层次井然,极类散文的写法。上片首句“登临送目”四字笼罩全篇,一篇从此生发。次句“故国”二字点明金陵,为下片怀古议论埋下伏笔。以下写景先从总体写起,接着是近景,远景,最后以“画图难足”收住。既总结了以上写景,又很自然地转入下片议论。安排十分妥贴、自然。下片拓开一层大发议论:金陵如此壮丽,然而它正是六朝相继灭亡的历史见证。“念往昔”三句表明了对六朝兴亡的态度,“千古凭高”二句写出了对历来凭吊金陵之作的看法。以下即转入现实,结句又回到今天。首尾圆合,结构谨严,逐层展开,丝丝入扣。词有以景结,如晏殊的《踏莎行》:“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写的是莫名其妙的春愁;有以情结,如柳永的《凤栖梧》:“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表现的是专一诚挚的爱情。而《桂枝香》却以议论作结,其中寄托着作者对重大的现实政治问题的看法。《桂枝香》在章法结构方面的这些特色,反映了词的发展在进入慢词之后,以散文入词出现的特点。

第四,用典贴切自然。“千里澄江似练”乃化用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星河鹭起”用的是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诗意。“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用的是隋灭陈的典故:当隋朝大将韩擒虎兵临城下时,全无心肝的陈后主还正在和宠妃张丽华歌舞作乐。杜牧《台城曲》曾咏此事:“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而王安石巧妙地只借用“门外楼头”四个字,“门外”言大军压境,“楼头”说荒*无耻,就极其精炼而又形象地表现了六朝的覆灭。“悲恨相续”四个字则给南朝的历史作了总结。结句化用杜牧《泊秦淮》诗句,但赋予了它更为深刻、精辟的思想内容。短短的一首词而四用典,在王安石之前实不多见。

王安石的这首《桂枝香》的内容是金陵怀古。上阕写景。“澄江”、“翠峰”、“征帆”、“酒旗”、“彩舟”、“鹭起”,构成一幅雄伟壮丽的金陵晚秋图。下阕通过怀古,揭露了六朝统治阶级“繁华竞逐”的奢侈生活。结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则是对当道者的警醒。这首词语言苍劲,意境开阔,摆脱了当时绮靡词风的影响。在艺术风格上摆脱纤细、绮靡的词风,“一扫五代旧习”,有着极大的独创性;在意趣和识度上,一反千古谩嗟荣辱的悲叹,站得高,看得远,隐喻现实,寄兴遥深,所以被推为金陵怀古词的绝唱。难怪苏轼见了,赞叹“此老乃野狐精也。”

6、词人在金陵胜地,登高望远,便兴起了满怀愁绪:日月之迁流,仕途之坎坷,家国之忧患,人生之苦辛,涌凝笔端,写成了名篇佳作,历久长新,此等例真是举之不尽,而王安石的这一阕《桂枝香》,实为个中翘楚。

全词开门见山,写作者南朝古都金陵胜地,于一个深秋的傍晚,临江揽胜,凭高吊古。他虽以登高望远为主题,却是以故国晚秋为眼目。“正”、“初”、“肃”三个字逐步将其主旨点醒。

以下两句,借六朝谢家名句“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之意,点化如同已出。即一个“似练”,一个“如簇”,形胜已赫然而出。然后专写江色,纵目一望,只见斜阳映照之下,数不清的帆风樯影,交错于闪闪江波之上。细看凝眸处,却又见西风紧处,那酒肆青旗高高挑起,因风飘拂。帆樯为广景,酒旗为细景,而词人之意以风物为导引,而以人事为着落。一个“背”字,一个“矗”字,用得极妙,把个江边景致写得栩栩如生,似有生命其中。

写景至此,全是白描,下面有所变化。“彩舟”、“星河”两句一联,顿增明丽之色。然而词拍已到上片歇处,故而笔亦就此敛住,以“画图难足”一句,抒赞美嗟赏之怀,颇有大家风范。“彩舟云淡”,写日落之江天:“星河鹭起”,状夕夜之洲渚。

下片另换一幅笔墨,感叹六朝皆以荒*而相继亡覆的史实。写的是悲恨荣辱,空贻后人凭吊之资;往事无痕,唯见秋草凄碧,触目惊心而已。“门外楼头”,用杜牧《台城曲》句加以点染,亦简净有力。

词至结语,更为奇妙,词人写道:时至今日,六朝已远,但其遗曲,往往犹似可闻。此处用典。“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唐贤小杜于“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时所吟之名句,词人复加运用,便觉尺幅千里,饶有有余不尽之情致,而嗟叹之意,千古弥永。

7、上阕约50个字,就出现了一大串的意象:故国、秋、天气、澄江、翠峰、归帆、斜阳、西风、酒旗、彩舟、云、星河、鹭,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深秋黄昏远望之图景。登上临江的一座高楼,望此旧都金陵,一片秋气肃杀之象。无穷尽之扬子江也不似夏之汹涌,渐渐静了下来,澄清,如同千里白练一般,江边的翠绿的山峰却似箭簇般尖锐。正是作者之感情在此肃杀天气下看似冷静却千里不绝,恰似江岸山峰翠色却存尖锐。归去的帆船停止了划桨,背着西风,顺江而下。而在同样的血色残阳和西方来风下,一面酒家之旗斜斜地飘动。这句里有几个字很耐人寻味。归帆去棹,“去棹”,可以说,是失去动力的一艘船,在残落的太阳光辉下,任由“西风”摆布,似乎有把衰落的宋王朝比作“残阳之帆”之意,桨已无力划动,受着西域之敌的压迫,无力抗击,而酒旗,这商市繁华之物,也在这背景下,斜着,无力飘动,如同这繁华背后的衰落。而上阕末句似乎又笔锋一转,“彩舟云淡,星河鹭起”,最后一个“画图难足”更是巧妙,一幅暗暗带有衰败之意的晚秋美景,令人想像无穷。

下阕写了南朝陈后主之典故。念往昔,想起了昔日的无比繁华。可叹已是兵临城下之时,陈叔宝仍旧在宫内楼头之上,赏美女歌舞,尽美酒之欢。“悲恨相续”,亡国苦恨悲凄相续,自从那以后,多少文人雅士登高凭吊此事,“谩嗟荣辱”,“谩”一字,用得很现实,能有几人,能真正领悟亡国背后真正的教训呢?大多数人不过轻率地感叹一下兴亡荣辱,在表面上卖弄一下风骚,题词作诗罢了。六朝那些兴衰旧事,早已随着这滚滚长江水,流过便不再回来,只留下“寒烟之凝”与“衰草之绿”,而此景不正是此情嘛,无不体现了作者对此之感伤与怅惘。更可悲的是,在这让人感伤怀古之地,从南朝亡国至今,酒楼上的歌伎,仍在不停地演唱,演唱那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之亡国遗曲!而沉醉在这靡靡之音中的,不正是方才吟诗作赋、谩嗟荣辱的文人官仕吗!亡国的血的历史教训仍未被吸取,人们却仍沉浸在这虚无空洞的繁华影子中,这正是最可悲之处!

作者王安石先生充满沉郁而深刻地以此教育和警示世人:谩嗟荣辱,只会让悲恨相续!

翠峰如簇

8、“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秋高气爽,作者在古老的都城金陵胜地,天色傍晚,他在此意境之间,临江揽胜,登高怀古。词开门见山,表明时间地点。词以登高望远为主题,却是以故国晚秋为词眼。一个“正”字领起,一个‘初”字吟味,一个“肃”字点醒,笔力遒劲。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描写金陵金秋的壮丽景色,千里长江,水色澄清碧透,好似一条彩练,江畔翠绿的山峰,层叠苍郁,就象是攒聚在一起。词借六朝谢家名句——“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一个“似练”,一个“如簇”,比喻手法使读者如临其境,展现了金陵城外的壮观景象,营造了金秋氛围。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接着词着眼于江色,纵目一望,只见斜阳映照之下,数不清的帆风樯影,交错于闪闪江波之上。更一凝睛细审,却又见西风紧处,那酒肆青旗高高挑起,因风飘拂。帆樯为广景,为“宏观”;酒旗为细景,为“微象”;两句描述了江上水边的人事情景。王安石以金陵风物为导引,而以人事风物为着笔处。一个“背”字,一个“矗’宇,写出了秋风的动感。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这里用了白描的手法,显示了卓越的文采,并在此基础上给景物宜稍稍刷色。“彩舟”“星河”两句一联,顿增明丽。“星河鸳起”,南京西南面的长江里有白鹭洲,这句是写白鹭洲的夕景。“画图难足”一句,说美景非诗笔可以描绘,表现了作者赞美嗟赏之怀。

词至下阕,便另换一幅笔墨,“念往昔、繁华竞逐,”通过怀古,揭露六朝统治阶级“繁华竞逐”的腐朽生活,感叹六朝皆以荒乐而相继覆灭。其间说到了悲恨荣辱。“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想起过去那些统治者,花天酒地,过着荒*无耻的生活,最后都免不了一个又一个地遭受象陈叔宝那样亡国的惨祸。作者引用典故“门外韩擒虎(敌已通门),楼头张丽华(犹恋美色)”,用杜牧《台城曲》句以为点染,生动简洁地表达了作者的讽喻本意。“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登高临远,凭吊这个古老的都城,感叹朝代的兴亡,实在也是必然的。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往事无痕,瞧见秋草凄碧,触目惊心而已。只看见几缕带着寒意的云烟和一片毫无生意的枯草。“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时至今日,六朝已远,但其遗曲,往往犹似可闻——“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是唐代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时所吟的名句,在此引用,说明直到如今,那班歌女还时常在唱那亡国之音的歌曲。嗟叹故都兴亡的情感,更增添了讥讽时事的力度。

9、“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所谓《后庭》遗曲,是指由南朝陈后主陈叔宝所创制的《玉树后庭花》,后人多以其为亡国之音的代称,词人在此引用唐人杜牧的句子最有深意:歌伎们何以至今伊然唱着那亡国之音呢?难道不是当权者沉湎酒色,醉生梦死的结果吗!倘若和别的感慨六朝兴亡的词来比一比,就不难发现,王安石的《桂枝香》在立意上,境界要高远的多:它不是一种简单的消极的伤感,而是一种积极的、沉重的呐喊,这种呐喊是足以振聋发聩的,这或许也只有具备政治家品格的王安石才做的出吧!

王安石不仅是位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还是位以天下为已任,具有矫时匡世之志的改革家、政治家。渊博的学识,使其熟稔金陵古今人物故事,可谓入乎其内;以天下为已任,矫时匡世的政治家品格,又能使他站在历史的高度,洞察是是非非,把握历史走向,跳出一般传统文人徒然感喟家国兴亡的悲情圈子。面对北宋积贫积弱的严酷现实,借历史以警戒当世,寄寓丰富的时代内容,可谓出乎其外。这篇有着鲜明时代感的作品,被当代词学大家周汝昌先生称为“个中翘楚”,也就事出有因了。

9、阅读李白,敬仰他的“安能摧眉事权贵”的傲岸;阅读杜甫,感动着“大庇天下俱欢颜”的胸襟;阅读王安石,警醒着“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告诫。

本文作者(来源):王安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903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