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有人做过投票,问“如果能穿越,最希望回到哪个朝代”,宋朝高票当选。
特别是北宋,上百年的和平期,人身安全有保障;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读书人风险小回报高;市民阶层兴起,商业繁荣,百姓懂生活,不必担心没地吃喝玩乐。
而且,还有太多享誉千古的人物,单是仁宗时,就有苏轼、欧阳修、柳永、范仲淹、司马光、王安石、包拯、曾巩等等名人,单是想想有机会邂逅就足以让人激动万分……
当然了,北宋有北宋的好,北宋也自有北宋的无奈。
今日,古典君便分享一篇二混子的《大宋风云之北宋极简史》,看看和你想像中的北宋是不是有那么点不一样
——有点向往但为了手机选择不动摇的古典君
本文转自:混子曰(ID:hey-stone),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新书出版征集令
弘扬诗词文化,谱写时代强音。
大赛不限新旧发布与否,不限题材,是纯诗比赛,经诗人自选,初复评委详细评点等层层筛选,最终获得400首左右优秀点评作品(400首左右包括大赛前300首,以及各初评5分6分但未入选大赛前300首的作品),网上阅读时效而方便,但不易于收藏和保存,组委会拟决定把 大赛入选作品结集出版,现就有关事宜征求大家意见。
《《 大赛》作品集2017 第一期》暂定名,暂定价58元/本。提前预订50元包邮。
《《 大赛》作品集2018第二期》暂定名,暂定价58元/本。提前预订50元包邮。
《邹路诗词》28元包邮
收藏:首届 大赛诗评及排行榜
《 》主编邹路的七言绝句选
《 》主编邹路诗词(词选)
大赛前300首作者出快递费10元免费获取。
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支持诗词事业,一次性赞助订购20本,我们另设诗词栏目,为您选登一首诗词作品,与大赛优秀作品同集出版。欢迎大家赞助出版!!!
(长按二维码添加微信)
【预订流程】加主编微信15367893786,红包或者微信转账,提交邮寄地址,不会微信红包或者微信转账的诗友与主编私信汇款方式。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
写诗填词
○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有诗还有远方...
荐号1
李白杜甫的诗
简介:每天一首李白杜甫的诗,走近诗仙诗圣,体味李白杜甫的诗意人生!
荐号2
必读古诗词
简介:必读古诗词,中国最美古诗词,诗词必读,每天一首古诗词,从繁忙的世俗中找到一份宁静...
? ? ? 瓯塑俗称“油泥塑”,又称“彩色浮雕”,源于汉代,由传统堆漆工艺发展演化而来,是温州独有的民间艺术,与“乐清黄杨木雕”“东阳木雕”“青田石雕”并称“浙江三雕一塑”。目前已出土最早的瓯塑文物——温州慧光塔发掘出的瓯塑梳妆盒为北宋元佑年间的产品,已近千年的历史,且已具有相当高的技艺水平。
? ? ? 瓯塑是浙江省政府认定的首批“浙江传统优秀工艺美术品类”之一,列入省级重点保护项目范围 。2006年,瓯塑列入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6月7日,瓯塑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 ? 瓯塑艺术源长流久,她是由我国历史上漆器艺术中堆漆工艺发展演变而成,为与其它传统浮雕及传统堆漆区别,温州市政府于59年将其命名为“瓯塑”。
? ? 中国的漆器工艺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4千年前,在浙江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与江苏的良渚文化遗址均有大量的漆器文物发掘。
? ? 温州漆器工艺在历史上很有显赫地位。北宋庆历三年(公元一0四三年)建成的温州瑞安慧光塔,发现用堆漆工艺作装饰的“经函”与“舍利函”,经函地外函用漆灰堆出佛像神兽、飞鸟、花卉等纹饰并嵌小珍珠。
? ?明代以后,因自相价格竞争激烈,而致质量下降,市场逐渐萎缩,漆器逐转向扬州、福州一带为主。温州堆漆艺人开始流向民间,并以古建、庙宇、家具与嫁妆用品装饰为主。
? ? 清末民初,温州堆漆名艺人谢森宝又将漆灰材料改成为油灰材料,始称为油坭塑。瓯塑艺术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创新,在技艺、技法、工艺材料、表现形式至题材内容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飞跃。它广泛吸取中西雕塑、绘画艺术及现代艺术理念。环境空间学、功能学、构图学、色彩学等学科的运用更为成熟。
? ? ?新中国建立后,在党的“双百”方针鼓舞下,瓯塑艺人们重新从民间汇集到一起,对传统温州堆漆进行挖掘,创作瓯塑工艺品出口。
? ? 瓯塑艺术曾受到敬爱的周总理、陈毅元帅夫妇、尼克松总统、西哈努克亲王、蒙巴托总统和艺术界巨匠及社会各界政要名人的高度赞誉,尤其是1972年敬爱的周总理同尼克松总统访华,抵达杭州机场时,认真观赏了陈设与此的瓯塑大型风景插屏作品,作了极其重要的讲话:“很好,很有价值。这种艺术品不要失传,要把这种艺术人员组织起来,还要培养新艺人,目的是使这种艺术保留下来,传下去,这种艺术品还要在国内外展览。”
? ? 瓯塑市场虽看好,却因学艺难、效益低,而后继乏人,使此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发展出现危机。
? ? 瓯塑艺术要不断提高创意创新的能力,要积极吸取其他艺术门类的营养和经验,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这样的传统工艺才有希望、才能发展。
编者:八(11)班 吴浩宇
上古时期轩辕黄帝曾躬耕于邢台干言岗,《诗经·国风》记曰:「 ”出宿于干,饮饯于言”。 公元前17世纪,邢氏族聚居冀南,以族名命地为「 ”井”,即「 ”邢”。 黄帝部落与蚩尤部落曾九战于邢台大陆泽,邢台成为华夏族融合的重要地域。 尧帝晚年建都邢台柏人城,并于大麓禅位于舜帝,此为中国禅让制的根源。 大禹治水于邢台大陆泽。 《史记》记曰:「 ”北过逄水,至于大陆(大陆泽)”。 夏代《禹贡》定九州,邢属冀州,冀字下部的「 ”共”字原为古邢字,代表邢地。 鲧堤、丹朱墓、尧山、尧台、象城、柏人城、干言岗等华夏先祖的遗迹,至今犹存。 公元前15世纪,商王祖乙迁都于邢 ,为京畿地,经祖辛、沃甲、祖丁等王,历时百余年。 自南庚迁奄,邢地为邢国(方国),是商朝的肘腋之国。 邢侯簋 邢国之女妇妌为武丁皇后,举世闻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即为其所铸。 商朝末期邢侯为商朝三公之一,帝辛(即商纣王)于邢台筑沙丘行宫。 公元前1060年,周成王封周公旦第四子姬苴为邢侯,筑邢城,建邢国,统辖邢地,是周朝53个姬姓封国之一,历时四百余年。 公元前635年(周襄王十七年),卫国以反间计灭邢,汉简《孙子兵法》记曰:「 ”卫之兴也,卫师比在邢"。 公元前631(周襄王二十一年),晋文公伐卫,邢国归晋, 邢为晋国属地。 晋景公十一年(前589年),申公巫臣(子灵)奔晋,被封于邢国 公元前453年,邢为赵国所属。赵王之子赵襄子曾食采于邢,故有襄国之称。 公元前376年,三家分晋,邢台为赵襄子封邑(邢襄大地一名之由来)。 公元前372年,赵成侯据邢,邢为赵国信都。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二十年)赵国大朝信宫五日,发布胡服骑射的国策。 公元前295年(赵惠文王四年)发生沙丘宫变,赵武灵王去世于邢台沙丘宫。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废分封,设郡县,在邢置信都县,属钜鹿郡。为全国36郡之一。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于邢台沙丘宫,胡亥于此矫诏篡位。 公元前208年,张耳、陈余据信都拥立赵歇为赵王。 公元前206年,项羽立张耳为常山王,理信都,更名襄国(今邢台),为常山国都。 公元前203年(汉高祖四年),改置襄国县,属赵国。 公元25年(建武元年)刘秀在鄗城(今柏乡)称帝,建立东汉。 公元184年(中平元年)巨鹿郡张角发动黄巾起义,最终导致三国局面的形成。 公元212年(汉建安十七年),改隶冀州魏郡。 三国时仍名襄国县,属魏国,隶属冀州广平郡。 公元312年(西晋永嘉六年),羯人石勒纳张宾之策,进据襄国(今邢台)。 公元319年(东晋元帝大兴二年),石勒于襄国称赵王,国号「 ”赵”,都襄国,史称后赵。 公元335年(建武元年),石虎迁都于邺,襄都置为襄国郡,为陪都。 南北朝时期,襄国先后隶属广平郡、易阳郡、南和郡,北齐、北周时置襄国郡。 公元526年(北魏孝昌二年),设殷州,治所广阿(今隆尧),辖赵郡、南巨鹿郡(南赵郡)、巨鹿郡、北广平郡。 公元551年(北齐天保二年),因避太子殷之名讳,殷州改名赵州,治所仍在广阿(今隆尧)。 公元583年(隋开皇三年),废郡立州,复改襄国郡为县,曾隶洺州。 公元589年(隋开皇九年),襄国县改称龙冈县。 公元596年(隋开皇十六年),于邢地置邢州。 公元607年(隋大业三年),复置襄国郡,治领龙冈。 公元618年(唐武德元年),改襄国郡为邢州。 公元742年(唐天宝元年),罢邢州,改钜鹿郡。 公元757年(唐至德二年),复为邢州,龙冈属之。 公元881年(中和元年),孟方立迁昭义军于邢州,辖邢、洺、磁三州十八县。 公元907年至960年五代时期,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均在邢地置邢州,治龙冈县。设昭义军、保义军、安国军。 公元960年至1118年(宋建隆元年至重和元年),仍置邢州。 1119年(宋宣和元年),罢邢州,置信德府。 1120年(宋宣和二年),宋徽宗赵佶升邢州为信德府。宣和二年(1120年)改龙冈县为邢台县,始有「 ”邢台”之名。 1125年(宋宣和七年),邢为金朝属地。 1129年(金天会七年),改信德府为邢州,邢台县为邢州治。 元初,设邢州万户府,立安抚司。 公元1238,在刘秉忠、张文谦等邢州大臣的倡导下,忽必烈试治于邢。在选拔真定张耕、洺水刘肃为正副安抚使之后,通过选贤任能、兴利除弊、劝课农桑等一系列政策,邢台很快「 ”老幼熙熙,遽为乐郡”,史称「 ”邢州大治”。 1262年(元中统三年),元世祖忽必烈在邢台建元帅府。同年九月,忽必烈特取《易经·坤卦》「 ”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之意,诏升邢州为顺德府。 1265年(元至元二年),改顺德府为顺德路,隶属中书省,辖内丘、任县、唐山、平乡、巨鹿、邢台县、广宗、南和、沙河九县。 1368年(明洪武元年),改顺德路为顺德府,直隶京师。 清代,基本沿用明制,邢台隶属关系未变。 民国初,1913年,废府留县,邢台各县属直隶省冀南道。 1914年,冀南道改名大名道,辖区属之。 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道废,邢台各县均直隶于河北省。 1936年,河北省在邢台设第十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公署驻邢台县城。 1937年,「 ”七七事变”,10月15日本侵占邢台,设伪顺德道。 与此同时,中国 *** 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深入华北敌后建立晋冀鲁豫边区抗日 *** ,辖区分属晋冀鲁豫边区的冀南行署和太行行署。 1941年,晋冀鲁豫边区 *** 成立,邢台辖区属晋冀鲁豫边区的冀南行署和太行行署。 1945年9月24日,邢台解放,9月25日析邢台县城厢建邢台市,邢台市 *** 宣告成立,自此始有邢台市建置。 1945年邢台北大街街景 1948年9月,华北人民 *** 成立,晋冀鲁豫边区撤销,邢台各县属华北行政区。 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 *** 成立,以原华北行政区冀南四专区和太行一专区部分县(市)为辖区成立邢台专区,同时成立邢台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隶属河北省人民 *** 领导,专员公署驻邢台市。 1949年11月1日,邢台市改设为邢台镇,隶属专员公署。 1950年4月,邢台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称河北省人民 *** 邢台专员公署。辖邢台镇和15个县(邢台、沙河、内丘、临城、隆尧、任县、柏乡、南和、宁晋、巨鹿、平乡、新河、广宗、南宫、威县)共计16个县(镇)人民 *** 。 1950年12月7日,邢台镇与邢台县合并,邢台镇改建为邢台县城关区。 1951年11月5日,邢台镇恢复建制,仍隶属专署。 1952年11月,清河县由衡水专区划归邢台专区,时邢台专署辖17个县(镇)。 1953年12月17日,邢台镇升格为邢台市(省辖市),市人民 *** 成立,由邢台专署监督领导。 1958年4月23日,邢台专署与邯郸专署合并为邯郸专署,并将宁晋县、新河县划归石家庄专署领导。 1958年11月29日,15个县(市)合并为4个大县,即邢台县(含邢台市、沙河县)、内丘县(含临城、隆尧、柏乡)、南宫县(清河、威县)、巨鹿县(含广宗、平乡、南和、任县)。 1961年5月,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决定,恢复邢台专区建制,复建河北省邢台专员公署,机关驻地邢台市。 1964年12月,设立临西县。至此,邢台专署共辖1市(邢台市)、17县(邢台、沙河、临城、内丘、柏乡、隆尧、任县、南和、宁晋、巨鹿、新河、广宗、平乡、南宫、威县、清河、临西)共18个县(市)人民委员会。 1980年3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邢台市设桥东区、桥西区、郊区3个市辖区。 1983年11月15日,经国务院【国函字243号】批准,邢台市升为河北省直辖市,与邢台地区分设。 198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邢台县划归邢台市领导。 1988年9月17日,经民政部【民行批32号】批准,撤销邢台市郊区,邢台市仅辖桥东、桥西二区。 1986年3月、1987年5月,南宫、沙河两县先后改为地辖市,为县级市。 1993年7月1日,根据省委冀发[1993]16号文件,邢台地区与邢台市合并为邢台市,邢台地区撤销,组建新的地级邢台市,成立新的邢台市人民 *** ,辖2区2市15县,实行市领导县体制。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895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这幅父子漫画,刷爆了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