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为,中秋节吃月饼就和新年吃饺子、元宵年吃元宵、端午吃粽子一样,不过是个习俗而已。我一向不喜欢吃甜甜腻腻的月饼,可是一到中秋节,母亲总是“逼”着我吃,小时候如此,长大以后依然如此。
上大学时,似乎远离了母亲的视线,生活变得很自由。可是每年中秋节还没到,她就早早打电话叮嘱我一定要买月饼吃。电话催过,终究是不放心,临近中秋节总是会给我还是没买,她在电话那端一听就有些急了:“怎么能不吃月饼呢 ”然后就催促我去街上买。我有些不耐烦了:“妈,你也不看看现在什么时候,三更半夜地,你让我去哪儿买啊 ”母亲听我这么一说,“噢”了一声就挂了。没过几天,母亲就用特快专递给我寄来一盒月饼。
原本以为我大学毕业了,她就不用再费心费力地寄月饼了,没想到刚毕业的那年,离中秋节还差两天了,我却提起行李,来到了离家千里之遥的新疆。
她没说什么,包起两块月饼塞到我手里。尽管她别过了头,我还是看见了她藏在眼里的泪,我一时喉头发梗,想说的话也没说出口,转身离开了。
黑龙江、新疆,有着几千公里的距离,但是并没有阻挡母亲“逼”我吃月饼的步伐。从夏天开始,就时不时地打电话来问:“今年能不能回来过中秋呀 ”确定我不能回去之后,就寄月饼给我。我说:“妈,你别寄了,多麻烦啊,我自己买就是了。”她却喃喃地说:“不一样的。”怎么不一样呢 不就是口味有点区别吗。
现在社会经济高度发达,每年还不到中秋,不管是商场超市,还是大街小巷,随处都是卖月饼的,各种口味,应有尽有。尽管我一个劲的劝母亲,可是一到中秋,我就会收到母亲寄来的月饼。
去年,我结识了一个同乡,中秋节的那天我邀她来同过,拿出了母亲寄来的月饼,她吃着吃着却哭了,哽咽着:“如果……我妈还在的话……”我愣怔了片刻,恍然明白:月饼,在母亲眼里不仅仅是代表着团圆,还承载着她无以替代的爱,蕴含着她无限的牵挂和对女儿的深深祝福。她的女儿生活幸福圆满,应该是她最大的愿望吧。这么多年了,我怎么会茫然不知,不懂得珍惜!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突然觉得自己是那么不可宽恕。
今年的中秋节,我给母亲寄了一盒适合老年人吃的无糖月饼。想念的母亲,和您一别多年了,今年的中秋节,一定是您最幸福最欣慰的中秋节吧 母亲,女儿终于懂得了,我能够走出温暖的家,走出眷恋的故乡,可是,无论走到天涯还是海角,我永远也走不出您的牵挂和思念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了6篇关于中秋节的散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我家的中秋节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来临了,由于我家的亲戚住的都比较远,所以我家的中秋节比较特殊,经常是两头奔波。
中秋节前两天,我和妈妈急匆匆搭车去澧县外婆家提前拜中秋。乘车时,我看见很多人都提着月饼,我也不例外。我想,中国传统四大节日一定蕴涵着深刻的含义。中秋节的含义是?对了,中秋团圆,团团圆圆。中秋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家人一起吃月饼,意思是家人从此团团圆圆,永不分离。
从外婆家回来后,由于时间关系,不能到乡下奶奶家去,就派爷爷做代表,将我们每一个人的祝福送到。
中秋节早上,吃饭早饭,妈妈准备为中秋节准备一顿丰盛的大餐。妈妈一进菜场就直奔卖鸡卖鸭的地方,我也跟着去凑热闹。我进去一看,觉得奇怪,平常买鸡买鸭都是现场杀,可今天鸭子已杀好二十多只,随时准备给买家提走,而鸡却没有杀好。就问爸爸为什么,爸爸说常德过中秋节还有个特别的习俗,那就是吃鸭子,这时我才恍然大悟。
晚上,我将坐垫和可以移动的桌面摆在阳台的地板上,桌上摆着一个圆盘子,圆盘子上有四个圆杯子,里面都装满了水,代表团团圆圆。桌上还有我最爱吃的毛豆,我们幸福的一家三口在坐垫上边吃毛豆边吃月饼边赏月,真是其乐融融。
其间,我们还做了个有趣的游戏,叫成语接龙。规则是每人接成语的时间不超过一分钟,超时算失败,失败者罚喝一杯水。开始,我们都接得很快,到后来,我就有点江郎才尽的感觉了。我不知道是妈妈运气好还是怎么的,到妈妈接的时候异常简单,而到我的时候却非常非常难,为此,中秋节的晚上我可没少喝水,害我一晚上上了很多次的卫生间。
每年的中秋节都各不相同,今年的中秋节又别有一番风味。
篇二:这个中秋节 这个中秋节,哥哥去买了两个大大的红彤彤的纸灯笼回来,给我和表弟玩。可能大家都会说:“都长这么大了,还玩灯笼,真幼稚!”可是,我觉得不玩灯笼简直就是有点浪费了。
盼呀盼,终于盼到了傍晚,我把灯笼点亮了。
这个中秋节,我并没有在家里呆着,而是去了琳琳家玩了,因为家里好冷清,也不想在那里呆一分钟了。
我一个人提着灯笼,在那一条条巷子里徘徊,因为忘了琳琳家在哪里了。也不知过了多久,我遇到了琳琳她的表哥——成伯伯——一位从外国回来的'“大帅伯”。他带着我经过“九曲十八弯”,终于到达琳琳家的天台了。
哇!好多人啊!我把灯笼挂在窗户的防盗网上。“大帅伯”一直在跟我们谈他在国外的那些有趣的事情,正听得入迷的时候,有一股怪怪的味道传到我的鼻子。“哇!那里冒烟了!”琳琳大喊,还用手指了指我的灯笼!“大帅伯”赶快靠近灯笼,不停地往灯笼里边吹气,结果火越吹越旺。刚进门口的亮仔哥哥看到了,急中生智,马上把手上的矿泉水往火里倒,终于,在灯笼里面传出“吱吱,吱吱”的声音,冒出了一缕白烟。经过这么一“抢救”,火才得以熄灭,亮仔哥哥还埋怨我们说:“着火啦,大家怎么都呆在那里不救火呀?”是呀,我们的确不够冷静,应该一起去救火。尽管那只是一团小火,也有可能把整栋楼都烧着。
我抬头看了看天空,感觉好像把所有的星星加起来就是一个亮堂堂的月亮了,所谓团结力量大!
这个中秋节,月光依然是那么亮。
篇三:中秋节我在想 今年九月二十五日是中秋节。有个诗人说过:“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也想起了我的亲人,要是中秋节能让亲人在一起吃月饼就好了。
记得有一年中秋节,亲婆(我对崇明祖母的称呼)带着我和表哥拿着面粉做每年到崇明都吃的圆子。中秋节,崇明农村不吃月饼,而吃圆子。亲婆找出做圆子的材料:面粉、馅和水,先将面粉和开水揉成大面团,再摘取一小团,用手揉成一个空心的半圆球,然后把馅放在空心的半圆球里,用手一点一点捏着转,球口就越捏越小,最后把口子用手一点点捏住就行了。亲婆还告诉我一个秘诀:“在刚开始揉面团时,要用些干面粉放在上面,不然面团粘乎乎的,很难揉。”我刚做几个,一点也不像圆子,倒像小笼包子。亲婆又说:“捏到最后,圆子口还要往下按,再用双手搓圆,这样才像圆子。”我听了以后,照她的样子做了,还真像呢!
吃着自己做的圆子,我觉得中秋真美好,可以与家人一起吃圆子,真快乐呀!可惜亲婆一年前就去世了,但亲婆教我做圆子的情景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崇明家里别的人没亲婆勤劳,又没人比她会做菜,如今亲婆不在了,我和爸爸妈妈也很少到崇明去玩了。望着圆圆的月亮,我想:中秋的月亮这么圆,我们全家却不能团圆。为什么月亮在发光微笑,我家却只有思念亲婆的泪光?我默默地念道起古人的诗句: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中秋节,我吃着月饼,想起了崇明圆子,更怀念在天上的亲婆。
篇四:中秋节的月亮 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节,夜悄悄的暗了下来,我和爸爸,妈妈,奶奶在屋里盼着月亮快一点出来吧!我等啊等啊,急说:“今天的天气晴晴的,是不是没有月亮啊!”奶奶说:“有时候有月亮,有时候没有月亮,可是今天是晴天啊!应该是有月亮的。”过了一会儿,妈妈说:“吃饭了,”“等一会儿月亮出来我才吃!”我说。 来自:作文大全 ?我等啊等啊,我们的屋里透过了一点银银的月光,我对爸爸,妈妈,奶奶说:“月亮出来了,月亮出来了!”妈妈说:“好了,月亮出来了,就可以吃饭了”。我很快就吃完了饭,我想一年有一次中秋节,给月亮照张相吧!我拿来了照相机照了一张像。
看,只见拿带着以圈圈金黄的月儿终于亮了起来,他生是金黄金黄的,徐徐的穿过一缕一缕轻烟似的白云,向上升着,升着,突然就在那一霎那间,月儿的颜色变浅了,浅了!变白了,它傲然的,高高的升起来,她园的那么可爱,那样有趣,就像一个银色的玉盘反射出一道道白光!我一瞬间就想起了著名的诗人李白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句诗,我从月亮里看到了美丽的月亮姐姐和可爱的玉兔。接着爸爸给我讲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爸爸还对我说:“世上没有嫦娥和玉兔等,那些都是神话故事!”
我们全家人看着月亮,欣赏的月亮,很晚了才睡了觉,今天我很高兴,我想月亮也很高兴,因为今天是中秋节,中秋节的月亮真漂亮。
篇五:中秋节 记得那天傍晚,我一个人爬到楼上。冷风吹在我身上,一阵阵鸡皮疙瘩冒起。看着别人的家里热热闹闹,团团圆圆的过节场景。让我想起了我的妈妈。
生活中一路经过许许多多的事,最让我难忘的是2009年的中秋节。记得那天傍晚,我一个人爬到楼上。冷风吹在我身上,一阵阵鸡皮疙瘩冒起。看着别人的家里热热闹闹,团团圆圆的过节场景。让我想起了我的妈妈。据别人说,我母亲是个残疾人,由于外婆家的生活条件也不好,在十多年前嫁到广西桂林去。生下我之后,家境不好,生活十分艰难,又把我送到贵州的外婆家里来抚养。现在,我都已经读六年级了,也不曾和我的妈妈见过一次面。想到这些,我感到心里很委屈,便悄悄地流下了泪。想到平时同伴们戏称我“老广妹”,我的心里特别不是滋味。我只能从心里羡慕那些成天有爸爸妈妈在身边的同伴们。 ? “叮呤呤、叮呤呤……”一阵电话铃声打破了我的沉思。我连忙跑下楼去接电话。 ? ?“喂?您好!请问您是哪位?”我问。
“你是马昶梅吗?”电话里传来一个妇女的声音。我感到好亲切。
“是的,我就是。您是……”
还没等我说完,只听对方说:“我是你的妈妈”
“喔,妈妈!”
“中秋节过得怎样啊?”
“什么怎么样啊?”
“嘻,心情啊。”
“喔,还是一般般。妈妈您呢?”
“我,很好啊!”
“……”
“你怎么了,有什么难题?”妈妈似乎感觉到我此时内心的复杂。
“我……我……不说啦!”
“说给我听听。我是妈妈嘞!”
“我特想您,妈妈,我……”我说不下去了。
“……”
“好了,别哭。乖乖!”
……
在接下来的谈话中我才知道,我家现在情况也比过去好多了,家中已经安上了电话。妈妈经过一番周折才打听到外婆家里的电话,趁这个中秋节给我送来一份惊喜。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我沉浸在这暖融融的幸福之中。虽然平日没能跟妈妈在一起,但这个中秋节妈妈能打个电话来问候我一声,我就感到满足了。
这个中秋节,可真难以忘怀啊。
篇六:在那中秋节的晚上 黄昏即将离开我的视线。湖面上,当那最后一点阳光泛滥在湖面上,迎接的是那中秋节的晚上!
月亮像穿了一件彩衣一样那么漂亮,那么美,准备迎接新一个中秋节,她缓缓的升起。伴随着月亮的步伐,星星也增加了夜晚的美感。月亮越升越高,在那繁星点点的照耀下,月亮显得更显眼了,慢慢的月亮由月牙形变成快要到半圆的程度,再由半圆形变成快要满圆的时候,我不禁感叹月亮的神奇,我正埋头想着月亮在满圆的情景的时候,我忽然张开眼睛,咦!月亮怎么不见了?我看了又看,哦,原来月亮怕羞啊,她那迷人的姿态,和害羞的情景,让人觉得“不亦乐乎”,“月亮快出来呀!”我心里发着这样的感叹,这时,月亮像一个躲迷藏的小朋友,一会儿到那个云朵去休息,一会儿又用一个小云朵遮掩她那清秀的脸,过了几分钟,月亮一点点的把脸撇开,好像在说:“我美吗?”。
嫦娥仙子在人间洒下无数的繁星,那些星星可贪玩了,可不顾月亮的心情。有的在滑滑梯,有的在玩游戏,有的在唱歌跳舞。他们玩的多开心啊,我也想加入他们哦,这时,月亮露出了满意的笑脸!咦,我怎么好像听到有人在哭啊!哦!原来是嫦娥姐姐啊,嫦娥很伤心,月亮也安慰起嫦娥来,嫦娥说:“我还后悔啊!我死也要跟后羿在一起!”我被嫦娥的话深深的感动了,情不自禁的留下了感动的眼泪,这些眼泪化作人间最美的场景,化作了雨,洒落在人间的每一个角落!
在那中秋节的晚上……!
篇一
盛夏已退,秋凉如水,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又是一年中秋节。
今夜天空阴沉、灰蒙,月亮也无情地收起娇羞的脸庞,悄悄的躲在厚厚的云层后面,忽隐忽现,忽明忽暗,走近阳台,推窗远眺,阵阵秋风袭来,心头不觉一亮,刚刚的丝丝不快顷刻间悄然释去。
在这个举家团聚的日子,无论你在天之南、水之北、海之上或是云之下,一定会在这个金桂飘香的夜晚,举杯邀月,对酒当歌。人一生中,到不了的地方叫远方,回不去的是故乡,此时此刻,无数个游子的孤寂,异乡的思念,夹杂着远古的情愫,都在这一方宁静淡雅中,在这一樽樽浓香美酒中,无限释怀,完美显现。
月是故乡明,与其说中秋是个节日,倒不如说它是一段优美的神话,千百年来脉脉相传,它更是一段无法割舍的眷恋,承载着千万人无数的浓情思念。
又见明月,又到中秋,好想把自己捏成一轮明月,惬意地品尝无忧无虑的追忆和向往,轻轻地洒一缕月光,如流水,绵绵潺潺,无论照到哪里,割舍不掉的永远是家乡的味道。
篇二
中秋佳节即将到来,在吟诵无数寄托相思、抒发感悟的咏月名作时,我们心中那股相思、团圆之情便愈加浓烈。
古往今来,中秋节就是中华民间传统的盛大节日,只要是个中国人,就注定了八月十五,举头望月与天涯共此时。当人们和家团聚,赏月、游湖之时就赋予了中秋节这样的意义,把人间温情与风物美景联系起来,让人们感受到和家团员的温馨、幸福与快乐,同时带给离乡背井的游子以浓浓的乡愁。
谈到这里,还不得不提一提久负盛名的中秋月饼。东坡曾赞叹道小饼如嚼月,中有怡如酥现如今的月饼更是琳琅满目,花式齐全,但不论如何翻新,不变的是它圆圆满满的外形,象征着家庭温馨和美,家人团圆共聚,所以说呀,大家可千万别小看了这一枚枚朋饼,它不仅仅凝聚着制作人的心血与汗水,更是古往今来华夏儿女渴望人月共团圆,天人和谐的缩影,同时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的文化源泉!
有人说思念像中秋的满月,牵挂似漫天的繁星,在这欢乐的节日到来之前,我愿借着柔柔的风,谱上长长的祝福,让它轻轻飘进所有人的心中!最后祝愿全校师生中秋佳节和家团圆,幸福美满。
篇三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我们一家和芊芊姐姐一家相约去体育公园赏月。公园里来了很多赏月的人们,有的搭起帐篷,有的席地而坐,湖边,草地上,到处都是。公园里弥漫着浓郁的桂香,到处荡漾着人们的笑声,中秋之月,我们期待着。
来到离湖不远的地方,我们找到一块满意的草地,把帐篷搭好,大人们坐在垫子上聊天,我和芊芊姐姐去湖边散步,沿着湖边慢慢地走着,天渐渐暗了下来,走着走着,突然,芊芊姐姐手指远处天地相接的地方,快看!在天地相连的地方,一轮巨大的蛋黄色的月亮露出了半个脸,天空大幕开启,很短的时间,月亮就从地上跳到了天幕上,蛋黄色,无光,无比的大,让我们欣喜若狂。不一会儿,一轮皎洁的明月就挂在了远处的树梢上,月亮向上一窜一窜的,像迈着轻盈的脚步。过了一会儿,便腾跃到更高的空中了。抬头望去,在天空大舞台上,彩云是灿烂的背景,星星是舞伴,它们簇拥着这位出色的舞蹈家,尽情地变换着舞姿,月儿似银镜般光彩夺目,月光如流水般清澈,月光撒到湖水上,月光照水,水波映月,湖面波光粼粼,不由得让人想起许多文人墨客有关月亮的诗句:李白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多美妙的意境呀!苏东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也是在写这中秋之月吗?只有这中秋之月,才有这般迷人的魅力,才能这般令人陶醉!
环顾四周,远处的紫金山,近处高低不齐的树和小山丘,都沉醉在朦胧的一片夜色之中,月亮把银色的光芒倾泻在大地上,给远处的树木蒙上了一层白纱,仿佛仙境。我们抬头仔细端详月亮,上面还有一块黑影呢?那可能就是嫦娥吧!旁边那一小块黑影,应该就是玉兔啦!我真想和她们会会面,可惜那只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
月光似水,月色如华。中秋之月,带给我们无限遐想,带给我们诗情画意的美好意境,带给我们光明、团圆的欢乐!
每到中秋,心里总十分的渴盼着重温童年的梦,重温那座梦里的塔。那是一座用碎瓦片叠成的塔,高不过1米,也不大,但那却是我孩童时代的全部乐趣,至今想来情景犹在眼前。
中秋时节,家家户户便忙着准备过节的祭品,在我们农村这里,最喜欢的莫过于做油炸的酥饼,如同饺子般大小,所以也叫“酥饺”,因为它是油炸的,包的又多是糖,小孩子是很喜欢吃的,但同时蚂蚁也总是来光顾。为了消灭这可恨的蚂蚁,大人们早早的就教我们治蚁的绝招:建蚁塔,烧红蚁。
于是,农历八月十五这天,住在同一条巷子里的孩子们早早的便聚在一起,他们今天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建蚁塔。
因为每年我建的蚁塔总是最好看又最有用的,我自然便成了这一帮玩伴的带头人。接着便是分配任务,分为两组人:一组负责带着簸箕找寻碎瓦片,那当然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还要找到三块完整的红条砖;另一组人留在原地负责勘察建塔的地形,有两个要求:一是蚂蚁常经的地带,二是平整而宽敞之地。
好不容易终于找好的建塔的地点,刚好是在一块平坦而宽敞的空地上,面积说大也不大,因是厝地,还没建,大约有一百多平方大少吧。最妙的是在其附近有一个蚁窠,而塔就建在蚁队经过的道上。当然,我们是小心翼翼,唯恐惊动了它们,于是平整时便也格外的小心。万幸终于完工,看着这些忙碌照旧的蚂蚁,我们心里都乐滋滋的。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现在只有苦等了,这一天,找瓦片的小孩子特别的多,瓦片自然也不易寻,加上农村经济不好,建房子的也不多,瓦片更是金贵,小孩子因为争夺瓦片而吵嘴动手几乎每年都有。我们只得加派人手,先把找到的一些搬来开工,才能更快更好的完工。
工作紧锣密鼓的开张了。首先是建塔门,用的是三块条砖,直着并列放着,上面加一横条,便成一门框了。看着蚂蚁运输队从塔门穿越,我们心里乐着,更急着把塔建成。接着开始建围墙,瓦片因为高度大多一致,容易选;但宽度则参差不齐,也得把它们分别敲碎成条形。于是有的人整理瓦片,有的人递瓦片,其他的则分别在旁边观看着。眼看着蚁塔垒成一圆圈,一层,两层,三层……
这一群小孩子,蹲着看的,坐着玩的,他们正在为自己的伟大工程忙得不亦乐乎。
转眼间午餐的时间到了。直到大人催了好几遍甚至于威胁着要用棍子打时,方才回家吃饭,也有的把饭端出来吃,守着不肯离开,是呀,最难的就是封顶的工作,这可关系到蚁塔是否建成,也难怪他们这样的心急。
但心急是吃不了热豆腐的。越是接近完工,工作越是难做,因为越往上建,面积越小,一不小心可能就会前功尽弃。这项工作一直都是我在做的,因为几年来,只有我做的好,做的最棒,我也很享受这样的专利,享受着玩伴们众星拱月般羡慕眼光的关注。
我知道最重要的是要平衡,所以每放一片都得小心翼翼,不可下重力。其他的玩伴们更是紧张的用双手在空中围着塔,似乎想合力把它托起。
围着看的还有许多孩子的'父母,其中当然也有我的妈妈。那时,我也总时不时的偷看母亲,母亲发现了,便对我说:“用心点!”然后给了我一个很满意的微笑,让我很是受用,我总是觉的,那时的母亲是最爱我的。
终于完工了!当最后一片瓦片封顶时,孩子们都欢声雀跃着,围着蚁塔跳着,庆祝着蚁塔的大功告成。突然间他们又都记起了什么,四散跑了,我可是知道原因的,他们急着去看别的伙群是否也建好了蚁塔,并趁机去夸耀一番。不久许多人便都回来的,有的跑过了几条巷,气喘嘘嘘的投入妈妈的怀里夸耀着,有的当场就说起了了解的情况,听了之后,大伙又是跳着唱着的再次庆祝了起来。
这时候的孩子才记得中午吃的不大饱呢,马上回家拿了“酥饺”,吃着吃着又不舍得吃了,大多把一半的“酥饺”从塔门轻轻的放进了蚁塔里,这是我们的计谋之一——引蚁。果然,蚂蚁越聚越多,孩子们围着看着,心里都是美滋滋的。
柴草也早就准备就绪了,现在孩子们最盼望的却是早点天黑,月儿早点出来。
中秋的月总是格外的明亮,银光把大地都照亮了。这时,孩子们围着蚁塔坐着,中间便是熊熊燃烧着火光的蚁塔,火光照亮了孩子们的脸,他们兴奋的坐着,开心的笑着。
蚁塔建成了,而且蚂蚁出人意料的爬满了每一片瓦,当我们把柴火烧起时,想像着蚂蚁急着四散乱爬的情形,想着我们消灭了如此多的蚂蚁的丰功伟绩,我们都是乐开了怀。
正在进行当然是我们的庆祝活动。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孩童游戏,叫做“放红巾”,游戏的规则十分简单,那就是孩子们围着坐着成一个圆环,找出其中的一个孩子,围着圆圈跑着,趁着其中的一个孩子一不留神便把红巾放在他身后,当他又跑回原地时,如果红巾还在,就用红巾打他的头,其他同伴则会异口同声的拍掌嘲笑着说:“小呆子,摔红巾;摔红巾,快快快!”如果不幸被他发现,则换人,还得挨他打呢。
孩子们就这样围着人圈跑着,闹着,玩着,笑着,乐着……欢乐如这银色如水的月光流泄着,充满了整个天地。
孩童的快乐总是那么的简单,又是那么的单纯。不知不觉间,月亮已是升起老高,月色如水温柔,晚风阵阵拂过,清凉中带着青草的清香。中秋的月啊,多亮!乡村的夜,多美!
曲终人散,只有蚁塔还在坚守着这轮皎洁的明月,并散发着蚂蚁烧焦的清甜味道。蚁塔,我们梦里再见了。
第二天,昨天累坏了的伙伴们又重新的生龙活虎了。他们早早的赶到现场,检查他们的战斗果实。
蚁塔依然矗立,只是瓦片很多都烧黑了,塔底还有余烟冒起,至于蚁尸却是早已化为灰烬了。
但对于给他们带来快乐的蚁塔,孩子们还是特别的眷恋,耐心的守护着它。直到一不留神,被公鸡或小狗冲倒了,或者也可能是其他不同群体的孩子的恶作剧,总之,它倒塌了,地上变成了一堆碎瓦片,孩子们还会围着它看,心伤不已,在孩子们的心里,它就是我们的玩伴,是我们的朋友。直到瓦堆被大人们挑走之后,瓦片再也不见了,孩子们才渐渐的淡忘了它,这个中秋佳节才算是真正的结束呢。
长大后,我才从姐姐的嘴里知道为什么我建的蚁塔瓦片上会爬满了蚂蚁,引得其他伙伴的羡慕。不是我建的好,而是可亲可敬的妈妈在我每次独自守着蚁塔不肯吃饭时,主动要求替我看着,原来是为了暗地里在蚁塔的瓦片上偷偷洒下了家里平时都舍不得用的蜂蜜呀!
如今,佳节又中秋,叫我怎么能不忆起孩童时代的快乐,忆起梦乡里的蚁塔,忆起母亲的温柔?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890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散文:纽带
下一篇: 散文:微微风簇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