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初读《丰子恺随笔精编》时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情。当时我工作没多久,周围同事以中年人居多,我虽努力参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也博得了一些好感,但内心深处,却实在有几分依恋学生时代的单纯乃至童年时的烂漫天真。丰先生的作品,不似鲁迅杂文那样的冷峻犀利,梁实秋小品那样的绅士气十足,也不似徐志摩散文那般的抒情唯美,丰先生的语言素朴率真,没有丝毫的装扮雕饰,说不出来的明亮亲切,以这样明净如乡间牵牛花的文笔去谈儿时种种趣事,缘缘堂家中的芭蕉和樱桃,膝下几个小儿女的活泼可喜,逃难途中与国学大师在荒村野店负暄闲谈的快乐,与阔别多年老友在湖畔小屋夜饮话旧的陶然,可以这么说,丰先生那种迥异于其他名家、带着人间烟火情味的风格一下子抓住了我初入职场孤寂而渴望温暖的心。
时隔多年今天重读丰子恺的文章,仍然令我感到兴致盎然,久不忍释卷,例如《忆儿时》里写养蚕:“蚕上山之后,全家静静守护,那时不允许小孩子们噪了,我们暂时感到沉闷。然而过了几天,采蚕,做丝,热闹的空气又浓起来了。我们每年照例请牛桥头七娘娘来做丝,蒋五伯每天买枇杷和软糕来给采茧、做丝、烧火的人吃。”丰子恺先生的文字朴实中自有一份淡永,率真中蕴含着澄澈的童心,我常常觉得,《忆儿时》这样的文章即使同鲁迅先生的名篇《故乡》放在一起,也是姚黄魏紫各领千秋的。
写日常琐事原不易讨好,但是且慢,丰先生笔下的生活琐事偏就有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诗境,比如这篇《山中避雨》:作者写有一天携两个女儿到西湖山中游玩,不想途中遇雨,只得在一小庙门口小茶店中避雨。因为雨总是不停,作者便向茶博士借了胡琴来拉琴解闷:“我用胡琴从容地拉了种种西洋小曲,,两女孩和着了歌唱,好像是西湖上卖唱的,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来看。一个女孩唱着《渔光曲》,要我用胡琴去和她。我和着她唱,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我在读得满腹温馨之余,不由呆想:一般作家要去寻灵感,丰先生这样的作家恐怕是灵感寻他的,因为他有那样一颗爱孩子、爱艺术的心,再平常的日子都会被他过得有滋有味。生活有滋味儿,笔端焉能不如画如诗
提到写亲子之情的名篇,我们大抵会忆起李白的《寄东鲁二稚子》:“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以及杜甫《月夜》中的句子:“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等等,如果说杜甫们的爱心更深沉,那么丰子恺的爱心就更柔细和体贴入微——他这样赞美孩子们的赤子之心:“瞻瞻!外婆普陀去烧香买回来给你的泥人,你何等鞠躬尽瘁地抱它,喂它;有一天你自己失手把他打破了,你的号哭的悲哀,比起大人们的破产,失恋,心碎,丧考妣,全军覆没的悲哀都要真切。”(《给我的孩子们》)由一位童心未泯的父亲来叙说他对孩子们的各种关切和悬心,自然使得丰子恺的作品充满了空灵纯真的艺术魅力。
众所周知除了文学,丰先生在艺术诸领域均有建树,其漫画作品尤其脍炙人口。然我个人以为,就各种身份来说,丰先生恐怕首先是文学家然后才是画家。比如那幅著名的漫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深夜,茶馆,不见主人,不见客人,殷勤的茶博士更是全无踪迹。但见素雅的桌上摆着一把拙拙的茶壶,几个茶杯,新月如水照着犹有几分温热的茶水,见证着刚才三五知己小聚的惬怀、温暖和怅惘。那种对人生聚散的感怀,对美好情境的眷恋,没有相当的文学造诣,一般人哪里创作得出!换而言之,是丰先生独出机杼的诗心成就了他高妙的绘画艺术。
丰子恺先生闲话家常般的艺术风格向为读者心折,有人评价他说“任何琐屑轻微的事物,一到他的笔端,就有一种风韵,殊不可思议”,也有人赞“读子恺先生的作品时,使你感到自己面对一位心地异常善良而坦率的长辈”。我自己激赏的是俞平伯先生的评论,他认为丰先生的作品“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俞真不愧出自名门的旧家子弟,寥寥片语便道尽了丰先生艺术的精华所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8894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黄花落尽,凄美了谁
下一篇: 黑夜之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