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用语言来表达散文成型的过程,最直接,最真是的还原写作的初心与文字的魅力。
蒙山高,沂水长,蒙山脚下是故乡,一曲《沂蒙山小调》唱出沂蒙山无限秀美风光,沂蒙山美,人更美,在沂蒙山区,淳朴秀丽的妹子生来就会唱山歌,无论是在山涧溪水边,还是田边地头,三五成群的沂蒙妹子,总会把心中的事儿唱成火辣辣的歌。八百里蒙山沂水,养育沂蒙好儿女,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面对日寇的入侵,英勇的沂蒙山人奋起反抗,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华章。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二十日,临沂莒南县渊子崖村。一千多名装备精良的日本鬼子突然包围了村庄,面对穷凶极恶的侵略者,渊子崖的村民没有一人退缩,一声声“宁可站着死,决不躺着活”喊声激励着全村男女老幼同仇敌忾。村民林崇周被炮弹炸伤了肚子,肠子都流了出来,但他用破布一扎,坚持参加战斗。林端五的父亲林九宣眼看着儿子死在了敌人的枪口下,不顾一切地迎着后边的敌人冲了上去,用长矛捅死了一个日本兵,老人不幸也被敌人刺中,临死还高呼着:“乡亲们,拼到底,死了也决不能当孬种” !敌人的炮弹打垮了围墙,高大威猛的林九兰抡着一把雪亮的铡刀,傲然坚守在缺口旁。
鬼子冲上来一个,他抡起铡刀就砍下一颗头颅,又来一个,又是一刀。就这样,他一连砍死了七个鬼子。第八个鬼子冲上来了,精疲力尽的林九兰刚举起铡刀,就被敌人的刺刀刺穿了胸膛,他怒睁着双眼倒了下去······一九四二年寒冬的这个傍晚,残阳如血般染红了渊子崖的天。
这是抗日战争史上农民自发组织的规模最大、最悲壮的浴血保卫战。毛泽东高度评价渊子崖村为“村自卫战的典范”。一九四二年该村被滨海区评为“抗日模范村”,成为闻名全国的“抗日第一村”。解放战争的滚滚洪流中,百万沂蒙山的父老乡亲,前仆后继,奔赴战争的第一线。
在一九四七年的莱芜战役、淮海战役,特别是孟良崮战役期间,沂蒙六姐妹不分昼夜,主动挑起村里拥军支前的重担,她们发动全村男女老幼,为部队当向导、送弹药、送粮草、烙煎饼、做军鞋等。据不完全统计,仅在孟良崮战役期间,她们带领全村村民为部队烙煎饼十五万斤,筹集军马草料三万斤,洗军衣。
八千多件,做军鞋五百多双。陈毅元帅曾经感慨说:“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民。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忘不了,忘不了娘送儿子、妻送郎参军的动人场面,忘不了沂蒙人民推着独轮小车,怀揣着煎饼支援前线的情景、忘不了沂蒙红嫂,忘不了沂蒙山我的娘亲
-----------------------------------------
编辑:丛飞网公众号:aishangsanwenba
散文精选大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889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爆笑段子:我要震动的幸福
下一篇: 诗歌:泥土(散文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