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母与子

过山龙 2023-07-20 02:23:16

我一直以为儿子是晚熟品种。

二十二岁了,还像个中学生思想单纯,行动单纯。我所谓的单纯,是说他没有这个时代年轻人的那种跃跃欲试的野心和桀骜不驯的个性,不像他们对身边的世界了如指掌,不像他们在两性的世界里自由穿梭。他甚至连一场恋爱也没谈过。准确地说,他还没动这方面的心思。

这不是晚熟是什么

整个田野的稻子快熟了,黄里泛着一点点青。只有这棵稻子依然青涩,青中隐隐透着那么点儿黄。这让等着收割的农人怎么能不急

可他就是不急。还狡辩,是遗传原因。

就算是遗传!我不是已经采取了补救措施:替你选了心理学吗 总想着你能深刻一些,别像你妈一样,被这个狗日的社会甩得老远。

每次咱娘俩久别重逢,我先用一顿好吃的安慰好他的胃,再坐下来细细打量他的脸,希望窥到那种隐藏的喜悦之类的。可是没有,很平静的样子,眼神是一如既往的纯洁,我想看到的那种复杂与狂热,在他联网打游戏时才能从眼里喷射出来。

儿子啊儿子,为娘的这一辈子已经错过许多,懵懵懂懂地过了不止半辈子。总希望到了你这一代,能够基因突变。我与你讨论过那么多的遗传学、基因学、社会学、女性心理学之类的东西,你怎么就是不开窍 陪着好友去见他未来的丈人丈母娘,你就没一丢丢感触 难不成,将来还要走你妈这一条老路:相亲

相亲 哼!到那时能有人看上你 他爸用了激将法。

他怼他爸:你急什么 你能娶到我妈,我凭什么不能 !

我赶紧补刀:儿子,时代不同了。你妈那个年代,像我这样的傻女孩多,一蒙一个准。现在的女孩多精!你可不能让我花甲之年还要陪你相亲,啊

他很同情地看着我们俩,仿佛那一天已经提前来到。

好吧,这个寒假我不再刺探。我们俩相安无事,偶尔还能像朋友一样,聊一些抽象的问题。比如今晚,又到了洗碗的时间。我的手伤痕累累,冻伤划伤加上刀伤,让他想起了我是他亲妈。于是,自告奋勇地说:妈,这几天我帮你洗碗吧!我心里很感激,但是嘴上不领情:哎哎哎,什么叫“帮”我 他息事宁人道:好吧!算是我尽一个家庭成员的责任。

嗯,儿子还是心疼我的。别看他没心没肺的样子,给我敷药、贴创口贴时,那一份细心让我想起他小时候。那时,我病倒在床上,他去幼儿园前会将我的被角掖得严严实实,能盖上的东西都盖在我身上,仿佛这样病就好了。

一晃,他真正长大了,我也老了。那么坚强的妈妈,在他面前耍耍小孩脾气的时候,他也能像个男子汉一样容忍我。就像我当年容忍他一样。

这个傍晚,我们谈论的是一个哲学问题。最近,他善于将我的浅表性话题引导到抽象的深度。我一鳞半爪的知识储备还能应付,使他不至于不屑与我交谈。这个年纪的父母,要想不被子女熟视无睹,必须要占领思想高地,至少要在这高地上牢牢地守住一个位置。

当然,钱袋子也很重要!而我,只能用思想来弥补钱袋子的不足。

我们的话题向别的领域延伸。他陡然一变,用他的专业知识来分析我说的现象。心理学,我那点儿东西不敢蒙他,他学的东西足以蒙住我。我无比敬佩地仰视他(他比我高出一大截),不俗的见解源源不断,让我惊呼:儿子,我一直以为你懒得思考,没想到啊!

他颇为自得地笑,那神情好像是说:我不亮亮宝,你还当我是小孩子!

意犹未尽,他还沉浸在抽象的世界里。我很想提起那个传统的话题——所有父母都关心和焦虑的话题,可看到他对我一副推心置腹的样子,忍住。保持一个理性的母亲形象,不要变成八婆!我暗暗告诫自己。

夜幕已降,灯光在一个个窗口亮起来。我瞥了一眼这一堆碗碟,又望了望他。他似乎忘了这些碗碟,因为它们太具体了。

“作为一名心理学家——”在他再一次抽象之前,我赶紧截住他的思路,委婉地提醒:未来的心理学家,我们能否暂缓探讨那些重大问题,先解决这些碗碟的小问题

他由衷地笑了,爽快地挽起袖子。

那笑蕴含着一个儿子对母亲的爱护。这个瞬间不再抽象,它定格在我的脑海里。

母与子的介绍

《母与子》是1933年上映的香港电影,由汤杰导演。由宣景琳 郑小秋主演。《母与子》讲述一天,何文超与妻子林晴云携幼子龙儿到书场消闲。演出中间,电灯骤熄 ,场内秩序纷乱,及明,晴云和幼子不知去向。原来晴云在嫁文超之前, 曾与孔令武口头订婚,后因令武不务正业,入狱服刑,才与文超结婚。令武刑满出狱,强迫晴云履行旧约,乃伺机从书场将其母子劫走

母与子对话短文

母与子对话短文

月亮躺在静静湖面上,周围不是很安静,三三两两的人群好像熙熙攘攘似的,或依或牵慢慢的移动着,湖面上不时秋风袭过,碰到身上顿感一些凉意。人熙处,一对母子相依而来,可能是由于穿得太少,秋风袭过,妈妈冷不丁的打了个冷战问儿子:“你冷吗”,“不冷”,“懊,妈妈有点冷了”,“要不我把衣服脱下来给您穿上?”

妈妈看了看似乎已然懂事的儿子,欣慰的笑了笑说:“傻儿子,你把衣服脱下来给妈妈穿上,那你不就赤露上身了,多难看呀。没事,妈妈跟你聊会天,一会就不冷了”。

“哎”。儿子甜甜的答应了一句。

“儿子,今年你都六年级了,明年就要了,感觉累吗?”

“不累!妈,您说我们学校里奥数班学习好的除了我以外,在外边都报了好几个班,您为什么不给我也多报几个?

“儿子,一个人学习的好与坏并不是看他在外边报了多少奥数班,而是看他的每次考试成绩是否是又进步了!如果你每次考试都在进步,就说明你现在在外边报的班合适;如果你这次考试成绩下降了,也许是你在外边报的班少了。当然,这只是也许,明白吗?”

“那您说,我在外边的班少吗?”

“不少!欸,儿子,你今天怎么会有这种奇怪的问题?怎么了,开始不自信了?”

“不是,我看我们学校奥赛班里别的小朋友都报了好几个的班,可我只报了两个,而且我也不占坑?”

“儿子,你跟他们不一样。”

“为什么不一样?”

“你看,上次考试你考进了王宁老师的竞赛1班,这次巨人考试你又考进了李川老师的尖子A班,这说明什么?”

“什么?”

“说明你棒呀!”

“懊。”

“知道你为什么棒吗?”

“不知道?”儿子很不解的看了看妈妈,妈妈胡噜了胡噜她心爱的儿子继续说:“因为你的学习习惯好,你是一个非常自觉的孩子,你的学习,从来不用妈妈和爸爸去监督和操心。知道吗?究于你现在的学习状态,爸爸以为两个课外奥数班对于你来说,已经足够了。至于外边占坑的事,妈妈和爸爸都认为没有必要。学习好的孩子,到什么时候,学校都是会抢着要的。再说了你不是有仁华学校的坑吗?”

“懊,这个仁华都到现在了也不来通知!”

“儿子,凡是不要着急,是你的永远也跑不了,你得自信才可以呀!”

大约过了几分钟妈妈继续说:“儿子,你知道吗,妈妈为了培养你的这种好的学习习惯,整整用了11年的时间。自从你1岁时起,妈妈就特别的注意培养你的好的学习习惯,因为妈妈知道,一个人,如果你有了一个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在每日里非常自觉的去学习,不用总是别人去催去监督的学习,儿子,妈妈告诉你:那你今后一定是最棒的。”

“真的?”

“真的!”

“那我是最棒的吗?”

“那当然!”

“那我算是牛孩吗?”

“你学习这么棒,当然是牛孩!,这还用问。”妈妈看了看她心爱的儿子坚定的笑了笑,儿子也嫣然的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以是初秋的北大,未名湖畔的树叶以渐渐泛黄,随着秋风的吹袭到处的飘落着。不时,有一两对学生情侣携手相依,脚底下踢玩儿着刚刚被秋风吹落了的有些泛了黄的树叶,或说或笑,或依或闹,朝着人稀静谧的地方慢慢的隐去。此时,这对母子依然漫步,稀月之下,宛如一对情侣相依似的,慢慢的继续的走着,慢慢的继续的聊着。

“妈妈,您说我是牛孩,那您小的时候也是牛孩吗?”

“那时候,还没有”牛孩“的这个名词出现。儿子,一个名词的出现必然伴随着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妈妈小的时候,还没有现在的,”牛孩“名词的出现,可能是伴随着现在的而来的网络语言。”

“我问您小的时候是不是牛孩!”

“妈妈小的时候当然是牛孩!而且是非常棒的牛孩!”

“为什么?”

“儿子,你想,妈妈16年前是以绝对的高分考入北京大学的,相当于现在的北京高考文科的前十名吧!”

“嚯,这么棒!”少许片刻,继续马上又追问道:“那您是怎么学的呀?您是特别聪明吗?”

“嗯,妈妈是挺聪明的。不过,妈妈就是再聪明也还是不如你呀,儿子。”

“为什么?”

“你的为什么可真多!”妈妈笑了笑后继续又说:“妈妈小的时候,就没有学过奥数。你现在做的这些奥数题,妈妈好多都不会做,所以,得出的结论就是:妈妈没有儿子聪明!明白吗!”

“妈妈,您小的时候为什么学习那么好,还能考上北京大学?是不是我爸爸帮助您来的?”“傻孩子,你妈妈考大学的时候还不认识你爸爸哪。妈妈的学习好,那全是你姥姥姥爷的功劳,明白了!”

“那姥姥姥爷都有什么功劳呀?”

“哎呦,妈妈都回答你累了,你的问题可真多!”

“不行,您赶快回答!”

“好,好,妈妈回答你。姥姥姥爷呀,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培养出一个棒孩子!”

“什么方法?”

“其实很简单,就是我现在教育你的方法!”

“教育我的'方法?我怎么没感觉出来呀?”儿子些许有些不解,妈妈轻轻的拍了一下儿子的大脑袋继续回答说:“你想想:咱们家每天你回来之后,电视除了新闻,其他的什么都不看吧。你再想想:咱们家有玩麻将的吗?没有。当你每天在写作业的时候,妈妈总都是拿着一本书慢慢着看,一直默默的陪着你,直到你写完作业为止。你再想想,从你一年级开始至今日你都六年级了,妈妈一共给你买了多少本书?”

“不知道?”

“那妈妈告诉你。妈妈每个月都送你5本书,一年12个月再乘以6年,你数学好,给妈算算。”

“360本?!”

“嗯,其实要比360本多,我估计有500本左右吧。”

“妈妈,您送我那么多书我也看不完呀!”

“儿子,其实,买书有时是为了看,有时是为了教育,有时是为了摆设装点书房。妈妈给你买书是为了教育和告诉你,书对于一个人的一生都是非常重要的。妈妈教育你的方式是,不愿总是与你说教,愿以一种更好的潜移默化的形式告诉你我聪明的儿子,书是你一生中最好的伴侣。就像我有时经常带你来北大散步,其实那儿都可以散步,我们住的小区里环境也不错也可以散步呀,为什么非要来北大呢?说白了,这也是妈妈对你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妈妈是想告诉你:北大,‘她’不仅仅是妈妈的母校,‘她’也是一所非常好的学校,‘她’可以是你今后求学的很好的目标。当然,清华和别的大学也不错!”

“懊。”

“儿子,你看你现在多爱看书呀,你发现了吗?你现在每天只要一有时间就爱拿着一本书看,看的我都有点害怕了!我怕你把眼睛看坏了!”

“没事,看不坏!我俩眼都是1.2,没事。”

“诶,儿子,昨天,你给妈妈讲的明朝成化皇帝的那个故事,是不是妈妈送给您的《明朝那些事儿》的这本书里看到的呀!”

“是呀!”

“你看,看书好吧!你现在都可以给妈妈讲历史故事了。儿子,其实,书可以让你知道很多很多好的故事,也可以让你学到很多很多好的知识,因为,每一本好书都是有知识有思想的人写的。有时,当你没事的时候拿起一把好书,你就好像是正在与一位老师对话,你在向老师请教,而她也在耐心的向你讲授。就像你爱听李川老师讲课一样,只不过看书好比是你与李川老师之间的一种心与心的交流罢了。”

“懊。”儿子好像有些不明白的点了点头有继续问道:“妈妈,我看姥姥家的书可比咱们家的书多!”

“如果你要喜欢姥姥家的那本书,你可以直接跟姥姥姥爷要就行了,姥姥姥爷会送给你的。儿子,你知道你姥姥家有多少本书吗?”

“不知道?,有几千本吧?”

“一共有8000多本!你现在问我的问题妈妈小的时候也同样问过姥姥姥爷。”

“那姥姥姥爷怎么说的?”

“姥爷说呀:”遗(wei为)子千金,不如遗(wei为)子一经‘, 姥爷所能给妈妈的只有更多更好的知识,还有那些8000多本的书,其余的没有,让妈妈一切自己努力!“

“那您自己努力了吗?”

“努力啦!

“怎么努力的?”

“你看妈妈现在的工作不是的挺好的吗,工作又好,效益又高,平时又有时间能够照顾你的学习,妈妈现在已经很知足了!”

“妈妈,那您现在是不是挺感激我姥姥姥爷他们的!”

“那当然,妈妈现在真的是打心里感激你姥姥和姥爷对妈妈的精心培养与教育。其实呀,姥姥姥爷给与妈妈的教育很简单,就是一个好的环境加之耐心细致的引导和几本好书,再有就是持之以恒的坚持。对了,还有一个最最关键的就是错题本!”

“错题本我也有,跟我的一样吗?”

“一样!因为那是妈妈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求你做的。这也是妈妈跟你姥爷学的,因为妈妈小的时候,你姥爷也是这样要求我这么做的。哎,对了,妈妈还忘了跟你说了,那天,巨人开家长会时,李川老师也是这么说的,一模一样,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里磕出来的。要不他们怎么也是北大毕业的呢!儿子,你明白了吧,原来他们跟我小的时候的学习方法是一模一样!”

“懊。”少许,儿子稍微停顿了一下,继续又问:“妈,一个错题本真的有那么好吗?!”

“当然有!儿子,你想想:在咱们家如果有一道奥数题你我和爸爸都不会做的时候,妈妈是不是每次都把它打印下来留着,每当凑够十几题以后,妈妈就会想办法到银行里找一个大学生帮你讲明白。”

“是呀。”

“其实,这就是一种非常良好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别的小朋友家长可能也知道,也许是他们不坚持吧?妈妈可能只是一直坚持了而已。”

“妈妈,就您说有一个错题本就可以成牛孩啦!”

“那可不一定,还要有爸爸妈妈的密切配合。我不是说过了吗,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一个温馨健康的家庭;一个以身作则的负责任的父母;一个持之以恒的和爱看书的家长加之天资聪颖的孩子,这一切组合好了,就是一个牛孩的诞生!”

“那您跟爸爸配合好了,也把我培养成牛孩吧!”

“当然!”妈妈拍了拍儿子的大脑袋,然后紧紧的跨住了儿子的胳膊。

“妈妈,您说姥爷让您看了好多的书有那几本书是您认为最好的?”

“妈妈刚上大学的时候,姥爷送了妈妈几本书,说让妈妈一定要好好看,我认为这几本书都不错!这几本书改变了妈妈的思想与对某些事物的认识,有时甚至改变了妈妈对你的教育方法!”

“那几本呀?”

“嗯,有法国作家卢梭写的《爱弥尔》和《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有美国作家爱默生写的《爱默生随笔全集》;有美国作家梭罗写的《瓦尔登湖》;有法国散文大师蒙田写的《蒙田随笔》;有英国幽默作家杰罗姆写的《懒人懒思录》和培根写的《培根论说文集》。这几本书。”

“嚯,真够多的!妈妈,这几本书您都看了吗?”

“看了,妈妈上大二的时候就已经全都看完了。尤其是卢梭写的《爱弥尔》,妈妈看了已经不止三遍了,每看一次,都是收获非凡!写的真是太好了,等你长大之后也看看吧!是一本教育小孩的书。”

“妈,您可真够棒的!您看了这么多的书,您就不觉得累吗?”

“儿子,看书怎么会累呢?看书也是一种休闲娱乐呀!”

可能是时间有些晚了,妈妈看了看手腕上的百达翡丽的指针对儿子说:“儿子,可都8点多了,咱们是不是该回家了,妈妈真的有点冷了,咱回家吧!”

“哎!”儿子有些很不情愿的清脆的答应了一声。

北大东门外,依旧是车水马龙的景象。点点红灯映着各自汽车的去向,路人与白天还是一样的熙熙攘攘,也不知他们都在忙些什么!互不相识,急急匆匆的朝着各自回家的方向奔去!

稀月之下,妈妈挎着她心爱的儿子的胳膊也朝着他们温馨的家,北大中关新园走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886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