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我们都是带伤前行

佩兰 2023-07-20 02:07:15

请点上方蓝字关注我

我一直想写八八届——我的同学们。

我们这一届不足以代表一代人,但可作一代人的缩影——物质匮乏的童年,艰苦求学的少年,在彷徨中突围的青年,在浮嚣中打拼的中年。

有一次我感叹老了。儿子说,不对!按照心理学的标准,你们这个阶段是成人中期。这就像果实,悠长的岁月褪去其青涩,大地的给养又丰富了它的韵味;人生极盛之际,也是生命走向衰微之时。

我们的孩子大多正在读高中或大学,还未独自前行。他们不懂得我们的艰难,不理解我们的焦虑,不原谅我们的固执;他们生活在一个富足的年代,你我念念不忘的苦他们不屑一听。走过的岁月,哪一个磕磕绊绊我们都记得,哪一处陡坡和陷阱我们都记得,哪一次跌得最重,哪一个伤口最痛,我们都记得!

我们这一代人,上承社会责任,下接父母子女。拼尽一己之力,只想无愧于心。

当年高考,是第一次人生的分水岭。我们挣脱了乡土,挣脱了狭隘,怀揣梦想去了远方。孜孜以求,欲以知识改变个人和家庭的命运。

改革开放,改写了很多同学的人生。我们从高考的失落中爬起来,背井离乡去城市打拼,从底层做起,在最累的地方埋头,无人诉说,更无人喝彩。

涛来涛往,浮浮沉沉,有人从浪头上跌落,有人被裹挟前行。下岗、失业,我们从来没有自弃,换一个工作、换一个地方从头再来;不满足现状,在社会的课堂上深造,默默耕耘,我们走得非常艰辛。

我们这些乡土的孩子哟,曾经在城市的喧嚣中迷失过自己,也曾在午夜的街头踟躇流泪,可是我们从不敢沉沦。背后是父母和土地,前面是漫漫长路,我们背起行囊,一次次出发,行走在每一个晨昏。

我的同学们哟,不管在城市还是乡村,不论是弄潮好手,还是默默无闻,不曾停步,刻下一行行脚印。

其实,我们坚强着也脆弱着,我们一直带伤前行!

一切沉重的前行,都因为我们的自恋受伤了

一、什么是自恋受伤?

自恋本身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在心理学上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自我感觉,以及觉得自己值得被珍视、被爱的感觉。

如果一个人长期被忽视(痛苦和需要被无视),或者被扭曲(比如做好孩子、听话才能得到关注和喜爱),就容易导致自恋受伤。

自恋受伤的具体表现:

1)很容易被外界的看法影响心情,自尊脆弱,难以接受冲突、对评价和建议敏感。

2)缺少正向稳定的自我定义、缺少正向积极的,对于我是谁的价值观认知。

3)追求完美,掩饰自己心理感受到的缺陷。

4)难以在关系中感受到爱与被爱,感到孤独、不信任他人、不依恋他人、过度依恋他人。

5)自恋的受伤还会导致空虚和无意义感,在此基础上,容易产生成瘾行为(烟酒、赌博、性)

自恋一些别的表现,过分追求独特、优秀,有高人一等的“自信”,但骨子里也会感到深刻的自卑。我们都因人而异。

自恋受伤的痛苦,时刻在生活中伴随着,表现在几个方面:

1,因为自己的脆弱性,而经常感到受伤和挫折,对挫折和嫌弃过于敏感;

2,对认可和被喜欢的强烈需要,而又很难在社会上得到真正的满足;

3,受伤时的退缩,以及为了防御脆弱,而导致与有情感的人际互动的隔绝;

4,羡慕嫉妒周围人健康、自信的生活;

5,为了掩饰自己的缺陷,为了完美、优秀,而过度的使用自己;

6,也许最痛苦的是,因为敏感、脆弱,容易感受到“直男”“直女”下意识的嫌弃和批评,这会触发深层的痛苦,被嫌弃是自恋受伤最痛的伤疤。

自恋受伤的人,痛苦并不是想象出来的,不是“你想多了”那么简单,心里感受到真切的痛苦,感觉就像是“受伤的战士,带着残缺的伤痛,在充满危险的社会上匍匐前进”。

从这一点来说,没有一个人,不是自己生命的英雄;

没有一个人,不是在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希望获得自己最大的幸福。

二、如何疗愈自恋受伤

可以进行专业心理咨询辅导。

一些自助建议。

1、确认我是谁?自己的主体体验

把自己当人。

自恋受伤的根本原因是,“我是谁”的主体体验不曾被充分确认和尊重,换句话说,自己曾没有被当做一个有自由意识和情感的人来对待。

在过去的年代,人更多的是被当做生产工具使用的,或人是被当做机器使用的;经历过大变革的祖辈们,他们也未曾被充分的当做一个人看待,他们我是谁的认知?被毁灭、扭曲、压制。

有的老一辈爷爷奶奶(父母)甚至觉得养孩子和养小动物没啥区别,是生存上的供养。他们没有意识到,每个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需要爱的、有心灵、有自己意识、就属于自己独特体验的人。

而这种情况下长大的父母,他们对于我是谁的认知,是残缺,不正确的。可能会拼命追求优秀、追求高人一等来,弥补内心的巨大缺憾,渴望把孩子变得优秀、不能真正尊重到孩子,孩子成了他们未曾被认真对待、未被充分欣赏的牺牲品。成为有条件爱的牺牲品。

我们关于我是谁的认知:容易扭曲。

也许父母,从来没有问过:你是怎么想的,你有什么感受,你想要什么?

有的父母一直不知道孩子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甚至,一直试图矫正孩子,吃他们不喜欢的东西、做不喜欢的事情;有孩子做梦的时候梦到了老虎,感到非常恐惧,妈妈就带孩子去动物园逼着他面对老虎;一个不喜欢吃葱蒜的孩子,妈妈把葱蒜剁碎,弄在菜里面。

我们区别于机器、动物,就是我们需要知道:自己是主观的、有自己的想法感受和欲求。我们真实的愿望需要被看见,承认、尊重。成为有底气,有自己价值,可以坚定过自己人生的人。

不被看见、认可,被打击、扭曲。反认可父母的话,成为(懂事的孩子),把自己活丢了,真实的潜能就会无法健康发展,关于我是谁?我们都受了伤。

活出自己的力量和潜能:需要常常觉察,确认自己的想法,感受和欲求。

我的想法是什么?

我的感受是怎样的?

我要什么,我的愿望是什么,我的期望是什么?

觉察到自己的念头,想法?可以帮助一个人确认自己的体验,有意识的意识到自己的念头想法?调整意识的焦点,把负面的调整为正面的。可以快速从捆绑状态里走出来。

2、学习无条件爱自己

无法正确的认识自己,这不是自己的错。

接受自己,接受自己就是脆弱的,心疼爱护自己;接纳我是敏感的,需要被自己纤细细腻的对待;认可自己,认可发生在身边的事物,所发生的一切都是最好的,练习无条件爱自己。

深度的理解自己,经由探索可以得到理解,你没有感知到的那么糟。在你的心灵世界里,需要接纳目前的一切呈现,都是最佳的结果。

同时,一切不是父母的错。

他们也是一个系统里的受害者,他们也不知道你到底需要什么,或他们也给了他们的力量所能给的。他们无法给予的,就是他们根本没有的。

他们没有错,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对他们感到愤怒,因为没有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因为经历了太多的挫折和痛苦,因为他们确实伤害了自己,有伤害就有愤怒。

愤怒,就是你主观的体验,需要得到允许和确认。

愤怒,是一个人的人主体不甘被忽视、不愿被奴役的挣扎。

当不在愤怒后尝试在内心原谅他们,与他们和好,唯有和好~能帮助自己卸下压在身上的重担,轻装上阵,祝福未来。

3、胜过挫折

就像皮肤很薄的人,走在丛林间,难免刮伤一样。但另一方面,经历挫折又是成长的必经过程。

我们需要学会面对挫折,让挫折能承担,或战胜挫折,

可以接触更有包容力的人,若“直男直女”这样容易伤害自己的人,可以回避下;可以告别苛责的老板和工作环境,可以给自己一个更适合生存的环境;

更重要的是,学会选择性的接受信息,只接受对自己有学习成长的部分,超越对自己的负面定义,有助于拥有信心。

可以设定非常小的目标,去努力实现,在生活中开始关注自己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

我也可以告诉身边的人,我不喜欢被评价和批评。

4、关注和重视关系

我们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经常会陷入痛苦中,生活的焦点~也会进入缓解痛苦里。

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容易忽视别人的感受,无法维护好关系,有时为了缓解自卑,可能会贬低别人,降低别人的重要性。

而没让别人感觉到重视,有了轻视和贬低感,他们难以给自卑的自己,以关爱。就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需要意识到,关系对自己是重要的,自己渴望别人的认可、渴望在关系中得到滋养,也需要学会去尊重别人;我要对自己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若贬低,或轻视他人会让我的感觉好一点,带来却是更深刻的痛苦,孤独,得不到需要的认可和关爱,甚至会得到嫌弃和攻击。

关系中的互动,是双向的,两个平等的人,你情我愿,互相尊重,互相关爱,互相给予,互相妥协。

觉察关系对我的重要性,我愿意在关系中贡献什么,是成长改变的重要开始。

当然,重视关系也需要有选择,还需要选择包容度高,愿意反思自己的人相处,当你表达自己的痛苦时,对方可以接受、并愿意调整自己,这样才不会在关系里一味的受伤。

关系中的冲突不可避免,我们都需要得到充分的尊重,两个愿意反思和改变的人,最终在可承受的冲突中,彼此都获得成长与收获。

三、致“自己”

人生是我自己的,最终我们要成为自己,拥有属于自己的想法,感受,观念。

成为自己和拥有良好的关系并不矛盾。当我坚定爱自己时,才能更好的尊重别人、爱别人。

所以爱自己这条路,最需要走到底。

爱包括理解、包括照顾、包括欣赏,也包括最终要拥抱我们最不堪的那个部分,而那个部分因为不曾被接受,而深深的藏在灵魂深处,我们一方面渴望这个部分被接受,另外一方面害怕别人发现它而嫌弃它,会是最大的痛苦和恐惧。

而那里,包含着我们继续前行的宝藏。

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孤独的活成自我;最终你和别人的交流时,可以很坚定的表达自己、独特性和主观性,

而人际交往是你情我愿,我们完全可以选择不愿意。

我的选择“我的愿意”,是成熟自主的,人与人之间互动重要的标准;

“我不愿意”,也许背后有人与人之间最坚固的城墙;

若内心对自己说“我不愿意”或“我可以”。

不管怎样:都是我对自己,对别人、对我还活在世界上的、一份爱。

《谁不是带着伤长大》即使我们带着伤长大,也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

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妮娜》写到: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和全无创伤的孩子,我们一边受伤一边长大,而且童年的创伤会一直伴随着我们长大,小时候影响学习,大了影响恋爱婚姻,再远一点,影响我们教育下一代。

直到现在,我每次对儿子发脾气说出的气话都能想起小时候我妈妈对我的样子,简直是她的复制粘贴,明知道不好,可是我就是没有办法改掉,只是发完脾气我才意识到。从心理角度解释:这是我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一个习惯,用发脾气的方式处理情绪,主要是来自原生家庭的影响。

“十分心理”幸福研习社创始人雪岩在《谁不是带着忧伤长大》中说道:即使我们带着伤长大,我们也可以掌控人生。


1、谁不是带着忧伤长大的,你的痛苦谁的错?

很多人都会把自己的问题归咎于原生家庭的问题,它就好像是一个筐,什么问题都可以往里装。比如我跟人交往没有自信,原生家庭的影响。我没有办法信任对方,原生家庭的影响。我讨厌自己,封闭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响。我自卑又自恋,原生家庭的影响。

将责任推向父母,减轻自己的责任和罪恶感,用“父母皆是祸害”来逃避现实,回避问题,这样是无法真正将自己从痛苦中解救出来的。

因为那个伤害你的人可能也曾经是受害者,所以你才遭遇了这样不公平的对待,但这样的停留最终造成的新痛苦,其实还是得有自己来买单,所以,和解最终解放的其实是自己。

所以,我们永远不知道谁才是那个我们痛苦的完全责任人。


2、承认和接纳痛苦,从现在开始改写自己的人生

佛家说:人生来就是痛苦的,为了减少痛苦,人生是一个不断修行的过程。所谓成长就是不断修复,发觉爱的能力。

雪岩在《谁不是带着忧伤长大》中说道:在这个世界上,你不管做怎样的努力,都不可能将痛苦从生命中消除。我们能做的,只是允许它存在,并尽量理解他存在的意义,进而减少他对我们的负面影响。

原谅父母和父母重新链接,是每个人一生最重要的功课。因为我们已经在童年时期无意识地习得了父母的很多模式,如果我们不原谅父母,与父母重新在爱的层面上连接,我们就没办法原谅自己,与自己的内在建立更好的关系,接纳自己,爱自己。

当你不再抱怨原生家庭的种种,当你明白自己性情中有些负面的东西来源于哪里,当你学会了与这些负面的东西和解并且慢慢去修正,当你学会了理解和原谅,开始用心去改善这一切,让事情朝着一个乐观的方向前进,这样,一个新的我才会产生。

成为最好的自己,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与自己和解,与自己内心的父母和解。


3、结言

有时候,我们和父母和解,其实是和自己的过去和解。放下与父母的纠缠,其实无关乎父母,而是为了让你走好自己的路。

《谁不是带着伤长大:与内心的父母和解〉中作者王雪岩用实际案例、细微的笔触,深度揭示了各种伤痛背后的心理机制,帮助我们看见、承认、走出,与内心的父母和解。即使我们带着伤长大,也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

奥运会上带伤仍坚持完成比赛的事迹有哪些?

关键词:永不放弃。



一名健壮的年轻人左手搭在一位老者的肩头,右手捂着眼睛想止住决堤的泪水,左脚一跳一跳地前进———这个场景发生在巴塞罗那奥运会男子400米跑半决赛的赛场上,那个年轻人是突然受伤的英国运动员德里克·雷德蒙德,老者是他的父亲。他们在“跑完”比赛最后的175米,坚持完成早已失去悬念的比赛。



那令人心碎的倒下。



接受过5次手术的雷德蒙德在四个月前才恢复训练,这届奥运会,他拒绝重复上届时开赛前两分钟因伤退出的一幕。前两轮他都是小组速度最快的,半决赛鸣枪后他就立即处于领先地位,坐在看台上的父亲吉姆轻松地看着儿子奔跑,已经准备好为儿子进入决赛而庆祝了。



造化弄人。第一个弯道过后雷德蒙德突然感到自己的右腿一阵剧痛。尽管环境嘈杂,但他仍然清楚地听到一个不祥的声音———右大腿肌腱撕裂的声音。他试着跳了几步前进,但还是不堪剧痛倒在了第五跑道上。



医务人员迅速来到他的身边,但他摇了摇头,出人意料地拒绝了:“谢谢,我的比赛还没有结束,我要跑完我的比赛。为了奥运会,我足足准备了26年,我不允许自己就这么放弃。”时间似乎凝固了,他的脑海中飞速闪过20岁打破全国纪录、22岁夺得世锦赛金牌的辉煌瞬间。

而吉姆也从看台上跳了下来,冲破层层警卫的阻拦,不顾一切地跑向儿子。此刻,卫冕冠军刘易斯已经结束比赛走向了运动员通道,而其他六人也都跑完了全程。

用意志支撑完成比赛。


父亲扶着他坐起来,站立,用自己的右手撑住他的腰,将他的左手搭在自己的肩头,开始陪伴他完成这最后的比赛。他的右手捂着眼睛,晶莹的泪水从这个结实的小伙子的指缝中滑落,左脚一跳一跳地前进。举步维艰,就像美人鱼踩在刀尖上前行的那般。



引导员依然在不近人情地劝说他们放弃比赛离开跑道,5次手术都没能放慢雷德蒙德奔向奥运的脚步,何况是引导员。“在我参加的第一次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我真的希望自己能够坚持到最后,哪怕没有获得任何奖项。”父子二人距离终点越来越近,父亲放开了双手,微笑地看着儿子:“去吧,独自完成你的奥运会半决赛”。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8853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