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僧与树

夏枯草 2023-07-20 01:16:59

寺庙里新来了两个小和尚,一个高一个矮,两人早上一起去挑水。

高个子和尚摇着辘轳很轻松,看到矮个子和尚立起身子摇还显得很吃力的样子,讥笑道:“你再怎么增高,也没有我高。”自知个子低的矮和尚只好拿自己矮的“优势”来回击,他说道:“你再怎么矮,也矮不到我下边。”

高个子和尚一听,双手叉在腰间说道:“那不一定,我跪着就比你矮,我要躺着会比你更矮。”矮个子和尚听后丝毫不让,不服气地说道:“那我把我的鞋子内外都增高,就会高过你,再高不过的话,我还可以踩高跷,非高过你不可。”

两人一时间争得面红耳赤。

这时候,寺庙住持恰巧路过此地,听到两人的争论后说道:“你们两个都将目光放在了和对方比上,可知道你们都失去了什么 ”两个小和尚大惑不解地望着住持。

住持指着高个子和尚说道:“你可以变矮,为了变矮,你却牺牲了尊严,再矮就把你矮没啦!”接着又指着矮个子和尚说道:“你在变着花样增高,但你是踩在虚荣上,你高跷踩到半天云里,估计一个小石子就会让你摔一个大跟头。”

话闭,住持指着井边的那棵老槐树说道:“你们看这棵槐树,已经有一百多年的树龄了,周边的其他树木早已朽掉,而它任凭狂风暴雨袭击,依然根深叶茂,岿然不动。曾经,它不如松树挺拔,不如垂柳优美,可是它从未贬低自己,它用自己特有的坚毅顽强生活了岁岁年年。当那些曾挺拔或优美的树木渐渐枯去时,它依然旺盛。”

两个小和尚顿悟。

“鸟宿池边树,僧敲夜下门。”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鸟儿在水池边的树上栖息了,一个和尚在晚上敲(寺)门。但是原来的句子应该是“僧推月下门”,是“月色下,一个和尚(轻轻)推开(寺)门”的意思,是形容夜已很深,鸟都栖息了嘛,那和尚怕惊扰到他人,所以轻轻地推门。当时,诗人先用“敲”字,后觉不妥,想了很久,改为“推”字。“推敲”一词也由此而来。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句诗中,用推好还是敲豪,为什么?

敲 好
全诗所绘景致十分幽静。“僧敲”更显月夜之寂静,当是“敲”妙。
全诗是 :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园子已经荒芜,唯一的一条小路,也长满了青草,可以见出主人公对世事是何等的不萦于心,在这里居住,当然是“幽居”了。
次联是千古名句。据说,有一天,贾岛骑在驴子上,忽然想出这一联,自以为得意,然作“推”作“敲”,颇费踌躇,于是在驴背上苦苦思虑,还不断用手作推敲之势。这时,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走了过来,贾岛忘了回避,一头撞上去,被押至韩愈面前。韩愈得知情由后,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代他思索,最后认为“作敲字佳矣”。为什么敲比推好呢?因为李凝是幽隐之士,与外界绝少交游,作者(也就是诗中的“僧”)深知其为人,一定在家,所以带有自信,径直敲门。另外,既是夜间,怎能知道“鸟宿池边树”呢?想必是敲门声惊起了宿鸟,引起噪动。如果用“推”字,这一句也就无根了

希望对你有帮助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谁的诗句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衍生出推敲这个词,出自中唐诗人贾岛。

“推敲”这个词的由来已经家喻户晓,人们一直津津乐道于它所体现出炼字的辛苦及汉字的博大精深。

年轻诗人贾岛写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描述一个和尚在凄清孤寂的夜晚独自回到庙里的场景,其时,寒鸟已宿,孤月独照,只有一个和尚,月下踽踽独行,用卡尔维诺的话说就是,如果在冬夜,一个和尚。一股寂寞的寒意立马弥漫出来,此两句可以称得好诗。

贾岛骑着驴,边走边琢磨,是推好还是敲好,不知不觉撞进了韩愈的仪仗队。韩愈当时是吏部侍郎兼京兆尹,相当于今天中组部副部长兼北京市长,正部级的大官。贾岛就把情况告诉了他,韩愈思索了一会,告诉他说:用敲好,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于是后世就流传了推敲的典故。

认真想一下,是不是觉得很诡异。因为韩愈并没有说出敲的理由,只是帮他选了“敲”字。这两句诗就作为佳话流传下来。人们热衷于谈论贾岛的苦吟、韩愈的亲和、炼字的艰辛,却唯独没有人去质疑:敲真的比推要好吗?

朱光潜老先生在《论文学》里谈到这件事情,他的意见是:仔细玩味的话,推字表示和尚乘兴而来,兴尽而返,自来自去,自有一种风度,而敲字则显拘谨,太着尘相。结合和尚的身份,从贴合诗的意境来说,显然推字更好。

对老先生的看法,我简直不能赞同更多。但为什么大多数人却没有意识到呢?

根据我的分析,这是名人效应及羊群效应造成的。

当时贾岛只是一介书生,出场时只有一头病驴,而韩愈却是朝廷重臣文坛巨擘,出场前呼后拥还有三军仪仗队。话语权不言而喻的掌握在韩愈手上,他此时无论说推还是敲都是对的。我好奇的是史书上说他思索了一会,他真的是思索诗句还是思索怎么打发这个穷秀才。再开一下脑洞,如果当时韩愈说,拿字好。那今天推拿就会从一项按摩活动变成写作活动了。

在民智已开的现代社会,名人效应都还如此深刻的影响着我们(不信你去看看电视上的广告),遑论唐朝。所以韩愈怎么说都对。

羊群效应,是指从众随大流,在周遭急剧变化的环境中,最安全的方式就是表现的和其他人一样。在最初的少数人接受韩愈的结论后,后面的人就会倾向于同样的接受,最后一直流传至今。

这一件事情其实得不出什么结论,但独立思考永远是少数人的专利。希望能借由这些点点滴滴的细碎思考,慢慢靠近甚至达到这个目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883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