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你的精力分配决定了你的层次

柳华 2023-07-20 00:57:34

哥们爱看莱昂纳多。今天他网上和别人吵了一架,吵架原因是莱昂纳多到底有没有资格拿奥斯卡。吵了两个小时,结果就是不得不晚上加班完成任务。夜宵吃饭找我吐槽,倒不是吐槽奥斯卡和对立影迷,而是觉得自己好没用,因为他觉得自己浪费了太多时间在没有价值没有意义的争论上,自己却把正事耽误了。

哥们自问自答:“你说我是不是贱 也是我不没啥大事做,要是一分钟几百万,真没时间为了这点事花费一下午。”

听某哲学系女老师讲课,讨论到女孩为什么不能做纯家庭主妇。在她看来,经济独立性,性别自尊等等倒不是最大的原因,她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女人不能与社会脱节”。

因为女人一旦脱节社会,“你的世界就只有那个房子和那个男人”,这样很多“鸡毛蒜皮”小事你都会觉得是大事,于是乎会因为很多“鸡毛蒜皮”事情和丈夫吵起来,因为你的注意力并没有更重要的事情,例如基本的社会交流和工作任务,可以被转移。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让人心酸的故事。就是一个毕业了几年的女孩因为叫的牛肉面里面的肉少和老板争执起来。结果哭了。哭的原因不是因为牛肉的多少,而是如她所说:“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女孩毕业之后打拼几年,谁想毕业之后还在因为碗里的几块牛肉和别人争执,细细想来,如果她单位时间价值够高,有更重要的事情可以做,他是不会将精力放在讨价还价上的。她的那两排泪,是对自己现在状态和过往经历的一种否定和哭诉。

经济学有个概念,叫“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简单打个比方,比方说你就一百块钱,能吃一顿饭,也能看一场电影,你去看电影了,你的机会成本就是这顿饭。又如,你周末两天可以用来打Dota也可以用来看《论语》,你去看《论语》了,打Dota及其快乐就是你的机会成本。

换句话说,我做的事情价值多少,是由我放弃的事情反映出来的,而我放弃的事情,也是由我做的事情的价值反映的。价值这东西不好说,因人而异,哲学命题我水平有限讨论不来,往往因人而异。但是生活经验和道德直觉告诉我,对于个人,一个人相关价值是可以从他的抉择中判断出来。同样的资源你怎么分,同样的抉择你怎么选,将一个人的层次或者说特质表露无疑。

北大出家的柳智宇,在他那里,出家的价值起码大于MIT的全奖offer;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在他那里,个人尊严的价值起码大于官爵和工资;革命年代的英雄们为了共和国的进步牺牲,在他们那里,民族的独立和解放高于个人幸福甚至生命;最近查处的一批贪污腐败分子,在他们那里,个人的享乐高于责任,党性,纪律和民众福祉。

你的精力分配决定了你的层次

总之,什么样的人,价值如何的人或者事,可以从他的个人选择中判断出来:你放弃了做什么而选择了做什么。你的心中孰轻孰重,孰优孰劣,在你实际行动的诠释下,一切的言语都是很苍白无力的:你做了什么,你就是什么,值什么。

如果你为了一块糖和好朋友大打出手,你俩的友谊和你的好朋友就值这块糖;如果你为了电影票钱和女朋友斤斤计较导致分开,你俩的爱情和你的爱人就值这几百块钱;如果你因为一个廉价花瓶碎了,打得孩子再也不敢自由玩耍,你孩子的好奇心也就值这个花瓶;如果你因为几次加班,就跟领导上司大发脾气吵得不可开交,你的前途也就值这几次加班费。

如果你放弃骄傲和任性也要挽回你亲爱的女朋友,你的女朋友对你来说价值就高于你的自负和倔强;如果你放弃享乐和纵欲,坚持努力和进步,你对成功的追求和渴望的价值就高于你对纯粹欲望快感刺激的多巴胺;如果你倾家荡产也要救你患病的亲人,你的亲人对你来说价值就高于你的一切财富;如果你为了理想放弃了KKR的高工资而去创业卖糖葫芦,你的理想对你来说就高于雄厚的年薪。

如此,我们的精力分配,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我们的层次。我们如果为了吴彦祖还是黄晓明帅和别人争执一个下午,那么与其说明我们“心胸格局小”之类的道德定位,毋宁说我们的一个下午时间也就值这点娱乐圈的争论;我们如果为了地铁上让座不让座跟别人吵了起来,骂了起来,与其说我们“素质低”之类的修为判断,毋宁说我们个人形象也就值两站地的地铁。做什么价码的事,就是什么价码的人;为了什么价码的人和事怄气或执拗,就配什么价码的苦难和荣耀。

路上只要有打架的,就会有一帮看热闹跟狗等骨头似的看的那个酣畅,甭想,这帮大街上热衷看热闹的“围观群众”肯定都是loser,为啥 忙着服务社会也好,赚钱也好,关爱亲人也好等等有“正事”忙活的人,谁有工夫杵在大街上看与自己毫无相关的骂街 再看网上每天热衷撕来撕去,逢人就喷,看帖就骂,登上网页就黑别人,掀开手机就骂社会的,没跑,肯定是loser,怎么讲 哪个有上进心的二十多岁三十来岁的青年人不集中精力学习知识,积累经验,打好基础,多做贡献,而是把那点精神头和聪明劲都用在黑别人骂社会上

每个人时间就这么多,精力就这么少,你分给价值low的事,为了价值low的事来回折腾,只能说你没有对你来说没有更有价值的事情投入精力,或者干脆你就是个价值low的人。

注意:这里我们讨论的无价值或者价值低,不是说功利意义上的有无和高低,而是强调于我们将精力倾注在一些我们鄙视的人或者事情,最终还导致我们个人方方面面的损失。概括说:廉价又自残。毕竟,蒋先生不亲自砍人,扫地僧不参与武林,东方不败不会跟陆大有交手,火影鸣人不会跟飞段有太多的较量。看一个人高低,就看他为什么动怒,愿意跟谁交手,就足够了。

有一大堆重要业务要洽谈的人没时间纠结于盒饭肉多食堂菜多,有一系列高层次对手要摆平的人没功夫理会哪个脑残谁骂他了谁黑他了,马云不可能关心哪个小摊的盒饭又涨价了,霍金也不会关注初中物理教材的错别字。不信咱回忆回忆,微信群里面最活跃的,谁发个东西都积极响应的,是不是个闲得蛋疼的屌丝

回忆过去,堪称耻辱,我为了太多无聊又无意义的事情耗费了巨多时间和精力,说这些事情无意义,不仅是投入过后毫无收获,如果仅仅是一无所有也就算了,关键是还损伤了个人形象和人际关系,给自己造成了巨大的困扰和苦恼。后来和朋友们聊,我发现原来我不孤单。在这条“将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浪费生命中”的岔路上,迷途的弟兄姐妹们摩肩接踵,挥汗如雨。

一切我们和我们鄙视的人的争执和摩擦以及由此导致的不爽和愤懑,归根结底在于我们太渣,学习不认真,工作不上心,社会责任感淡薄等等。当学霸在刷GPA,我们在吐槽某某脑残又发了什么脑残言论;当创业者在融资A轮,我们在嘲讽某某二代又如何挥霍家产;当有志青年正在基层忙碌医疗体系建设,我们在八卦腐败分子的情妇后宫而乐此不疲。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在那个时候无所事事,碌碌无为,没有方向,道路暗淡。那时唯一能让我们有存在感的,就是跟我们一样渣的低层次对手的谩骂或者浅层次话题的偏颇。

进步,从鄙视自己开始。每天为了伤人伤己又无甚意义的事情“争风吃醋”,就是渣的标志——知识浅薄,眼界狭窄,对手粗鄙,实力小弱,阶层垫底,事业无望等等。过分吗 不,对于痴迷将本可用于提升自己,关爱家人,造福社会的精力倾注在自己鄙视,朋友厌烦,社会排斥的人或者事物上的自己,任何描述低层次的词语,总有一款适合之。

我们自己的价值层次决定着我们的价值取向,我们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我们的现实言行,我们的现实言行折射着我们的价值层次。

跟贱人吵架,不仅仅让人分不清谁是贱人,更容易让你停留在跟贱人一个层次;为烂事操心,不仅仅是对我们精力的一种浪费,更悲惨在这会麻痹神经,让我们误人为这就是生活常态并最终成为常态。

这懊恼且耻辱,而且这种终身性的耻辱的遗憾和懊恼是具有传承性的。因为,我们的孩子会继续跟我们憎恶的人的孩子在一个层次折腾,我们的孩子会继续耗费精力和时间熬在我们憎恶的事物上。这是怎样一个令我和我的小伙伴想想就恐怖的事情。如果不抓紧学习和工作,我们无意义又自残的折腾,将子子孙孙无穷匮。

我们不想成为我们鄙视的人或者事的奴隶,不再后悔我当时怎么会在“这种事情”和“这种人”耗费如此时间和精力,最靠谱的摆脱手段或许就是抓紧找一些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情去做。学生不去网上吵架,而是去考证,去刷成绩,去实习,去请教老师;职员不跟同事怄气,而是去读书,去陪家人,去健身,去拓展业务,诸如此类。

与其跟一帮自己想想都恶心的人或者事吵来吵去,折腾来折腾去,还不如通过努力来让那些恶心的人和事没有资格和机会出现在自己的世界。

是什么决定了你人生的层次?

决定我们人生层次的就是我们自己。 当你站在平地上,目及可能只有两公里或几百米,当你站在几十层的高层楼顶,去能俯瞰城市的大部分,这跟你所处的位置有关,坐井观天的故事我们都知道,当我们这些农村长大的孩子来到大城市,突然觉得自己就是井里的那只青蛙,怎么样才能升华自己的思想和眼光,就是需要我们先定一个切实的小目标,并为之这个小目标实现所需要的能力不断学习,学习技能,学习沟通,学习身边人的长处,这个学习的过程也是我们提升自己层次的过程,慢慢你就会发现你自己看的越来越远。
不气馁,不苦恼,不愤世嫉俗,善于思考,善于学习,我们的我们的思维纬度,我们的层次会越来越高。

怎样度过闲暇时光,决定了你的层次

那些比你优秀的人之所以比你优秀,不过是因为他们比你更会利用时间罢了。分享一篇人生励志文章,欢迎阅读:

   怎样度过闲暇时光,决定了你的层次

文 | 小灿

你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需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

——胡适

   闲暇时间是你最好的增值期

上班的时候,大家有着相差无几的上下班时间,差不多的工作强度,时间总归不是自己的,要为工作负责。

但到了下班以后、节假日里,这些属于每个人自己的闲暇时光,就恰恰是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最主要时机。

人总有爱玩爱潇洒的时候,但时间久了,我们渐渐发现,简单的吃喝玩乐所带来的愉悦感,远比不上你从真正感兴趣的事情中获得的。

朋友小南从上个月开始,决定每周花三个晚上,去学她从小就很喜欢的烘焙。

现在的她,已经能在家做出超级美丽又无敌好吃的甜点了。

对她而言,这既是获得了一项让人羡慕的技能,又让她从中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用她自己的话说:“这时间花得太值了。”

所以,怎样度过你的闲暇时间,体现着你对自己的要求,也在决定着你的前途道路。

   闲暇时间是你开拓眼界的机会

一个人如果眼界不打开,人生格局也只能是狭窄的。

眼界这个东西,在你没亲自见识过更多其他的东西时,你是不会觉得它小的。

并不是非要像那句“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一样,辞了工作去浪迹天涯才能算开拓眼界,只要你愿意,闲暇时间也足够了。

也许是看了一本关于哲学的书,你惊觉自己以前思考事情的方式竟是如此简单和浅显;

也许是利用年休假去了一个遥远的国家,你才真正意识到这个世界上还有无数的人过着和我们完全不同的生活,关心着完全不同的事情。

然后你发现,一些先前十分困扰你的事情,似乎突然间就变得不值一提了。

不要小觑这种看似短暂的空闲时间,只要你有心向前追逐,哪怕一分钟也是长进。最怕的是你闭目塞听,安于现状,以为目之所及,已是整个世界。

   比你优秀的人只是比你更会利用时间

有的人下了班天天跑步健身,身材超棒且精力充沛;

有的人双休日还在学习充电,拿到很有含金量的证书,去了更好的职位;

但有的人,只是眼看着别人的风光,抱怨生活的不公平,然后依旧以自我放松之名,虚度很多时光。

没有那么多的'天才,也没有那么多与生俱来的好运气,那些比你优秀的人之所以比你优秀,不过是因为他们比你更会利用时间罢了。

所以,这个世界虽然没有我们幼时以为的那样处处是公平的,但也没有我们现在所认为的那么不公平。在很多时候,付出和收获还是可以对等的。

并非需要一刻不停地从不休息,只是要懂得,匀一点时间给自己的目标和梦想,去做那个你想要成为的人。

怎样度过你的闲暇时间,决定了你的格局,你的高度,你的层次。

是安于现状,是在抱怨或羡慕中浪费生命,还是敢于去追逐,勇于雕琢自己,决定权在你手里。


你做的不被认知的事情。都有他们羡慕的眼光

前两天跟玲子沟通,她说:我不知道大家对我真实的看法。不敢想,也不愿意猜测,毕竟活了二十多年,也渐渐的铸造着自己的内心。慢慢变的不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与眼光。

但好像从小到现在的时光斑驳中,我也真实感觉自己一直处在两极分化的状态。大概有些处女座本人招黑体质。

一边是认可我的人默默的支持着我、直接的肯定着我。一边是那些或正面否定或背后议论的人,可是慢慢的竟也锻炼起来了强大的内心,入世时间越长,便觉得这就是人生常态:我们都在否定别人,也在被别人否定着。无论言语还是内心。

我听着她诉说自己,也想起我自己的内心。大概每个人心中都有两个人:一个大人,一个孩子。一个为梦想为生活勇闯天涯,一个怕被嘲笑你不行。

甚至一些人有些时候,竟然会怕。怕学历太低找工作被单位拒绝,怕找到的工作被人认为地位不高,怕做微商发广告被屏蔽,怕远离家乡父母不理解,怕这些社会规则条条框框限制,怕失去了自己。

大概我们都不懂身边那个看起来谈笑风生,走起来摇曳生姿,笑起来阳光明媚的人都有内心惧怕的东西。他们不曾示人眼前,除非他们功成名就。拿起那些过去往事谈笑风生,证明曾经怕过,曾经小心翼翼过。

生活有一个定律:那就是“二八定律。”其实绝大多是人是某些领域的80%普通人,而真正成功的是领域中20%的那群人。

我们在成为那20%人群的道路上奔跑时候,会受到80%的人影响,甚至是否定的声音。

我们此刻拥有着那80%人中的不自信,小心翼翼,也有着那20%的人所具备的某些优秀特质。

所以,当你从80%走向20%的路途中,是超级艰难。经历着身与心的涅槃。这个中间的过程是很有意思的。

1.奔跑者会有着坚定的目标向前走,同时也有身边人不理解的眼光。期间会犹豫摇摆也会坚定。

2.普通人会以一种观望着的心态默默看着奔跑者,一边心里会有些羡慕,一边观望奔跑者成功或失败。

3.奔跑者有着敏感的心,想着羞于启齿,等到功成名就再宣布,作为事迹向世人展现。得到认可。

4.等奔跑者初有成效时刻,便不会理会世俗眼光了,会不顾一切向前,因为他已经看到胜利的曙光。

5.观望者会多一些羡慕,甚至会咨询。也想成为这群奔跑者的人

6.奔跑者成功,成为了那20%的人,一部分观望着继续观望,而另外一部分观望者也慢慢成为通往20%路上奔跑者的人。

其实,再小的个体,都有自己的品牌。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闪光点,都可以通过努力去把闪光点培养成自己的品牌。我们的时间很有限,不要为别人而活,这一生,值得为自己全力以赴。

那些奔跑者的人,其实有些事情一开始或许起步很难,但是你要坚定自己的心。因为你是通往那20%人群的路上,不断需要提高自我的核心价值品牌。再微小的事情,你都会被身边人偷偷的羡慕着。

1?

小林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大学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城市中的一个普通的学校,体育专业。

一路上走的并没有什么闪光点,只是爱极了运动,并决心一辈子为体育而奉献。生活总是平平淡淡的过着,可突然的机会降临,他想试试看。所以,不拒绝每一个可以尝试的机会。

某泳馆,招收救生员,要求会下水即可。

那时的小林只是有些以前小时候在河沟子里随便划而不沉水的本事。

他选择去!不要工资!只是学习!

身边人觉得不可思议,再怎么兼职的大学生怎么可以不要一分钱去找工作?

而事实证明:年轻者一定要花时间培养自己的技能,提高核心竞争力。而不要花时间换取廉价劳工钱。一个收获的是自身价值,一个收获的是微薄工资却浪费了大好年华。因为时间真的很宝贵。

之后的小林:大学期间兼职学习了专业泳姿;毕业选择了健身房游泳教练,有了时间与场地支持,每天抽时间练习专注于提高泳姿正确性与教学的趣味性;闲暇时刻考取了初级游泳教练资格证书;隔年又考取了中级游泳教练证书同时毕业一年就升级为泳池主管;期间言传身教提升下属自身价值,卖课上课更是健身房几年不遇的好业绩,带领泳教班成员去山东打比赛获奖;今年更是报名考试了健身教练证。

他说:我不止可以做游泳教练,我也可以做健身教练。

好多人羡慕他:泳姿好,身材好,毕业不到一年做主管,业绩好。纷纷效仿他甚至找他去工作学习。

但他说: 人生不可设限。一开始不被认可,我只有一步步走出光明大道,做一个发光体。

2?

木木是个特别漂亮的女孩子,只是这份漂亮也没有给她带来太多的自信。大概跟原生家庭有关。在不断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否定式教育中,木木出落的既优秀又敏感,既骄傲又自卑。

普通大学会计毕业。高考失败被父母安排投档了一个有熟人在的大学,选择了一份以后安稳容易找到工作的会计专业。木木就这样被安排了二十多年。

可是学习后发现,专业并不是木木喜欢的,木木是个情感丰富细腻的女孩,初高中的语文作文总是被拿来作范文来读,她喜欢看书,喜欢文学,不喜欢冰冷的数字,也不喜欢一眼都能够看得到的工作生活。她对会计没有感觉。

木木喜欢自己的爱好,也坚定着保护它。

大学时候就不断的去图书馆,看书借书,当图书馆组织征文比赛时候,木木开心的跟宿舍朋友分享,换来的是“你?行吗?都没啥用,有什么可投稿的。”

对,这就是当你有梦想时候,不被人理解的感受。

她还是决定跟随内心:投稿,选题,构思,成篇。

经过一系列评比后,木木得了一等奖。奖品是证书,还有新华书店的购物卡。里面的金额足够木木买几十本书。

知识挣钱,知识付费的年代。我们要对文学一定要保持一种敬畏。

木木第二个跟随内心的选择就是:毕业后放弃会计专业的优势,选择了一份与专业无关的商业项目房地产销售工作。

她想:会计是个越老越吃香的工作,而本人的性格内心是不愿意做一辈子会计,也不愿意过一眼能够望得到生活,想要经历更多的人生。

所以选择销售。房地产销售分商业项目销售跟住宅项目销售。

住宅项目:可能会挣钱,但买住宅的人多半是为了孩子买学区房,或者为了儿子娶媳妇。客户阶层大多是普通家庭,甚至是一家人为了孩子结婚东扯西凑的家底都拿出来了,这可能是他们的全身家当了。所以,无论是置业顾问还是主管上层,接触的客户大多如此。做好服务,不失良心就好。

商业项目:因为自身产品的原因,可能没有住宅好销售。但是商业项目中,自身产品:写字楼,商业loft公寓,商铺。产品属性也就奠定了客户的属性。买商业项目产品的人,无非两种:投资或自用。投资的客户:也就是自身收入满足生活工作投入之外的盈余。自用客户:自用写字楼跟商铺者客户群体大多是老板跟商人。

毋庸置疑,商业项目的客户阶层精准性更多。

木木选择商业项目销售。而一线工作人员虽然是一个服务者。从培训,接待礼仪,暖场活动,沟通人群都与普通住宅项目不同。

事实证明也是:刚毕业的木木,在开始培训就是扎扎实实的房地产基础知识。除此之外,茶道培训,奢饰品培训,名车名表培训,甚至风水培训。都让什么都不懂的木木大开眼界。

后来销售过程也是如此,接待了太多的客户,大多也是社会地位中高阶层的人群,木木学到了为人处世技巧,客户的发家史,商人的社会沉浮灯红酒绿,以及与各阶层阶级不同的谈判技巧。木木凭借专业的知识储备,自信的气场,销售连创佳绩,同时:老板的朋友大多也都是老板,木木的客户源源不断的给她介绍他们的朋友圈。现在木木跟好多客户都成了朋友。年底年会:木木为项目销售亚军。

就在前两天,前任领导谈项目依旧带上木木,并向木木发出高一职位的橄榄枝。

销售两年,收获的不仅仅是金钱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客户,领导对自己专业知识的认可,接触高阶层人士对自我的一个完善与提高。以及更多商业人脉的前期积累。这些东西往往不是金钱所能衡量的。

所以后来微博不太认识的人都会问木木,你挣钱好多啊,我也想从事销售,该注意些什么,以及房地产的销售技巧。或者买房时候的注意事项。

木木一开始是个敏感又有些自卑的人啊,一开始甚至羞于启齿说起自己的工作是销售,不像其他同学做些安稳的会计或者听起来好听的公务员工作。

直到木木的选择以及她的经历,给她带来金钱与内心的充实感的时候,她才觉得: 工作不分贵贱,成长自我比看他人的眼光更重要。

所以,不要怕,勇敢的去追寻,成为自己领域那20%的人,哪怕我们是个普通人,但我们一直在路上。并为之努力有目标的奋斗。

因为你做的不被认知的事情,都有他们羡慕的眼光。一定不要固步自封。当你拥有自我的核心竞争力的时候。换一个工作或者换一个城市去生活。你自身携带的专业技能都会让你过的越来越好。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你的精力分配,反映了你是什么层次的人。只有将时间花在磨练自己,从身体、精神、心智到待人处事四个层面,才能增进个人产能,累积其他修养的本钱。

日本作家中谷彰钊曾为年轻人写过这样一句话:

在人生的道路上,为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而竭尽全力,饱尝辛酸和痛苦的人生才是魅力的人生。

所以你不要怕。勇敢的去追寻你的梦想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8825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