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守端禅师与师父杨岐方会祥师对坐,杨岐问:“听说你从前的师父茶陵郁和尚说了一首偈,你还记得吗 ”“记得,那首偈是‘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一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白云毕恭毕敬地说,不免有些得意。
杨岐听了,大笑数声,一言不发地走了。白云不知道师父听了自己的偈为什么大笑,心里非常苦恼,找不出任何能让师父大笑的原因。
那晚,他辗转反侧,无法成眠。
第二天只好好去请教师父,谁知道杨岐禅师笑得更开心,他对弟子说:”原来,你还比不上一个小丑,小丑不怕人家笑,你却怕人笑。“白云听了,豁然开悟。
是啊,为什么我们总是要被他人所左右。为什么他人的一言一行,对于我们来说是如此地重要,甚至于,为此而心乱不已,不能成眠。难道别人所说的这些,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如此的重要吗
太在意别人所说什么,就会让自己陷入到一种莫名的恐慌当中。生怕自己的所作所为,会成为别人的笑料。我们怕别人笑,怕别人说,不正是因为我们将自己的心思寄托在别人的一方一行之中吗 因为别人的一言一行而烦恼,真的还不如那哭笑自如的小丑。
而细想一下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常因别人的一个眼神,一句玩笑,心生烦恼。有时,别人明明没有这个意思,可我们却总是以自己的心思去揣摩对方的心思。特别是面对自己的爱人,这样的猜忌也变得多了起来,争吵也因此而多了起来。
从今天开始,不再被别人的言行所左右。多数的时候,别人所说的,所笑的,其实,并不是针对自己,而我又何苦去自寻烦恼呢。只有将这一切放下,才能够让自己快乐起来。
不良的情绪得不到解决,势必会被强化和传染,时间一长,就是病态,如传染给家人和同事,便是数不清的争执与矛盾。对于这种情绪,心理学家找到了不吃药的“疗法”:
(1)增加运动的机会。缺乏锻炼的人情绪的不稳定性远比经常锻炼的人高,由于经常锻炼,其思维的敏捷性也相对提高,很容易意识到自己出了什么缺陷,处在运动之中,会把令人烦恼的东西丢在一边,转移了注意力,从而改变不良的情绪。?
(2)改善环境。颜色是精神的“营养物”。暂时避开红色对摆脱烦躁和愤怒有帮助;在与沮丧和消沉“斗争”时,应该尽量不穿黑色或深蓝色等让人情绪低落的服装,多接触使人精神轻松的温暖、明快和活跃的色彩;减轻焦虑和紧张宜用具有抚慰和平静作用的中性颜色。
(3)积极思维。积极思维能使人从悲观中看到前途,化冷漠为热情,变焦虑为镇静。
?
(4)心理释放法。不要压抑不良情绪,而是通过合适的渠道予以释放,这是调节与克服人的不良情绪很有效的心理方法。将心中的害怕坦率地说出来,能使自己慢慢地感到踏实。
特别在听者是一位有过相同经历的长者面前,更能消除可能形成压力的孤独感。向那些愿意倾听并且真心实意帮助自己的人吐露心中的这种秘密,是行之有效的。如果羞于启齿,不妨写信告之。
容易被别人左右,是太在意别人的评价,一味寻求别人的认可。很多人都有‘活出自我’的梦想,但终其一生很难实现,一大部分原因就是始终在被人干涉和干涉别人,找不到“自由”。
阿德勒心理学有个著名的观点:人的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因为人一出生就处在各种人际关系中,家庭的、交友的、工作的,各种关系网下,我们有时候会分不清日子是在为自己过,还是在为别人过。
怎样能不被别人左右,活出真正的自己?阿德勒说: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
就像30岁的男人该不该结婚,这是他的人生课题,不是邻居李婶的,也是九姨的。
两口子要不要生孩子,这是他们自己的课题,不是李大爷的也不是赵大姐的。
最棘手的问题是,如何辨别这是谁的课题呢?
辨别究竟是谁的课题的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考虑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
比如选择丁克,后果的承担者是两口子,老了以后没人养,还是选择什么样的养老院,别人无法干涉。
如果你正在为自己的人生而苦恼——这种苦恼源于人际关系——那首先请弄清楚“这不是自己的课题”这一界限;然后,请丢开别人的课题。这是减轻人生负担,使其变得简单的第一步。
接下来第二步就要有“被讨厌的勇气”了。如果想要不被人左右的自由,那就需要付出代价。而在人际关系中,自由的代价就是被别人讨厌。
比如李婶告诉你“你怎么能不结婚呢?不结婚的人很可怜,生病没人照顾”
你决绝地告诉她“这是我的事,李婶不用管,您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李婶脸一拉,“以后再不管你的事儿了,好心没好报”,于是,得罪人了,被人讨厌了。
她讨厌我们,那是她的课题;我们选择宁愿被讨厌也要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是我们自己的课题。
人际关系中有“回报思想”存在,“因为我为你做了这些,所以你就应该给予相应回报”。
就像父母最爱说的“为了让你上好学校,爸妈费尽心力,长大了,你也要好好对我们”。虽然很残忍,但现实就是,我们怎么样对子女付出是我们的人生课题,长大后他要如何对我们,是他的人生课题。
获得幸福的勇气也包括“被讨厌的勇气”。一旦拥有了这种勇气,你的人际关系也会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
关于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这一阿德勒心理学的基本思想,初看时感到有点冷冰冰的,但细想起来我们之所以被各种人际关系缠绕,静不下心找到真实的自己,就是因为各种浆糊逻辑。
比如:
浆糊逻辑1:别人的事也是我的事,我的事就是大家的事。
浆糊逻辑2:我之所以过不好,就是因为你。(很多夫妻吵架的理由)
1.集中注意力于事件本身。
许多时候,小情绪被别人所控制,是因为你对自己的情绪关注不够。当你和别人交流时,你会不自觉地把注意力转移到别人身上,掩盖掉了自己内心的声音。
如果想不被别人左右自己的情绪,就得顺从自己的心意,暂时抛弃听他人良言的念头,专注于事情本身,专注于那些需要特别注意的事情,忽略那些容易使自己动摇的话,把精力集中,别人就很难有机会影响你。
2.忽略掉情感逻辑,专注理性逻辑
许多时候,尽管我们强调要理性,但仍然在不知不觉中让感性占了上风。
情绪总是容易先于理性而出现,此时的情绪极容易被周围人所影响,使自己原本的理性逻辑被扰乱,深陷在情感逻辑的领域里。
情绪化的逻辑难免有失偏颇,防止情绪化逻辑方法就是时刻默念理性逻辑的重要性。只有在理性逻辑的控制下,才能走向自己的道路而不受他人影响。
3.切勿以偏概全。
对于一件事情,没有考虑清楚的片面逻辑,往往会让我们陷入情感的陷阱。
我们不能仅仅从单一角度来评价一个人的行为,也不能从单一角度来解读一个人的语言。
比方说,这个周末你本来约好了和朋友去看电影,而电影播出前一晚朋友却给你打电话来说无法赴约,这让你十分生气,并决定以后再也不和他出去玩了。
这就是你以偏概全的想法影响了你的情绪,朋友爽约仅仅是因为身体不舒服,怕你担心所以就没告诉你。你以为你“想当然的生气”害你失去了一位宝贵的朋友。
无论发生任何事、面对任何事、处理任何事时,换个角度多想一想总是有必要的。由于误会,朋友可能会分道扬镳,家人也可能心生隔阂。
因此,要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切忌以偏概全。这不但可以让你远离小情绪的困扰,而且可以保持好现有的交际。
4.进行独立思考,不要以大众化的观点看待问题。
网络媒体的发展以及自媒体的发展,使我们收到的信息越来越多。
特别是微博、论坛等平台,让人们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自由地与他人讨论。网上引发热议的各种案件,一个接一个“翻转”,围观群众表示:我们生过的气,悲愤过的情感又算什么?
这类现象频繁发生,让人们选择有事情先观望,不到最后都不给予关注;
也有的人选择跟随媒体的脚步,“指哪儿打哪儿”;
还有些人只选择关注与媒体报道相反的方向。
这其中难免有偏激之处,其实我们只要理性看待,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轻易跟随流行的观点去看问题,就很容易保持自我,不受他人情绪的影响。
对自己的小情绪,你应该成为主导者,不要因为别人的影响而改变。
摆脱这一模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了解到自己为什么受他人的影响,并根据原因,找出方法,并加以解决。坚持自己的步伐和思维节奏,就不再害怕别人的“魔音”“魔爪”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8813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视人为佛
下一篇: 你是什么层次的人,你才配什么层次的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