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望月砂 2023-07-19 22:40:34

学习十九大精神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8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

——摘选自《十九大报告》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习语: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

——《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原典:《孟子·滕文公下》《孟子·滕文公下》

战国:孟子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注释

1.景春:孟子的朋友。

2.公孙衍:当时著名的人物,魏国人。

3.张仪:( ~前310)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魏人,于魏惠王时入秦。秦惠文君以为客卿。惠文君十年(前328),秦使张仪、公子华伐魏,魏割上郡(今陕西东部)于秦。当年,张仪为秦相。

4.冠:《论语·先进》:“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冠而字。”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一般在二十岁左右。这里用指为成年男子之意。

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 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一安于辨别,天下的争斗就熄灭。”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 你没有学习社会行为规范吗 男子行成年礼,父亲对他有所嘱托;女子要出嫁,母亲有所嘱托并送到大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自己的家,必须恭敬,必须谨慎,不要违抗丈夫。’以顺从作为准则,是为人妻妾的人生道路。辨别天下众多可辨别的东西,树立天下正确的名位,推行天下最大的道路;如果得志,让人民遵从遵照;如果不得志,就自己走自己的道路。富贵时不能过度,贫贱时不要动摇改变意志,面对威武之势而不屈服,这才叫大丈夫!”

作者

孟子,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子居),战国时期邹城(今山东邹城市)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

主要功绩:思想

流传至今的《孟子》,虽非孟子手笔,但为孟子弟子所记,皆为孟子言行无疑。从书中看出孟子有如下一些言论和思想:在人性方面,主张性善论。以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

在价值观方面,他强调舍身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强调要以“礼义”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能为优越的物质条件而放弃礼义。

孟子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吴晗在《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中说:“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
吴晗对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的解释合理吗?
我们先看孟子的原文: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孟子这段是对“大丈夫”下的定义.景春问孟子象公孙衍、张仪算不算“大丈夫”.孟子的回答是否定的,然后对“大丈夫”的界定.孟子是以“礼”做基础的(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然后指出“大丈夫”具体表现(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得志”“ 不得志”应该是“得志时”“ 不得志时”这都是指自己处于怎样条件下的行为表现,属于主动式;“富贵”“ 贫贱”“ 威武”也应该是承上主动式,因此“富贵”“贫贱”“威武”所说的应该是指自己处怎样条件下的行为,“在自己富贵时,应该怎样;在自己贫贱时应该怎样;在自己威武时应该怎样”.
孟子所说是大丈夫是在“礼”范围内,发自内心,是自己在什么条件下怎样,而不是外界给我条件才怎样.吴晗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的解释是犯了一个主动与被动之错位.
因此我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应该解释为“在富贵时,能节制的自己挥霍;在贫贱时不要改变自己意志;在威武时不能做理亏的事,这样才是大丈夫.”
附:
在《辞海》中
“淫” ①浸淫.②久雨.③过度;无节制.④邪恶⑤惑乱.我这里“淫”选“过度;无节制”义项.
“移” ①挪动,迁移②改变;动摇③旧时公文的一种行于不相统属的官署④通“施”施予.我这里“移”选“改变;动摇”义项.
“屈” ①弯曲:如:屈指可数.②屈服.如坚贞不屈.③理亏.如理屈词穷.④治.⑤古邑名.我这里“屈”选“理亏”义项.

-----满意 请 采纳为最佳-----
【谁染兰色凉薄意-团队】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体现了孟子什么思想?

在孟子看来,真正的 "大丈夫 "不应该以权力和等级来衡量,而是能够把 "道德之锚 "放在心中,在面对财富、贫穷、权力等不同的生活环境时,坚持 "仁义礼智 "的原则。表现出富贵之后的节俭、朴素、廉洁的精神。"贫贱不能移",表现出在贫困中毅然决然、刚正不阿的高尚精神。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孟子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孟子的英雄气概、不屈不挠的勇敢思想体现在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句话的意思是,高官厚禄不能收买,贫穷困苦不能折磨,暴力和武力不能威胁。这就是孟子所说的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从《孟子-滕文公下》中,孟子和他的弟子们谈到了 "大丈夫",提到了三句话。就是说,一个真正的人,财富不能使他堕落,贫贱不能使他改变志向,武力不能使他屈服。这句话体现了孟子的英雄气概,不屈不挠,很有骨气的思想。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句话来自《孟子-滕文公下》,是孟子与弟子谈及 "大丈夫 "时提到的三句话。就是说,一个真正的人,财富不能使他堕落,贫贱不能使他改变志向,武力不能使他屈服。一个伟大的人是不能被等级和荣誉所腐蚀,不能被贫穷和卑贱所感动,不能被权力和武力所屈服的人。这句话表达了一个人的高尚品质和顽强性格。在富贵荣华面前不动心,这是很可贵的,愿意向贫穷也不低头。

在孟子看来,真正的 "大丈夫 "不应该以权力和等级来衡量,而是能够把 "道德之锚 "放在心中,在面对财富、贫穷、权力等不同的生活环境时,坚持 "仁义礼智 "的原则。表现出富贵之后的节俭、朴素、廉洁的精神。"贫贱不能移",表现出在贫困中毅然决然、刚正不阿的高尚精神。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下一句

下一句是:此之谓大丈夫。

全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翻译: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出处:《富贵不能淫》

原文:

《富贵不能淫》

【作者】孟子及其弟子?【朝代】战国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 :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

把顺从当作准则,是妇女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

能实现理想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扩展资料:

赏析:

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挑起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了不得的男子汉大丈夫。

孟子则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 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

孟子的说法含蓄而幽默,只是通过言“礼”来说明女子嫁 时母亲的嘱咐,由此得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这里值得 我们注意的是,古人认为,妻道如臣道。

臣对于君,当然也应该 顺从,但顺从的原则是以正义为标准,如果君行不义,臣就应该 劝谏。妻子对丈夫也是这样,妻子固然应当顺从丈夫,但是,夫 君有过,妻也就当劝说补正。

应该是“和而不同”。只有 太监小老婆婢女之流,才是不问是非,以一味顺从为原则,实际 上,也就是没有了任何原则。“妾妇之道”还不能一般性地理解为妇人之道,而实实 在在就是“小老婆之道”。

孟子的挖苦是深刻而尖锐的,对公孙衍、张仪之流可以说是 深恶痛绝了。遗憾的是,虽然孟子对这种“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已如此 痛恨,但两千多年来,这样的“妾妇”却一直生生不已,层出不穷。

时至今日,一夫一妻已受法律保护,“妾妇”难存,但“妾妇说”却未必不存,甚或还在大行其道哩。

孟子的办法是针锋相对地提出真正的大丈夫之道。这就是他 那流传千古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怎样做到,那就得“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就 还是回到儒学所一贯倡导的仁义礼智上去了。

这样做了以后,再 抱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立身处世态度,也就 是孔子所谓“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述而》)或孟子在 另外的地方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尽心上》那就能够成为真正的堂堂正正的大丈夫了。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这段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暴, 坚持正义的座右铭。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什么意思?

富贵不能移,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意思是说,在富贵时,能使自己节制而不挥霍;在贫贱时不要改变自己的意志;在强权下不能改变自己的态度,这样才是大丈夫。

该文言文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全文如下: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最大原则,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

居住在天下最广大的住宅里——‘仁’,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礼’,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上——‘义’。

能实现理想时就与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文言文解析

孟子在与纵横家的信徒景春谈论“何为大丈夫”的问题中,提到了这著名的三句话。在孟子看来,真正的“大丈夫”不应以权势高低论,而是能在内心中稳住“道义之锚”,面对富贵、贫贱、威武等不同人生境遇时,都能坚持“仁,义,礼”的原则,以道进退。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这段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直到现在,当我们读这段书的时候,似乎仍然可以听到他那金声玉振的声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8772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