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和尚有两名弟子。一天,大弟子外出化缘,得了一担鲜桃,他挑着桃儿乐滋滋地往回赶。路过李家庄时,大弟子内急,就把桃子放在树下,然后找地方方便去了。回来时,见一大群人正围在树下吃桃子,大弟子大喊:“那是我的桃子,不许吃。”听到喊声,人们“哄”的一声散了。
回到寺里,大弟子向南山和尚抱怨:“李家庄的人太可恶了,居然偷吃桃子。”南山和尚慈祥地笑了:“不怪他们,愿佛祖保佑他们平安。”
过了一阵子,二弟子下山化缘,一不小心摔伤了腿,倒在了李家庄的村口。村民发现了,就把二弟子抬回家中,还请来医生给他治疗。伤好后,二弟子回到寺里,把经过告诉了南山和尚。
南山和尚笑了,他问大弟子:“你还说李家庄的人可恶吗 ”大弟子挠着头,说:“上次是挺可恶的,这次怎么友善了呢 ”南山和尚说:“大善大恶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都和这李家庄的村民一样,是些普通人。既有小善,也有小恶。你给他一个善的契机,他就表现为善;你给他一个恶的契机,他就表现为恶。所以说,恶要原谅,善要引导。你把一担桃子丢在树下不管,还怪别人偷吗 ”
喜欢请转发!!!
人心本善,人不是一出生就带有恶意的,以下是我整理的善与恶的经典格言,欢迎参考阅读!
1、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2、一言之善,重于千金。——葛洪
3、善恶的区别,在于行为的本身,不在于地位的有无。——莎士比亚
4、对自然美抱有直接兴趣……永远是心地善良的标志。——康德
5、恶意和仁慈都是放大镜,但前者的放大倍数更大。
6、行善必须努力,然而,抑制恶更须努力。
7、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重要的。——罗素
8、行善比作恶明智;温和比暴戾安全;理智比疯狂适宜。——罗·勃郎宁
9、与善人行善会使其更善,与恶人行善会使其更恶。——罗曼·罗兰
10、激浊扬清,嫉恶好善。
11、惩恶而劝善。——《左传》
12、学佛的要有正见,要相信善恶因果,前生後世,生死轮回,圣人境界──阿罗汉、菩萨、佛能了生死。不要起邪知邪见,以为人死了就完了。——印顺导师
13、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周易》
14、善积者昌,恶积者丧。
15、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曾子
16、善良——人所固有的善良,这些东西唤起我们一种难以摧毁的希望,希望光明的、人道的生活终将苏生。——高尔基
17、从善如流,疾恶如仇。
18、君子好人之好,而忘己之好。——杨子
19、一个好行为也可能是一个坏行为,谁要救了狼就害了羊。谁为兀鹰修复了翅膀,谁就要为它的爪负责。——雨果
20、对好人行善,会使他变得更好;对恶人行善,他就会变得更恶。——米开朗琪罗
21、交善人者道德成,存善心者家里宁,为善事者子孙兴。——方孝孺
22、善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罗曼·罗兰
23、对于恶人善不得。
24、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左传》
2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26、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左传》
27、老是考虑怎样去做好事的人,就没有时间去做好事。——泰戈尔
28、善与恶是同一块钱币的正反面。——罗曼·罗兰
29、在生活中,有的是吃人的人,有的是被吃的人,但是这两种人可以转化,羊渐渐可以转成狼;狼呢,渐渐地到一定阶段也可以转变成羊。就好像是善恶一样,没有绝对的善恶,你这人特别的善良,那也有特别不善良的地方。最可笑的还有许多人,在羊向狼转化的时候,转化成一半,停在那儿了,半羊半狼,自己也闹不太清楚,到底是羊还是狼。——刘震云
30、一善染心,万劫不朽。百灯旷照,千里通明。——萧纲
31、一个人必须要么做个好人,要么仿效好人。——德谟克利特
32、恶行生不出善果。
33、我给英雄下的定义是必须用武力为他人或者是为民族、国家谋求利益的才是英雄。好汉是什么呢?好汉这个词是为了他人,但是不一定是正义的。所以这里面有是非善恶的问题。——吴越
34、我认为善的定义就是有利于人类。——弗·培根
35、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耗之有余。
36、越是善良的人,越觉察不出别人的居心不良。——米列
37、凡诗人之作,刺箴美颂,各有源流,未尝混杂,善恶同篇也。——颜之推
38、就好像庄子说的浑沌。浑沌北边有个帝,南边有个帝,他们到中间来看浑沌,浑沌没有鼻子,没有眼睛,但对他们非常好,这个南边的帝和北边的帝就要报答浑沌,就给他开鼻子、眼睛,凿七窍,要让他看看世界—日凿一窍,庄子说:七日,浑沌死。他睁开眼睛的时候,就死了。在西方《圣经》里边也有这样的故事:亚当和夏娃摘取了树上的苹果,吃了,知道了善恶,知道了好和坏,开始思想,这时候,就离开了天国。这个过程,是一个文化人的诞生,也是一个自然人的死亡的`过程。但是这过程中间有一段最微妙的最美妙的时刻,正是这个时刻产生了艺术。——顾城
39、避免做坏事的最佳方式莫过于做好事,因为世上最困难的事情就是企图不做任何事。——卡莱尔
40、世界上绝对不是只有黑白两种颜色,善恶两种品德,敌我两种力量,正谬两种主张,资无两个阶级。要善于面对和把握大量的中间状态,过滤状态,无序状态与自相矛盾的状态,可调控状态,可塑状态等等。——王蒙
41、至今为止,我们仍然无法揣测耶和华神把这样一棵树安设在伊甸园的原因,也更无法猜测为什么人一吃这树上的果子就会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无论如何,这棵善恶树上的果子必定是寓示着丰富的内涵的,因为我们看到人吃了它就发生了一系列令人不可思议的转变,这个转变也就是堕落。——傅翔
42、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宽容、忍让、和善。——戴尔·卡耐基
43、教育的最终目的为明辨善恶及真伪,并使人倾向于善与真,排斥恶与伪。——塞·约翰生
44、念佛之前,先当信佛。必具四信,乃名信佛。一信果佛,如本师释迦牟尼佛、东方药师、西方弥陀,及十方诸佛等。二信自己的佛,即是佛性。令在因地,能开慧见性者,即名成佛。三信人无善恶冤亲、贤愚贵贱,个个是佛。四信一切四生六道,皆同具毗卢佛性。此四者无先后高下,一体平等。——王骧陆
45、与其说是为了爱别人而行善,不如说是为了尊敬自己。——福楼拜
46、时间已经来到,所有时刻全世界最邪恶的犹太敌人,至少要让他们停止角色一千年。——希特勒
47、质朴却比巧妙的言辞更能打动我的心。――莎士比亚
48、具有才能的人总是善良的,坦白的,爽直的,决不矜持。――巴尔扎克
49、对人类来说,拯救一个善良的灵魂,一定比诛杀一个邪恶的生命要有意义、重大得多!——古龙
50、倘若人不升空成为天使,毫无疑问,他将下沉成为魔鬼。他不能停留在性。最野蛮的人并不是野兽,他更坏,非常坏。——柯尔律治
人之初,性本善,人真的一出生就是善良的吗?
人之初性本恶是荀子说的。?
荀子论述“人性本恶”,相对孟子的“人性本善”,是一个进步。既有逻辑,不像孟子信口雌黄;又有论证,不像孟子胡搅蛮缠。与孟子明显不同的是,他对人性下了定义:“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就是说:性,是天赋的、与生俱来的原始质朴的自然属性,是不待后天学习而成的自然本能。与“性”相对的是“伪”。“伪”是人为、后天加工的意思。比如,仁义礼智信就是“伪”,是人为教化的结果。
对于我来说,人之初,生来没有善恶之分。而是由于后天因素所影响,而产生善恶之分。后天环境,人为影响。让其发生改变。而发生,善于恶的变化。
恶人一出生,必非是恶人。而是因为后期环境所影响或者是人为因素所影响而发生改变。成为恶人。
一个人家庭三后满幸福。合家团聚,他为什么要为恶呢?而如果这个家庭突然间发生变化。使之。存下来的人,有可能会因为家庭的变故而走上邪路。
而变善变恶都只是一念之间而已。也是思维的一种主导吧。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成善成恶,只是一念之间的事情,也是思维的主导。人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思维,人要主导思维,而不是思维主导人。一旦思维主导人,那么你思维。如果一旦有什么邪恶之意。那么你就会。。。
所以呢,思维是主导善恶之分的区别。思维就是善与恶的化身,思维就是善与恶的融合体。不要因为思维让他们彼此分开,让自己产生。双重的人格或是单一的人格。善良的人那么。就是它的思维混合体。中的善之意,占据大部分,而为善。而恶者也是同理。
善与恶!是思维的主导,不要因为思维而主导自己,要自己主导思维。
古之孔圣人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古训在今天仍有积极借鉴意义。下面是我整理的善与恶作文议论文,欢迎查看。
善与恶作文一 茫茫森林里、茫茫人群中发生着许许多多美妙崎岖的事,我发现了世界上每一事物都有它优与劣的一面,就像镜子里的自己一样有好与坏的一面。不,我想我发现了美妙中最特别的事——本性的善恶。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61亿人民,人口繁多,难免有善恶之分。所以今天我要说的就是“善”与“恶”。
先说善吧,“善”在伦理的意思是“在被动个体自我意识出于自愿或不拒绝的情况下,主动方对被动个体实施精神、语言、行为的任何一项的介入,皆为善”。我认为“善”就是善良,心地仁爱,品质淳厚,与人为善,心底坦荡,对他人心存仁爱之心,对他人宽容,对他人油耗,并能主动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认为,这,就是“善”。而善,包括和善、善良、友善、善事、善举、善友等。《论语》中教导我们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要改之”,也是说我们要吸取别人的优点。
而“恶”,则与“善”相对,意为“不好、凶恶、很坏的,有违理背法、违损自他,与贪嗔等烦恼相应、障害圣道等性质”。同样的,我认为,“恶”就是做坏事、做不好的事,做违背良心、违背人格、违反道德、违反法律的事。恶包括偷盗、吸毒、杀人等一系列犯罪。虽然欺骗别人、谩骂别人、戏弄他人算不上是“恶”,但也是不好的行为。《易·象传》上说君子之遏恶扬善,正说明“恶”是不好的,君子要惩恶扬善。
人之初,性本善。人刚生下来全都是善者,可是由于环境、家庭等各方面的因素导致一个人产生心理扭曲,从而去干一件件违背良心的事,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我相信,谁都不是天生就是恶人。每一个犯罪分子,都是不得已才去干违反道德、违反法律的事。用老子的思想来说,“善”与“恶”是对立的,“善”与“恶”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一个好人可以变成一个好人,同时,一个坏人,也能改过自新,做一个好人。当然,人都是有两面性的,一个好人,也有不好的一面;一个坏人,肯定也有善良的一面。有一位哲学家是这样说的:“在我内心深处,一直在进行着一场鏖战。交战是在两只狼之间展开的。一只狼是恶的--它代表恐惧、生气、悲伤、悔恨、贪婪、傲慢、自怜、怨恨、自卑、谎言、妄自尊大、高傲、自私和不忠。另外一只狼是善的--它代表喜悦、和平、爱、希望、承担责任、宁静、谦虚、仁慈、宽容、友善、同情、慷慨、真理和忠贞。同样,交战也发生在你们的心灵深处,所有人的内心深处。”是啊,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在作着“善”与“恶”的斗争。
记得某市一个人,与邻居和睦相处,邻居无不称赞他,但就是由于一时的贪念,也就是一闪念心中的“恶”打败了“善”,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惋惜之余,我们可否从自身想想呢?
个人品质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这个人的行为决定的。如果一个人不断“行善”——做好事,随着量的积累,必然“成仁”——成为一个好人,最终受人敬重,得到好的结果;如果一个人不断“作恶”——干坏事,随着量的积聚,必然“灭身”——成为一个坏人,甚至落得身败名裂。
现在的社会,更需要一些像雷锋、孔繁森、洪战辉等这样的好人。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里就有这样一个小品《不能让他走》,讲的就是助人为乐的故事。我们应该做一个“善”人,共同构建和谐社会,让社会的明天变得更加美好!
善与恶作文二 量变引起质变,这是唯物主义辩证关系。一个人品质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这个人的行为决定的。如果一个人不断“行善”———做好事,随着量的积累,必然“成仁”——成为一个好人,最终受人敬重,得到好的结果;如果一个人不断“作恶”———干坏事,随着量的积聚,必然“灭身”——成为一个坏人,甚至落得身败名裂。
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总是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件一件的小事做起。我们做了一件小小的好事,虽然不会马上让我们成为一个道德高尚、有所贡献的人,但只要我们坚持下去,不断地做好事,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积月累,最终会成为一个人品高尚的人。作为我国现代万民楷模的雷锋同志,他的一生中,就是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并不是靠干“一件半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成就的。
然而,有的人认为,干了“一件半件”小小的坏事不要紧,影响不了自己的品质。这是不懂得事物由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因为任何一个品质低下,干尽坏事的人,并不是与生俱来就是坏人,而是他没有注意品德修养,放纵自己,从一件一件小小的坏事干起,最后坏事干得多了,就发生了质的变化——成为一个被人唾弃的坏人。在现实生活中,一名领导干部也好,一名执法人员也好,只要做事清廉、公正,就能成为一名好干部。反之,每事必捞、每案必捞,甚至作恶多端,最终会成为人民的罪人。
所以,古之孔圣人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古训在今天仍有积极借鉴意义。不久前,中央发出有关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针对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把青少年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任务,我们务必要把这项任务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多做“积善成仁”的事,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善与恶作文三 远古时代,山洪突然爆发,逃难的人群涌向海边。一位老者用诺亚方舟搭救难民。善跑来要求上船,被老者告知,成双成对的人才有资格上船。善便返回森林,找来恶随行。从此,善恶形影不离,有善的地方便有恶存在。
五月的草坪上,一只白鸽的羽翅轻盈地挥动,把甜蜜的阳光碰得脆响。突然,狂风尖叫着携暴雨而至,和谐的风景顷刻间被粉碎。这突袭而来的风暴便是恶。此刻,路旁的红色房檐接待了惊惧中的鸽子,使可爱的生灵感到了善的温暖。善恶就是如此秉性,每当恶制造一条灾难的沟壑,善便会扑下身子为行人搭一座桥梁。
善与恶虽然总是形影相随,但却水火不容。二者的关系非左手与右手的睦邻关系,非男人与女人的情爱关系,非耕耘与收割的因果关系,更像奇峰与死谷、稻穗与稗草、甘露与尘埃的关系。当众人把恶当做救世主为其大唱颂诗的时候,善必然被困在荒野伤心地哭泣;善手擎生命的玫瑰在人群中热情奔走、传递福音的时候,恶正戴着枷锁等待审判。
善与恶很少出席同一个宴会,即使出席也不会彼此碰杯。
善的护身武器是真理之矛、正义之剑、同情之盾;恶的随同却是金钱、残暴豢养的打手。善与恶屡次交手,有伤无亡,不分胜负。
恶对善软硬兼施,武力征服宣告破产之后,恶怀揣珠宝叩开善的大门,提出与善合作,收买善在自己的管辖区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善推开窗子,秋夜的朗朗月光倾泻而入,善的脸庞布满了愤慨与鄙视,恶不成,夺门而走。
善如同麦子,在晚风中唱着奉献的歌谣;恶一如伏在田间的蒺藜,暗夜里修剪身上的毒刺。
善坦坦荡荡,从不需面具遮掩,而恶心怀鬼胎,常常夜间出动。为欺骗弱者,恶会狡猾地复制善的面具,以善的面孔出现在大庭广众之中,犹如吃人的狼披着一张羔羊的皮。
善乐于建设,恶却肆意破坏。善以付出为荣,恶靠索取生存。善保护弱小,恶恃强凌弱。善不求报答,却口碑甚佳;恶欺世盗名,却身败名裂。
不求回报的善方为大善,以善的面目作恶的才是大恶。
善与恶不约而同去天堂申请定居,半路上碰到上帝。上帝告诉他们,通往天堂的路十分狭窄拥挤,没有忍饥挨饿的牺牲精神是排不上号的,且需要资格审查。恶抬头远望,见天堂的门果然十分窄小,路也显得崎岖,便折回头来向地狱奔去。地狱近来生意冷淡,恶见门前无人把守,便一头扎了进去。善在三天三夜后被天堂收留。上帝得悉结果后一点也不惊讶,他寓意深刻地告诉人们——荆棘丛中结不出葡萄,蒺藜丛中长不出无花果,茁壮的树才能结出丰美的果实。凡是结不出好果实的树都得砍倒扔进火里焚烧,恶也不能例外!
善与恶作文四 闲来无事,与友人聊。聊着聊着,就聊到“善”与“恶”的话题上来了。友人问我,何谓善?何谓恶?我一时无言以对,不知如何作答。后来,想起了佛教《禅宗语录》里的一例公案,就以此作答。
明朝有位高僧,谥号中峰国师。他禅定力深,智慧超卓,博通古今,辩才无碍。一日,有几位儒生特意上山拜访,作难国师。
儒生难曰:“观世间行善积德之人,子孙不兴;作恶造罪之人,反而家门隆盛。按此,佛所说的因果道理便无法实证。请问国师作何解说?”
国师答曰:“世俗之人,情见未曾洗涤,以致有认善为恶,认恶为善的过咎来。不但不责怪自己是非颠倒,反而却埋怨因果报应无稽。”
几位儒生不解地又问道:“善恶迥异,怎么会看成是相反的呢?”
于是,中峰国师便让他们各自谈谈自己的观点、看法。或说“打人骂人是恶”;或人说“敬人利人是善”……众说纷纭,意见不一,各执异端,孰是孰非?难以分辨!
中峰国师却说:“未必如此”!
意思是说,你们对善恶的认识还不够透彻,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还未能认识到善恶的本来面目。所以,你们所说的不一定完全正确。
既如国师所说,那么善恶之别,又作何解说呢?
中峰国师说:“善恶有真假之分;利人有公私之异。”
又说:“凡是有益于人的都是善,只利于己的全是恶。有益于人,即就是骂人、打人都是善;只利于己,那怕是敬人、利人全是恶。利人是公,公即是真;利己是私,私即是假。出自真心利人是真;表面假装行善是假。无所希求而行善利人的是真;有所希求而行善利人是假。到底是真是假?还须自己细心体察。”
中峰国师的一翻对话,说的几个儒生瞪目缩舌,无言以对,不欢而散,不辞而别。
友人听了这个故事后,却点头含笑,若有所悟,欢喜而去。
我想,凡是听了这个故事的人,应该有所启发,应该明白善恶的真假,公私的利害。在自己的日常生活行为中,应时时检点自己的起心动念,意念究竟是公是私?发心到底是真是假?行为真正是善是恶?常使自己心存善念,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做损公利私的坏事。争取做一个“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的好公民。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完善人格,回归自性。
善与恶作文五 善:你走开,因为你的存在,世界才变成这样。
恶:哈哈哈哈,是吗?那我从何而来呢?你又从何而来?
善:你来自地狱,而我来自天堂,是神让我来对抗你的。
恶:收起你的那一套吧,我来自于人的潜意识,是人类心灵的暗面,我的存在是人类本性的体现,而你只是我的衍生品,没有我就没有你。
善:一派胡言,人之初性本善,因为你,才让人类善良的内心积满了污诟,才让人类得不到神的宽恕和救赎。
恶:不要这么堂而皇之,如果你完全占据了人类的心灵,那我怎么会找到寄居之所?人是万物之首,有思想,取舍是经过思考的,如果没有邀请,我又怎能进入人的灵魂?
善:那是因为你用物质和丰足和灵魂的放纵做为诱饵,你的邪恶往往是在很华丽的包装之下,人类在接受你的开始是因为你的华美,可在认清你的实质时已不能自拔了
恶:哈哈哈哈,我的引诱?如果心如止水,我的引诱能见效吗?如果不是内心有这份欲念,我能达到我的目地吗?修佛者也好修道者也好,其修行的实质是什么?是成为神,凌驾于万物之上,受人的顶礼膜拜。
善:你总是用反面去看世情,神是宽容的,是恩泽众生的,修行者在修心,心至则成神。如果众生皆修心,那就没有你的立足之地了。
恶:哦,是吗?你为什么用如果?那说明你无法去控制人类的思维,而这个如果里也表现出了你的悲哀和无奈!我以本质存在,有生灵就有我,而你是人类在无法抗拒我的时候才能想起来的,你不觉得你的存在很被动吗?
善:你在诡辩,的确,我不能根除你在人类心灵里的影响,但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会被人类摒弃的,人类在你的影响下做出的所有事情,会在某一时刻遭受到自已的谴责,那是因为我的存在。虽然你一开始占了上风,但最终人的善良将战胜你。
恶:哼哼哼哼!最终是怎样的你我并不知道,但现在我无往而不胜,而你只有在人类绝望的时候才能给你主宰其灵魂的权力,你知道因为什么吗?那是因为人类的自我意识,一切为已的思想做祟,而这正是我需要的温床。只要有利益这个词还存在,我就会存在,而你在利益面前永远是弱小的。
善:这正是我痛心的地方,也正是你跋扈的原因。但你的存在虽然强大,但我的存在也不会消没,我永远是你的劲敌,因为我你才不能为所欲为,因为我这个世界还有温暖和阳光,这是你不可否认也不可逃避的。
恶:是,你说的没错,你是我唯一的对抗者,也是我要控制人类灵魂时必须要打倒的,谁为主宰,谁胜谁败,最终会有个答案的。
神:善、恶二灵,匆论匆辨。善、恶本空,无根可寻。任何存在都有其意义,吾之存在亦如此。我们都是附属于人类存在的,人才是我们的主宰,善也好恶也罢,顺势而行吧我们不能左右世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872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下一篇: 绝望的背后有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