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新疆的行程之前,我只下载了一部影片在手机上,为的是打发可能的飞机晚点,长途的飞行和漫长的旅程。
影片是《街头日记》,豆瓣上的片名是《自由作家》(Freedom Writers)。故事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原著作者就是影片中的爱林老师。
我一直想改变自己的分别心。看这部影片时,几次想到:好像除了刘谦主演的那部《老师好》,多年来,我国都没有一部反映教育题材的影片了吧 《老师好》的背景,还是上个世纪。
国产片中,好像就没有一部关于教育的经典之作,像《死亡诗社》,像《放牛班的春天》……这种分别心,不由自主的对比,是一种毛病,我意识到了。得改。
爱林老师是一名信心十足的投身教育工作的新手,到威尔逊学校一个糟糕透顶的班级当老师,是她的第一份工作。
去学校报到那天,特意穿了套红色正装,配戴了一条珍珠项链。女教导主任提醒她“不要戴珍珠项链”,我还以为后面会有珍珠项链被坏孩子抢的剧情。
没有,那串她一直佩戴的珍珠项链,可以看作是她对美好的坚持。正是一份坚持,让她没有被油腻的男老师、顽固的女教导主任同化;让她班上的孩子化解了敌意,把班级变成了“家”。
看到女教导主任,我就想起当年的老罗语录里有个段子,说“为什么每个学校都有个心理变态的女教导主任 ”
糟糕的班级有多糟糕呢 坏学生有多坏呢 简直是噩梦,换个人,第一天可能就放弃了。或者学生混,老师也混下去,保证“男生不杀人不被杀,女生不怀孕”的最低限度,他们读不读完高中,学不学习,都无所谓,“又不是给老师学的”。
《街头日记》以1990年洛杉矶暴乱为背景。班里的学生来自不同种族,甚至是社会的最底层阶级,他们分帮结派打架斗殴。
当希拉里 斯旺克所扮演爱林老师问学生“你们哪个人身边的朋友死于帮派 哪些人遭受过枪击 ”几乎同学都举起了手,有的还不止一个。这也让我们看到美国社会的残酷和暴力环境。
爱林给每个学生发了一本日记本,让他们自由书写日记。她的细腻和巧思之处在于给了同学们选择:想让我看你们的日记,就把它放在教室的一个橱柜里。
作为一名白人老师,爱林想方设法让学生们的心远离仇恨,化解学生们之间的敌意。她选择了让孩子们游戏、旅游、阅读和写作。
游戏让同学们有身体的接触,化解敌意;旅游之地是集中营,令学生们思考种族歧视和灭绝的悲剧;阅读开阔视野,引发思考;写作使得学生们敞开心扉,让自己被看见。
令我感动的剧情,有关《安妮日记》。她把《安妮日记》推荐给学生阅读,一个女生迫切地想知道结局,爱林让她读完。读完后,学生愤恨地质问老师:“为什么你没告诉我她死了 !”
对那个女孩,安妮的死,好像是美好和希望的破灭。不待老师回答,另一名黑人男生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对我来说,安妮还活着,因为她留下了《安妮日记》,而我们身边那些死于帮派争斗的人,什么也不会留下。
为满足同学们提出的“邀请给安妮提供过庇护的女士演讲”的愿望,爱林老师组织募捐给那位老妇人提供旅费……这里是老师受学生启发所做的事情。
我想起了一段流传甚广的话: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老师和学生之间,又何尝不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彼此成就
写到这里,我不由自主地想到:张桂梅老师的故事也很感人,写成剧本,改拍成电影,应该也是极好的,对教育是极有益的。
工作得不到学校领导和教育部门主管的支持,也争取不到给放牛班学生的经费,为了给学生买书买资料,爱林不得不在教学之外另打几份工。
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在班级,丈夫越来越看不惯,婚姻走到了尽头。好在,爱林得到了父亲的支持和肯定,她也得到了孩子们的认可,甚至也得到了教育体制内的人的支持。
爱林老师获得资助,使得同学们得以把日记结集出版。据说美国还真有一个 “自由作家”的基金会,推广影片中所描述的教育模式。
爱林无疑是个“好老师”。
她有春风化雨般的力量,用自己的坚持,像一朵云,推动了另一朵云,像一棵树摇动了另一棵树,让孩子们找回了自己的世界,并开启了新的人生。
看完此片,才知道女主角爱林老师的扮演者希拉里 斯旺克是《百万美元宝贝》里的女主角。
相关文章
好老师,老师好看电影:我的至少延长三倍生命的行为一部七十多年前拍摄的电影,把我震撼了
教育,上行下效。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总是会把老师的话当做很重要的行为准则。“手背后、坐端正”、“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这些都是我们从小就听过的老师的教导,对我们的行为起到了巨大的影响。
但是不得不承认,随着我们年龄增长,外人的话几乎不会再继续左右我们行为了。这时候,真正改变我们行为的却是内心攀比、不甘落后的倔强。
教育,在现代人看来只为考试知识的传递。可是,在学校里学过古文的都知道,古时候圣贤授课主要还是“传道受业解惑也”。
我理解的“道”,就是道德思想——可以是“百家争鸣”里的任何一家,但必须为正能量;我理解的“业”,是为人处世、与人谋或者打工挣钱时候的技巧;我理解的“解惑”,是解除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疑问或心结。
由这些方面看,教育确实是一个人影响另一个人的过程。如果前者是一个满脑子都是坏思想的人,且后者无法辨别是非而受教于他时,那么后者也将成为一个坏人。相反,如果前者是一个正直有为、三观进步的好人,后者将成长与其同样正确进步的教育,自然会是一个正派的人。
因此,老师影响学生,学生影响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影响孩子的孩子,如此下去,不就是题主所说的话了吗?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
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
以讹传讹,附会雅斯贝尔斯的这句话,出自这里。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 召唤 另一个灵魂
我认为不仅仅是知识层面,而是挖掘孩子内在的潜能,让他们自己去认知世界。
只有激发孩子进行自我教育,才算得上真正的教育。
做为家长,我觉得不管追求的事业有多成功,都不及教育好自己的子女。
那么什么才叫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呢,我觉得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不同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也不同
有的父母觉得能让孩子听话就是一种好的教育方式;有的父母可能觉得让孩子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才是一种好的教育方式;有的父母觉得尊重平等才是一种好的教育方式;有的父母觉得严厉管教才是一种好的教育方式……
而我觉得真正的教育,需要回归到人格的本质上。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人格
大家都知道,孩子的教育以及价值观的形成来自于家庭,父母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那么父母是如何给影响到孩子,一个灵魂影响另一个灵魂的呢?
今天是第6天听覃杰老大的直播课,直播课的时间是早上7:00--8:00
7点正是跟孩子一起吃早餐的时间,于是我们边听边吃
当老大分享到 只讲故事不讲理时,孩子说:“妈妈,这个主播说只讲故事不讲理,搞错了吧”
首先我肯定了孩子的说法,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你要做的是先肯定,然后再探讨。
否则这个话肯定聊不下去了而且会引发一场口水战争
回:“对呢,这刷新了妈妈的认知,我们先听听看,看老师怎么说吧?”
当分享到如果你想邀请别人来作,你只是说:写作有利于提升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有利于打造品牌,写作如何如何好。观众不一定会听,而且也不喜欢听
但当老大用“8岁楷然哥5分钟即兴演讲” 时,这个故事让我很震撼,
告诉我们写作的影响力有多大
听完后,我第一句就对孩子说:“一起加入妈妈的队伍,一起写作吧”
孩子说:“妈妈,最近学习很紧张 ,只有50来天就要中考了”暑假如果有时间我就来吧
没有想到孩子会这么回答,这让我很惊喜也很惊讶。你知道对于青春期孩子要跟父母一起互动做同样的事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覃杰用3个故事分别说清3个道理,至于讲的什么故事呢,我就不在这里分享了,如果你想知道就来007听覃杰分享吧
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
讲故事确实比讲道理更有用,在不知不觉中会跟你达成一致的想法。
这就是发生在咱家的一个很小的故事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但是一个灵魂会影响另一个 灵魂这个黄金法则也是我深信不移的
好拉,今天就这样拉,明天见!
我是青三妹,坚持日更第116天
全球影响力写作成长社群,左手写作右手品牌,如果你也想改变
欢迎扫描下图与三妹一起成为长期主义践行者,让我们遇到更好的自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60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无知的游历:新疆记3
下一篇: 无知的游历:新疆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