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弃猫》,被村上春树修复了的记忆

佩兰 2023-07-28 08:37:26

《弃猫》是村上春树的新作,只有三万多字。我看有买了纸质书的读者吐槽这本书的装帧,纸张厚到不容易翻页,就买了电子书。写文章的人都知道,三万字其实不足以支撑出单行本的书。若是小说,顶多算中短篇。但是,《弃猫》文字虽少,却是村上春树作品中意义最非凡的一本书。“我拼了命把它写出来。作为写作之人的一个职责。”将来,研究村上作品的人,一定也绕不开这本书,《弃猫》里,有村上春树“藏在小说中的很多心事。”《弃猫》是非虚构作品,用第一人称写作。这本书还有个副标题,《当我谈起父亲时》。熟悉村上春树作品的人,看到这副标题一定会联想到他另一本谈跑步的书吧,《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在这本书里,村上比较完整地回忆了父亲和家族,直面了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写父母,中国作家普遍是亲情回忆,直接抒写《我的父亲》或《我的母亲》。朱自清的《背影》堪称散文经典,“背影”是记忆里的一个“点”,父亲笨拙地爬上站台去买桔子的背影,也成了文学意义上的背影,令人难忘。对村上春树来说,儿时随父亲到海边丢弃一只猫的记忆就是那个“点”。虽然这本书的文字平实,也不会令人感动到落泪。但读完却像有什么厚重的东西堵在心口,你知道作者娓娓道来的文字背后,有像山一样的宿命的无法言传的存在。甚至会联想到自己——是哪些记忆造就了现在的我 我这几天在看的另一本书是《如果记忆能修复》。书的作者是心理学博士亚历克斯.洛伊德,他写到,“你的祖辈可能经历过一些事,而这种记忆会传承下去”。换句通俗的话说,我们身上活的不止是我们自己,可能有几代人的记忆。这些记忆“最终塑造了你的信念、思维、感觉、大脑中的化学物质和行为。”在《弃猫》中,村上春树写了两只猫。第一只是他小时候父亲带他去丢弃的猫,那只猫比他们更早回了家,弃猫失败,父亲如释重负。他两次描述了扔猫那天父亲的模样:看到那只本应被丢在海边的猫抢在我们前面回了家,他神情中的惊讶不久就转为叹服,接着好像还松了口气。联想到父亲也有被祖父母“抛弃”的短暂经历(村上的父亲小时候曾被送到寺院当和尚,因无法适应又回了家)。他只能凭空想象,“这类记忆恐怕会成为看不见的伤痕,纵然深浅和形状会逐渐变化,也还是会纠缠人一辈子。”显然,村上春树直接将父亲村上千秋比作那只弃猫了。也许,村上春树的基因里,也有弃猫的记忆吧 虽然那只猫自己回到了家,但它、他怎么回去的 经历了什么 心灵上是否蒙上了阴影 对我有怎样的影响 包括父亲从军参战的经历,他是否杀过人 经历过什么 第二只猫是爬到树上的一只小白猫。上树容易下树难,那只猫爬到高处不敢下来,村上春树的父亲也无计可施。过了一夜,猫不见了。村上春树终生都惦记着它,并用作家的思维方式找寻到了答案:最终,我们每一个人不过是把这份偶然当成独一无二来生活罢了。多么轻描淡写,又多么无可奈何。弃猫和猫失踪都是小事,跟父亲成长的“不幸”年代比起来,似乎不值一提。写父亲太沉重,想到弃猫的小事,就顺利写出来了。因为,“正是这一件件小事无穷地累积,才让我这个人长成如今的模样。”对于往事,父亲不言说,我亦不追问。父子两代人“个性中都有相当倔强的部分”。村上春树一直以为(担心)父亲曾参与南京大屠杀,调查得知“父亲以一年之差,堪堪避过了南京之战。听闻这一事实,我一下子松了口气,有种卸去一块心头大石的感觉。”书中有大量篇幅写父亲的军旅生涯,他坚信战争给父亲的生活和精神带来的改变,是“现在的我”。作为独生子的村上春树,当上职业作家后,“常有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突然冒出来,我们的关系变得更加扭曲,最后几乎决裂,有二十多年没见过彼此一面,没什么大事基本上不会说话,也不会联系对方。”直到父亲去世前不久,他才和父亲面对面交流。“当时我年近花甲,父亲就快九十岁了。”“父亲和我在病房里进行了一场笨拙的——也是他人生最后的、极为短暂的——对话,达成了和解。”接受父亲。这无疑也是作家跟自己的和解。写作是一种疗愈,也是对记忆的修复。《弃猫》的写作,无疑是对父亲记忆的修复,深度的自我疗愈。好的作家,深谙心理学。荣格说过: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村上春树在《弃猫》,暗合了这一理论。有人说这是一本“生命之根本的书”。在文字里探求生命之根本是作家的使命,只是这一本,直面父亲、家族和历史,“如鲠在喉咙口的细刺”,更为沉重罢了。写完,刺也就拔除了。相关文章跟生活和解——读《一个人的朝圣》看穿无常,无非皮囊——读《皮囊》这本书我买来20多年,现在才读完了不起的小说家——读《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是不是所有的友谊只能共青春 ——读《烛烬》学会接受谢谢你在看

父亲节文案?

父亲节文案:

父亲节文案 父爱无声却滚烫

我的父亲没有散文诗,他的日记本只有给别人干活的日期,他的手上全是茧,他很平凡,他什么都给不了我却什么都给了我。

没有哪一个人真正了解自己的父亲,但是,我们大家都有某种推测或某种信任。

——米南德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目送》

父亲和每个普通人一样,肩负着那个不幸之极的时代微不足道的一角。

——村上春树《弃猫》

我从童年的方向,看到的永远是你的背影。沿着通向君主的道路,你放牧乌云和羊群,雄辩的风带来洪水,胡同的逻辑深入人心。你召唤我成为儿子,我追随你成为父亲。

——北岛《给父亲》

小时候家里住着超人,他是个不会懦弱的超级英雄的存在。但是我长大后才发现,超人也是人,有多少肮脏卑鄙累人都从爸爸面前闪过了,他之所以能够坚强地挺过来是因为有要守护的人,不是别的理由。

——《请回答1988》

拥有思想的瞬间,是幸福的;拥有感受的快意,是幸福的;拥有父爱也是幸福的。

——琼瑶

当我7岁时,我感到我父亲是天底下最聪明的人;当我14岁时,我感到我父亲是天底下最不通情达理的人;当我21岁时,我忽然发现我父亲还是很聪明的。

——马克.吐温

村上春树为何不吃中国菜,也拒绝生育后代?

因为村上春树的父亲曾是侵华日军,并可能杀害过战俘,所以他觉得很痛苦很羞耻,所以他不吃中国菜,也不想自己的后代因为这个事情很痛苦,所以他选择拒绝生育后代。

村上春树是日本的现代著名小说家,他的代表作主要是《挪威的森林》和《且听风吟》等等。其实有看过村上春树的书的或者是有了解过他的朋友都知道,其实他一直有活在父亲的阴影中,也一直呼吁自己的国家要正式历史。

2019年5月,村上春树发表了一篇文章,名叫《弃猫,提起父亲时我要讲述的往事 》,这个主要说的就是自己父亲是侵华日军的事情,还有自己身为直系后代所造成的的影响。在此之前,他也发表过一些文章,所以,这也不是村上春树第一次呼吁日本要正视历史了。?

5月发表的这个文章在中国引起了热议,很多网友都纷纷表示赞同村上春树的行为,我也是。同时我也觉得这个是需要多大的勇气才可以把这个事情给说出来。日本一直以来对侵华的很多事情都保持着不知道不承认的态度,但是大家都知道,做过的事情是无法抹掉的,就算是不承认,但是还是存在。

只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和村上春树一样,身为侵华的后代觉得耻辱。村上说其实这个也是他和父亲疏远的原因,因为他只要想起父亲曾做过这样的事情就觉得耻辱,所以他才会做出这样的一个举动,并且坚持和自己的妻子不生育后代,因为他自己不确定自己的孩子会不会一样的承担这样的痛苦。

但是也是因为这样的举动,遭受到了日本右翼的猛烈攻击,有日本右翼甚至发起拒买村上春树的书的活动。对此,村上春树强调,他希望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对抗?歪曲历史?。?所以该为村上这样的行为点个赞!

惊艳一山的沉默

我家旁边有一座山叫做榉林山。它在太平山北侧,因那一带榉树较多而得名。山脚下有一个公园,叫做榉林山公园。

我常常在晚饭后漫步榉林山。从公园入口进入,穿过树冠如盖的小广场,顺着蜿蜒的小路、曲折的木栈道缓缓前行,再沿着上山的石台阶漫无速度地走,走走停停,看两边树木丛生、山石连绵。

由于总是傍晚出发,经常是出门的时候天还亮着,等上到山顶以后,天也蒙蒙暗下来。于是我总能看到心中最好的两处人间美景——山腰看万物生长,山顶看万家灯火。

每每到了山顶,在电视塔旁边的大平台上,安安静静,看着山脚下的城市高楼林立,楼上的窗户里透出温暖暖的光,星星点点。顺着平台走半圈,到了面海一侧,感受海风徐徐,看着海边路灯顺着海岸线蜿蜒,路上车水马龙,像是给海岸线嵌了一道金边,一直延伸到尽头,仿佛跟海岸那边也连了起来。

这时候,电视塔上的霓虹灯亮了,把整个平台也照得明亮,瞬间惊艳了一山的沉默,心中升起一种难以形容的欢愉。

岁末年初,工作上事情较多。许久没去爬山的我,终于在上周末找出了时间。

于是早早地收拾妥当,不到下午四点就出了门。可能是冬日较冷,公园里没有别人,小路上、木栈道上、石阶上,都只我一人。一路上,风有点紧俏,树木有些萧瑟。

上得山顶,平台上的风更猛一些,看着山下人家,一如往常的平平常常。转到面海一侧,风景却是极为惊艳。远处,落日、晚霞和海水混在一起,一湾海水和半边天空都被染成橙红色,浪一起,海面上像是撒满了点点碎金片。

不知怎的,突然就想到了晋元帝那句“长安与太阳谁远?”

明帝第一次回答,太阳更远,因为只听说有人从长安回来,从没听说有人从太阳那里来。第二次回答的却是“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宋代有人写过一首《乡思》: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呵,我这也算是“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晚霞遮”。

起先没有注意,这时候才发现心中的惆怅像那远处的海浪一样源源不断涌起。

这惆怅,倒像是沉默了一山的惊艳。

我一直没想清楚怎么面对我的父亲。过去,他是一个勤劳、勇敢、担当的人。可后来,他变了。

种种原因,我现在一直不愿意跟他说话。我宁愿把自己装在工作里,装在忙忙碌碌的日常生活里,装在零星琐碎的柴米油盐里,也不愿意主动去给他打个电话。再难、再喜,也都不愿意。

我知道,无论那个“原因”是谁的问题,也无论他是不是真的错,我现在这种“不愿意”的情绪终归是我的问题,是我的错,这是由我的“儿子”的身份决定的。

我总觉得,有些话是要当面去说的。可每每到了鼓起力量想要迈出一步的时候,又缩了回来。这两年,我始终没有离开过这个城市。客观上,疫情管控,天各一方;主观上,我就是有一些怨,就是不想说。

看村上春树的《弃猫》,有些情景是那么相似。我和父亲的种种空白、无言,让我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可我不是村上,我有些话写不出来,拼了命也写不出来。

书上有一段话:如果我们能在人生的某个阶段,从这些角度出发,努力修复我们的关系,也许情况会和现在有所不同。不过对 那时的我 来说,与其再花功夫探索和他的相处模式,还不如集中精力,去做眼下自己想做的。

现在的我,就是上面句子里那个“那时的我”。海明威的“冰山理论”认为,八分之一的可见在海面,八分之七的不见在海下。可是现在,在我这里,那冰山是深深地悬浮在海水中间的,几乎没有露出海面的可能性。

新年已至,春节将到。心中多了一些无可名状的惶恐及忧惧。多久?到底要多久?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又一次春节临近的时候,我又一次地期待:有一天,我和他能够和解,也和我自己和解。

希望这个期待不要被辜负。

希望,这个期待,可以惊艳一山的沉默。

说明:

我是忘川,欢迎再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58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