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列宁和卫兵的故事》是不是真的?

柳华 2023-07-28 08:33:25

清楚地记得小学语文课学过一篇课文,《列宁和卫兵》。那天我发了条一“万能的朋友圈”,想知道现在中小学语文课本中还有没有这一课。我微信通讯录有近5000人(刚瞅了一下4992),虽然很多“朋友”没什么互动,早把我拉黑删除了的肯定也很多。但常互动的朋友圈里,我知道有小学老师,也有中学老师、大学老师,还有很多中、小学生家长。有个70后的朋友说“应该没有了,太老了”。有个80后的朋友说“反正我上学的时候学过这篇课文”。有个前同事家家有读六年级的儿子,她专门问了,也说“没学过。……所以我得到很确定的答案是“现在没有了”。80后之前的人,不知道“列宁和卫兵”的故事者,大概也不多吧 不知道别人发现没有 收录进学生时代语文课本里的文章,不管有没有要求背诵,其实是很难忘怀的。比如我至今记得小学四年级的一篇课文,第一句是“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我们,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题目好像是《最可爱的人》,在那篇课文里,我还学到了“雪中送炭”这个成语。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后来看到原文,才知道收录进课本时做了删改,把“妻拍打着润儿……”那句给删掉了。荷塘月色是朱自清趁老婆哄孩子睡觉,一个人去散步时看到的景色,如此生活化的内容为什么删掉 难道是怕青春期的同学理解不了 以为像学《核舟记》,每读到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就有男生怪怪地吃吃地笑 为什么想起《列宁和卫兵》 半年前,我去看房子。那是西海岸一个新开发楼盘,一期已经交付,二期正在预售。置业顾问带我们去看一期的环境,不远处的二期工地,脚手架林立,颇有些鳞次栉比的意味。现在的小区通常都是封闭管理。有门禁卡方能出入。在入口的栅栏门上,我看到一块电影画报大小的牌子,上面是《列宁和卫兵的故事》。一下子就想起“这是小学时代学过的课文啊”。挂在小区出入口,目的是非常明确的。虽然文字早就不记得了,但故事内容哪会轻易忘记 列宁要进办公区,守卫是个新人,不认识列宁,坚持要检查他的通行证。旁边有人走过来对卫兵说“这是列宁”,卫兵仍坚持要看证件,列宁拿出通行证供检查,并表扬他“你做得对……革命纪律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我也不例外。”这种故事放在小学课本里的教育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即便是个小孩子也很好理解:列宁是领袖,伟大人物,不仅一边走一边思考问题,还对士兵的检查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耐烦,反而表扬了他;士兵不认识列宁,只认证件,他坚持原则和立场, 卯是卯。知道他是列宁同志之后,立即表达了歉意“对不起,耽误了您的时间。”当年,叫一声“同志”真亲切。我小时候在部队长大。部队大门当年是有战士站岗值勤的,持枪。每有穿四个兜的军官出入,值勤战士就会立正敬礼,军官也会边走边回敬礼以示致意。我可能比别人更容易理解“看大门”这件事的意义。以前在国企上班,当年私家车还没进入家庭,大家都骑自行车上下班。通常单位制度里都有一条“出入大门要下自行车”,就是进出大门时不能骑在车上,要下车推一段,有人也会一只脚蹬在脚踏上溜一段,过了大门再上车骑走。很多人是不愿下车的,以为多此一举,一溜烟就骑走了。为什么要停一下 现在想想,大概是为了让看大门的人认清来者何人,另一方面也体现对看门人的尊重。最近复又想起这个故事,是因为疫情。大连一街道办副主任不配合防疫登记身份证信息,还打电话“找卢书记协调”,负责小区值勤的志愿者说“我管他谁呢”。瞧这情景,多像“列宁与卫兵”故事里的 志愿者不认识主任,坚持要登记身份信息,只是主任却没像列宁一样,而是打电话找分管社区的书记,让他通融一下,仅仅是为了不填写身份证信息的特权。我相信以街道办主任的年纪,肯定是学过《列宁与卫兵》这篇课文的,在她的小学时代。但是,她为什么像没有受过最初级的教育 特别是作为一级官员,肯定是经常学习党性原则,在大会小会上也天天讲日日讲月月讲不忘初心什么的,为什么疫情之下还想着找熟人打招呼以方一己之便 我不是想不明白。是太知道,这种人已经享特权习惯了,搞特殊习惯了。只不过疫情来了,忘了收敛,一下子就暴露了本性。还有前段时间石家庄“不戴口罩强行外出,被拦后态度恶劣”的大爷,经查,当事人是某公安局退休的副局长。因其辱骂防控执勤人员“你算老几”,造成不良影响,受到“党内严重警告”的处分。差不多一年前,武汉疫情刚刚暴发之时,有个官员因无端指责呵斥护士不打扫厕所被曝光,也受到了处分。不论是大连的街道办副主任,石家庄的退休公安局长,还是武汉某市场监管部门的官员,如果他们脑袋里装着列宁和卫兵的故事,如果他们能放下副主任、副局长、副科长的架子,回归到做小区居民、守法公民、患者的身份,哪怕就是暂时一下下的身份回归,有一颗平常心,也许就不会如此张扬了吧 出现这些事,这些事发生在他们身上,一定不是无缘无故。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其实都是之前修来的。包括河南济源因打秘书长被撤职的书记。我比较好奇的是:《列宁和卫兵》的故事是不是真的 是不是杜撰出来的 为什么要从课本里删掉 是不是发现——其实没什么教育作用 应该是真的。越是高级官员、大领导越会遵守公序良俗,低调有内涵。能想象国家领导人吃小笼包不付钱吗 是不是得起模范带头作用 从课本里删掉,是国际形势、世界格局已经发生变化。不再是“苏联老大哥给我一辆破洋车,苏联老大嫂给我一件破棉袄”的年代了。有普遍的教育作用,比如我周围的很多人都记得“列宁与卫兵的故事”。只是义务教育课本里,换上了更有现实教育意义的其它文章了吧。自问自答。以上。推荐阅读疫情之下,更要有积极的心态平凡的人给我最多感动“试着原谅人生的平凡”别只盯着耳光,问问机关领导为啥不在自家吃早餐吧 今日荐书《诺贝尔文学奖经典作品》

全4册118元/套

包邮,敬请放心购买。

点 下单,可货到付款!谢谢帮点个 在看

列宁小时写作文的例子

1. 列宁小时候的故事(100字的 故事一:列宁写作文

列宁在中学里学习,功课很好,各科成绩都是五分,年年得到一等奖。他十七岁中学毕业的时候,还得了金质奖章。

老师指定的家庭作文,常常规定两个星期交卷。许多同学往往拖到交卷前一天的夜里,才匆匆忙忙地写出来。列宁不是这样,老师指定了作文题,他当天就动手。他先拟好作文提纲,接着就打草稿。他把打草稿的纸竖着对折一下,分成两栏,在左边一栏里打草稿,并且根据提纲的次序在草稿上标出号码。在右边一栏里,写上许多引文,或者补充许多新的内容。快到交卷的日期了,他就根据右边一栏的材料修改草稿,再写在另外的纸上。最后,他把修改好的稿子清清楚楚地誊在作文本上。

列宁打草稿用铅笔。他把铅笔削得尖尖的,草稿上的字笔划很细,又清楚又整齐。

那个中学的校长就是列宁的语文老师。他常常称赞列宁的作文成绩好。他对列宁的母亲说,列宁作文肯用心思,考虑得很周密;写的文章内容丰富,很明确,很简洁。

故事二:诚实的孩子

列宁八岁的时候,有一天,跟爸爸到姑妈家去做客。

表兄弟表姐妹见到列宁都很高兴,拉着他一道去玩。他们在房间里捉迷藏。列宁不小心碰了桌子,桌子上的一只花瓶掉下来,打碎了。孩子们正玩得起劲,谁也没有注意,还是互相追赶着。姑妈听见声音,跑进来一看,花瓶碎了,就问:“是谁打碎的?”表兄弟表姐妹都说:“不是我!”列宁也低声说:“不是我。”姑妈笑着说:“那一定是花瓶自己打碎的。”大家都笑起来,只有列宁没有笑。

回到家里,列宁躺在床上不说话。妈妈问他为什么不愉快,列宁把打碎花瓶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叫他写信给姑妈,承认自己说了谎。

过了几天,邮递员送来姑妈是回信。姑妈在信上说:“你做错了事能自己认错,是个诚实的孩子。”

故事三:列宁和卫兵

十月革命刚刚胜利,一天早晨,朝阳透过薄雾,把金色的光辉洒在高大的斯莫尔尼宫上。

人民委员会就设在斯莫尔尼宫,在门前站岗的是新战士洛班诺夫。班长叮嘱他说:“洛班诺夫同志,你今天第一次站岗。到这里来的人很多,你的任务是检查他们的通行证。列宁同志今天要来这里开会,你千万不能让坏人混进来!”

“是,班长同志。”洛班诺夫行了个军礼,“我以革命的名义保证,一定为列宁同志站好岗!”

太阳越升越高,到斯莫尔尼宫来开会和办事的人真多,有工人,有士兵,有农民,还有学生。洛班诺夫认真地检查了他们的通行证。

人民委员会主席列宁来了。他一边走,一边在考虑什么问题。

“同志,您的通行证?”洛班诺夫拦住了他。

“噢,通行证,我就拿。”列宁急忙把手伸进衣兜里拿通行证。

一位来开会的同志看到洛班诺夫拦住了列宁查通行证,就生气地嚷起来:“放行吧,放行吧!他是列宁!”

“对不起。”洛班诺夫严肃地说,“我没见过列宁。没有通行证,谁也不能进去!”

列宁把通行证交给洛班诺夫。洛班诺夫接过来一看,,果然是列宁同志。他非常不安,举手行礼说:“列宁同志,请原谅,我耽误了您的时间。”

列宁握住这位年轻战士的手,高兴地说:“你做得很对,小伙子!你对工作很负责任,谢谢!”

他又回过头来对旁边那位同志说:“你不该责备他。我们就需要这样认真负责的好战士。革命纪律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我也不能例外。

2. 一个关于列宁的小故事,写一篇作文 事发生在前苏联。

一天,一封从查里津前线发来的急电送到了列宁的手里,内容是:“冬天就要到了,士兵还缺乏冬衣御寒,弹药将尽!总部机关迟迟未予答复。”列宁让通讯员把电报送到军需供给部。

一小时后,列宁打电话给部长:“你好,我是列宁,送去的电报你收到了吗?”“没有收到。”“请去检查一下邮件。”

“我马上去,然后给您去电话。”“不,不,我等着。”

部长立即检查邮件,电报找到了。他给列宁回电话:“电报找到了,现在我与同志们研究一下,再给您回话。”

“不,不,我等着。”磋商后,部长回电话:“一切都说好了,现在和军械服装管理处联系,然后把结果告诉您。”

“不,不,我等着。”一番研究后,急电中的问题解决了,并马上告知了列宁。

“谢谢!”列宁说完放下了电话。

3. 列宁小时候的故事 列宁小时候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孩子。 列宁在学校里,每门功课都学得很好。老师讲课,他用心听。老师留的作业,他认真做。 列宁做完学校里的功课,还读许多课外书。他常常把书里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他爱书里那些勤劳勇敢的人,拿他们做自己的榜样。 列宁十分爱护书。他从来不把书弄脏,也不把书到处乱扔。 列宁小时候就是这样学习的。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小时候是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中,除了其他原因外,不懂就问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有一次,他和几个小朋友挖到了一个屎克螂的窝,里面有很多圆圆的粪球。有个同学问:“屎克螂为什么要把粪球滚到窝里去呢?”大家都答不上来,他把列宁给问住了,他答应第三天把答案告诉大家。他回家后,先是向哥请教,又找来好多书籍查找。

第二天,他带来了答案:原来是屎克螂把狼卵产在屎球上,幼虫孵出来后,即把屎球当食物。同学们都满意地笑了。

列宁打碎花瓶的故事

有一次母亲带着列宁到姑妈家中做客。小列宁把姑妈家的一只花瓶打碎了。于是,姑妈问孩子们:“是谁打碎了花瓶?”小列宁因为害怕受姑妈批评,便跟着其他孩子一起说:“不是我!“然而,母亲猜到花瓶是淘气的小列宁打碎的,因为这孩子特别淘气,在家里经常发生类似的事情。但是,小列宁向来是主动承认错误,从未撒过谎。她装出相信儿子的样子,一直没有提起这件事,而是给儿子讲诚实守信的美德故事,等待着儿子能主动承认。有一天,小列宁突然在妈妈讲故事时失声大哭起来,痛苦地告诉妈妈:“我欺骗了姑妈,我说不是我打碎了花瓶,其实是 *** 的。”听说孩子羞愧难受的述说,妈妈耐心地安慰他,告诉他只要向姑妈写信承认错误,姑妈就会原谅他。于是,小列宁马上起床,在妈妈的帮助下,向姑妈写信承认了错误.从此以后,列宁没有再说谎,长大以后,他也通过诚信这可贵的品质获得了人民的支持。

4. 【描写列宁的文章】 在我的印象里,列宁的形象是非常深刻且牢固的.对于列宁,以及由他创建并且在他的继任者延续了七十多年的那个政权,我是不断地认识着,思辩着的.在此同时,那一个个头不高,思想伟岸,为人诚恳,做事如霹雳的和蔼的形象就越发在我的大脑里牢固着. 六十年代开始,列宁的形象被认为遭到歪曲,那是在国内许多的报道里看到的如下报道. —— 苏联的报刊上出现了歪曲伟大的列宁形象的美术作品 —— 如今在苏联的舞台上出现的列宁形象总是被描写成仄斜着肩膀,踉跄着步履,脑袋歪斜地幌着,口吃 那时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苏联人民要那么去做.不久,苏联就成为中国以及鼓动起的中国人民口诛笔伐的世界级对头. 再大些的时候,我多的阅读了现代世界美术家的大量作品,对于那个缠绕国人很久的“看懂”和“看起来很像”的初浅审美观就有了批判的意味,接后来我就对于视觉领域里的“神似”有了强烈地追求…… 也是在这个时候,我开始有了愿意理解那些被批判为歪曲列宁的美术作品的肚量.我也想:在我们一个封闭的国度里又怎么能够让人民轻易地理解那些由于画派的不一而出现的多彩的世界呢. 苏联宇航家加加林的女儿,如今掌管着莫斯科的教育部门的官员.通过她以及国内的授权代表,我开始筹划一次苏联近现代美术作品的展示以及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我从这百十幅作品里发现了大量描写列宁的作品.对方说,不会再有你所说那样的事情了.尽管世界的一些地方已经或者正在拆除列宁的雕像…… 我想我也很难指望看到六十年代我们宣传中的那种歪曲了列宁的图画了.。

5. 你知道列宁的故事吗 实的孩子 列宁八岁的时候,有一天,跟爸爸到姑妈家去做客. 表兄弟表姐妹见到列宁都很高兴,拉着他一道去玩.他们在房间里捉迷藏.列宁不小心碰了桌子,桌子上的一只花瓶掉下来,打碎了.孩子们正玩得起劲,谁也没有注意,还是互相追赶着.姑妈听见声音,跑进来一看,花瓶碎了,就问:“是谁打碎的?”表兄弟表姐妹都说:“不是我!”列宁也低声说:“不是我.”姑妈笑着说:“那一定是花瓶自己打碎的.”大家都笑起来,只有列宁没有笑. 回到家里,列宁躺在床上不说话.妈妈问他为什么不愉快,列宁把打碎花瓶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叫他写信给姑妈,承认自己说了谎. 过了几天,邮递员送来姑妈是回信.姑妈在信上说:“你做错了事能自己认错,是个诚实的孩子.” 列宁怎样作文 列宁在中学里学习,功课很好,各科成绩都是五分,年年得到一等奖.他十七岁中学毕业的时候,还得了金质奖章. 老师指定的家庭作文,常常规定两个星期交卷.许多同学往往拖到交卷前一天的夜里,才匆匆忙忙地写出来.列宁不是这样,老师指定了作文题,他当天就动手.他先拟好作文提纲,接着就打草稿.他把打草稿的纸竖着对折一下,分成两栏,在左边一栏里打草稿,并且根据提纲的次序在草稿上标出号码.在右边一栏里,写上许多引文,或者补充许多新的内容.快到交卷的日期了,他就根据右边一栏的材料修改草稿,再写在另外的纸上.最后,他把修改好的稿子清清楚楚地誊在作文本上. 列宁打草稿用铅笔.他把铅笔削得尖尖的,草稿上的字笔划很细,又清楚又整齐. 那个中学的校长就是列宁的语文老师.他常常称赞列宁的作文成绩好.他对列宁的母亲说,列宁作文肯用心思,考虑得很周密;写的文章内容丰富,很明确,很简洁. 列宁吸烟的故事 列宁上大学时开始吸烟.列宁的母亲是医生的女儿,她懂得吸烟的害处.她对儿子吸烟上了瘾感到很伤脑筋,曾多次叫列宁戒除这一不良嗜好.开始,列宁面对着母亲的劝告只是微笑着说:“妈妈,我是健康的,吸这点烟不可能造成多大的危害.”母亲疼爱儿子,她想了许多办法叫儿子戒烟,可都没有效果.后来,她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 有一次,母亲对列宁说:“孩子,我们是靠你父亲的抚恤金过日子,抚恤金是不多的,每一样多余的花费都会直接影响到家庭生活.你吸烟虽然花费不多,但日久天长,也是一笔不少的开支,假如你不吸烟,那对家庭生活是有好处的.”那时,俄国的纸烟并不贵,母亲是为了叫列宁不吸烟才这样说. 列宁听到母亲的话,很受感动.他对母亲说:“好好,您说的这些过去我没有考虑到.好!从今天开始,我不吸烟了.”列宁说完,把口袋里的烟掏出来放在桌子上,不再摸它了ine)评为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100人之一.。

求英文版 列宁和卫兵的故事

After the success of the Communists in the Russian Revolution of 1917, Vladimir Lenin, being the leader of the Soviet Union, went to Kremlin for a conference. As Lenin did not have his passport with him, he was stopped by a soldier at the front gate. Then a man came out and scolded at the soldier, said, "This is Comrade Lenin, why don't you let him in?" The soldier answered, "I know he is Lenin, but he does not have the passport." Lenin stopped the man immediately, and said to the solder, "Dear comrade, you have done correctly!"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588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