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苏有个男家长“怒退家长群”上了热搜。视频中的爸爸说:
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你们上课不用心教,下课让我批改作业,那我要你们干什么
我那么有时间守群消息,我不会自己教吗
整天不是让我去报补习班,就是让我帮忙批改作业,改完作业还要昧着良心说老师你辛苦了,说实在的,辛苦什么 我教我改是谁辛苦啊
这番话据说引起了很多家长的共鸣。
我一度怀疑这是个假爸爸,拍视频是为了吸引眼球。
你是退出家长群了,你孩子还在不在班里上学
退家长群容易,孩子退学容易吗
要真把孩子领回家自己教,我也是服气。我们从小就知道爱迪生也是妈妈领回家教的,在家能教出个发明家那也说不定。
这要是个真爸爸,只有一种可能,他的人际沟通风格需要向圈里靠一靠。
不管怎样,“怒退”都不是好看的、优雅的姿态,何况还发表了这一大篇陈词。
你就退出家长群谁能拿你怎么样 别说家长群了,连家人群都有人会一言不合愤而退出。难道老师、别的家长会把你八抬大轿抬回来,三顾你家庐把你请进来 家长群离了你不转
怒退,愤然……只能说明一个人在沟通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连跟老师理性、平等、尊重沟通的能力都没有,跟受了多大委屈一样,没时间给自家孩子辅导批改作业,有时间拍视频啊
说老师“你们上课不用心教,下课让我批改作业,那我要你们干什么 ”你有根据吗
哪个老师上课不用心教 哪个医生不想把患者治好 批改(可能是检查吧)一下孩子的作业,就怀疑老师“上课不用心教”
我不是老师,也觉得这话特别刺耳。
我孩子接受9年义务教育期间,基本上是让家长检查作业并签字,没有批改一说。难道这届家长都要批改作业了
至于“还要昧着良心说老师你辛苦了”……啧啧,一个戴眼镜的中年老父亲说这种话,这情商啊,还真愁人。
不知道退家长群还录了视频的这位家长,多年以后回想此情此景,以为是好汉当年勇呢还是肠子会悔青。
2
偶尔会怀念没有微信的时候。
虽然有了微信,沟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便利了,不管你人在何地,身在何方,只要有网络,就能想语音语音想视频视频,随时随地找到你。
没有微信时多清静啊,哪有这么闹心。也没有这群那群,没有那么多关系需要考虑。
从前的老师、家长们不在一个群里,好像也没耽误教书育人祖国的花朵健康成长,也没那么多事事儿。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写在黑板上,孩子抄在本子上,记错了到底是写几遍生字、做哪个练习,打电话问问同班同学……没有微信群布置作业,提醒家长孩子什么,上学的日子还不是一天一天地过
但是,时代总是在进步的。有了微信群,就有微信时代的规则。动辄有人吐槽家长群,老师就喜欢吗
前同事小吴就是个老师。微信出世后,我们都开始兴奋地添加好友,我要加她微信她说没有,说有家长要加她微信她也不加。谁都有可能“上了一天班烦都烦死了”,下了班难道还想被微信打扰
教师只是上千种职业的一种,不能因为冠了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24小时开机,随时欢迎致电发微信问问题吧。
我外甥女现在也在当老师。听说有家长也有学生加了她微信,上上个周末,有学生直接把作业发过来让“老师给检查检查”,我听说了,也没问她是怎么做的,就说:“周末是休息时间,为什么要给检查作业 ”
一个学生发来让给检查检查,五十个学生呢 有没有时间概念 懂不懂尊重界限
老师们敢不敢说“这是我的休息时间 !”
换了我,我会装作看不见,该讲的题拿到课程上统一讲。
我以前不这样,以为当老师就得春蚕到死,就得蜡烛成灰,就得头顶白粉笔沫被歌颂。
这不公平。老师首先是个人,从事的是一个叫“教师”的职业,跟工人农民公务员医生护士快递员导购员……一样,为稻粮谋,只不过这个职业有它自己的职业化属性,容易有晕轮效应,被神圣化。
我女儿读初中时,有几次过了放学时间她还没回家,很着急地打老师电话,老师从来没接过,换手机打也不接。
我现在觉得老师是对的。每个家长放学后都来打扰老师,全班七八十个人(当时的班额84还是75),他(她)有没有属于自己的喘口气的时间 老师也有家务活要做有孩子要教育有父母要照顾……啊。
3
至于家长群。
我女儿上了高中才有微信,我只进过高中的家长群。
呵呵。不客气地说,真是什么妖魔鬼怪都有。社会有多复杂,人有多复杂,家长群就有多复杂。我自己也可能是别人眼里的妖魔,基本上不说话。
我写 文章,当然希望自己的文章多点阅读,偶尔也会推送到一些群里“宣传一下”。我很知趣,家长群就从来不发。除了班主任老师,我也没加过任何一个家长的微信。
高考结束后,老师在群里发过通知,让大家先别退群,说可能还有录取方面的事情要通知。
我觉得班主任刘老师的情商就特别高。作为群主,她只在群里通知需要众所周知广而告之的事情,从来没让家长给自己的孩子投票,也从不参与家长的讨论或者争论,更不干涉家长们在群里发什么。
换了我,可能就忍不住,请做保险的家长不要在群里发保险广告,请不要拉投票拉赞助水滴筹捐款砍价,不要发跟教学无关的内容,不要发来路不明的谣言文章,不要刷屏……
这些,我在家长群都见过。
我老公和我当时都在群里,我把他给拉进去的,怕有什么重要消息我看不见,以为多个人多个眼睛和耳朵。有次一个家长在群里发了条明显的谣言文章,那段时间有抵制日货还是韩货的风潮。他忍不住就怼人家,我恰好看到。那个气啊——
你神经病啊,都是家长,你又不是群主,你有必要得罪人吗 他是蠢货他没见识他发的是谣言你知道就行了,你跳出来干嘛 唯恐别人不知道你知道 你吃饱撑的 你闺女考第几名啊 ……
把他好一顿数落。
那个家长群,我是在高考结束大学都快开学的时候退出的。当时,有个一直很活跃的男性家长在群里倡议,说让“这个群永远保留着”,眼看就奔着友谊地久天长去了。我就默默退群了。
孩子们同学一场,该有的缘分是他们的。
其实,你退或不退,家长群它还在那里。
推荐阅读
老师,别让家长给您的孩子投票了
你讨人厌,可能是因为不懂尊重界限
为了学会使用二维码,我们的父母有多努力!
今日荐书
《中国古典生活美学四书》点击 购买,点次条见详情!谢谢你在看
模板:首先和群里家长打一个招呼,然后说明为什么退群,并表示要退群,接着对群里的家长和老师表示谢谢,最后祝福一下群友。
例文:各位家长老师早上好!时光飞逝,我家孩子不知不觉已经在这里毕业并且将进入新的学府,因此现在我来这里和大家告一下别。非常感谢老师这一年对我家孩子的谆谆教诲,并感谢各位家长在群里对我的提出育儿和教育建议。最后,祝福群里各位未来一帆风顺,无往不利!
1、我们要感谢老师给了我们知识。感谢老师对我们的精心培养,让我们认识了许多美好的事物。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你辛苦了!感谢您的孩子的培育和关怀!
3、老师,我这孩子真是太辛苦你,麻烦你了。谢谢。
4、感怀您常给予指导和沟通让亲子间的互动更愉快,学习的动力也更有趣。
5、孩子一个多月的幼儿园生活,让我感触很多。宝宝是一个淘气、胆大、不怕生的孩子,入园以来,老师们以极大的爱心、耐心、信心、责任心关心他、爱护他,用鼓励、赏识、参与等教育方法帮助他,把爱渗透到宝宝幼小的心里。谢谢老师们!
6、感谢老师对我孩子的关爱与照顾,孩子的成长需要你们的关怀与辅佐,对你的感激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但却记在心中!祝愿老师桃李天下,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孩子的明天会因为有你的教育而感到骄傲!
7、春蚕一生没说过自诩的话,那吐出的银丝就是丈量生命价值的尺子。敬爱的老师,您从未在别人面前炫耀过,但那盛开的桃李,就是对您最高的评价。
8、悦耳的铃声,妖艳的鲜花,都受时间的限制,只有我的祝福永恒,永远永远祝福您,给我孩子智慧之泉的老师!祝您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9、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阳光和水分,更需要我们真诚的理解、尊重和关爱。我们相信,爱是沟通我们与孩子心灵的桥梁。在这一点,你们的做的真的很好很到位,我的孩子时常表现出来对别人的关爱让我们很欣慰,谢谢你们,希望孩子们今后在你们那边能够越来越懂事,越来越开朗!
10、老师像大树,头顶蓝天,脚踩大地,默默地为社会造福。
幼儿园老师也应该客观地看待家教沟通的问题,尽量以公平、有效的方式方法跟家长沟通。
1.家长、学校和老师,应该通过协调、沟通和妥协,找到一个责任的界限,建立起一个更有秩序和合理的“家校关系”。
2.人们一直在强调,要提升教师队伍的质量以及教师的待遇,要把孩子交到放心的人手上。但回顾十几年前,那时候教育资源还不够丰富的时候,老师虽然严厉,打伤孩子的事件却并不多,老师的学历也不高,但是对孩子却认真负责。
3.然而如今时代在进步,甚至进步得太快,我们却一时无法适应老师和家长之间关系的转变。局面的改变,需要老师和家长都少一点激进,多一些理解,同时也要有足够的信任。
4.老师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明确自己作为老师应该承担的工作和责任,约束好自己的行为界限。而家长则要跟老师多进行有效的沟通,对孩子学习的关心,不能只是问问成绩而已。孩子的成长应该是多元的,从学习品质到学习习惯,都是需要家长和老师一起配合、做好引导的。
5.教育不是竞争,不需要争个“是非对错”,而是要在正确方法下,让孩子快乐成长。
在“家长群”中炫富、攀比的现象更比比皆是,原本应该用于家校沟通交流的家长群,变成了“炫富群”“拼家群”“夸夸群”“争宠群”。学校里每个班级都会组建的“家长群”,俨然成了小社会,以致于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一种拍马屁叫‘家长群’,有一种炫富组织叫‘家委会’”。
“压垮成年人,只需一个家长群”“自从进了微信群,每天都是家长会”,看上去,家长们对于“家长群”积怨已久,老师们也满腹牢骚,一肚子苦水。显然,选择“愤而退群”的家长,绝不只有这位江苏家长,而一再引发大众关注的教育问题,也绝不只是“家长群”。
“家长群”该不该退,能不能退,敢不敢退?为什么“家长群”会一再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如何看待家长的种种焦虑?为何“家长群”会成为让家长和老师“压力山大”的“压力群”?家长和老师在共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界限应该在哪里?
这个“家长群”问题,归根到底来自于扭曲的家校关系。一般,家长在加了“家长群”以后,不太敢得罪里面的老师。我们都知道的“画风”是这样的:老师说什么,下面都说“好”“好”“好”,大家都是非常服从的。那么,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情况呢?因为我们的小孩,尤其是初中以下的孩子,一天有近十个小时在学校里,处在老师的托管之下,我们看不到。我们也知道有些学校里经常会发生老师侵犯孩子——类似于体罚或者凌辱等极端事件。家长们迫切地想知道,我们的孩子在学校里是如何度过的?正因为家长不太愿意得罪或者说不太敢得罪老师,“家长群”里面就存在着这样的一种权力关系。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尤其是在小学和初中。高中以后会好一点,因为我们的孩子长大了,他具有自己独立面对这些的能力。
退不退出“家长群”,我都觉得没有关系。事实上,作为一个初三的孩子的家长,我也一直在“家长群”里面,但是这个“家长群”里面在说的任何事情,基本上我是看不见的,因为我把它给屏蔽了。但是,有些具体的、事务性的东西,我还是会去看一看,比如说,明天早上要几点钟上学?需要带什么呀?今天什么时候放学?这些事务性的东西都会在家长群里面交流,微信群为我们提供了这种交流的方便。我们需要看到的是,问题不在于微信群本身,以前没有微信,家校也在沟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564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