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日,江西婺源某小学一名副校长当着学生的面,把孩子们吃剩的早餐全部吃光。视频传到网上,有媒体称:网友怒赞,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还说“开学第一课!非常有意义。”我不否认校长的好意,相信她真的是很诚恳地想教育孩子们节约粮食。毕竟眼下也在号召这件事,要与时俱进,毕竟作为教育工作者,也应该告诉孩子们“一粒米不容易,农民伯伯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悯农》咱就不背了,上过小学的人都知道。但说实话,这段视频“成功地引起了我的不适”。有生理上的,更是心理上的。首先是吃相不太雅观。开始我以为是校长陪吃开学第一餐被拍,就想,好事啊,人家日本学校的饭都是“校长先吃”。我没参观过日本学校,是通过亚洲通讯社长徐静波的文章了解到的。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学生吃到的食物的安全,校长都先吃过了,师生们就都放心吃吧。可是,为什么不坐下来吃呢 吃那么快真的好吗 如果是以身作则的示范,是不是可以细嚼慢咽一点,从容一点 前段时间我还看到一则小品文,有人问一位禅师(也许是美食家):“你为什么一粒米一粒米地吃饭 “禅师回答”这样吃,才知道这粒米跟上一粒米有什么不同”。虽然现在做什么都讲求效率,但是能慢下来,至少在吃饭的时候好好享受一粥一饭,品尝到粒粒米的不同滋味,不也是人生吗 当温饱普遍解决之后,如何吃得更健康、更美味,更讲究一点,又何尝不是全民教育的课题 学会“吃饭”,本身也是人生很重要的功课。有个词我觉得特别好,“食育”。吃,不仅仅是为了活着长高、长大、增岁,同时也为了修心、养性、心智成长、成熟。回想一下我们从小到大,是不是很多人生的智慧和道理,都是餐桌上学来的 中国传统家长素来“桌前教子”的习惯,小到“筷不插碗,不要越过盘子中线挟菜,不要挑挑捡捡……”大到“让老人先入座,食不言(睡不语)……”等等。如果家长没有“桌前教子”,孩子进入幼儿园、学校过集体生活,就应该由教育机构完成“食育”。江西婺源这位女副校长动机是好的,她正在行使“食育”职责。可能是学校条件有限,学生用餐必须站着吃。我女儿读的高中是一所普通高中,她上了高中我才知道该校餐厅有两个。一个教职工餐厅,是校长老师学校职工的专用餐厅;另一个是学生餐厅,全校从高一到高三的上千名学生在学生餐厅用餐。学生餐厅只有桌子,没有凳子,学生们吃饭都要站着。我没去学校餐厅参观过,只能想象孩子们用餐的场景。班里的值日生将同学们的餐盘放好,用大保温桶统一打好饭菜,再逐一盛到餐盘里,下课铃声一响,同学们排队进入餐厅,找到自己的餐盘,站着开吃……有人说粮食浪费最严重的地方,并不是宾馆饭店,不是老百姓的家庭,而是某些单位的食堂,是大大小小学校的餐厅……我相信是真的。我不相信“教职工餐厅”与“学生餐厅”是同一的标准。小时候在部队长大,始知有“大灶小灶”的等级之分。校长老师们吃小灶,学生们吃大灶,请问学校有没有必要搞大小灶的等级出来 如果校长老师后勤职工都不吃的饭菜,让学生们怎么吃的下 让家长们怎么放心 我至今心疼女儿高中期间交给学校的伙食费。即便有大半年时间因为身体原因她不在学校吃饭,伙食费也都是照缴不误的。以前女儿每次吐槽学校的伙食,我都怼她:你怎么不好好学习考个好高中 好学校的食堂饭菜肯定好。大学更是一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好的教育。想让学生把饭菜吃光光,节约粮食,先花心思把饭菜做得校长先吃,老师带头吃,同学们也能吃得放心是不是 这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人师表的样子。从这个层面来说,江西婺源这位女校长值得点赞——至少,她能与学生“同吃”。让学生吃大灶,自己弄个小灶,算什么 可以这样说:凡是搞两个餐厅,不与学生同吃又要求学生把饭全部吃下、吃光光的学校领导,都很拙劣,都是耍流氓,根本不配教育学生。(单位、公司也是一样)为什么让学生们站着吃饭 就算餐厅面积不够大,容纳不下那么桌椅,能不能把饭按班级打到教室 分发到学生座位上 让同学们坐下来安安稳稳、从从容容地用餐 也让同学们在打饭、分饭、打扫、整理的过程中,学会合作,感知生活的真谛,感恩围绕着“食”的一切 就算不搞仪式说“感谢上帝”、“我开动了”之类的话。可以念叨一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吧 为什么国人从小大都会背诵,到头来仍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 是不是没有形成“信念”乃至是“信仰” 曾参加过某机构的一场活动,用餐前全体人员会讲一句“粒粒皆辛苦,感谢父母”,然后光盘。我对面一位资产过千万的老总,连菜里的葱姜都吃光光了。事隔多年,印象深刻。看完视频才发现上面的文字介绍是“当面吃光学生剩饭”。让我不适的,倒也不是吃别人的剩饭,而是视频上旁边那几个学生的表情。可以用“神情呆滞”“面无表情”来形容。他们怎么可能感动 可能受到教育 即便强迫自己把饭菜都吃光光,那也是忍住强烈的身体的不适吧 迫于校长老师的威严吧 如果饭菜可口的话,孩子们不想吃吗 不知道饭香吗 我丝毫不怀疑女校长教育孩子要节俭的心,毕竟在家里,孩子吃剩的饭菜通常也都被大人吃了。但是,校长当着学生的面吃剩饭,让学生围观,有威慑、惩罚的目的。不知道吃饭之前校长是否发表过什么讲话,看孩子们的表情,不会是开心的、快乐的话语。“不开心的时候吃下的饭,是有毒的。”“带着恨意做出来的饭,是有毒的。”这是一位心理学者对我说过的话。我也不知道校长在吃光学生剩饭之前是否吃过早饭。如果吃过,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为了以身作则,吃掉油条、面条,让自己过食过饱,都是祸害自己的表现,起不到任何“教育”的目的。校长和称赞校长的媒体、网民大概没意识到:如果学生剩饭是一种错,当面吃光学生的剩饭是错上加错。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是起不到教育别人的目的的,感动的只可能是自己。何况,现在还是在疫情期间。且不说保持一米远的距离是否有必要性,疫情期间吃别人剩饭这件事,本身就不是讲卫生的表现。要知道,即便是父母,有些人也不愿意吃孩子的剩饭。我有个朋友,就觉得孩子的剩饭也“很恶心”,所以孩子的剩饭她也从来不吃。也因此更精心做饭,孩子能吃多少做多少,这才是从根本上杜绝浪费。与其吃光学生的剩饭,不如认真调研、了解一下,饭为什么会剩 是饭菜不可口 是普遍剩饭还是个别同学有剩饭的现象 要知道,同样大的孩子,饭量也可能不同,有人能吃三个馒头、两碗米饭,有人一个馒头、半碗米饭就饱了;男生、女生饭量也有不同,通常男生饭量大一点,但也有女生饭量堪比男生……即便做不到精细化管理,可不可以做到管理人性化 也让学生在被教育、被管理的过程中,学到在家里学不到的常识和新知。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吃光学生的剩饭,不是根本性解决剩饭问题的办法 你能去天天吃、日日吃、月月吃吗 不能的话,就是惩罚自己也惩罚别人的自作自受。这样的言传身教还是别提倡的好。“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食育,是教育的一部分,应该是温柔、温暖的,直抵人心的,是带着爱的。相关文章:“把干净卫生做到极致”,应该是最好的国民教育
为什么我把很多问题归结到“教育”上
孩子情绪平和,才是父母教育最大的成功
做最好的自己,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给临沂九中食堂的这个菜谱,点10W+的赞
“撒泡尿照照自己”
我在喜马拉雅上听了很多期高晓松的节目,晓说啊什么的。有时是一边做饭一边听,有时是散步坐车带上耳机听,各种话题真是饶有趣味。
推荐高晓松的《鱼羊野史》,里面有全新历史观——历史有时候是故事,有时候是事故。打开次条可了解详情。点击左下角的“ ”可购买,感谢支持。
谢谢你在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557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当踩到狗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