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地瓜叶之味

佩兰 2023-07-28 06:19:19

朋友给了一包地瓜叶,说是她婆婆在地里采的。

绿油油的,特别新鲜。

她一边往袋子里装,一边交待烹饪方法。我记住了关键词——蒸。

如果有一种农作物是我最熟悉的,非地瓜莫属。偶尔,也会倚老卖老般自诩:“我是吃地瓜长大的。”

地瓜干煎饼,蒸地瓜,煮地瓜,烤地瓜,地瓜粥,地瓜干子粥,地瓜秧子渣豆腐……几乎是七八岁之前对食物的全部记忆。即便不是全部,也会占据十之八九。

我有个大哥,小时候吃地瓜也是吃伤了。他曾说过,“一辈子不吃(地瓜) 也不稀罕。”

一晃又二三十年过去了,不知那个大哥现在馋不馋地瓜 倒是很想问问他。

据说人老了之后,连味蕾也会回忆从前,追索从前吃厌吃烦吃伤甚至“吃得够够的”“再也不稀罕”的食物,并视之为美味。

我爸妈家的饭桌上,经常有一份“渣豆腐”。是渣豆腐,简称渣腐,不是豆腐渣。我们老家也称之为“豆沫子”,是磨碎的豆子加蔬菜碎同煮。

若登得上饭店的大雅之堂,则美其名曰“小豆腐”。

我以前常常怀疑,他们并不是真的喜欢吃渣豆腐,只是在怀念小时候的味道。现在我又觉得,是他们老了,牙也不好了,渣豆腐亦菜亦饭,很符合他们口味。

地瓜叶,我们老家叫“地瓜秧”。主妇们图省事,直呼“瓜秧子”。

想象一幅夏日的乡村景象。泥巴墙上,仙人掌开着黄花,知了在榆树上不知疲倦地叫着,空气里混合着青草味儿,也散发着猪圈的味道……

一人赶着一头牛从地里回来,路过一户人家门敞开着,正在门楼下边吃饭。

看到牵牛人,吃饭的这家打招呼:“下湖回来了 !”

这种明知故问地打招呼,跟牵牛人的回应是一样一样的,“嗯。吃饭的啊 !”

都是废话。也许正是这些废话,构成了乡间最基本的人情。

“揍什么好吃的 ”

“哪有什么,还能吃什么……瓜秧子渣腐……你一块吃点吧 ”

说话的也就是“假客气”一下,牵牛的也知道对方是“假客气”。

这只是打招呼的一种方式,也可以看作一种纯朴的世故。

牵牛的人并没驻下脚步,说了声“不了,俺家里也插这个。”就赶着牛继续往前走了。

泥巴墙上,那朵黄色的仙人掌花,在烈日下开得,简直轰轰烈烈。

我现在想象的这一幕夏日乡村的场景,一定在过去的某一天现场直播过。

新鲜的地瓜秧切碎,太阳底下晒干之后就变成了黑色。收起来,能吃到次年春天。吃的时候拿水浸泡开来,洗净之后与磨碎的豆子同炒。

说实话,“瓜秧子渣豆腐”,不好吃,更不好看,黑乎乎的。况且,地瓜秧很多时候是用来喂猪的,人也吃,猪也吃,常令我有人吃猪食的错觉。

小时候,每每我妈做渣豆腐,不管什么蔬菜配黄豆做成“渣豆腐”,我都会说好像“回到了旧社会”,我妈准会笑着说:“小死鬼,你知道旧社会什么样 旧社会哪有这个吃 ……可怜啊……”

可怜。然后,可能就是一番忆苦思甜了。

新鲜的地瓜叶入菜,似乎是南方的传统。鲁地虽盛产地瓜,并不常见拿新鲜地瓜叶做菜的传统。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吧。

朋友给了一包地瓜叶,回到家我就放到了冰箱里。心心念念着,该怎么做了吃它。

我是相信吸引力法则的。刷手机,无意就看到一篇美食 文章,称红薯叶是“蔬菜皇后”,说它“富含蛋白质,葡萄糖,钙,磷等营养物质,且营养成分高过地瓜茎块。”

那篇文章还教了“蒸红薯叶”的方法。红薯叶,就是地瓜叶子了。

受那篇文章启发,把地瓜叶在冰箱里取出,叶茎分享,一叶两吃。

地瓜叶茎焯水后,炒了青椒鸡蛋。

地瓜叶子洗净控水,加一小勺面粉一小勺淀粉少许盐拌匀,开锅后大火蒸5分钟,佐以自已喜欢的酱料汁。

……

收拾妥帖,拍照发给送地瓜叶的朋友。

她说,觉主那一筷子吃出了高大上的感觉。

清炒的地瓜叶茎,脆爽清甜。清蒸的地瓜叶子,绵软糯香。

真的,人生第一次认真品尝到了地瓜叶之味。

做这两道菜的时候,想起两部日本电影。一部《秋刀鱼之味》,小津安二郎的代表作之一,一部《橙沙之味》,树木希林主演。

看名字都是与美食有关的影片,其实然,也不然,影片讲的都是人生之味啊。

秋刀鱼之味很遥远了,橙沙之味是五年前的记忆。

印象最深的镜头,是树木希林教开铜锣烧的千太郎煮红豆沙。一颗一颗挑选,清洗,浸泡,慢慢地等待,蒸煮,搅动……想象红豆在田野里生长的姿态,耐心等待红豆浸泡几个小时,守候在灶旁静待红豆变软变成橙沙几个小时。

不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如此得到的橙沙馅料足够美味,让小店的生意变好了起来,也让千太郎走出了心理的阴霾。

我在做这两道菜的时候,自觉自大,不惭愧地说,觉得自已越来越会过日子了,越来越懂得生活了。

生活是什么呢

朋友清浅说,“即便生活给了我一地鸡毛,我也要把它扎成漂亮的鸡毛掸子”。

对我来说,是给我一把地瓜叶,也能做出美味,大快朵颐;是把白开水,喝出幸福的味道。

上文:没有什么好抱歉的,这就是生活

推荐:很多男人不懂的道理:饭是做给自己吃的!

谢谢你 在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555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