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不毛之地青藏高原对中华文明有多重要?可能超乎你的想象

过山龙 2023-07-28 05:43:38

现如今,中国人民生活的越来越幸福,但是要问起中国是从哪里来的,许多人都答不上来。人类的起源大家或许有所耳闻,而中国的起源真正有所了解的人却不多。

青藏高原

作为中国气候与地区都比较特别的一个地方,青藏高原对于中国而言极为重要。

板块之间的一次大碰撞

地球起源于宇宙的一次大爆炸,而中国的起源也是源于板块之间的碰撞。我们都知道板块之间存在着剧烈的活动,所以才会有了地震与海啸这样的自然灾害。当然,现在的板块运动相比较于几千万年前已经没有那么剧烈了,所以相比较而言受到的影响也会小很多。而就在6500万年前,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就出现了一次快速而又剧烈的碰撞。可以说中国的出现与这次板块碰撞息息相关。

板块运动

在两大板块的边界线处,由于受到了巨大的碰撞与挤压,所以地面被抬高,形成了青藏高原以及一系列的山脉。青藏高原上大部分地区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有些地方的厚度甚至达到了80千米,气温之低可以与南北两极相提并论。而这一次大碰撞影响到的不仅仅是青藏高原附近,对于国内其它几大高原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各地的高度不同以及特殊的风貌孕育出了我国的大好河山。

喜马拉雅山形成原因

中国的地理格局根据海拔高度的不同被分为三个阶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为第一阶梯,除此之外海拔在1000-2000米的高原被分为第二阶梯,其余地区大多海拔在500米左右,被划分为第三阶梯。如果没有这次板块之间的剧烈碰撞,那么中国的地形也就不会如此的独特。

青藏高原对经济、气候与水源的影响

青藏高原的出现,除了改变了中国的地形地貌,也在中国的经济发展方面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拥有世界上最多的高原湖泊,还有众多淡水湖。各种各样的湖群也形成了奇特壮丽的风景,如高山海子、盐湖、咸水湖等,这些湖泊不仅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还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众多的湖泊

青藏高原还是许多河流的发源地,如长江。长江沿着三级阶梯顺流而下,滋润着华夏大地,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使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相比较于其他地方的经济发展会更加快速。青藏高原还是一个聚宝盆。因为青藏高原本身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资源,铬、铜、水晶的资源都十分的丰富,现如今青藏高原上的矿产资源还未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当有一天国家的发展需要这些资源的时候,青藏高原便可以供给国家的所需。

长江

青藏高原对中国的气候也改变了许多。众所周知,青藏高原由于海拔过高,所以一年四季都处于寒冷的状态,青藏高原上并不适合种地,所以青藏高原上的居民大多都是以畜牧业为主,经济发展相对于其他地区较为缓慢。

喜马拉雅山脉

但是虽然青藏高原的经济发展不是很发达,对于我国其他地区却有着极大的帮助。青藏高原凭借着其地理优势,在夏季的时候,阻挡了暖湿气流的北上,在冬季的时候又有效地阻止了冷空气的流入,使中国部分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环境。青藏高原为中国的西部抵挡了南亚季风,引导一部分东亚季风进入中国东部,让东部地区变成了独特的江南雨乡。

青藏高原调节气候

青藏高原上所蕴含的水资源,能影响整个中国乃至亚洲。其数量庞大的湖泊与面积广阔的冰川为长江与黄河等河流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源,为中国提供了44%的水能。缓解了中国西北部干旱的现象,为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等地带来了绿洲。

埋藏在青藏高原上的古老生命

青藏高原不仅在气候和地势上影响中国,它还是一座“生命之舟”。在2010年的时候,有科学家在西藏的阿里札达盆地中发现了布氏豹,是现如今世界上已知的最为古老的豹类。

布氏豹头颅复原图

在阿里札达盆地里,四处都是干旱的黄土,连青草都很难生存,但是却有着布氏豹存在过的痕迹,所以让科学家们都感到十分惊讶。在经过仔细的研究之后,科学家们发现豹亚科动物的最初起源地其实是在青藏高原。而全世界各地的豹亚科动物都是从青藏高原走出去的。在这里,还发现了一些脊椎动物和北极动物的化石,青藏高原对于生命的孕育与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豹亚科起源迁移

这是因为青藏高原的地势被抬高,所以环境也随之做出了极大的转变。为了适应环境,许多的生物都做出的相应的改变,比如走出青藏高原,向四处寻找新的领地。不少北极生活的动物也来自青藏高原,而在高原上的动物为了抵挡在高原上的寒冷气温,长了又长又厚的毛发,为走出高原走向更遥远的地方奠定了基础。

生物复原图

现如今,青藏高原依旧在不断影响着周围的地区。板块的活动,使青藏高原附近频繁发生地震灾害,我国的一些地震也与此有关。而地球上温度的升高,青藏高原上冰雪融化的速度也加快了,相对应的河流径流量也就增大,这对于中国乃至整个亚洲的影响依旧是不容小觑的。

结语

一次巨大的碰撞让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地貌出现了较大的区别,这次碰撞所形成的青藏高原,对中国而言可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礼物。与此相关的长江流域一直助力着中国的经济发展,而如果没有青藏高原的出现,那么就不会有长江的存在,更不会有现如今发展迅速的中国。

长江源头

对于中国而言,青藏高原并不是别人口中的“不毛之地”,而是一个富含着丰富资源,带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地方,是中国发展所不可缺少的一个地方。而我们能知道青藏高原如此重要,这离不开40年前我国科学家第一次对其进行全面考察。在未来,它还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而我国的科研人员也在深入其中寻找答案。

3634429372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

谁知道关于青海高原的自然环境资料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十分辽阔的大高原,比地球陆地平均高度875m要高出好几倍,有世界屋脊之称,青藏高高原的强烈隆起,成为地球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地质事件,使青藏高原成为地球表面特殊的自然地理区域,从而引起了国际地学界的高度关注20世纪50年代前,青藏高原还是森林茂密、绿草茵茵、江河纵横、湖泊密布,百鸟欢腾、百兽遍野、珍稀野生动植物随处可见的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野生世界。由于人们对大自然的掠夺索取和破坏日益加剧,加上各种自然灾害,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现状是:一是强烈的隆升始终没有停止,每年以平均4-5毫米的速度不断隆升;二是自然地带发生明显变动,主要表现在气温上升,气候干澡,雪线上升、冰川退缩,据 "青藏高原生态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项目专家最新调查显示,30年间青藏高原冰川平均每年减少147.96平方公里,这直接影响全球气候,影响江河水流量和农林牧业生产发展。冰雪线每年后退2-6米;三是江河流径量明显减少,雅鲁藏布江、金沙江、澜沧江、大渡河、雅砻江等自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间各河流径量减少15%,尤其雅鲁藏布江减少26.6%;四是湖泊面积缩少。如青海湖50年代至90年代间湖水下降3.35米。藏区其他湖面积不断蒌缩,有些已干枯消失;五是土地沙莫化、盐化、钙化严重。沙漠化更为严重,据1995年青藏高原沙漠化普查资料统计:沙漠化分布于青海、西藏、四川、甘肃4省区15个地市州的112个县,沙漠化面积为3132.74万公顷,占青藏高原总面积的 13.95%其中严重沙漠化土地430.019万公顷,中度沙漠化土地1736.848万公顷,轻度沙漠化土地965.879万公顷,三者分别占沙漠化土地总面积的13.73%,55.44%,30.83%。青藏高原潜在沙漠化土地298.638万公顷,占青藏高原总面积的1.35%。仅青海省自20世纪50 年代至80年代每年以13万公顷速度扩大,西藏也是如此。青藏高原可能成为远程传输最高效的沙尘源地之一,进而影响全球气候;六是森林锐减,特别是藏东四川甘孜、阿坝二州自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川西森工局在那里开展了大规模的伐木,据统计在川西采伐森林3.44万公顷,为国家建设提供木材623.9万平方米。由于国家,地方、集体、个人都向森林举起刀斧,甘、阿二地由50年代森林覆盖率20-15%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走入森林资源枯竭的困境;七是草原的粗放经营、超载放牧和采挖沙金等人为破坏,导致草地面积锐减,植被越来越少,自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草地退化面积达30%左右;八是植被破坏严重;九是野生动植物资源明显减少,许多珍稀野生动物和植物处于濒危或绝迹;十是地下水位明显下降。20世纪50年代初拉萨创土不过二尺即见水,1983年拉萨6 个测点得到地下水在0.77-1.95米之间。藏区其他地区也是如此。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退化和恶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结果。其中罪魁祸首是人。贫穷的人口是造成生态恶化的主要因素。直线上升的贫穷人口为了生存需求,贪婪地毫无止境地向大自然不断加大索取、掠夺和破坏,造成了生态资源的消耗。
错误的哲学思想和违背自然规律的认识,如"人类中心主义"、"与天斗""与地斗""人定胜天"、"征服自然"以及青藏高原的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口号下,我们一直以自然之主自居,凌驾于万物之上,对大自然和生命万物都轻蔑地"不屑一顾",不计后果地加大索取。只知征服自然,从不知道对大自然的尊重和人与自然平等关系,干了不少愚昧的蠢事,最后导致青藏高原生态资源严重退化。
青藏高原是由脱离非洲板块的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地壳变形而隆起的巨大高原。板块碰撞与高原隆起蕴藏着极大的地壳和地表动力,对周边地区乃至亚洲大陆的环境变化产生着直接影响。青藏高原的地质地貌和生态变异,如气候寒冷干旱,土质沙化、盐化、钙化,河流、湖泊、冰雪退缩,植被退化等。一是对人类社会带来灾难,二是改变整个地球的大气循环模式,三是直接影响世界自然景观格局。

一、青藏高原生态退化,可能引来亚洲水资源枯竭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最年轻的高原。它的隆起与人类从愚昧到文明同步。它不仅是藏民族的摇篮、中华民族的摇篮,同时也是人类的摇篮。这块神秘的总面积达250万平方公里的高原流出的江河有长江、黄河、澜沧江(出境后为印度河、恒河、湄公河)、怒江(出境后为萨尔温江)、雅鲁藏布江(出境后普特拉河)。这些江河不仅抚育了中华民族,也抚育了亚洲广大地区,包含了人类总数的1/2以上。青藏高原水资源和其他生态环境的衰退恶化,不仅关系着中国,也牵动着整个地球、整个世界。
青藏高原是江河之源。中国和南亚、东南亚地区主要江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如果生态环境退化,江河下游国家和地区一是没有高原纯净水源供人畜饮用和灌溉发电;二是流出的江河可能变成"季节河",甚至"无水河",三是生态破坏引发下游洪灾造成悲剧众所周知。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文明之源。人类进化和文明的脚步总是随着水的脚步走来:雅鲁藏布江和金沙江养育了藏族文明,长江和黄河创造了中原文明,印度河和恒河抚育了古印度文明;尼罗河养育了埃及文明。青藏高原是江河之源,自传说时代以来,所有滋润藏族文明,中原文明,古印度文明的水源均来自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水资源的保护,直接关系到社会文明和人类进步。

二、青藏高原的独特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成为地球的生态之源和气象哨

青藏高原是生命的极限区,是天与地相契相合的连接线,是人类可以静静地和大自然交谈的地方。独特的地理位置、地貌、自然环境、气候特征和稀有资源,使青藏高原不但成为江河之源、生态之源,而且还是地球的众山之源。气象专家们认定:青藏高原是全球的气象哨,是建立气象预警系统的理想地方。历史学和人文地理学专家们说:青藏高原是地球上审视人类历史和未来的制高点,它注视着人类的今天,也述说着人类的昨天和明天。
对这个江河之源、生态之源、众山之源、气象哨、制高点和生命极限区加以保护和关心珍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理性设计,是保护生态是保护人类自身理念的深刻认识;是21世纪绿色文明到来所开启的新的曙光,是藏区可持续发展的前程和基础。

三、青藏高原植被破坏影响全球气候

青藏高原是北半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区和调节区,被称之为生态源和气候源。
青藏高原及其大面积森林冰雪资源对调节气候起到主导作用。它不仅控制着高原上的气候和生物进程,并在高原周围辐射形成下沉气流而影响附近地区的气候。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热岛作用的气候辐射气流可以影响到中东与北美的环境与气候。如果没有青藏高原森林植被资源的存在,它可能成为远程传输最高效沙尘源地之一,进而可能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全球变暖现象的出现,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退化恶化有着直接影响,这个严重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四、青藏高原生态退化对世界珍奇野生动植物失去繁衍生息领地

青藏高原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是世界山地生物物种的重要起源地和分化中心。这里拥有世界珍稀濒危植物30多种,珍稀野生动物100多种。青藏高原是世界珍稀野生动物、植物生存繁衍栖息地和生物物种多样的起源地。由于青藏高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物资源和地理气候条件,是许多珍奇野生动植物繁衍生息的天然领地,为科学家们进行生命生物科学考察研究、揭示生物遗传奥秘的唯一园地。

五、青藏高原生态退化影响人类健康

生态环境退化对人类健康有较大的影响:一是缺氧、低氧对人体的心肺、血液的生理功能带来明显不利影响;二是气候寒冷干燥增加体力消耗,机体抵抗力下降,对皮肤、呼吸等造成损害,直接影响人类健康。

六、青藏高原生态文化退化影响世界景观格局

250多万平方公里的青藏高原,由耸入云端的巍峨群山,终年不化的皎洁雪山,水草丰盛的辽阔草原,纵横交错的大小江河,莽莽无边的茂密森林,星罗棋布的高山湖泊,蕴藏丰富的物产资源,不计其数的野生动植物,秀丽多姿的地形地貌,复杂多样的自然气候和风光诱人的自然景色组成。
美丽富饶的青藏高原不仅是令人向往的人间仙境,而且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具有浓厚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区。青藏高原是世界各国旅游、观光、考察、探险、研究、休闲的人间仙境。在这里,任何艰辛跌涉及劳累,都在人间仙境的神气功力的诱惑和善良淳朴藏人的欢歌笑语中得到回报。青藏高原得天独厚的生态文化景观对任何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来客提供与自然深切的体肤亲密无间接触的途径。

七、青藏高原生态文化退化影响构建和谐藏区

一是生态环境退化或恶化直接影响当地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使大批农牧民失去生存家园沦为生态难民;二是草地、森林、耕地、冰雪退化或缩小,大批农牧民因农林牧等生存资源紧缺将会向城镇和东部地区迁移,导致城镇和东部地区居住拥挤,引来各种社会问题;三是进入青藏高原开发资源的商家不断增多,从事开矿、挖金、采药、偷猎、偷伐木材的行为不断,造成了当地生态破坏而影响民族关系;四是由于藏区生态资源不断减少退化,藏区省、县、乡际之间因争夺水源、森林、草原、矿产、药材、土地等资源而经常发生纠纷冲突影响社会稳定;五是外来人口不断增多,给当地资源消耗、居民收入、教育、交通、就医、住房、就业等带来压力,这直接影响人与人、人与自然间的和谐相处;六是外来文化,现代文明对藏族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很大。藏族传统文化是多姿多彩、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藏民族的价值观是讲究以善为本,慈悲施舍,利他主义和同甘共济,人与人之间是一种宽容、关爱、仁慈的情感关系。而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价值观是讲究竞争、效益和利益,人与人之间建立的是一种利益关系。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与价值观的撞击,将会产生不和谐的因素。

假如青藏高原不隆起,我国南方是什么环境呢?

如果青藏高原没有隆起的话,我国大部分地区会受到西风急流的控制,就没有这么强的夏季风来阻断西风环流,全国大部分地方将像西亚、中亚那样,成为不毛之地,我国南方因受副高控制,长江流域的鱼米之乡就会变成撒哈拉大沙漠。

我们知道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4000米以上,由于海拔高、地势高,高原上空的大气更加的容易被加热,进而气流上升,气压明显降低,从而加速了陆地上低压的形成。这个结果就是使得海洋吹向陆地的夏季风势力明显增强。才能使夏季风深入到内陆更远的地区产生的降水,在青藏高原的外缘三江源地区成为长江和黄河的发源地,号称?中华水塔?或?亚洲水塔?。


假如青高原没有隆起,就不会有南支槽,南支槽在冬季表现非常突出,它是西风环流遇青藏高原分为两支,南支受到扰动后,它从低纬度孟加拉湾给我们国家带来大量水汽,往往形成暴雨或大规模降雪,今年的南支槽活跃,南方冬季持续近二个多月的阴雨连绵的天气,就是南支槽所为。

华西秋雨是我国华西地区秋季多雨的特殊天气现象,尤以四川盆地和川西南山地及贵州的西部和北部最为常见,从9月持续到11月份左右,持续时间长则是其最鲜明的特点。它是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或西北侧的西南气流将南海和印度洋上的暖湿空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这一带地区,使这一带地区具备了比较丰沛的水汽条件,同时随着冷空气不断从青藏高原北侧东移,冷暖空气在我国西部地区频频交汇,于是便形成了华西秋雨。青藏高原不隆起,何谈华西秋雨?

青藏高原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一、对气温的影响

1.机械阻挡作用

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矗立在29°?D40°N间,南北约跨10个纬度,东西约跨35个经度,有相当大的面积,海拔在5000m以上,有一系列的山峰超过7000?D8000m,占据对流层中低部,犹如大气海洋中的一个巨大岛屿,对于冬季层结稳定而厚度又不大的冷空气是一个较难越过的障碍。从西伯利亚西部侵入我国的寒潮一般都是通过准噶尔盆地,经河西走廊、黄土高原而直下东部平原,这就导致我国东部热带、副热带地区的冬季气温远比受西藏高原屏障的印度半岛北部为低。表6?10中A、C、E三站位于印度半岛北部,其冬季各月平均气温皆分别比同纬度、同高度的B、D、F三站为高,其中尤以C、D两站的差异最大。这是由于D站沅陵正位于高原以东的平原上,寒潮畅通无阻,而C站德里又位于高原以南的正中地位,屏障效应十分显著的缘故。

冬季西风气流遇到青藏高原的阻障被迫分支,分别沿高原绕行。从冬季北半球700hPa与500hPa月平均气温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在高原北部冬季各月都是西北侧暖于东北侧,高原南半部,则东南侧暖于西南侧,这显然是受到上述分支冷暖平流的影响所致。因西风在高原西侧发生分支,于是高原西北侧为暖平流,西南侧为冷平流,绕过高原之后,气流辐合,东北侧为冷平流,东南侧为暖平流。

夏季青藏高原对南来暖湿气流的北上,也有一定的阻挡作用,不过暖湿气流一般具有不稳定层结,比冷空气易于爬越山地。从夏季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可以看出,由巴基斯坦北部和东北部阿萨姆两个地区总是有两个伸向西藏方向的暖舌,其中有一部分暖湿气流越过高原南部的山口或河谷凹地,流入高原南部,这是形成雅鲁藏布江谷地由东向西伸展的暖区的重要原因。

青藏高原阻滞作用对气温的影响,不仅出现在对流层低层,并且波及到对流层中层。根据我国衢县与同纬度德里各高度上月平均气温的比较,可以看出在500hPa及其以下各层的气温皆是衢县低于德里,尤其是冬半年的差异更大。

2.热力作用

将青藏高原地面的气温与同高度的自由大气相比,冬季高原气温偏低,夏季则偏高。根据观测资料分析计算表明,高原地-气系统逐月向四周大气输送的热量如表6?11所示。从11月至翌年2月是四周大气向高原地-气系统提供热量,这时青藏高原是个冷源,其强度以12月、1月份为最大,向四周自由大气吸收热量600多J/cm2d。春夏季青藏高原是个强大的热源,其强度以6、7月份为最大,向四周大气提供热量850J/cm2d以上。就全年平均而论,青藏高原地-气系统是一个热源。冬季青藏高原的冷区偏于高原的西部。夏季的暖区范围很广,整个对流层的温度都是高原比四周高,再往高层暖区范围扩大,到了100hPa层上,温度分布出现高纬暖、低纬冷的现象。

从青藏高原的地面气温看来,具有如下特点:

(1)地球的第三极地: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特别低,它虽位于副热带、暖温带的纬度上,但在高原主体北部祁连山以及巴颜喀拉山东部1月平均地面气温出现-16?D-18℃的闭合等温线,盛夏7月尚有大片面积平均气温<8℃,冬夏皆比同纬度东部平原平均气温低18?D20℃。

(2)气温日、年较差大:青藏高原上地面气温日较差比同纬度东部平原地区和四川盆地都大,比同高度的自由大气更大,气温年较差亦比同高度的自由大气为大,但因海拔高耸,比同纬度东部平原则稍小。

(3)气温季节变化急,春温高于秋温:青藏高原上春季升温强度大,特别是当积雪消融之后,雨季未到之前,高原因受强烈的日射,增温甚快,秋季降温速度亦快,春温高于秋温,例如高原上的班戈4?D10月气温差为2.8℃,而汉口同时期温差为-1.4℃。

以上这些情况都说明高原气温具有大陆性气候的特征。

二、高原季风

在青藏高原由于它与四周自由大气的热力差异,所造成冬夏相反的盛行风系,称为高原季风。冬季高原上出现冷高压,冬季出现热低压,其水平范围低层大,高层小,其厚度夏季比冬季大。风的季节变化,一般是高原北侧开始最早,高原上次之,高原东侧再次,高原南部最迟。

高原季风对环流和气候影响很大,首先它使我国冬夏对流层低层的季风厚度增大。我国西南地区冬夏季分别处在青藏冷高压环流和热低压环流的东南方,应分别盛行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这与由海陆热力差异所形成的低层季风方向完全一致,两者叠加起来,遂使我国西南部地区季风的厚度特别大。

高原季风的更大影响还在于它破坏了对流层中部的行星气压带和行星环流。由于高原冬季冷高压和夏季热低压相当强大,冬季厚度可达5km,夏季可达5?D7km,因此从海平面至5?D7km高度,冬季空气由高原向外辐散,夏季向高原辐合,加之高原大地形的强迫作用,造成高原上深厚气层的升降运动,形成强的季风经圈环流。冬季出现与哈德莱环流圈相似的环流。夏季则出现与哈德莱环流圈相反的环流,空气在高原上升,到了高空流向低纬,下沉,到达地面后折向较高纬度流去,这对南北半球间空气质量的调整亦有很大的作用。

三、对降水的影响

一、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青藏高原对亚洲降水分布影响范围极广,据最新气候模式研究结果:如果没有青藏高原存在,夏季的西南季风只能到达印度洋的南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偏西风和西北风,受下沉气流控制。因此大陆将是水汽很少的干燥气候,即使印度和缅甸,也不会有现在这样的充沛雨量。而青藏高原的存在,对大规模气流的影响,首先诱使热带西南季风向印度、缅甸侵袭,造成高原雨季,同时西南季风的一部分长驱深入,到达我国东部形成江南雨区。如果没有青藏高原,那我国西部的干旱将更为严重,东部也将属于干旱气候。在青藏高原隆起之前,大约距今几千万年以前,从我国北方到长江流域都是广阔的干旱气候带。
二、高原本身的降水分布
在夏季在青藏高原南坡正当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特丰,最著名的如乞拉朋齐其年平均降水量超过11000mm,最多年降水量高达26461.2mm,其中7月份的降水量就有9300mm。西南季风到达高原上空时,水分已经大大减少,因此高原夏季雨量不大。例如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主峰北麓的定日,海拔约为4300m,年降水量仅为318.5mm,[再跨过高原,降水量更少于100mm。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547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