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光武帝刘秀恢复汉室之后,经过光武帝的“柔道”治国和他儿孙的“明章之治”,整体国力蒸蒸日上、国家繁荣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但从汉章帝开始,皇室内部开始有隐忧。汉章帝后宫有几个不安分妃嫔已然开始争权夺位。这部分在我的上一篇文章《汉章帝后宫三对姐妹花的一场宫斗,主角获胜最后却落得家族陨落!》已经介绍过。这次我重点讲讲这次宫斗的受害者废太子清河王刘庆以及他的儿子汉安帝刘祜和孙子的汉顺帝刘保的祖孙三代悲喜人生。
清河王刘庆
身世复杂曲折的废太子刘庆
高低起伏、战战兢兢的童年岁月。刘庆的孩童年代绝对是灰暗的,虽然他出生不多久就被封为太子,但那是在他还在懵懂时期,完全不知为太子为何物的时候,当他开始有点认知能力,他已经被废了,那年他才四岁。他的被废与后宫中母亲宋贵人的惨败给窦太后有关,更惨的是不久后母亲也惨死宫中(有兴趣的去看我上一篇文章,这里不展开具体讲)。就这样,四岁的孩子,太子位置丢了,母亲没了,还有个对他虎视眈眈、处之而后快的窦皇后,他母亲的情敌,这个女人如恶魔一样威胁着他的生命!
从被废开始,他开始变得早熟,他小心谨慎,如履薄冰,他努力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救命稻草。所以,他积极讨好他的四弟,新太子刘肇,也就是窦太后的养子。虽然是前后两任太子的竞争关系,但刘肇还是很大度接纳刘庆,他和刘庆很亲近,是所有皇子中走得最近的人。这个刘肇也是少年老成,他为了刘庆的事亲自找到父亲汉章帝,求父亲保护他的哥哥刘庆。毕竟血浓于水,汉章帝还是对刘庆加以保护。在父亲和弟弟的庇护下,刘庆虽然十分危险,但还是安然度过了童年。
有胆有谋,为弟弟夺权立下大功。他十一岁那年,他父亲汉章帝去世了,他弟弟年仅十岁的刘肇继位,汉章帝的皇后窦太后临朝听政,窦家外戚把持政权。失去父亲保护的刘庆和已经登基的刘肇走得更近,他们兄弟现在有了共同目标,就是打到窦家。当然,这个难度不少,因为当时满朝大臣基本都是窦家提拔的,没几个人敢出面反对窦家。当时,刘庆兄弟还少,他们只能选择等待。
又过了四年,已经十四五岁刘庆兄弟已经是懂事的少年,他们开始认真谋划要除掉窦家的事情。这时,刘庆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作为刘肇的左膀右臂,刘肇的很多信息是通过刘庆去传达。他们兄弟做了这样的准备:一是先搭建“班子”,他们通过反复斟酌,最终物色到了内外廷几个重要人物,内廷的则是钩盾令(皇家花园管理员)郑众,这个对西汉皇室忠心耿耿的宦官,是值得信赖之人。外廷他们就选了司空任隗、司徒丁鸿等人,这些都是敢于向窦家作对的人。就这样,“诛窦”联盟正式运作,就差方法和步骤了。为此,刘肇叫刘庆去找他们的大哥千乘王刘伉(汉章帝长子)借《汉书·外戚传》来学习借鉴,又通过刘庆向郑众传话,搜集皇帝杀舅的案例。“诛窦”联盟经过反复研究,最终利用利用窦家老大窦宪第二次击败北匈奴回洛阳,放松警惕的机会,果断采取行动,封锁两宫,关闭城门,迅速逮捕窦家党羽并第一时间处死,将窦氏兄弟赶回各自封地并威逼他们自杀。
刘庆在扳倒窦家后,得到刘肇的进一步信任和重赏,在一众王爷中权重、声望最大。可惜后好景不长,和他亲近的弟弟汉和帝刘肇在执政后十来年就去世了,当时才二十七岁。刘肇的儿子出生还不够百天的刘隆继位,登基七个月后又去驾崩了。刘肇的皇后邓太后和大臣果断拥立刘庆的儿子刘祜登基,当时刘祜刚满十三岁。那段时间,刘庆的心情是复杂的,和他相亲相爱弟弟猝然离世,他伤心不已,他儿子又突然做了皇帝,他却惊喜交加。他童年被废,皇帝最终又落到他儿子头上,这本来就是他的位置。这种感觉,酸甜苦辣,百感交集!就是这种复杂的心态下,刘庆在他儿子登基几个月后就去世了,那年他才二十九岁。这个废太子短短的一生跌宕起伏,风云变幻,也许电影都不敢这样拍!
汉安帝
身不由己、活在阴影里的汉安帝刘祜
傀儡少年皇帝。汉安帝虽然做了皇帝,然而却没有皇帝的权力,因为这掌握在邓太后手里。这个邓太后历史上也是个争议不断的人,她掌权长达十几年,表现出了一个女政治家风采,那些年虽然灾害频发,外敌入侵,但她勤修内政,勤俭节约,重用能臣,稳定住了局势。但邓太后一直专权,刘祜成年后也不还政,当时大臣也是非议颇多。邓太后一直到死之后,汉安帝刘祜才执政,这时他已经二十七岁了。
邓太后
“独立后”任性用权。汉安帝掌权后,他利用宦官继续处置邓家残余势力。宦官诬告邓太后的兄弟邓悝、邓弘、邓闾等人阴谋废立皇帝的罪行,汉安帝借机将他们处死,包括功劳很大的邓骘也遭到免官,受郡县官吏的逼迫而死。从此,汉安帝宠信宦官,很多人被封了侯,宦官无恶不作,飞扬跋扈,干扰朝政,引来很多正直大臣不满。但汉安帝依旧我行我素,对宦官放任自流。
废掉无过的太子。但最难理解的是汉安帝竟然废掉唯一的儿子。汉安帝后宫虽然佳丽甚多,但却子嗣很少,一直到他三十多岁还是只有一名儿子。这个儿子叫刘保,是他和宫人李氏所生。可能因为李氏地位卑微,所以刘祜不喜欢这个儿子,但是没得选,只能立了刘保作太子。汉安帝的皇后阎姬却不是省油的灯,她专宠于后宫,又嫉妒心极强,她竟然杀了李氏,然后一点事没有。阎姬想到以后刘保登基后报复,她捏造很多太子刘保的罪证,加上当时的大将军耿宝也附和阎阎姬,刘祜不听正直大臣的劝告,一意孤行地废了刘保太子地位,将他改封为济阴王。
汉顺帝
帝位失而复得却又温和软弱的汉顺帝刘保
被宦官拥立的废太子。刘祜只当了几年的“真皇帝”就驾崩了,时年三十二岁,他去世的时候却没有继承人,甚至没有儿子在身边送终,因为刘保被禁止参与丧礼。那年刘保也才是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之前已经失去了母亲李氏,现在他连告别父亲的机会也没有,十分悲伤,朝臣也觉得他可怜。但想不到半年后,刘懿竟然病死了。阎太后和他兄弟阎显又想依法炮制,重新从藩王中拥立新君。但这次刘保得到了宦官集团的支持。早熟的刘保通过宦官诛杀阎氏兄弟及阎氏其他党羽,并把阎太后软禁起来。这次政变之后,有十九名宦官被刘保封了侯,史称“十九侯”。十九侯也是作恶多端之人,将朝政搞得一团糟。
阎太后
宦官和外戚轮流当政。由于宦官恶名,汉顺帝逐步削了他们的权力,但转手将权力移交给他的皇后梁妠的一家,先是梁皇后的父亲梁商,后来就是她哥哥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梁冀。汉顺帝当皇帝的二十年里,国家由宦官和外戚互相勾结,轮流执政,他们当中很多人独断专行,都是为个人谋私利,使到东汉的政治越来越腐败。当时,外有羌人、鲜卑等少数民族侵扰,内部又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百姓民生凋敝,多地发生百姓骚乱,国家一片颓败之势。期间,汉顺帝还曾作出过努力,他曾重用过名臣李固、杜乔等人,但这些正直的大臣始终被排挤,甚至被冤杀,终此一朝,都没掌握到真正的决策权。东汉政权由此走向了更深的深渊。
更悲哀的是,汉顺帝死后,他的唯一儿子刘炳继位,梁冀把持朝政,第二年,继位不足一年的刘炳也驾崩了,年仅三岁,史称汉冲帝。梁冀又拥立渤海孝王刘鸿之子刘缵为帝,史称汉质帝。一年后又毒死刘缵,改拥立河间孝王刘开之孙、蠡吾侯刘翼之子刘志作皇帝,史称汉桓帝。在短短几年时间,梁冀先后立汉冲帝、汉质帝、汉桓帝三帝,独揽朝政二十多年。
清河王刘庆的儿子汉安帝、孙子汉顺帝两代人在位期间是东汉由盛转衰的时代,正如他们祖孙三代的悲喜人生,命运似乎总是如此曲折,他们的刘氏皇朝在宦官和外戚的轮流当政中滑向深渊。更可悲的是,刘庆这一脉中,刘祜只有刘保一个儿子,而刘保也只有刘炳一个儿子,刘炳三岁就死了,刘庆的另外两个儿子也都没有后裔,他这一脉已经断了。这样看来,这位身世曲折的废太子更悲情了!
3634429372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隋称帝,589年隋灭陈,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300年的南北分裂局面。战争结束后,隋文帝致力于国家的发展,对政治、经济制度上进行了大量改革,轻徭薄赋,发展经济。至隋炀帝即位时,当时全国人口达到8907536户,46019956人,从而创造出一个政治稳固、社会安定、百姓富足、文化繁荣的盛世,史称开皇之治,也为以后唐朝的繁盛奠定基础。
开皇之治得益于隋文帝手下有一批出类拔萃的人才。在隋朝的众多名臣之中,有一位不得不单独介绍一下,他就是高G(jiǒng)。唐太宗李世民曾赞叹:朕比见隋代遗老,咸称高G善为相。高G有经国大才,为隋文帝赞成霸业,知国政者一十馀载,天下赖以康宁。及为炀帝所杀,刑政由是衰坏。能让隋朝遗老一直念念不忘,李世民能有如此高的评价,高G究竟是有着怎么样的人生传奇呢?
高G字昭玄,也叫高敏,541年出生,是渤海(今河北省衡水一带)人。高G的父亲高宾曾在北齐为官,后来投奔到北周。当时北周的大司马独孤信(三个皇帝的老丈人,之前曾专门写过他)将高宾引为自己的幕僚,并赐姓独孤。独孤信被杀后,独孤信的小女儿独孤伽罗此时已经嫁于杨坚,因高宾是自己父亲的故吏,所以经常往来高家。这也为高G以后的仕途开辟了一条道路。
再说高G,他少年就聪明敏捷,很有度量胸襟,而且略涉书史,尤善词令。高G幼年时家里有一棵大柳树,高百许尺,亭亭如盖,家乡的老人们都说此家当出贵人。 558年17岁的高G被齐王宇文宪引为记室,北周武帝年间,又先后担任内史上士、下大夫等职,以平齐之功被封为开府。
杨坚掌握朝政后,意图夺取皇位,素闻高G精明强干、熟习军事、多计谋,且高家是自己的妻子独孤伽罗的熟人,便想延揽他加入自己的集团,便派遣派邗国公杨惠传达自己的意思。高G明白杨坚的意思后,十分高兴:愿受驱驰。纵令公事不成,G亦不辞灭族。此后杨坚渐渐疏远了生活奢侈的郑译等人,将高G视为心腹。
580年尉迟迥起兵反叛,派遣自己的儿子尉迟率步骑兵八万,进驻武陟。杨坚派韦孝宽进军讨伐,不料官军到河阳后,诸路大军都不敢领先出战。杨坚见诸将没有统一指挥,就想派崔仲方前去监军,可是崔仲方却以父亲在山东推辞。高G见众人都没有上前线的意思,便主动请缨。到达前线后高G屡出奇谋,最终将叛乱平定。
大军回京后,杨坚设内宴招待高G,席间杨坚竟撤下御帐赏给他。581年杨坚即位后,高G被任命为宰相,封渤海郡公,朝中大臣无人能比,以至于杨坚每次都称呼他为独孤,而不直呼其名而不名也。但高G非常明白形势,深避权势,上表逊位,让于苏威。杨坚为成人之美,同意解除高G的宰相职务,但没过几天,杨坚说:吾闻进贤受上赏,宁可令去官!便恢复了他宰相的职务,还加封他为左卫大将军。
高G主持朝政后,组织参与制定各项国家典章制度,修订刑律,废除了一些严刑酷法,对旧律作了一定程度的改进。582年高G担任新都大监,负责隋朝新都大兴城的建设,制度多出于G,将长安建设为当时的国际化大都市,为后来唐代长安的繁荣奠定基础。众所周知唐朝众多政治经济制度都来源于隋朝,如三省六部制、均田制、府兵制、租庸调制,州县制,所谓的唐循隋制。而这些制度也大都在高G的主持下建立起来的,对后世影响深远。
582年高G奉命节度诸军,讨伐陈国。此时陈国的皇帝陈顼病死,朝臣纷纷提议趁机出兵。但高G认为隋朝刚刚建立,准备不足,且突厥在北方虎视眈眈,便提出礼不伐丧,奏请班师,最终隋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此时杨坚志在一统天下,便向高G询问伐陈策略。高G提出了一个狼来了的建议,根据南北自然条件不同,南方粮食收割的早,北方较晚,在他们收割的季节,我们征集少量军队,扬言入侵。他们一定会屯兵守御,从而耽误收割。他们把人马聚集起来了,我们解甲不动,经过几次,他们就会习以为常,不再相信。我们趁机渡江,便可一举成功。同时江南潮湿土薄,没有地窖,我们要经常派人去烧毁他们的仓库,这样不出数年,自可财力俱尽。
隋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由是陈人益敝,588年正式下诏伐陈,任命杨广为元帅,高G为元帅长史(类似于总参谋长),三军谘禀,皆取断于G。589年陈被灭,杨广想将陈叔宝的妃子张丽华纳为己有,高G不允,武王灭殷,戮妲己。今平陈国,不宜取丽华。还命人将张丽华斩首,搞的杨广非常不爽,从此怀恨在心。
大军回到长安后,高G被封为上柱国、齐国公,隋文帝慰劳道说:公伐陈后,人言公反,朕已斩之。君臣道合,非青蝇所间也。高G依然提出辞职,隋文帝又特意下诏勉励,公识鉴通远,器略优深,出参戎律,廓清淮海,入司禁旅,实委心腹。自朕受命,常典机衡,竭诚陈力,心迹俱尽。此则天降良辅,翊赞朕躬,幸无词费也。
此后将军庞晃、卢贲,先后在隋文帝面前揭高G的短,隋文帝大怒,将俩人贬到外地,并对高G说:独孤公(高G曾被赐姓独孤)犹镜也,每被磨莹,皎然益明。 590年尚书都事姜晔、楚州参军李君才上奏说水旱不调,是因为高G的缘故,应该贬谪,结果被贬谪的是他们自己。
不久高G的夫人贺拔氏病重,隋文帝派人问候,中使顾问,络绎不绝。后来隋文帝亲临高G府邸,赐钱百万,绢万匹。高G为人谦和,从不争功,平陈后贺若弼、韩擒虎曾为争功拔剑相向。一次隋文帝召见高G、贺若弼谈起平陈之事,高G言道:贺若弼先献十策,后于蒋山苦战破贼。臣文吏耳,焉敢与大将军论功!隋文帝大笑,时人对高G的谦让非常赞佩。不久后隋文帝让高G的儿子高表仁迎娶了太子杨勇的女儿,对高家的赏赐不可胜计。
599年突厥内犯,隋文帝命高G、杨素、燕荣兵分三路进击突厥。高G率领大军大破突厥,乘胜追击700里,期间曾派人请求援兵,因此又有大臣提出高G打算谋反。隋文帝没说什么,就在此时,高G率军破敌而还,但高G的人生也逐渐开始转折。
600年隋文帝在独孤皇后的怂恿下,打算废掉太子杨勇,便征询高G的意见。高G长跪在地上,言道长幼有序,其可废乎!隋文帝默然,而独孤皇后知道高G是不会同意的,私下里打算除掉他。本来高G能成为杨坚的心腹,与独孤皇后的关系是分不开的。而此时独孤皇后对高G却越来越不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544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重男轻女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