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袁术手下无能人,凭什么能称帝?你看看他称帝时实力有多强

金樱子 2023-07-28 05:31:48

有句话叫“穿上龙袍也不像太子 ”,形容一个人徒有其表,毫无内涵,即便被强行推到高位,也坐不稳,更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三国时期著名的枭雄袁术就是如此,作为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代表人物,后人提到他的时候,往往都会带着嘲笑的口吻。

在三足鼎立的局面出现前,袁术是唯一公开称帝的诸侯,这种看起来非常自信的做法,直接导致了他的覆灭。但这件事也让很多人觉得奇怪,袁术的实力明明不是最强的,手下更没有多少厉害的谋臣猛将,统治的领土也是四战之地,他为什么敢称帝 袁术的底气从哪来

一、地大兵多粮足

袁术起初担任的是南阳太守,但他的大本营在淮南地区,也就是今天安徽、江西和江苏交界的那一片区域。后来,袁术通过不断对外战争,还夺得了豫州和徐州的部分地区,也有向江东地区发展的想法,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大。

只从领土面积来看,袁术控制的区域范围大小仅次于刘表,甚至和他哥哥袁绍相比,都更胜一筹。我们都知道,封建王朝的“封建”指的就是分封土地、建立诸侯,而古代中国的主要经济支柱是农业,土地面积大意味着耕地多、人口多,那么粮食产量和兵源数目就比较充足。

因此,领土面积大的诸侯,势力往往都比较强大,只要善于经营,就会具备问鼎天下的希望。从史书中的记载也能看出,东汉末期的袁术确实兵多粮足,刘备和袁术发生战争的时候,袁术帐下大将纪灵率军3万前去征讨。

纪灵只是一名将领,出征就带了3万人,那么客观来看,袁术的总兵马数量至少有6-8万人。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官渡之战的时候,曹操动用了全部精锐也只凑出了2、3万兵马。而袁绍吞并整个河北地区和幽并地区后,也只集合了10万人马。

由此可见,袁术麾下的士兵确实非常多,否则也不可能守着一块四战之地长达数年。还有很关键的一点,淮南地区气候温暖,适合农业生产,每年秋收的时候,袁术都能储备大量粮草。打仗打得就是钱粮,袁术的家底很厚,根本不怕其他诸侯,才会有称帝的底气。

二、袁术麾下猛将不少

关于袁术麾下没有猛将的说法,其实是1个谬论。很多人小说演义和电视剧看多了,认为三国时代的行军打仗,全靠武将的个人单挑能力,只要拥有几名顶尖武将,就可以平定天下。还有人认为只要拥有1-2名顶尖谋士,就能够打遍天下无敌手。

正因如此,只有关张赵马黄等个人故事精彩,战绩相对比较辉煌的武将,才更容易被人们记住。但实际上,行军打仗从来都不是武将好勇斗狠的舞台,主要靠的是战略部署和临机应变的能力,袁术麾下也并不是没有良臣猛将。

第一位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纪灵,从个人表现来看,他虽然不如关张那般勇猛,但也能排在中等偏上水平,至少和华雄是差不多的等级。而且,纪灵比较擅长行军打仗,更多时候担任大军统帅,而不是动不动就冲到阵前和对方单挑。

第二位是桥蕤,虽然名气不大,但他确实英勇无比,还为袁术献出了生命。袁术称帝后,曹操发动各路诸侯共同讨伐袁术,桥蕤拼死抵挡联军的进攻,最终寡不敌众,兵败被杀。仅从这点来看,桥蕤就配得上猛将之称。

第三位是吴景。说起吴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但如果说起吴国太,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他就是吴国太的弟弟,孙坚的小舅子,孙策和孙权的舅舅。吴景早年跟随孙坚南征北战,后来跟着孙策投奔袁术,为袁术的扩张立下了汗马功劳。只不过孙策叛逃后,吴景也跟着离开了袁术。

此外还有张勋、李丰、乐就和梁纲等人都是袁术麾下的猛将,其中张勋被视为袁术集团的兵马总管,地位比纪灵还高。只不过袁术最后遭到群雄围攻,手下大部分将领都在混战中阵亡,因此没有太高的知名度,但并不代表他们不够勇猛。

三、两股隐藏力量

袁术之所以能够肆无忌惮地称帝,除了兵多将广之外,还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拥有两股隐藏力量,关键时候能够发挥奇效。第一,孙策当时也是袁术的属下。孙坚和刘表作战时阵亡后,孙策继承了家族掌门人的位置,为了寻找栖身之处,暂时投到袁术麾下,并为他四处征战,建立了不朽功勋。孙策人称“小霸王”是当时赫赫有名的猛将,几乎没几个人能够打得过。

更可怕的是,孙策并不是一个人,他有众多江东老部下,包括黄盖、程普、韩当等人,都是孙坚留给他的股肱之臣,也是能征惯战的猛将。而这些人当初都算在袁术麾下,可以想象他的势力有多大,敢于称帝并不稀奇。

第二,袁术和吕布是亲家。袁术介入刘备和吕布的徐州争端后,就成为两股势力共同讨好的对象,可见他的实力比刘备和吕布加起来更强。而吕布为了得到外部支持,以便对付刘备和曹操的联军,便和袁术结成儿女亲家。

封建时代很看重这一点,如果两家结为姻亲,那么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共同面对。吕布可是赫赫有名的天下第一飞将,刘关张三个人加起来都打不过,任何人听到吕布的名字,都不敢轻易出战,这就是袁术最大的底气。

结语

总的来说,袁术敢于冒着得罪全天下人的风险,光明正大地称帝,主要是因为领土面积大,兵员充足、粮草充足,再加上孙策和吕布这两股隐藏力量,最终让他登上了帝位。与此同时,袁术出自四世三公名门家族,而且是嫡子,名望和身份都比较高,在当时能够起到号召百姓支持的效果。

最后还有1点,袁术称帝的时候,天下大势十分有利,汉朝皇帝控制在董卓旧部李傕和郭汜手中,他们忙着和西凉马腾交战,顾不上中原局势。曹操的事业还在起步阶段,袁绍则忙着和北方的公孙瓒作战,刘备和吕布都实力有限,刘表、刘璋则偏安一隅,根本没有远大的志向。在以上种种因素的作用下,袁术产生了称帝的底气。

3634429372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三国演义》袁术居然敢称帝,有几员猛将?实力如何?

大家都知道,袁术曾经参加过十八路诸侯讨董,而且还负责众诸侯军队的后勤补给。袁术得到孙策献给他的传国玉玺后,自认为是天命所归,居然称帝了。这下严重得罪了天下豪杰,遭到了大家的群起而攻之,最后兵败而死。

曹操煮酒论英雄,曾经评价“冢中枯骨耳,吾早晚必擒之!”那么,袁术的实力真的不堪一击吗?

其实不是的,在十八路诸侯孟津会盟讨伐董卓的时候,袁术的实力在众诸侯中是最强的。大家注意到,当十八路诸侯会齐的时候,大家按次排序,袁术是排在第一位的:

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

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

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

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

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

被大家推举当上盟主的袁绍当时排到第几呢?排在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而率领北方边境精锐铁骑的北平太守公孙瓒才排到第十四镇,而会盟的发起者曹操则敬陪末座。

大家注意到,袁术有个很厉害的军衔:后将军。这在当时十八路诸侯中,袁术的军衔是最高的,他能合理合法地调动本区域的国家正规部队,而且袁术还是南阳太守,他掌控着南阳、汝南、颖川、江淮一带人口众多,土地肥沃,水陆交通便利的地区。南阳和汝南都是东汉的大郡,钱粮所出,十分富庶。

袁术是东汉名门袁氏家族的嫡子,比袁绍这个庶出地位更加尊崇贵重,朝野上下,关系网众多。而且袁术有两个关系比较铁的军阀朋友:公孙瓒和陶谦。

那么,袁术麾下又有哪些能征善战的猛将呢?咱们来检点一下:

1.纪灵

袁术麾下武艺最高强的猛将,山东大汉“身长八尺”,他手中一杆三尖两刃刀重达五十斤。

盱眙之战,纪灵率大军征讨刘备,与关羽阵前交锋,三十合不分胜负,“大叫稍歇”。后来徐州之战中被猛张飞一矛挑落马下,死于非命。

2.俞涉

俞涉是袁术麾下的“骁将”,看起来似乎挺猛的,参加过十八路诸侯讨董之战。

汜水关前,华雄挑战,俞涉自告奋勇,请命迎敌,“战不三合”被华雄斩杀。

3.荀正

这位荀正是纪灵的部将,坚定的主战派,他参加过盱眙之战。

纪灵与关羽对阵气力不加,下场休息,荀正代替他出战,口出狂言,被关羽一刀秒杀。

4.张勋

张勋很受袁术重用,袁公路大起七军,曾派他去迎战吕布。吕布到来,张勋“自知不敌”,兵退二十里不敢战。

袁术死后,张勋率袁术残部逃往江东,被刘勋武力收编。

5.桥蕤

桥蕤也是袁术麾下受信重的将领,主要负责领兵,武艺不精。

曹军兵进徐州,桥蕤率五万兵马迎战,被夏侯惇一枪刺死。

6.陈兰

7.雷薄

这两位曾经也在袁术麾下效力,但对袁术并不忠心。陈登劝说下,陈兰和雷薄背叛了袁术,还反戈一击,导致袁术大败。

后来他们逃往山中落草,做了强盗。

8.韩暹

9.杨奉

韩暹和杨奉都曾经在朝中做官,李傕、郭汜犯长安时,他们曾护卫汉献帝君臣逃亡。曹操的猛将徐晃还曾经在杨奉帐下听令。

袁术败亡后,韩暹和杨奉被刘备捉住杀了头。

10.李丰

李丰也是袁术麾下武将,他还曾经与天下第一猛将吕布阵前交锋过。但“战不三合”,李丰被吕布一戟刺伤右手,败阵而逃。能从吕布戟下捡回一条命,李丰算是很厉害了。

袁术败亡以后,李丰做了曹军的俘虏,被推出辕门斩首。

11.梁刚

12.陈纪

13.乐就

梁刚、陈纪、乐就都曾在袁术麾下效力,但不怎么受重视,也从来没有被袁术委以过重任。

袁术败亡后,这三位被曹军俘虏,全部推出去斩首。

除了以上这些将领,袁术帐下还有一支强悍的力量――孙氏武装集团。当时,孙坚就依附在袁绍麾下,钱粮支应,听从调遣。

这样算的话,孙坚、孙策、程普、黄盖、祖茂、韩当这些人其实都属于袁术的部下。这么看,袁术的实力之强还是相当惊人的。

但袁术确实器量狭隘,手段拙劣,性情贪婪,寡谋无断,“非治世之人”,辜负了手中如此一付好牌。

袁术凭什么称帝呢?

袁术就是东汉末年的大笑话,此人能力低下,眼睛却始终盯着天上,自高自大,野心膨胀。袁术自认为有天命,觉得一朝登堂,万民归顺,四方来朝。却不料龙椅还没焐热,就众叛亲离,最后惨到连喝一口蜂蜜水都不得,在被截杀途中,吐血而死。

东汉末年,大将军何进在诛杀十常侍中,举措失当,引狼入室,结果引发董卓之乱。本就摇摇欲坠的东汉政权,瞬间支离破碎。以十八路诸侯讨董为标志,东汉帝国进入了军阀混战时期。

这十八路诸侯中,最耀眼的当属袁家兄弟??袁绍、袁术。

董卓擅政后,他知道要想权力稳固,必须获得关东士族豪强集团的支持。所以,董老虎不惜装成可爱的猫咪,四处拉拢袁氏、杨氏、陈氏、荀氏等豪门士族子弟。可是董卓忘了,他占了人家巢穴,给几根骨头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于是,袁绍逃奔渤海拉杆子,袁术跑到南阳占山为王,曹操跑到陈留散资聚兵,各地太守关门自重,都成了独立王国。

从董卓乱政,到汉献帝禅位的三十一年,各大军阀们尽管杀得天昏地暗,但没有一个人冒天下之大不韪,都给自己头上戴上一顶?匡扶汉室?的小花帽,唯独袁术敢为天下先,自告奋勇给自己扣了一顶?汉贼?的帽子。

建安二年,袁术在寿春称帝,建号国仲氏,义无反顾地一巴掌拍下自己的生命倒计时。袁术凭什么那么自信,敢以拼死吃河豚的玩命精神抢龙椅?

狂妄自大

三国最不缺的就是狂人,从杨修到祢衡,地球吸引力稍差点,他们都能飘上天。一般的狂士无非是怀才不遇,通过个性张扬刷存在感而已,大伙儿当戏看,伤不着看客。可袁术不一样,他有兵有势力,他这一狂妄,不光狂丢了自己的命,还连带生灵涂炭。

袁术的?狂种?是长在骨髓里的,人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所以董卓曾经发狠说:?但杀二袁儿,则天下自服矣。?

因为家族势力,袁术年纪轻轻就出任长水校尉,从此走路姿势都别具一格,别人讥笑为?路中悍鬼袁长水?。

袁术鼻孔朝天惯了,天下诸侯,有几个敢看不起曹操的,袁术张口就称曹操?宦官之后?。他不光看不起曹操,连同父异母的哥哥袁绍也不在眼里,称他为?贱妾生的?。

想想天下,除了他哥俩和曹操,当时天下的割据势力,无非就是割据一郡、一州而已,亮出来晒晒,有几个不是袁家的马仔?

野心勃勃

袁绍曾经跟袁术通气:咱哥俩合作,拥立刘虞为帝如何,跟董卓对着干!其实从袁家个体利益看,这个计策很厉害,比曹操更早挟天子以令诸侯。可惜袁术拒绝了,还大骂袁绍心怀叵测。

袁术什么时候正经起来?才不是呢,他的野心远比袁绍膨胀。之所以拒绝袁绍无非是两个理由:其一,刘虞是老江湖,你控制得了吗?立他还不如自己玩!其二,废立这种大事,是你这种?贱妾生的?人,有资格过问的吗?


人飘到一定程度,必定会升天,袁术就是这样,有两件事给他升天备足了理由。

第一件事,谶言?代汉者当涂高?,袁术认为指的就是自己。他说,涂就是途,路也,自己字号?公路?,严丝合缝嘛!另外袁氏出自陈氏,陈氏是舜帝之后,按五行,舜帝属土德。汉是火德,火生土,接下来就该土德的袁氏掌天下,除了我还能是那个?贱妾生的?吗?

第二件事,传国玉玺落在手中。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孙坚带兵攻入洛阳,意外地在残破的皇宫里,找到了传国玉玺。孙坚藏个心眼,面对袁术的询问装傻充愣:没听说,谁得到了你跟谁要!

孙坚死后,孙策为了复兴祖业,忍痛把传国玉玺抵押在袁术那里,借了几万精兵。按理来说,这东西是孙家抵押在袁术这里的,不是他的,可是袁术不客气,视为己有。

谶言直指自己有天子命,传国玉玺都送过来,袁术睡着都笑醒了:再不称帝,你傻鸟啊!

错辨形势

兴平二年,袁术开了一次大会,会上他直言:老刘家废废了,我们老袁家四世三公,如今百姓对我争相归附,这是天命所归啊,我要顺天命,合民意,诸位觉得意下如何?

部众一个个面面相觑,心里说:井底之蛙不可以与语天,三季蚂蚱不可以与语冬,这家伙眼眶子浅,就是井底蛙、三季虫,跟他说不通!袁术就是这么没档次,连个劝进的都没有,自说自话想称帝。

袁术的脸一点都不红,他振振有词:如今大汉已经完了,对不?那么谁有资格代替?论实力,?宦官之后?虽然有点势力,但就他那巴掌大的地方,跟我淮南、南阳之地能比吗??贱妾生的?势力倒是有得一比,可他没有天命啊,我是袁家嫡子!

所以,论大势,看天命,比实力,视人心,我袁公路当仁不让!

世上从来不缺马屁精,有个叫张鮍的江湖术士,听到袁术想称帝的消息,满心欢喜:大生意来了!他装神弄鬼,制造了一个图谶,千里迢迢找到袁术,说:您看看,老天都急眼了,再不称帝您对得起谁!

于是,袁术沐猴而冠!

这就是袁术称帝的过程,从头到尾,他没有获得任何人的支持,也没有试图拉拢谁来支持他,更没有客观分析形势,甚至自欺欺人地认为自己实力最强,自高自大地认为受到拥护,像个生活在童话世界的外来物种。

其实,袁术只有一个优势条件:袁家四世三公营造的旧势力!当初包括袁绍在内,哥俩逃出京城,到了地方就能有拥趸,倚仗的就是这个,不像曹操耗尽家财,组织人马一点一点打江山。

问题是,先天条件再好,自己是个蹩脚货,早晚会把这些优势丢得光光。袁绍还有点自知之明,始终当土霸王,不敢做靶子,袁术蠢得让人无语。

果然,袁术一称帝,天下诸侯立刻找到共同的靶子,兴奋得一塌糊涂。

吕布说袁术?喜为大言以诬天下?,咱干他,在淮北把袁术打得满地找牙。陈登笑了:?公路骄豪,非治乱之主。?曹操不说话,点齐兵马亲征袁术,连斩袁术桥蕤、李丰、梁纲、乐就四将。连孙策都反了,他策动广陵太守吴景、将军孙贲发起反攻,让袁术转眼间丢了广陵和江东大片土地。

那个狂生孔融哈哈大笑:袁公路冢中枯骨尔,何足挂齿!

被手无寸铁的孔融看不起,一向只看天的袁术,不知道该作何想!袁术傻眼了,亲们,你们不是曾经那么地爱我么?这是肿么了?

很快他的部将,名不见经传的陈兰、雷薄给他答案。在袁术走投无路的时候,这两名曾经的亲信,关起城门,板起面孔:城下那老骨头谁啊,再不走放箭啦!

袁术一路走一路吧啦吧啦掉眼泪,两年唉,仅仅两年,居然地盘丢光了,人跑光了,老天你不带这么耍人的!

于是袁术第一次,认认真真地给?贱妾生的?写了一封信。当然,称呼一定是世界上最温暖,最卑恭的字眼,他提议,兄弟我去帝号,您才是天命所归,弟弟上交玉玺,恭请亲哥登基,并请您收留我!

袁绍那个爽啊,较了一辈子劲,终于让这个狂妄的家伙低头了:来吧,额养你,就看你腿够不够长了!

袁术眼泪鼻涕,带着最后的残兵一路北上。结果被曹操派刘备和朱灵挡在半路,屁滚尿流地逃回寿春。有人收留都借不到路,袁术恨不得一头撞死在豆腐上。


面对曹操的围攻,外无救援,内无粮草的袁术,悲愤交加,病倒了。某一天,他口苦难忍,让侍从给他冲一碗蜂蜜水,侍卫说:树上有蜜蜂,蜂蜜没有!袁术发出凄厉的一声吼叫:?袁术至于此乎!?吐血数斗而死。

袁术为什么敢率先称帝?看完他的实力后,说不定你也会这么做

袁术,字公路,东汉末年著名诸侯! 袁术,字公路,汝南郡汝阳人(今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东汉末年的著名诸侯,历任虎贲中郎将、后将军、扬州牧等职务。袁术在东汉末年是个十分活跃的政治人物,他曾先后参与了诛杀宦官、讨伐董卓、诸侯混战等诸多事件。 只不过长期以来,袁术最为世人所熟知的事情是他当年曾率先登基称帝却迅速败亡,这一事件使得袁术留下了昏庸愚蠢的历史形象。实际上,袁术当初选择率先称帝也不完全是头脑发热,他当时确实有一些称帝的资本和实力! 袁术在东汉末年率先自立称帝! 一、家族名望 东汉时期是个十分看重家族声望和血统出身的时期,虽然还没有像后来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那么严重,但是当时的世家大族在庙堂之上和江湖之中的影响力还是十分巨大的。 在东汉王朝众多的世家大族中,汝南袁氏绝对是数一数二的显赫士族。"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就是对这个显赫士族最准确的评价! 所谓"四世三公"是指袁氏家族四代人累计出现了五位曾经担任过三公职务的人物。东汉时期的"三公"是指太尉、司徒、司空三个职务,大致相当于现今的正国级职务了。袁氏家族四代人就出现过五个曾经担任过三公职务的人,相当于袁氏家族每一代都有一个人是正国级干部! 袁氏家族「 ”四世三公”,家族势力庞大! 正因为袁氏家族四代人百年间不间断地有人担任三公职务,所以天下间无数士子、学子都依附在袁氏门下,成为袁氏家族的门生(正所谓朝中有人好做官!)。而袁氏家族举荐这些人做官之后,这些学子、士子就和袁氏家族结成了举主和门生的关系,他们这些人也就成为了袁氏家族的门生故吏。 袁氏家族苦心经营了百余年,最终形成了"门生故吏遍天下"的政治局面。可以说天下间已经形成了一个以袁氏家族为核心的官僚体系,而且这个官僚体系还在东汉后期不断地发展壮大。不客气地说,当时的东汉中央朝廷掌握着帝国中高级官吏的人事任免权,而袁氏家族就掌握着帝国部分基层官吏的人事任免权(肯定无法掌握全国的基层官吏任免权,但其能量巨大,远超想象!)。 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时期,自然是东汉中央朝廷掌握着绝对的主动权,但是一旦国家分裂,社会混乱,袁氏家族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在地方上盘根错节的政治关系来谋取家族利益,事实上,在东汉末年天下分崩离析得时候,袁氏家族就是这么做的! 袁氏家族「 ”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 而袁术不仅正是出身自汝南袁氏,而且他还是袁氏家族事实上的嫡长子! 袁术虽然是汉灵帝时期司空袁逢的嫡次子。但是因为袁逢的嫡长子袁基在东汉初平元年(190年)就被董卓杀掉了,所以袁术就成为了袁逢事实上的嫡长子(袁绍是袁逢的庶长子,后来还被过继给了伯父袁成。而且因为袁绍生母身份卑贱,所以袁术一直看不起袁绍)。 出身自汝南袁氏,而且还是袁氏家族事实上的嫡长子,袁术的家族声望和出身血统都可谓是得天独厚,傲视四方了。 袁术不仅出身自汝南袁氏,而且还是袁氏家族事实上的嫡长子! 总的来说,汝南袁氏因为"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的家族影响力而成为东汉末年世家大族中的领袖家族。而袁氏家族四代人百年间不断经营的"门生故吏遍天下"政治局面,使其在广大基层官僚方面算得上是"众望所归"了。 而袁术不仅出身自汝南袁氏,而且还是袁氏家族事实上的嫡长子。无论是家族声望还是出身血统都是十分优秀的,这份荣耀给了袁术极大的信心和野心! 家族声望和血统出身给了袁术极大的野心与信心! 二、综合实力 东汉末年,在天下大乱、群雄割据的时势面前,家族声望固然重要。但是比家族声望更重要的自身的综合实力,衡量诸侯强弱的标准永远是自身的综合实力。只不过我们要理解一点,那就是实力永远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实力的强弱也不是最重要的,实力差距大才是最重要的。 袁术当时的实力看起来不是十分强大,但是和同时期并存的诸侯相比,袁术就是实力最强的地方诸侯!据《三国志》记载,袁术当时割据江淮地区,坐拥扬州六郡、豫州三郡、徐州二郡,累计十一郡之地。 袁术在东汉末年曾坐拥十一郡之地! 虽然袁术的地盘并不在中原地区,而是偏南方地区一些,这和我们"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观念似乎有所冲突。但是乱世时期的时势永远不能以偏概全,一概而论,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东汉末年,中原地区曾先后爆发了黄巾之乱、董卓乱政和诸侯混战等事件,这些事件直接导致中原地区陷入连年战火,社会生产基本停顿。当时中原地区的实际景象是人口锐减,瘟疫横行,粮食歉收、天灾不断,中原地区的百姓是衣不裹体,食不果腹,生者难活、死者难葬。 中原地区因为战火而一片狼藉!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南方地区因为远离政治中心,所以受到战乱的影响也较小,南方地区百姓的生产和生活都比较稳定和正常。而且伴随着中原地区的混乱,大量百姓纷纷逃亡到南方以避战乱,这些人口进一步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发展。 据统计,当时袁术所割据的江淮地区人口过百万,兵源充足、粮草丰沛、各种物资储量丰富,是当时天下少有的富庶之地。而袁术鼎盛时也是拥有十七万大军,这军队人数看似不是很多,但是和同时期的诸侯一对比就可以发现袁术的实力有多强了。 袁绍在当时的综合实力非常强! 袁绍当时仅仅割据冀州部分郡县,还在和强敌公孙瓒争夺北方四州;曹操当时刚刚割据小小的兖州,而且还时不时地遭受内部叛乱和外部入侵(张邈、陈宫叛变,吕布入侵兖州);刘备当时根本不值一提,他不仅没有根据地,而且还在疲于奔命,辗转于公孙瓒、陶谦和吕布之间;孙坚和孙策父子当时更是归顺了袁术,成为了袁术的部将,正在替袁术卖命地攻城略地呢! 总而言之,当时的袁术放眼天下,他是统治最稳定、兵马最强盛、地盘比较大的地方诸侯,其综合实力几乎算得上是最强的了! 孙坚、孙策父子当时归顺袁术! 三、自我感觉 是否率先称帝这件事说到底终究是个人选择问题,袁术的个人意愿十分重要。而袁术正是个爱慕虚荣、骄傲自负的人。 昔日董卓祸乱朝纲、天下分崩离析之初,袁术就心怀二志了。他一直坚信一句谶语:"代汉者,当涂高也。"这句话意思是"取代汉朝的,必然是涂高。"谶文这种东西本来就是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袁术就将其发挥成"涂"通"途"即道路的意思,"涂高"就是指"高且平坦的道路"。而袁术,字公路,他就认为自己的字就恰好符合这句谶语,于是心里一直有着代汉称帝的念头。 袁术一直有代汉自立的念头! 东汉初平元年(190年),董卓火烧洛阳后裹挟汉献帝西退至关中长安。面对董卓裹挟天子使关东勤王联军投鼠忌器的困局,袁绍率先提出拥立幽州牧刘虞为大汉新君的建议,身为同族兄弟的袁术最先拒绝。因为袁术一直有着代汉称帝的想法,所以他绝不希望东汉王朝再出现一个有为之君,而刘虞年富力强且声望极高,如若拥立刘虞称帝,他日再想取而代之就难上加难了。所以袁术虚情假意地以献帝尚存,不可拥立新君的大义拒绝了袁绍的建议,而他们兄弟二人也自此反目成仇,彼此诘难。 东汉初平四年(193年),孙坚之子孙策以传国玉玺为代价,从袁术手里换得其父生前的旧部(东汉初平二年(191年),孙坚死于荆州牧刘表的部将黄祖之手,袁术借机兼并了孙坚的军队)。而袁术自从得到传国玉玺后,就更加坚信谶语的真实性了,更加认为自己有天命在身了,更加认为自己代汉称帝是天命所归了。袁术代汉称帝的念头愈演愈烈,直至无法自控。 东汉建安二年(197年),年过半百的袁术再也不愿等待下去了,他极度渴望在有生之年能够过一把皇帝瘾,所以他毅然绝地选择立刻登基称帝!最终袁术在寿春(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正式登基称帝,建号仲氏。 袁术于建安二年正式代汉称帝! 结语 袁术出身自汝南袁氏这个东汉末年最显赫的名门望族而且他还是袁氏家族事实上的嫡长子,在家族声望和血统出身这方面,袁术可谓是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异条件,这给了袁术极大的信心和野心;袁术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时期,他所割据的江淮地区是天下少有的富庶地区,和同时期的诸侯相比,袁术是兵精粮足,实力雄厚的地方诸侯;袁术个人也是野心勃勃,一直渴望代汉称帝的,而后又在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传国玉玺,这极大地增长了他代汉称帝的野心。 综合家族名望、综合实力和个人意愿这三方面,袁术在东汉末年率先代汉称帝也就不足为奇了,因为他确实有些实力和资本! 袁术确实有些称帝的资本和实力! 袁术的结局: 袁术登基称帝后为了彰显他的皇帝威仪,处处效仿皇帝礼制。他不仅大兴土木在城南和城北修筑了祭祀天地的祭坛,而且还大规模地发动民工修筑金碧辉煌的宫殿楼宇。在生活上,袁术本来已经足够纸醉金迷的了,但是登基称帝后的袁术更加变本加厉,他不顾民怨沸腾,对百姓横征暴敛,加征赋税以满足他的享受私欲。同时,或许是苍天也不看好袁术政权,江淮地区在袁术称帝后就一直天灾不断,粮食歉收十分严重,许多地方都发生了饥荒,有的地区甚至都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 同时,袁术代汉称帝的大逆不道之举在当时如同晴天霹雳一样,天下诸侯在震惊之余也都纷纷以君臣大义的名义对袁术群起而攻之。袁术先后接连遭受孙策、吕布、曹操三方的叛乱和打击。 孙策在袁术代汉自立后,宣布与袁术决裂! 首先是孙策听闻袁术代汉称帝后,宣布自己代表江东地区脱离袁术而自立,随后孙策又以武力驱逐了丹杨太守袁胤,劝降了广陵太守吴景、将军孙贲(此两人皆是孙策亲戚)。此举直接使袁术丧失了广陵、丹杨等郡县,实力大损;其次是吕布也倒戈一击,向袁术宣战。吕布原本占据徐州和袁术交好,但是两人一直面和心不和,此番袁术被各路诸侯围攻,吕布自然也想分一杯羹。于是吕布率军在淮北地区大败袁术军,而后又大肆劫掠淮北地区,袁术实力进一步被削弱;最后的致命一击是曹操率领大军亲征袁术,在蕲阳(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斩杀了袁术大将桥蕤、李丰、梁纲、乐就等人物,袁术自此一蹶不振,再也不复昔日雄风。 曹操以讨伐叛逆的名义攻打袁术! 被逼无奈的袁术在投奔袁绍的路上,被曹操派遣的刘备军和朱灵军拦住了去路。袁术退军到江亭。当时正值六月盛暑,袁术想喝蜜浆解渴,但是全军上下连一滴蜜浆也找不到,袁术叹息良久,又大叫道:"我袁术怎么会落到如此地步!"最终吐血而死。 参考文献 (西晋)陈寿著:《三国志》,中华书局2011年点校本。 (南朝宋)范晔著:《后汉书》,中华书局2012年点校本。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会定期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类文章,恳请感兴趣的读者朋友关注账号,欢迎点赞、评论、转发,感谢支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54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