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是风云变幻的时代,无数英豪崭露头角,无数经典战役让后人津津乐道,官渡之战就是其中著名的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经过此战,平定了袁绍,基本确立了北方霸主的地位,可以说是曹操的巅峰之战,这次战役中,张郃可以说立了很大的功劳,而曹操对他的赏识也远胜袁绍,可以说张郃做的最对的一件事就是投降曹操。
当时官渡之战处于僵持状态,曹操袭击乌巢,张郃料定曹操会击败淳于琼,主张救援,然而谋士郭图则反驳说不如来一个围魏救赵,攻击曹操大本营,但是张郃说曹操营盘牢固,必定久攻不下,等到曹操破了乌巢,那么我们大事休矣。然而袁绍则听信了郭图的话,仍然派张郃、高览攻打曹军大营,果然久攻不下,结果乌巢失守,郭图反而诬陷张郃称其对袁绍军失败感到高兴,张郃等害怕被牵连,干脆烧了攻城橹投降了曹操,曹操听说张郃来投,亲自出来迎接,并把他比作微子、韩信,拜偏将军,封为都亭侯。
虽然当时颜良、文丑、张郃、高览被称为”河北四庭柱“,是袁绍的心腹,看上去很是风光,不过袁绍的真正爱将却是前两位,可惜都被斩于马下,而张郃、高览则很少被袁绍提起。
袁绍当时是天下最大的霸主,从实力到资源,都远远胜于曹操,大部分人都觉得此战曹操必败,即便是曹操手下许多人都暗自联络袁绍,为自己留条后路,不过以曹操对袁绍的了解程度来看,曹操胜的并不是靠运气。
曹操对袁绍的评价就是“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做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这根本不是成大事者所应该有的气质,而袁绍也正如曹操的预料,因缺少大局观而战败。
张郃跟了曹操之后,可以说达到了他人生的巅峰,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屡建奇功,位列曹魏”五子良将“之一。
三国中后期,张郃作为曹魏大将多次抵抗刘备大军,汉中之战,黄忠定军斩夏侯,刘备听闻说到”杀便杀张郃,斩夏侯渊何用“,可见张郃在刘备心中的地位,不过曹军军心也因主帅被杀而动荡,张郃被推为主帅主导大局。
刘备死后,张郃多次成为阻挡诸葛亮北伐的障碍,街亭之战打败马谡,让蜀军铩羽而归,威震华夏。
关于张郃之死在《三国演义》中被写成了贪功冒进,结果中计身亡,不过在正史中,张郃其实是不赞成追击诸葛亮的,但是当时的主帅司马懿认为张郃是畏战,逼其出兵,军令不可为,张郃无奈之下出击,果然在木门谷中伏,中箭而亡,至此,曹魏一代名将陨落,从某种程度来说,张郃之死是败司马懿所赐,间接死在了司马懿的手里,司马懿是否是故意的则留给了后人一个想象的空间。
3634429372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大家都知道,曹魏有“五子良将”,分别是张辽、于禁、乐进、徐晃和张郃,他们个个都智勇双全,英武善战。
但是,大家受到的待遇公平吗?咱们来看一下,五位优秀的将领在曹操生前最高的军衔和调兵权:
于禁:左将军、假节钺
乐进:右将军、假节
徐晃:后将军、假节
张辽:征东将军、假节
张郃:荡寇将军、假节
我们其实不难发现,这“五子良将”中,张郃所受到的待遇是最低的。
别人最起码的都混到正牌将军了,而张郃还是个比别人低三个级别的“荡寇将军”的杂牌子,这个军衔,张辽在随曹操北征乌桓前就已经获得了。而张郃是在蒙石、宕渠和瓦口关被张飞打得落荒而逃后,曹操晋升给他的。这就奇怪了,以前多次东征西战,张郃也立功很多,打了不少胜仗,没有晋升,打了败仗反而晋升了。
是曹操对张郃有意见吗?当然不是。大家注意,当曹操死后,曹丕上位,立即晋升张郃为“左将军”(于禁的位置),连升三级,正式进入正牌将军的行列。
了解政治手段的朋友们会明白,这是曹操有意的安排,恰恰是因为曹操对张郃极为重视,认为他的才华能够挑起国家的未来,所以对张郃百般压制,把晋升张郃的权力留给继位的曹丕,以获得张郃对曹丕的感激和忠心,这就是曹操的“帝王心术”。
所以张郃对曹丕是感激涕零,忠心不二,为曹魏天下操碎了心。曹丕死后,曹叡对张郃抱以极度信任,甚为倚重,“加合位特进,遣督诸军”,在诸葛亮一出祁山,连下三郡的严重形势下,张郃奇袭街亭,直插蜀军后路,导致诸葛亮全军震动,匆忙后撤,收复了雍凉地区。
曹叡是个很精明的帝王,当时魏国在军事上主要倚赖两个帅才:司马懿和张郃。司马懿虽为主帅,但大家都知道,司马懿对诸葛亮始终怀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司马懿打别人都是主动进攻,长途奔袭,但一遇到诸葛亮就萎了,被捉弄得灰头土脸,龟缩不出。
而张郃呢?他的军事才能绝不亚于司马懿,他久在军中,受到军士们的爱戴和崇敬,他的战术风格也比较铁血,要打就打个你来我往,有攻有守,这也很符合将士们的性情。所以在曹魏军中,大多数将士们对张郃很有好感,内心里都有些瞧不上司马懿的忍者神龟的战术。
那曹叡为什么不让张郃为主帅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张郃为副将,他是能对司马懿形成牵制作用的;但要是张郃做了主帅,司马懿为副,司马懿是绝对牵制不住张郃的。
曹叡是想像他爷爷一样玩帝王操纵之术,但他的手段却远远不及曹操。曹操是大军事家,手下也能人辈出,又心狠手辣,智谋深长,所以能如鱼得水地搞操纵,曹叡可没这水平。司马懿就钻了他的空子,曹叡偏偏也奈何不得他。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无功而返,蜀军后撤。曹魏大军闻讯,追还是不追呢?按照史书记载,一种说法是司马懿不想追,但张郃坚决要追;另一种观点是张郃不想追,司马懿坚决让他去追,《魏略》就是这样认为的:
亮军退,司马宣王使合追之,合曰:“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宣王不听。合不得已,遂进。蜀军乘高布伏,弓弩乱发,矢中合髀。
其实我们大家很清楚,张郃这个人虽然勇武铁血,但实际上他打仗非常谨慎,绝不是个莽夫。而且,上次诸葛亮退兵时,魏国猛将王双曾经率兵追击,结果中了埋伏战死沙场,日子并不久远,张郃能不警惕?就算是张郃糊涂了,一定要追,做为一军主帅的司马懿,龟缩了那么久,把大家摁得忍气吞声,如今就摁不住了?
所以说,张郃之死,司马懿负有重大责任,不需要疑问,就是他干的。张郃活着,司马懿就随时都有被替换掉的危险,只要有张郃在,曹叡是不需要忌惮司马懿的。
张郃中伏牺牲,仅仅从军事角度上那是绝对说不通的。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个阴谋家心照不宣地搞了一次配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543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春秋时期总共有多少个诸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