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世民的带领下,唐朝进入了贞观之治,唐朝的发展也到达了鼎盛时期。大家都知道李世民是逼自己父亲让位的,而与之相同的争夺皇位的情况在明朝也有。明朝时期朱元璋立了朱允炆为太子,没多久,朱棣就将朱允炆赶下皇位,自己当起了皇帝,最终也让明朝进入到一个鼎盛时期。
两者的动机有些类似,但是采取的方法却不同,李世民是直接逼着自己老爸让位,而朱棣是抢了自己侄子的皇位,看上去是以大欺小显得很不光彩。为什么朱棣不学李世民,在朱元璋还活着的时候,直接杀掉朱允炆,逼他让位呢
实际上朱棣并不是不愿意学,而是不敢。他们两人的行为虽然一致,但差距还是挺大的。
一朱棣的地位没有李世民高。李渊之所以能够建立大唐,李世民功不可没。在起义过程中,不管是指挥作战还是制定战略,李世民都比李渊更出色,因此在没有建立大唐之前,李世民的威望就已经超过了李渊。而建立大唐之后,李世民的官职也达到了顶峰,在封无可封的情况下,又被李渊封了天策上将,地位除了皇帝和太子以外,已经无人能及。
再反观朱棣,虽然明朝的建立与朱棣也有那么一丢丢的关系,但硬要说朱棣有多重要,那恐怕没有。明朝的建立主要还靠着朱元璋的打拼,因此朱棣的地位在当时只处于中等左右,其权力至上还有地位更高的人,朱棣又何必做这只出头鸟呢
二朱棣的实力比不上李世民。大唐建立以后,李世民屡建奇功,官职越来越高,且朝堂之上有许多忠诚的追随者,单看实力甚至能压太子李建成一头。而且李世民之所以能成功发动玄武门之变,是因为手下有尉迟恭、长孙无忌、张公谨等众多能将之助,这才能不动声色的将太子李建成与老四李元吉斩于玄武门。
而朱棣在明朝建立之后,虽然深受朱元璋器重,封了藩王,但朱元璋早已知道皇弱臣强的后果,没有给他过多的发展空间。并且还规定了“诸王临国中,毋得至京师”,就是怕各大藩王打着奔丧的名号,跑到京城来造反。朱棣常年居住在北平,势力又怎么会染指到京师呢 因此,如果朱棣有造反的心思,在缺少心腹的情况下,估计还没动手就被人密告给朱元璋了。
三朱棣造反师出无名。李世民造反是因为他与太子李建成一派不合,太子忌惮他的权势,联合了一大批人针对他以及他的下属。而李渊为了维护太子的地位,也有意打压李世民,造成李世民的属下惨死,李世民深知自己与李建成的矛盾无解,如果李建成当了皇帝,自己和一众下属的肯定难逃一死,于是率先发难,直接在玄武门斩杀李建成和李元吉,这样即使父亲李渊会怪他,但下场也好过被李建成弄死。
朱棣的处境与之不同,朱元璋本是将皇位留给长子朱标,然而由于朱标因病早逝,这才将皇位留给了朱标的儿子,也就是未来的明惠宗朱允炆,这在当时是合情合理的。并且即使朱元璋不将皇位给朱允炆,还会有老二朱樉与老三朱棡,哪里会有朱棣的什么事。所以即使后来朱棣的表现很好,朱元璋到临死前也没有考虑过更改储君的意思。
四李渊和朱元璋个性的差异。虽然李渊起兵反隋,但是这里面很大成分是出于被动的,也是因李世民多次催促才下定决心要攻打长安,可见其个性并没有李世民那么果断。而且李渊最大的弱点就是太纠结,比如他虽然早已经立了李建成为太子,却放任李世民发展,导致李世民的势力超过太子,极大危及到太子的地位。然而此时的李渊还没有意识到危险,仍然坐视两人斗来斗去,最终导致自己失去了两个儿子,并且自己还被迫失去了皇位。
虽然以李渊的视角来说,手心手背都是肉,李建成与李世民都是为建立大唐出了不少力,自然是希望能做到一碗水端平。但李渊没有考虑到的是,帝王之家无亲情,如果处理不好君臣之间的关系,就容易引发政变事件的发生。而且李渊在得知儿子死去之后,也没有迁怒于李世民,到后来也是发自内心地认同他。
朱元璋是贫苦出身,本就懂得这些人情世故,对于权利的把控也是相当严格。任何人想从他手里夺走权利几乎是不可能的。并且征战多年造就了朱元璋杀伐果断的性格,不管到底有罪没罪,死在他手里的功臣也多不胜数。那么朱棣敢在朱元璋活着的时候造反吗 恐怕如果朱元璋知道了朱棣的意图,哪怕他是朱元璋的儿子,朱元璋也会选择大义灭亲。因此朱棣在朱元璋活着的时候一直是很听话的,更不敢表现出任何一丝谋反的举动。
直到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驾崩,朱允炆上任皇帝之后,朱棣才开始展露出造反的野心,并且由于朱允炆上位之后开始削减藩王权利,导致几大藩王都被贬为贫民,一度威胁到朱棣的安全,朱棣这才起名造反,攻上京城,最终夺得了皇位。
因此,虽然朱棣与李世民目的相似,但是朱棣并不敢效仿李世民直接逼宫。一来是忌惮明太祖朱元璋,二来则是当时朱棣实力不足。所以才等到侄子朱允炆登基之后,联合他的其他叔叔一起动手。
3634429372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这个问题我是这样分析的,就算是朱棣想学李世民直接造反逼朱元璋退位,但是你也要想一想朱元璋并不是李渊啊,我们要了解的一件事就是大唐的江山几乎有一半以上是李世民打下来的,所以李世民在军中是有一定的威望,并且李世民当时也有很大的军事力量可以去实现造反这件事情,而我们反观朱棣却恰恰少了李世民的这些优点。
大明朝这片大好河山,是朱元璋凭着自己的双手努力打拼一下,与朱元璋一起打江山的这些部,将几乎都可以说是陪着朱元璋一起创业的重要伙伴,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朱棣的叔父辈,朱元璋在位的时候,朱棣是根本没有任何能力去造反的,因为,徐达常遇春还有等等的这些旷世名将都还聚拢在朱元璋的身边,是没有任何一个将领敢于去背叛朱元璋的。
还有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朱元璋是一个天生缺少安全感的人,因为他在得到大明天下之后,他用非常残忍的手段几乎是杀掉了身边所有的功臣,像这样的一个人他怎么又会不防着自己的儿子们呢?他对自己的儿子们手中有兵权这件事情是极为忌惮的,即使他把这些人都封为王,且给了他们一定的兵权,可是他在分配这些兵权上是做了非常周密的计划的。
即使朱棣真的想谋反,他也没有一个可以谋反的理由,要知道在当时的封建礼教之下,以一个臣子背叛君王,以一个儿子背叛父亲这种人是没有人会拥护你的,再说当时太子朱标还好好的活着并没有去世,朱允文也并没有成为储君,所以无论是天时地利还是人和,朱棣都没有任何机会或者是条件去造反,这也是朱棣为什么一直隐忍不发的真正原因。
朱棣不能像李世民那样直接推翻父亲的统治,自己做皇帝,是因为朱棣的能力不足以对抗朱元璋,朱元璋上位之后,立朱标为太子,将其他的儿子都封为了藩王,远离京城,而且没有皇帝的召见,藩王是不准进京的,这就从根本上扼杀了朱棣反抗的念头。此外,朱棣不是大明的开国功臣,他的兵权并没有李世民那么强大,因此,朱棣要造反的话,要比李世民难的多,还不一定能成功,相对于朱元璋来说,推翻朱允炆的统治要容易的多,所以朱棣才会发动靖难之役,推翻朱允炆,自己做皇帝。
一、李渊没有朱元璋那么强势。李渊原本是隋朝的大臣,但是天下在隋炀帝杨广的统治下,民不聊生,李世民劝谏父亲李渊起兵反抗。李世民在这场起义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李渊在立储的问题上其实是有犹豫的,毕竟李世民的能力要更强,但是李建成确实长子。最终李渊还是立李建成为长子,这也给李世民留下了兵变的机会和时间,因此李世民才能起兵。
二、朱棣不如李世民功劳大。李世民可以说是唐朝的开国功臣之一。而大明的江山,则是朱元璋带着一众文臣武将打下来的,可是说是跟朱棣没有多大的关系。况且,朱棣之后被封为侯,拥有自己的封地,还是朱元璋给的。所以朱棣是不可能起兵反抗朱元璋的。
三、中央集权的方式不一样。朱元璋上位之后,大力集中中央政权,废除了中国存在已久的丞相制度,权利都收归中央所有。这点也给朱棣提了醒,可以说朱棣虽然是藩王,虽然名义上很响亮,但是实权并不多,基本上都是掌握在朱元璋的手中,所以朱棣是没有能力起兵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542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曹操与蔡文姬一世孽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