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绿帽子”的说法到底因何而来?男人都怕它

望月砂 2023-07-28 05:26:39

中国的男人们大抵最害怕自己戴上那"绿帽子",说来有一段让人饶有兴趣的史话。关于绿帽子,民间说法即已有家室的女子出轨,多存在讥讽意味。那么,"绿帽子"的说法早先是因何而来呢

若论由来,有四种说法,第一种说法。"绿帽子"起源于元明两朝,是由从事妓院歌坊等贱业的标志色演变而来。第二种说法。"绿帽子"的由来是从元朝开始的。从原来在妓院里做工的男人戴绿头巾演变成中国男人最怕的一顶帽子,那就是"绿帽子"还有一种说法,与第一种说法大同小异,只是把戴着绿帽子的偷情信号,从妻子的头上发出变成了由丈夫的头上发出了。也就是说,只要是看到丈夫戴着绿帽子外出,这便是可以幽会偷情的信号。

但是在春秋时期却不是如此,春秋时期,生存对于一般人而言都是很大的问题,老实种地的农民遇到战火说不定就颗粒无收,可是这种现象在当时太普遍了,不少人在失去土地后并没有正经营生可做来养活自己。没有财产又没有收入,这该如何是好呢 一些男子就动了自己妻女的邪念——让她们出去卖淫。无论拿正经事养活自己,还是拿邪门歪道养活自己,都得打个广告让别人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卖个米面还能吆喝吆喝,卖自己妻女大庭广众下吆喝那太丢人了,怎么让别人知道自己是卖老婆姑娘的呢 那就带个绿头巾吧。当时以妻女卖淫为生的男子并不在少数,大家皆不不约而同的戴起了绿头巾,绿这个颜色就从这儿有了引申含义。《七修类稿》中记载道:"及见春秋时有货妻女求食者,谓之'娼夫',以绿巾裹头,以别贵贱。"

据传,在明代初期,当朝皇帝朱元璋下令,凡是家中存有娼妓者,男性皆需头戴绿色头巾,腰系红褡膊,自此,"绿帽子"就此传开。娼妓在古时为青楼女子,作为已有家室的女性,依旧选择卖淫为业,在当时难免少不了"偷汉子"的指责,而娼妓的丈夫们头戴绿巾,由此,"绿帽子"取代了"偷汉子",成为男性最觉耻辱的称谓。据传古时候,有一对夫妻。妻子是一位主妇,生得娇艳可人、风韵犹存,平时在家里做点针线活,因生得貌美,早就已招徕一些狂蜂浪蝶追求;丈夫是一个生意人,要经常到外地去做生意。两口子的日子过得也富裕,在丈夫外出的日子里,妻子就不免枕冷襟寒、寂寞难耐。

终于有一天,妻子忍不住跟街市一个卖布的好上了,在丈夫外出做生意的时候,他们就巫山云雨地在一起厮混。有一次,丈夫回家后三个月都没有外出,直急得那个卖布的天天在他们家附近打转。一天,丈夫骑着马到城外打猎去了,经过街市,那卖布的见了非常高兴,以为他又要外出做生意,当晚就迫不及待地窜进了妻子的卧室,准备和相好幽会。

当晚丈夫回来了,几乎将他逮了个正着,妻子也吓了个半死,那卖布的只好哆嗦在人家的床底一整晚。这件事后,妻子就向那卖布的要了一块绿色的布料,做了一顶帽子给丈夫,还和那卖布的约定,当你看见我丈夫戴上绿帽子外出的时候,你就可以来了。过了几天,丈夫又要外出做生意了,妻子赶紧拿出那顶绿帽子对丈夫说:"外面的风沙大,戴上就不会弄脏头发。而且这颜色让你看起来很俊,以后你每次外出我都为你做一顶,就像我跟在你身边一样,你就不用牵挂我了。"丈夫听了很开心,以为自己真的很俊,于是高高兴兴戴上那顶绿帽子,骑着马得意洋洋穿过街市,到外地做生意去了。

当晚,他妻子就和那卖布的睡在他的床上。以后,那个卖布的凡见了那丈夫戴着绿帽子外出时,心里都不禁心花怒放:"哈!你的

绿帽子真是很俊,不过今晚该到我俊了。"于是,绿帽子的说法就这样传下来了。

在民间广泛传播下,"绿帽子"流传至今,显然已经成为男性尊严的践踏品,为不可触碰的底线。在中国百姓心中,被戴绿帽是极为丢脸、耻辱的事情,如果,不幸经历此类事件,多数男性宁愿息事宁人亦不愿丑闻传出。尽管男性都害怕背上"绿帽"之名,但是,在古代有关"绿帽"的事例多不胜数。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吗,古代文献中已有"绿帽子"的记载。

不过此"绿帽"非彼"绿帽",为正常的绿色帽子,并无特殊含义。明代时期,朱元璋赋予了"绿帽子"的特殊含义,进而流传开来。秦汉时期,绿色是低贱身份的代表颜色。当时统治者便有规定,犯人着装皆为特制的衣服,名为"赭衣",颜色赤褐。此衣在秦朝时期发源,至汉朝时,赭衣已经成为犯法之人的代称。

唐宋时期,绿色所代表的含义逐步扩大,由单一的"犯法之人"扩大到"低贱人群",即凡是身穿碧青绿衣服的百姓,皆可视为低贱下民。部分唐代地方府衙,在惩罚犯法之人时,不加以杖责,而是以绿色头巾戴在犯人头上,以示羞辱。这里的羞辱指得是犯人戴上头巾,就意味着身份低贱,并非配偶出轨。

有一个叫李缘铭的文人,他酷爱辞赋,经常邀朋唤友来家中做客,只为吟诗作对、彻夜不眠。此人有一妻貌若天仙,只因嫁了李缘铭,常常独守空房。时间一长,女子便耐不住寂寞。住

他们家隔壁有一户人家,男子因丧妻一直单身。这位男子经常爬在院墙上偷看"天仙"。

一天,李缘铭去朋友家做客,妻子便闲来无事,倚在门口发愣。这时隔壁的单身汉也正坐在门口发呆,妻子便叫来单身汉陪她聊天。从那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每当寂寞的时候妻子便找来单身汉聊天。时间一长,两人之间竟然产生了些许的情素。终于有一天俩人做了出轨的事。

后来为了防止被李缘铭突然回家发现奸情,妻子便当丈夫不在家时,就戴着他的绿帽子在外面走动,单身男子看到后就会心领神会。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没多久,妻子与单身汉的事突然回家的李缘铭撞了个正着,一气之下的丈夫休掉了妻子。后来大家把那些不守妇道偷汉子的事情叫做戴"绿帽子"。从此"绿帽子"就成了男人的忌讳。

"绿帽子"之所以为"绿色"

显然,现在说的"绿帽子"是由元时的"绿头巾"直接传承而来的,而其真正的渊源,则在更早的时候。

元朝时期,对碧绿青诸色进行了限制,仅有"娼妓"、"乐人"可穿。《元典章》如此记载:娼妓需要穿皂衫,戴角巾儿,而娼妓的家属及丈夫需要头戴青巾。这一规定沿袭到明朝,朱元璋为此下诏,凡是娼妓家中的男子,必须以绿色头巾出门,且腰间系上红褡膊,脚上穿着有毛的猪皮鞋。走路时,禁止走在道路中间,只能在两旁偏路行走。

可见,当时娼妓与其家属地位之低,不受民间待见。在统治者诏令下,娼妓丈夫纵然有万般不愿,也只能选择妥协,遵从朝廷。每当有头戴绿巾者出现在街头小巷时,总会引得百姓驻足指点,议论纷纷。标志性的"绿帽子"在外,百姓立刻就能知晓哪家为"青楼一族"、哪家女人偷汉子,遭受指点的男子时常哀声怨道

一定程度上,这些娼妓家庭为迫不得已,男性在能力有限下,需要靠妻女卖淫维持生计,由此,头戴绿帽的男性,亦成为没有出息的代名词。

前文说到,绿色在古代为低贱的意思,无论是秦汉,还是唐宋,这一含义从未变更过。至于古人为何将绿色当做低贱者用色,民间众说纷纭。最为流传的说法与龟有关,民间曾有绿龟之说,绿色即为龟的颜色,此为背景。古人错误的认为雌龟需要和蛇交配方能繁殖,因此让雌龟与蛇交配繁殖后代。

这种说法看似天方夜谭,但却在多部古书中留有记载,包括《列子》、《说文解字》等古籍。由此,当一些男性的妻子与别人偷情后,他们便被称为"龟",绿色便这样传开。但关于"绿龟"之说,稍显牵强,绿色代表通奸的含义是在元代方才出现,至明代定性。汉朝时期,绿色仅表示身份低贱。

《封氏见闻录》记载:延陵令李封在惩罚犯人时,不以棍杖责罚,而是以绿色头巾惩戒,这里的绿色即为下贱之意,作为羞辱。其实,在绿色真正代表通奸之意的时期应为元朝,据《元典章》记载:规定与娼妓有关的男性家眷,皆要以青色头巾裹头,而青色与绿色相似,故而,绿色得以流传下来。元朝覆灭后,有关"绿色"的规定并未随之消散,而是沿袭至明代。

并且,在此基础上,朱元璋进行加强,不仅要求娼妓家中男性需头裹绿巾,还需腰间系着红褡膊,脚穿猪皮鞋。且针对范围更加细化,仅对乐妓、女伶两类群体生效。基于以上之论证,已可看出绿头巾长期以来,即:一直是贱民隶卒或仆庶者流所使用的装束。

3634429372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为什么会有“绿帽子”这个说法?

红男绿女。

今天的玫红色就是古代的紫色。

父系社会,女不穿紫与红。

男不穿绿与蓝。

玫红色是正三品以上的官服。

红色是正四品。

粉红色是正五品。

绿色是正六品。

粉绿色是正七品。

蓝色是正八品。

粉蓝色是正九品。

如果一个女人穿红或紫的衣服,那么他就是男性化,男性化就懂字,会念书,而且多偶,一个女人如果多偶,还会识字,就是男性化,就是一个姬女。

如果一个男人穿绿或蓝的衣服,那么他就是女性化,女性化就不懂字,更不会读书,而且无偶,甚至守活寡,甚至要像女人一样忍受自己的“女丈夫”去和别的“男妻子”。正所谓大度。无度不丈夫。

大家说一下绿冒子一词是怎么来的,是什么意思

绿帽子的由来
绿帽子,从事贱业的标志色,后演变为专门用来指妻子有不贞行为的男人。
古时候,有一对夫妻。妻子是一位主妇,生得娇艳可人、风韵犹存,平时在家里做点针线活,因生得貌美,早就已招徕一些狂蜂浪蝶追求;丈夫是一个生意人,要经常到外地去做生意。两口子的日子过得也富裕,在丈夫外出的日子里,妻子就不免枕冷襟寒、寂寞难耐。终于有一天,妻子忍不住跟街市一个卖布的好上了,在丈夫外出做生意的时候,他们就巫山云雨地在一起厮混。有一次,丈夫回家后三个月都没有外出,直急得那个卖布的天天在他们家附近打转。一天,丈夫骑着马到城外打猎去了,经过街市,那卖布的见了非常高兴,以为他又要外出做生意,当晚就迫不及待地窜进了妻子的卧室,准备和相好幽会。当晚丈夫回来了,几乎将他逮了个正着,妻子也吓了个半死,那卖布的只好哆嗦在人家的床底一整晚。这件事后,妻子就向那卖布的要了一块绿色的布料,做了一顶帽子给丈夫,还和那卖布的约定,当你看见我丈夫戴上绿帽子外出的时候,你就可以来了。过了几天,丈夫又要外出做生意了,妻子赶紧拿出那顶绿帽子对丈夫说:“外面的风沙大,戴上就不会弄脏头发。而且这颜色让你看起来很俊,以后你每次外出我都为你做一顶,就像我跟在你身边一样,你就不用牵挂我了。”丈夫听了很开心,以为自己真的很俊,于是高高兴兴戴上那顶绿帽子,骑着马得意洋洋穿过街市,到外地做生意去了。当晚,他妻子就和那卖布的睡在他的床上。以后,那个卖布的凡见了那丈夫戴着绿帽子外出时,心里都不禁心花怒放:“哈!你的绿帽子真是很俊,不过今晚该到我俊了”。于是,绿帽子的说法就这样传下来了。
当然上面的说法是笑谈啦。那对奸夫淫妇又不是什么明星大腕,古时候也没有电视互联网,他们的事不会流传那么广的。那么绿帽子这个词究竟怎么来的?据我研究,这还得从中国人对色彩的传统观念说起。
古代汉民族是重色彩的民族。《礼记》里讲:“夏后氏尚黑,殷人尚白,周人尚赤。”后来秦灭周,又尚黑;汉灭秦,武帝“易服色”,改为尚黄。到了魏晋,情况比较复杂,天子和群臣要按春、夏、季夏、秋、冬五个时节穿戴五种朝服,其色依次是青、朱、黄、白、黑,真够烦的。隋唐建立后,正式把服饰的颜色作为区别贵贱尊卑的一种手段。太宗贞观年间规定:皇帝就穿黄色的龙袍,百官中,三品以上服紫,四品五品服绯(深红),六品七品服绿,八品九品服青。以后各朝代均大体沿袭此法。
汉武帝之后,随着儒家礼乐制度的建立,服饰的尚色制度也逐渐建立起来,服饰的颜色成为区别贵贱、尊卑的一种手段。唐代官制规定,六品、七品官着绿服,八品、九品官穿青服。白居易被贬为江州郡司马,官列九品,所以,《琵琶行》诗中用“青衫”代称。他的《忆微之》诗云:“折腰俱老绿衫中”形容仕途坎坷,人老白首仍屈身于低微的绿衫行列中。
元明两代,乐人、妓女必须着绿服、青服、绿头巾以标志所从事的贱业。 《元典章》规定:娼妓之家长和亲属男子裹着青头巾。由此,“青头巾”就与娼妓之男性亲属有了联系。由于青、绿二色比较接近,又同属贱色,人们习惯于说“绿头巾”。由于绿色与娼妓有关,后来,“绿头巾”专用来指妻子有不贞行为的男人,并演变成了“绿帽子”。
赵翼《二十二史札记》卷三46汉公主不讳私夫条:武帝姊馆陶公主寡居,宠董偃十余年。主欲使偃见帝,乃献长门园地,帝喜,过主家。主亲引偃出,偃奏:“馆陶公主庖人偃,昧死拜谒。”帝大欢乐,呼为主人翁。 董偃十三岁入府受训练,大概就叫“童养男”吧。不过董偃有一项特大优点,“温柔爱人”,这种先天性格加上后天培养出来的面首特点,颇得当时一些趋炎附势之辈喜爱,甚至有人为他献计献策。其实武帝早就知道馆陶公主有宠,这时候才说我想看看这里的“主人翁”,公主顺势带出董偃,董偃也知趣,带顶绿帽子,这也是今天“绿帽子”词的由来。 既然被赐予主人翁之号,于是他便在皇上面前以此自称。俨然一家之主般,逗的武帝大乐,宠幸有加。 于是董君贵宠,天下莫不闻。 后来东方朔向武帝柬举,比董偃为淫首,武帝遂减少与董偃的交往,董偃宠日衰,至年三十而终。

绿帽子的由来大约是从元朝开始的。当时的蒙古是没有娼妓的,化外之人,想要就要,大草原上的男女只要愿意,马上就会天当被子地当床。等到挥军南下进了中原,就很是看不惯号称礼仪之邦的中原人开设的妓院了。于是元朝统治者规定妓女着紫衫,在妓院里做工的男人戴绿头巾,以示与正常人的区别。延续至今,就诞生了中国男人最怕的一顶帽子:绿帽子。

中国男人怕这顶帽子怕到了发疯的地步,所谓中国男人最不可忍的两件大事就是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这种惧怕延伸到女人身上,就是生死是小,失节是大,别以为只有中国的女人被贞节牌坊给束缚住了,事实上同时被束缚着的还有中国男人。妻子没了名节,就意味着丈夫有了绿帽子,于是一幕幕刀光剑影就围绕着这顶绿帽子展开了。上至官庭,下至平民百姓,多少人为了这顶绿帽子大打出手,血流成河。”

文学中的绿帽子记载
“绿帽子”起源于古代教坊的管理人员,他们的规定服饰就必须是绿色的头巾。好像朱元璋对这有明确规定。

在郎英所著《七类修稿》中有这样的记述:“……人称人妻有淫者为‘绿头巾’,今乐人,朝制以碧绿之巾裹头……”比郎英稍晚的何孟春在《馀冬序录》中也写道:“教访司伶人制,常服绿色巾,以别士庶之服。”

南方朔《笑话反映恐惧》更全面:

「绿头巾」、「绿帽子」、「戴绿帽」,自明清以来,都用以指那个妻子出轨的丈夫。这种称呼不仅散见于小说里,更是庶民用语之一。除此之外,有关「戴绿帽子」的笑话也颇不少。

当代学者鲍威尔(Chris Powell)及林斯泰德(Steve Linstead)在《社会里的幽默-抗拒和控制》论文集里指出过,许多笑话它真实的意义乃是在于反映恐惧,藉以加强和重塑道德的边界,达到社会控制之目的。根据他们的理论,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中国人社会有关「戴绿帽子」的笑话极多,所反映的即是对妻子红杏出墙的恐惧症。因此,这类笑话遂具有社会警戒与社会控制的作用。

因此,「绿头巾」的称呼应起于明代,明代的乐户乃是一种半妓半伶的低贱职业,规定她们只能戴绿色的头巾,因而「绿头巾」遂成了低贱的娼妓式记号。老婆养汉,当然也就相当于这种戴了「绿头巾」的行业。

不过,将「绿头巾」认为起源于明代,其实并不十分正确。因为,早在元朝的至元五年,就已规定「娼妓穿著紫皂衫子,戴角冠儿。娼妓之家长并亲属男子裹青头巾」,明代的所为显然继承了元制。

不过,若对中国古代的服装、颜色,以及身份阶级的区隔稍加研究,则可发现到元朝的「绿头巾」并非向壁虚构而来。在更早的时代,「巾」和「绿」就一直是低贱者的专利。

以「巾」而论,它虽起源甚早,但直到东汉,它都是平民或贱民们的专属冠饰,由「巾」并发展出类似的冠饰,如汉代的「帻」、唐代的「?头」等。清代翟灏在《通俗编》卷十二里指出,远在春秋时代,「有货妻女求食者,绿巾裹头,以别贵贱」。足见「绿头巾」之早。汉代有了由「巾」变过来的「帻」。唐代颜师古在注解《汉书》(东方朔传)里所提到的「绿帻」时,亦曰:「绿帻,贱人之服也。」

因此,东汉以前,士大夫阶级所戴的乃是「冠」,而「巾」只能用于平民或贱民,当时的「绿头巾」就已是娼妓之家的专属。意大利近代符号学家艾柯(Umberto Eco)曾经对西方的色彩系统做过研究,认为每个时代虽然用同样的颜色字词,但这些字词所指的颜色却不可能一样;意思就是说,古代的绿和近代的绿不可能相同。

这种情况在中国亦然,以前所谓的「绿」指的大概是帛布的自然绿,它可能是一种青青寡寡,被水漂白过,有点营养不足的绿色,难怪它会成为贱民阶级专用的颜色。汉代的奴仆阶级被称为「苍头」,原因即在于他们所戴的「巾」也是这种绿色。这种情况在欧洲亦然。

中古时的蓝色和今天不同,那是一种苔藓式的颜色、修道院的石质墙壁即这种颜色,因而近代遂称为「修道士蓝」。

因此,「绿」在中国古代的颜色评等上,乃是最低级的颜色。在唐代,官吏有袍,品级最低者也是「绿」色。唐代白居易的(怀微之)有诗句曰:「分手各抛沧海畔,折腰俱老绿衫中。」可以为证。

也正因为「绿头巾」为低贱之装束,唐代李封在当延陵令时,遂「吏人有罪,不加杖罚,但令裹碧绿以辱之,随所犯轻重以定日数」。

基于以上之论证,已可看出「绿头巾」长期以来,即一直是贱民隶卒或仆庶者流所使用的装束。正因如此,它到了元朝开始,遂日益成为娼妓之家男子们之装束。将妻有淫行者称为「绿头巾」、「绿帽子」或「戴绿帽子」,乃是这种服色传统一脉相承之后的终极结果。「绿头巾」和「绿帽子」,也因此而从一种服装旳记号语言,升格成日常用语。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54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