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起点最低的开国皇帝,地地道道贫苦农民出身的他,当过放牛娃,做过乞丐,入寺当过和尚。朱元璋出生的年代正是汉人,特别是南方汉人地位最低的时代,蒙元统治者对汉人的残酷压迫和剥削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
元至正三年(1343年),朱元璋未满17岁。他所在的家乡遭遇了天灾,再加上反动统治的人祸,朱家在短短半个月时间,父母、哥哥、侄子在贫病中相继离世。诺大个家转眼就只剩下二哥、大嫂、侄子文正和朱元璋四人。
安葬好父母兄长后,大嫂带着侄子文正暂且投靠了娘家;病怏怏的二哥抱着兄弟大哭了一场后,外出逃荒,从此不知所踪;朱元璋则在邻居的好心帮助下入寺当了和尚。
元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25岁的朱元璋在走投无路之下参加了反抗元朝统治的红巾军。由于有勇有谋,表现突出,很快成长了为一名红巾军将领。有一天,朱元璋在巡视濠州城时,看到了一名沿街乞讨的小乞丐。
看着眼前的小乞丐,让朱元璋的思绪又回到了几年前自己的乞讨经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乞丐的生活可是真苦啊,吃了上顿没下顿,过了今天还不知道能不能到看明天升起的太阳”。恻隐之心让朱元璋将小乞丐带回了军营。
朱元璋经过询问了解到,小乞丐年仅八岁,幼年丧父,连自己的姓名都说不上来,前不久跟随母亲躲避兵乱,母亲也不幸死在了逃难的路上,遂流浪至此。朱元璋当时新婚不久,还没有子女,就收留这个流浪儿为义子,给孩子起名朱英,留在身边扶养。
朱元璋的老婆马氏是一位伟大的女性。朱元璋后来又陆陆续续收养了20多个义子,马氏都视如己出,用心抚养。对朱英更是疼爱有加,由马氏教他读书识字,朱元璋教导他如何带兵打仗。在战乱、兵营、征途中长大的朱英,在朱元璋夫妇的悉心培养下逐渐成长为了一名独当一面的栋梁之才。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18岁的沐英开始成了朱元璋的膀臂。先是被朱元璋封为帐前都尉,参与镇守镇江。之后,朱元璋刻意培养朱英的独立作战能力,拨给他3000人马袭击去陈友谅的大营,结果凯旋而归。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灭了张士诚、平定方国珍后,派水陆两路大军讨伐盘踞在福建的陈友定。沐英率5000兵马自西向南进攻,一路攻城拔寨,攻破了江西和福建交界的分水关,占领崇安,又打下闵溪十八寨,俘虏陈友定部将冯谷保。随之奉命移师镇守建宁,节制邵武、延平、汀州(皆属福建)。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国称帝,朱英因功被授镇国将军、大都督府同知。大明王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很人性化的让收养的义子恢复原姓,此举有两重用意:一是可以让那些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的义子光宗耀祖;二是避免他们能力太强、功劳太大而危及自己亲儿子的江山。
朱英是朱元璋最喜爱和最信任的养子,朱元璋亲自问他:“朱英呀朱英,你到底是谁家的孩子呀 ”
朱英跪在地上说:“我是陛下的孩子,深沐陛下和皇后的养育之恩才长大成人的。”
朱元璋对他的喜爱又提升了若干个档次,一连问了几遍,朱英只是一个劲地叩头重复刚才的答案,于是朱元璋很欣慰地说道:“既然你说深沐朕和皇后的养育之恩,就赐你姓沐吧,让你可以永沐皇恩。”
朱英由此改名沐英,虽然不再姓朱,但他对朱家的感情真是比天高,比海深。对朱元璋更是是忠心耿耿,在之后的岁月中沐英南征北战朱元璋统一全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洪武十四年(1381年)农历九月,朱元璋以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副将军,率军三十万征讨云南的元朝残部。此战也让沐英的人生达到了顶点。
明军平定云南以后,朱元璋命傅友德、蓝玉班师回朝,而留下沐英镇守西南。沐英无疑成了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云南王。此后,沐英忠于职守,一直致力于云南的平定与治理。
沐英主政西南期间,军事上,平定叛乱,统一边疆,稳定大局。政务上,大力发展屯田,解决粮食问题;兴修水利,注重商业发展,修理道路,使当地人民安居乐业。文化上,大力推广中原文化,兴建了儒学学馆,在各地增设学所,选择优秀人才及土官子弟读书,促进了云南文教事业的发展。
洪武十五年(1382年),养母马皇后去世时,沐英悲痛欲绝,哭到咳血、昏厥。沐英与太子朱标的感情比一奶同胞的兄弟还要深厚,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四月太子突然病逝时,远在云南的沐英听闻噩耗,当场又昏厥过去,一病不起,竟至一命呼呜。时年48岁。
刚痛失爱子的朱元璋听闻沐英不幸去世后,命沐英的儿子沐春将其父亲的灵柩运回京师,自己亲自迎接,追封沐英为黔宁王,谥昭靖,配享太庙。从此之后沐家子孙世代镇守西南,直到明朝终了,达二百六十年。
清军入关后,沐英第十一世孙沐天波坚决拥护南明朝廷,清军进攻云南时,沐天波追随永历帝朱由榔进入缅,最终在咒水之难抵抗到最后一刻。沐天波死后,沐府后人也从事反清复明的活动,与反清复明势力一道积极的谋划驱逐满清统治者。
3634429372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在史书或者各种民间传说中,朱元璋是一个冷酷无情的暴君。他杀光了所有的英雄,他的战友没有死在围城的战场上,而是死在了这个国王的手里。据史书记载,为了消灭有功官员,他甚至连根拔起了几位宰相的家人和姻亲。其中不乏无辜受害者,但为了巩固自己的皇权,朱元璋不为所动。
但这些描写大多是文人对朱元璋无情手段的报复,而那些惨死的大臣,很多都是搜刮百姓钱财和奶油的贪官。虽然早年追随朱元璋很成功,但到天下安定的时候,这些人已经完全变成了残暴的地主和官僚。他们不同情和他们一样受苦的人。
可以说,朱元璋的所作所为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肃清吏治的作用。事实上,残暴的明太祖杀死了许多官员,但朱元璋在起义的道路上对他的养子是一种罕见的仁慈,并一直非常信任他们。镇守云南的穆英是他的养子之一。慕英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深得朱元璋的信任和爱戴,最后得到了好下场。
甚至评论说:钱宁年轻的时候把它送到了自己的心里。可汗宣老,清纯勤政,旗常,但当之无愧。钱宁是一个强大而荒凉的地方,它的名声和声誉总是和明朝一样。
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勇敢善战的君主早年的经历非常悲惨。他幼年丧父,长大一点后跟着母亲四处流浪,靠乞讨为生。在他八岁的时候,他的母亲也去世了。慕英成了无人问津的孤儿,整日流浪街头。当时元朝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各地起义军蜂拥而至。在这样的乱世里,慕英很可能会冻死在大街上,或者作为壮士被俘,最终战死沙场。
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个可以改变他一生的人,朱元璋,——。当时,朱元璋只是起义军的一个小将军,在郭子兴手下工作,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由于他非凡的外表和勇敢的战斗,郭子兴更加重视他,并把他的养女马史嫁给了朱元璋。当他们遇到穆盈时,他们结婚没多久,也没有生下自己的孩子。
当朱元璋在濠州街头见到穆盈时,穆盈蓬头垢面,孤身一人。这可怜的样子触动了朱元璋的心。他非常痛苦,为了生活,他甚至在一个寺庙里当了和尚。因此,朱元璋采取了收养穆盈的想法,当然,这个想法得到了马史的赞同。于是,小乞丐成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那时候慕英还没有名字,所以朱元璋给他取名朱颖,完全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
朱颖在养父身边得到了久违的温暖。他们甚至教朱颖如何读书写字,以及如何派遣军队。这些温暖是身在江湖的朱颖从未感受过的。自然,他们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朱元璋和他的妻子后来有了自己的孩子,但他们仍然非常爱朱颖。
因此,朱颖发誓要跟随他的养父一生,甚至为朱家一家牺牲自己。在朱颖养父养母的精心指导下,他很快成长起来。因为在军营里,他撒尿上阵了。后来打仗,最后战功不亚于朱元璋手下的将领。
朱元璋非常信任这个义子,甚至在明朝建立以后,还经常派他去打仗。然而,随着朱元璋地位的变化,朱颖感到越来越尴尬。如果朱元璋只是一个将军,那么他和兄弟们相处起来就更容易了。
但是,朱元璋是一个志在天下的大英雄。如果他想让他的养父放心,那么朱颖必须避嫌。于是,与朱元璋商议,改姓“穆”,意为“深得恩”。
之后,朱元璋更加喜欢这个知进退的义子。恰好云南发生了战争,慕英自然去剿灭叛乱。而且战争平定后,他世代定居云南,成为了镇守朱元璋的政府官员。
吴鸿二十二年冬,穆盈进京朝见朱元璋,朱元璋在奉天殿设宴款待穆盈,赐黄金220两,白金5200两,纸币500张,彩帛100匹。朱元璋高兴地说:“既然慕英已经在西南了,我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慕英回到云南后,在京东再次击败陆川,四伦跪求投降,并向土特产进贡。
阿紫又造反了,穆英率军打败了他。当云南被完全平定后,穆盈派使者去镇压这些粉丝,其中一些人通过翻译来表达敬意。公元382年9月,朱元璋的皇后马史病逝,远在云南的马皇后的养子慕英因悲痛过度,忍不住大哭咳嗽出血。
公元392年农历六月,慕英得知皇太子朱标去世的消息,非常难过。她不久就在云南仁所病逝,享年48岁。当时朱元璋还活着。当穆盈的灵柩抵达应天府时,朱元璋亲自迎接,并派宫中官员负责安葬事宜。他立穆盈为钱宁王,立赵静,享太庙。所以他命令穆盈的后代永远守卫云南,并世世代代继承他的头衔。
慕英的后代为黄明镇守南疆,直至明朝灭亡,从未有过不忠行为。甚至在明朝灭亡后,他们还秘密联系郑成功,准备反清复明。穆莹的后代对明朝忠诚到什么程度?
十孙墓出土一枚类似“长命锁”的金牌。金牌正面中央有五个镂空的大字,右侧刻有“此卡必须使用”的字样。背面写着:“吾子孙,皆须精忠报国,勤政慎行,对同僚谦让,专谏,谨小慎微。”这也是慕英对后人的谆谆教诲。
看过金庸《明史》的读者,一定还记得韦小宝一直挂在嘴边的穆家军与叛军大象作战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角不是别人,正是明初西平的侯。
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起点最低的开国皇帝,地地道道贫苦农民出身的他,当过放牛娃,做过乞丐,入寺当过和尚。朱元璋出生的年代正是汉人,特别是南方汉人地位最低的时代,蒙元统治者对汉人的残酷压迫和剥削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
元至正三年(1343年),朱元璋未满17岁。他所在的家乡遭遇了天灾,再加上反动统治的人祸,朱家在短短半个月时间,父母、哥哥、侄子在贫病中相继离世。诺大个家转眼就只剩下二哥、大嫂、侄子文正和朱元璋四人。
安葬好父母兄长后,大嫂带着侄子文正暂且投靠了娘家;病怏怏的二哥抱着兄弟大哭了一场后,外出逃荒,从此不知所踪;朱元璋则在邻居的好心帮助下入寺当了和尚。
元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25岁的朱元璋在走投无路之下参加了反抗元朝统治的红巾军。由于有勇有谋,表现突出,很快成长了为一名红巾军将领。有一天,朱元璋在巡视濠州城时,看到了一名沿街乞讨的小乞丐。
看着眼前的小乞丐,让朱元璋的思绪又回到了几年前自己的乞讨经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乞丐的生活可是真苦啊,吃了上顿没下顿,过了今天还不知道能不能到看明天升起的太阳”。恻隐之心让朱元璋将小乞丐带回了军营。
朱元璋经过询问了解到,小乞丐年仅八岁,幼年丧父,连自己的姓名都说不上来,前不久跟随母亲躲避兵乱,母亲也不幸死在了逃难的路上,遂流浪至此。朱元璋当时新婚不久,还没有子女,就收留这个流浪儿为义子,给孩子起名朱英,留在身边扶养。
朱元璋的老婆马氏是一位伟大的女性。朱元璋后来又陆陆续续收养了20多个义子,马氏都视如己出,用心抚养。对朱英更是疼爱有加,由马氏教他读书识字,朱元璋教导他如何带兵打仗。在战乱、兵营、征途中长大的朱英,在朱元璋夫妇的悉心培养下逐渐成长为了一名独当一面的栋梁之才。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18岁的沐英开始成了朱元璋的膀臂。先是被朱元璋封为帐前都尉,参与镇守镇江。之后,朱元璋刻意培养朱英的独立作战能力,拨给他3000人马袭击去陈友谅的大营,结果凯旋而归。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灭了张士诚、平定方国珍后,派水陆两路大军讨伐盘踞在福建的陈友定。沐英率5000兵马自西向南进攻,一路攻城拔寨,攻破了江西和福建交界的分水关,占领崇安,又打下闵溪十八寨,俘虏陈友定部将冯谷保。随之奉命移师镇守建宁,节制邵武、延平、汀州(皆属福建)。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国称帝,朱英因功被授镇国将军、大都督府同知。大明王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很人性化的让收养的义子恢复原姓,此举有两重用意:一是可以让那些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的义子光宗耀祖;二是避免他们能力太强、功劳太大而危及自己亲儿子的江山。
朱英是朱元璋最喜爱和最信任的养子,朱元璋亲自问他:“朱英呀朱英,你到底是谁家的孩子呀?”
朱英跪在地上说:“我是陛下的孩子,深沐陛下和皇后的养育之恩才长大成人的。”
朱元璋对他的喜爱又提升了若干个档次,一连问了几遍,朱英只是一个劲地叩头重复刚才的答案,于是朱元璋很欣慰地说道:“既然你说深沐朕和皇后的养育之恩,就赐你姓沐吧,让你可以永沐皇恩。”
朱英由此改名沐英,虽然不再姓朱,但他对朱家的感情真是比天高,比海深。对朱元璋更是是忠心耿耿,在之后的岁月中沐英南征北战朱元璋统一全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洪武十四年(1381年)农历九月,朱元璋以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副将军,率军三十万征讨云南的元朝残部。此战也让沐英的人生达到了顶点。
明军平定云南以后,朱元璋命傅友德、蓝玉班师回朝,而留下沐英镇守西南。沐英无疑成了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云南王。此后,沐英忠于职守,一直致力于云南的平定与治理。
沐英主政西南期间,军事上,平定叛乱,统一边疆,稳定大局。政务上,大力发展屯田,解决粮食问题;兴修水利,注重商业发展,修理道路,使当地人民安居乐业。文化上,大力推广中原文化,兴建了儒学学馆,在各地增设学所,选择优秀人才及土官子弟读书,促进了云南文教事业的发展。
洪武十五年(1382年),养母马皇后去世时,沐英悲痛欲绝,哭到咳血、昏厥。沐英与太子朱标的感情比一奶同胞的兄弟还要深厚,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四月太子突然病逝时,远在云南的沐英听闻噩耗,当场又昏厥过去,一病不起,竟至一命呼呜。时年48岁。
刚痛失爱子的朱元璋听闻沐英不幸去世后,命沐英的儿子沐春将其父亲的灵柩运回京师,自己亲自迎接,追封沐英为黔宁王,谥昭靖,配享太庙。从此之后沐家子孙世代镇守西南,直到明朝终了,达二百六十年。
清军入关后,沐英第十一世孙沐天波坚决拥护南明朝廷,清军进攻云南时,沐天波追随永历帝朱由榔进入缅,最终在咒水之难抵抗到最后一刻。沐天波死后,沐府后人也从事反清复明的活动,与反清复明势力一道积极的谋划驱逐满清统治者。
这个“八岁乞丐”就是后来的沐英,沐英奉朱元璋之命镇守云南,沐家也世世代代为大明镇守云南,长达260年。
朱元璋奇迹般地开创了明朝,可谓是中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暴发户”皇帝,可是,他的创业过程却颇为曲折,他所走的每一步,充满了机遇,更充满了危机,只要稍有不慎,别说当皇帝了,只怕会死无葬身之处。
他17岁时这一年,赶上了蝗灾、饥荒和瘟疫,爹、娘、哥哥一个个永远地离开了他,偏偏家里又穷得揭不开锅,如果没有好心的邻居送给他一块坟地,恐怕他的爹娘和哥哥只能虽然“抛尸荒野”了。
后来,他为了活下去,为了讨一口饭吃,便一不做二不休地剃了光头去了皇觉寺当了和尚,好在他也没读过什么书,否则的话,为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几个字又得哭天抹泪一番了。
不过,时逢乱世,即便是寺庙也渐渐揭不开锅了,和尚不事生产,又没人送钱。
所以,他为了吃饭,只能离开皇觉寺去当个讨饭的乞丐了,当然,用和尚的话说叫化缘。
他在化缘途中更是险些病死,也是他命不该绝,让他遇上了两个行好事不留名的好心人,治好了他的病,或许这便是所谓的“天命所归”吧。
他当了三年的乞丐,这三年的乞丐生活对他的眼见、能力和性格的练成绝对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后来,时局动荡,反元之旗四起,他便去濠州投了郭子兴,然后得到了郭的赏识,娶了马皇后,一步一步坐到了皇帝的位置。
这么一个放牛娃、和尚、乞丐,骤然之间,竟当上了皇帝,不得不说确实惊住了所有人,也羡煞了无数人。
他在崛起的路上,也遇到过无数的人,只是有的人永远的平庸着,有的人还没崛起便已经被人踩在脚底,有的人已经崛起却也终究被他打趴下。
1352年,他在濠州遇到了一个小男孩,更准确地说是一个小乞丐。
这个小乞丐从小便没了爹,他的家里没了顶梁柱,又逢战乱之时,他的母亲应该怎么让他活下去?
中国人有句话叫“人挪活”,所以,小乞丐的母亲牵着他的小手开始“挪”了——流亡。
只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母亲在流亡途中,突然撒开了他的手,不是她抛弃了他,而是她撒手人寰了!他感受着母亲慢慢流失的温度,心中生出了无限的悲伤,当然,此时的他心中还有茫然、恐惧。
这个小乞丐,不过八岁呀!
小乞丐渐渐陷入了绝望中,可是,这时候却突然出现了一个人的身影。
是的,这个身影正是朱元璋。
朱元璋看到了小乞丐,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不,这个小乞丐比曾经的自己更可怜,心中不由一叹,生出了恻隐之心。此时,朱元璋和马氏还没有为他生下一儿半女,于是,他便和马氏商量了一番,收养了小乞丐。
所谓人心换人心,朱元璋对小乞丐的收养之恩,让小乞丐记了一生,在将来也会让朱元璋获益无穷。
朱元璋看着小乞丐,心里一动,开口问到,孩儿呀,你叫什么呀,你多少岁了呀,你是哪里人呀......
小乞丐看着朱元璋,对于这个让自己能够活下来的男人,已经八岁的他,便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告诉了朱元璋。
朱元璋心想,既然自己收养了他,他应该得跟自己姓,于是,便让小乞丐姓了朱,名英。
朱英当了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干儿子后,不仅能吃饱饭了,更是得到了良好的教育,读书写字,朱元璋又在打江山,所以让他连军事也一块学了。
1367年,23岁的朱英在福建破闵溪十八寨,又俘虏了陈友谅手下的将领冯谷保,朱元璋为此很开心,让他恢复了自己的姓氏——沐。
从此,朱英又成了沐英,这个沐英便是后来威名赫赫、世世代代为明朝镇守云南的西平侯!
朱元璋为什么会选在这时候让自己的干儿子恢复自己的姓氏呢?
这实则是朱元璋的私心在作祟,干儿子终究不是亲儿子,可是,这个干儿子偏偏所展现出来的能力又让他很欣赏,所以想要重用他。此时,朱又挫败了陈友谅,称帝的想法已经压抑不住了,如果让沐英继续姓朱的话,让他屡建勋功的话,将来怎么封赏?
朱元璋为了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不被人给抢了,给自己的后人留下了一个所谓的祖制,异姓不能封王。
沐英恢复了沐姓,将来便不能封王。
此后,沐英果然更受朱元璋的重用,从而为朱元璋、为明朝立下了不可磨灭的汗马功劳,后因功被封为西平侯。
纵观沐英一生,为了老朱家的江山,他可谓是呕心沥血了,从东打到西,又从西打到北,再从北打到南,东南西北全被他给打了个遍。
可是,对于这个为自己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干儿子,朱元璋却在他和傅友德、蓝玉打下了云南后,将他留在了云南,这到底又是为什么?
说白了,仍然是朱元璋的私心在作祟。
朱元璋作为一个“暴发户”皇帝,不可否认他很厉害,但也不能忽视他性格上的多疑,他心中始终感到不安,他一个和尚、乞丐能够造反当皇帝,别人为什么不能?所以,他的开国功臣有不少被他给咔嚓了。
沐英是他的干儿子,领军作战多年,在军中素有威望,他如果回京的话,显然很容易会被朱元璋当成一个不稳定因素,所以为了以后打算,不如干脆直接将他留在云南。
当然,朱元璋和马皇后对沐英也是有感情的,毕竟是他们一手养大的,说没感情他们自己也不会信。此时,“鹿”基本已经到了老朱家的猪圈里,江山已经基本底定,老朱也开始实施了稳固老朱家江山的政策。
所以,有的人,便得死。
这么一来,让沐英留镇云南,消除了他对老朱家江山的威胁的同时,也让他远离了一场鲜血淋漓的漩涡。
此外,朱元璋对沐英即便没有绝对的信任,也有九成九的信任,所以放心地留他在云南,不用担心沐英因为远离中枢、因为山高皇帝远而背叛老朱家。
沐英留镇云南,从没有背叛过老朱家,他的后代更是世世代代为老朱家守着云南,这一守便是260年!
这个义子名为“沐英”。朱元璋是一个收养义子爱好者,一生收养了二十多个义子。沐英自小父母双亡,靠乞讨为生,直到八岁那年在濠州城遇到了朱元璋才改变了他的一生。
当时朱元璋看见这个小乞丐,忽然想起自己悲惨的童年,想起自己为了活下去做过放牛娃,做过乞丐还当过和尚,如果不是自己的上司郭子兴怜悯赏识自己,自己恐怕还没有现在的成就。于是心生怜悯,收养了这个小乞丐,给他取名“朱英”。
朱英十二岁便跟随朱元璋一起征战,二十六岁就坐到了镇国将军的位置,他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后来朱元璋称帝,想要给他改回原来的姓氏,但他深念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养育之恩拒绝改回,并说自己是沐浴在朱元璋和马皇后的恩德下长大的。于是朱元璋赐姓沐,给他改名为“沐英”。
沐英后期被朱元璋派去镇守云南,在云南他大力传播儒学,办各级学堂。狠抓粮食、水利等民生问题。在他的治理下,云南相当安定。洪武十五年,马皇后去世,远在云南的沐英听说后悲痛欲绝,咳血数日。等到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去世时,他更加悲痛欲绝,咳血不止,没多久也去世了。
当沐英的灵柩运抵至京城应天府时,朱元璋亲自迎接,并派宫中官员负责安葬,追封沐英为黔宁王,谥昭靖,侑享太庙。后世子孙一直镇守云南,直到明末清初还在积极抗清,试图恢复明朝统治。朱元璋一时心慈救下的小乞丐,换回沐英及他的子孙保护明朝江山整整二百六十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54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