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多月来,头一次乘公交车。
有点不适应了。
我有个琴岛通公交卡,上车刷卡听到“哔”一声后,瞅了一眼余额,就径直往车厢里走。很久不用卡,忘了还有没有钱,需不需要充值。
快走到我习惯性站的后门处,才意识到司机叫的是我。让我扫二维码。
我很不好意思。赶紧回到前门,一边扫,一边解释自己不知道,疫情以来,还是第一次坐公交。
虽然辩解很多余。很多时候,人们还是会习惯为自己的行为辩解。
扫的是公共场所扫码系统。用支付宝和微信都可以,点击进入,个人乘车信息就上传了。
想起疫情初始时有条消息,说有个外地回青岛的确诊感染者,抵达后坐遍了市内各条地铁线,又在市里乘公交车到西海岸……这应该是确诊后盘查出的他的行程。
有了公共场所扫码系统,谁哪年哪月哪日几点几分出现在哪地,应该是一目了然。
这次疫情,也是对整个社会信息管理水平的检验和考验。
我一边扫码一边点手机确认,一边感慨“这是个伟大的时代”,心里也感到了几分踏实。
然后就看到车窗上的告示贴,上书“本车已全面消毒,请放心乘坐”。
最早看到此类告示,还是SARS期间,我是将信将疑的。
后来SARS疫情过去,仍有很多告示贴在公共场所,我就更不相信了。瞧,他们连褪了色的告示贴都懒得揭掉,怎么可能做过消毒
我不相信那些负责消毒的人会用心给各处消毒,敷衍了事罢了。
但是这次,在319路公交车上,看到司机及所有乘客全部佩戴着口罩,看到车窗玻璃一尘不染,车厢里、地面干干净净,无污垢,无纸屑,无脚印,无水渍,我连车门处的缝隙都留心看了几眼,那里是可能的卫生死角……我相信“本车已消毒”。
整辆公交车给我的感觉是水洗过一般洁净。
那洁净,居然使我生出些感动。真的。
我们应该感谢那些维护公共卫生的人,也许是公交车司机,也许是车队里后勤人员,也许是专业保洁……
在南京路江西路路口下车,那一站原来叫二中分校站。我一边走一边想起去韩国旅游期间遇到的那个大巴车司机。是个大叔,五六十岁的样子,非常谦恭的样子,非常热心地帮游客拿行李。
有个行程是购物。我没买什么东西,早早出来在路边等,就看到那个大叔在擦大巴车。车体已经很干净了,他很用心地擦轮毂,又打开后箱盖擦机器部分……
以至于我怀疑那台车并非旅行社公有,而是他自己的私有财产。
以至于我想起70年代,我爸刚买了家里第一辆泰山牌自行车。他用一种宽约三公分的蓝色塑料皮把横梁大梁都缠绕起来,以保护自行车不被损坏。
那段时间,每有休息的时间,我爸都会保养那辆自行车:把倒过来,以车把、座位为支撑,两个车轮在上,给自行车上润滑油。
我在我爸身上看到的是惜物。
那个韩国大巴车司机给我的印象太深了。当时我就远远地看着他,还拍了好几张他擦车的照片。我在他身上看到的也是惜物,还有敬业。
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春节前到上海出差,他打了一辆出租车特别脏,刺鼻的味道,后排坐位乱放的脏毛毯,司机油腻的头发……都给了他不好的体验。
他拍照发微博还写了篇文章,说出租车会影响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形象。话题引起了上百万人 和讨论。上海市有关部门后来还邀请他去讲座,谈论的话题是日本的出租车管理。
在公共卫生管理等诸多方面,日本的确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知道有一种人,坚信中国没有榜样,连这一点都不肯承认。可是,你去看看人家的洗手间,哪怕是再偏僻地方的洗手间,再对比一下我们高速公路的服务区卫生间,仅仅是卫生方面,高下立现。
昨天回青岛途中经过诸城服务区,有一重大发现,就是卫生状况比以前好了很多。好了太多。
也许是疫情之中卫生意识的普遍提升,也许是有人监督检查……服务区也到处张贴着“已消毒”的字样,卫生间门口还专门摆了张桌子摆了个工作人员,测量体温,也提供免洗洗手液。
这都是好事情。
下午从小区出来,看到传达室那个大爷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个白色喷雾瓶——他正在给门把手消毒。
上文:“把干净卫生做到极致”,应该是最好的国民教育推荐:“打扫卫生这件事,就像是映照心灵的镜子”不论如何,感恩这个时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52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一定要爱着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