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子小区封闭,不方便去滨河步行道,只好每天下午到操场散步,转圈。
也不能算是操场,就是一栋学员楼前的空场地。花岗石铺就的地面,中间是一个毫无设计感的椭圆形花坛,没有种花,只有三棵矮小的松树。泥土裸露出来,那里本来是草坪,北方的冬天,维护草坪需要特别用心。
操场方方正正,从南到北是70多步,从东到西也是70多步,我迈很大步子测量过。一圈走下来不到300米吧。
我爸跟我妈很少一块出门散步,除非是到滨河。我爸走得快,他喜欢在花园里走,原来那里有一个篮球场,一个网球场,后来某一任校长把球场铲除,改建成了花园。我妈走得慢,她喜欢操场,每次都走五圈或六圈。
我也喜欢操场。下午三四点钟光景,操场上空无一人,太阳已经绕过前面小区的那栋高楼,阳光洒满操场,照得人暖洋洋的。
操场东边一排水杉高耸着,每天都有鸟儿站在最高的枝头唱歌。每天,我开始觉得是去操场散步,后来觉得是去赴跟鸟儿的一日一会。
我分辨不清鸟儿的种类,也许是喜鹊,也许是画眉,也许是别的什么鸟儿,只凭那鸟鸣声,我知道它们都有属于自己的名字。有时我就在树下驻足,找寻那只叫得婉转清脆或者喳喳啾啾的鸟儿,好像在努力想听懂它们说的话。
也许看民间故事或童话难免有后遗症吧。我记得一个故事,是讲一个人能听懂“鸟语”,但是他如果把鸟语传递给人类,就会变成石头。一天,他看到群鸟逃离村庄,说山洪要暴发了……他面临两难选择,告诉村庄里的人洪水就要来了,自己会变成石头;不告诉大家,村民都会遭殃。
他挨家挨户告诉人们赶快逃到山上去,村里人都觉得他疯了,他没办法他只好说出了鸟儿们告诉他的讯息,当他变成石头,人们才追悔莫及。故事的结局当然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他被当成英雄,美名传四方。
我小时候听到这个故事,一边受到英雄主义的鼓舞,一边渴望“要是能听懂鸟语有多好”。直到现在,每闻鸟鸣声,就条件反射一般,想知道它们在说什么
我在水杉树下驻足,仰望鸟儿,回想起这个已经忘了名字的故事。忽然意识到,那个能听懂鸟语的变成了石头的人,就是“吹哨人”啊。
俄罗斯有部电影叫《危楼愚夫》。管道工接到报告说某个住满了底层群众的公寓楼水管崩裂,他去勘察维修时,发现大楼将倾。他千方百计上报,官员们却因为切身利益的考虑,决定放弃转移大楼里的820名住户,为此还杀了两个知情者。
管道工本可以闭嘴带着家人远走他乡,但他的价值观是“不能活得像动物,死得像动物。”他不听父母及妻子的劝告,执意去救人,挨家挨户敲门,告诉他们公寓大楼即将坍塌。
危楼居民不相信他说的是真的,不肯离开。最后的一幕是他被居民痛殴,倒在地上……
危楼是不是倒掉了,影片戛然而止。
我不知道管道工蜷缩在地仰望危楼时有没有后悔,后悔做那个“吹哨人”。我知道民间故事里那个能听懂鸟语的吹哨人没有后悔,他变成了石头,变成了传说,还活着。
离开操场回家的时候,那鸟仍站在树梢叽叽喳喳啾啾,叫得娇媚婉转。
我想:也许,它们想谈论的也是这些事吧。推荐:我们现在过的,就是退休时的日子吧 为看一朵花做一次远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523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仇恨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