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佩老师在他的写作课上传授了一条我认为非常重要规则。
他说:写文章不要随便使用惊叹号(!)。
如果一定要用,他给了一个量化指标——每10万字最多用1个。
我以前顾不了这些。写了文章,觉得需要加重语气时,句子中带有强烈的喜、怒、哀、乐等情绪时,就会用叹号,且应用自如。
自从知道了那条“每10万字最多用1个叹号”的规则,后来就很谨慎。每每在电脑上打下一个“!”,都会再斟酌一下,换成其它的标点符号。
想起微信问世以前,大家都用QQ。有时聊天,有时用于工作中的文件传输。
有个同事很喜欢用叹号,每次他的头像闪烁,对话框里的每句话都喜欢用“!”结尾,好像句句都在讲重要而紧急的事情,好像扔过来一个个炸弹。
在所有的标点符号里,“!”是最像手雷弹的一个。
我当时在公司负责编辑过一段时间的内刊。有次征文,一个员工投稿过来,通篇看下来,印象最深的是他用了很多的惊叹号。我有心数了数,那篇1千多字的文章,用了75个“!”。
文章写的什么,时隔多年,已全然不记得,却仍然记得那75个叹号。
也算是叹为观止吧。(此处很想用个!的,想想这篇文章不可能超过10万字,还是算了。)
这两天网上很热闹。前空姐把“奔驰开进故宫”这个瓜够大,再加上很多人已经放了春节假,有大把的时间吃瓜,舆情汹涌。
我最早看到的是一个截图。一个好友的微博转发,还配了段话,说“这确实是一个有趣的网络个案,有趣的不是某人对特权的夸耀性展示,而是一个普通女生在十年时间里如何向上穿越中国的阶级金字塔以及她观念的变化.……这必须是一部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小说的伟大题材。”
露小宝8年前的微博上写了截图上的这段话。
不到100个字吧,用了7个惊叹号。
也许是我对惊叹号已经比较敏感,也许是因为有王佩老师的讲课在先。我除了感受到这段话所表现出来的强烈情感,更感受到了一种公开宣传的价值观的扭曲和变态。
在露小宝们的眼里,有钱就可以如此任性。假想中的儿子打了同学,人家要5万,她会给20万,让再打3次。
“为了成为这么棒的妈妈”,她肯定好好奋斗过。儿子不知道有没有,倒是终于把大奔开进了故宫。
这种人出事,还不是早晚的事
可长点心吧,乱用惊叹号的女人不能随随便便娶进家,太危险。
那一惊,可能就是一炸。推荐:我有一个好习惯上文:在小珠山上想起了台湾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520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在小珠山上想起了台湾
下一篇: 是疫情,也是人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