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对自己寿岁还志得满满的“太上皇”乾隆在养心殿去世了,终年八十九岁。
就在乾隆去世的当天,嗣皇帝嘉庆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发泄积攒多年的怨恨了,
嘉庆帝颙琰没有片刻拖延,郑重其事地宣布让和珅和福长安去给乾隆昼夜守灵,理由是:你俩都是皇考最喜爱的臣子.....
这道命令下来得太快,和珅和福长安还没想明白怎么回事,就已经不自觉地领旨去了乾隆帝的梓宫,
带着官员一起哭丧,声音要多大就有多大,
全然不知自己被皇帝“囚禁”了,隔断了他们与外界的联系。
趁着和珅与福长安在停尸房奋力表演哭丧之时,
嘉庆帝当天便下令,六百里加急,通知自己的老师安徽巡抚朱珪迅速回京,
又连夜召来皇族近支,将要职官员换的换,调的调,
还没忘把和珅家里的府兵撤走,部署完这些,天已大亮。
随后,彻夜未眠的嘉庆帝在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初四,下令让御史们立即上书弹劾和珅,
并在当天,以镇压白莲教时“冒功请赏”的罪名追责和珅与福长安,并宣布解除他们军机大臣的职务。
等嘉庆帝手里拿到弹劾和珅的奏本差不多了,
又在正月初九下令革除了和珅、福长安的一切职务,交由刑部,并命查抄和珅家产。
还在给乾隆守灵的和珅与福长安二人,看见官兵瞬间瘫软在了乾隆爷的棺材旁,
他们怎么都没想到,短短几天就从一品大员沦落成为了“阶下囚”。
到了正月十三日,嘉庆帝徇众要求,公布了和珅的二十条大罪。
正月十八日,和珅与福长安便迎来了他们的最终结局:
和珅于次日悬梁自尽,福长安被迫全程观看和珅自尽过程后,待秋后问斩。
这一日,距离乾隆帝去世刚刚十五天,嘉庆帝便迅速地扳倒了权臣和珅,终于当上了真正的皇帝。
此外,嘉庆帝也额外获得了另一项收获:和珅的家产。
和珅到底有多少私财,一直没有统一的说法,但从嘉庆帝公布和珅的罪状来看,富可敌国。
而这些自然被送进了“内务府”,也就是嘉庆帝的个人小金库里,
和珅投机钻营一生,到头来还是给嘉庆做了“账房先生”,
自此,民间多了一句俗语:倒了和珅,饱了嘉庆。
一代权臣和珅在一夜之间就垮台了,精明的他为什么没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和珅也是有苦难言,他没料到乾隆暗藏了一手。
鐍匣建储乾隆三十八年,乾隆沿用父亲雍正帝所定的鐍匣建储方式,在勤政殿正大光明匾额后的鐍匣内,写上了十五子颙琰的名字。
乾隆一生共有十七个儿子,其中嫡子就有四个,不幸的是,他看中的“继承人”一个接一个都死在了自己前头,这对乾隆来说是莫大的打击,
到了乾隆三十八年时,还剩下七名皇子,其中两名皇子过继给了宗室,
继承人的范围又缩小在了剩下的五名皇子身上:
八子永璇、十一子永瑆、十二子永璂、十五子永琰(颙琰)、十七子永璘。
在这五名皇子,永璇有足疾,不大可能继承皇位;永璂是皇后纳拉氏所出,但因受生母剪发失宠连累,不被乾隆所喜;永瑆最有才华,他的书法深受父亲乾隆喜爱,但无意于皇位;颙琰表现平平,性格内向;永璘年幼,只知玩乐。
所以,朝臣也看不出来乾隆心目中的继承人究竟是谁,
好在没有激烈的皇位争夺,他们只要谁都别得罪就好,但多少还是会把焦点放在永璂和永瑆身上,
即使乾隆皇帝不喜欢永璂这个儿子,也不能说明他就断绝了永璂继承大统的可能性,此外,乾隆为他指婚了蒙古博尔济吉特氏;
而永瑆则娶了大学士傅恒之女富察氏,看起来是最有希望的;
相比这两位皇子,颙琰的婚事就差了一点,他娶了正白旗副都统、内务府总管的女儿喜塔腊氏,谁都没注意乾隆的用意,内务府总管虽然没实权,但正白旗可是皇帝亲兵,副都统也可以独当一面。
恐怕连和珅都不看好颙琰,否则这些年他岂会不去讨好拉关系呢
原本,和珅和颙琰没有直接矛盾的,
但到了乾隆四十一年,乾隆为颙琰挑选了一位老师——朱珪,
朱珪为官清廉,凡事都以庶民百姓利益为重,他与那些有损民众的官员,尤其是和珅,自然是矛盾重重,
颙琰在恩师的影响下,对和珅的所作所为是看在眼里,恨在心上,
他不知道自己已成为储君,但也不可能与和珅来往,
而和珅即使有遍地撒网的心态,
想到朱珪,他也不会自讨没趣,等后来乾隆帝公布了储君人选时,和珅肠子都要悔青了!
乾隆“禅位”于颙琰乾隆 六 十 年九月初三,
八十五岁的乾隆帝召集所有皇亲国戚和朝臣,并当众取下鐍匣,正式宣布将十五子永琰册立为皇太子,改名颙琰,移居毓庆宫。
同时,乾隆宣布要兑现自己的诺言,颁布了一道禅位诏书要将皇位禅让于皇太子。
这一谜底一经被揭开,台下众人是喜的喜,忧的忧,
其中和珅的表情最复杂,他在前一天就已经得知了这一结果,
而且为了与储君攀关系,和珅亲自登门向颙琰报喜,
可颙琰不冷不热的态度让他心里很没底,但更让他意外的是,
乾隆皇帝在宣布储君的同时,竟然做出了禅位的决定,
他没料到乾隆还暗藏了这一手,
这打得他措手不及,连未来换掉储君的机会都没给他留,
易储本就很难,若是换掉皇帝岂不是造反,何止是难,是根本没希望。
如果别人是嘴巴上假意劝说乾隆不要禅位,
那和珅是真心劝说,谁知乾隆心意已决。
要说乾隆为啥非要“禅位”,完全不是自己心甘情愿,
这是因为他乾隆三十七年时许愿,若上天能够保佑自己在位六十年,他当即会“传位嗣子”,不逾越祖父康熙的在位年数。
现在他在位正好六十年。
和珅眼见着大局已定,已无力改变,只能眼睁睁看着已经35岁的颙琰坐上皇位,
还不断安慰自己,或许自己还有成为两朝重臣的机会。
此时的和珅根本想不到,
靠山乾隆帝只是退位,倒霉事就已经接踵而来。
霉运接踵而来或许在乾隆一朝,和珅就花光了所有运气,
自嘉庆元年开始,和珅的家庭接连遭到不幸。
先是嘉庆元年,刚满两岁的和珅次子夭折了,他一向喜爱这个儿子,这让他伤心欲绝。
丧子悲痛还未平复的和珅,在两个月后又得知四川总督和琳染病身亡,
这一消息对和珅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和琳不仅仅是自己手足情深的亲弟弟,也是他官场上的一大支柱。
嘉庆二年,和珅的孙子夭折。
嘉庆三年,和珅结发三十年的妻子冯氏也撒手而去。
冥冥之中,和珅似乎感觉到自己将要没落了,
或许他也曾在夜深人静时考虑过自己的退路,辞官归隐何尝不是一种选择,
何必夹在太上皇和新皇之间呢
只可惜,乾隆没给他这个机会,和珅已是骑虎难下了,他只有硬着头皮继续斡旋在官场上,
茫然中有一丝期待,想尽办法来为自己换得一线生机。
嘉庆帝与和珅的斗争自登基开始,嘉庆帝的日子过得是如履薄冰,“上皇喜则亦喜,笑则亦笑”,
名义上他是皇帝,实际上实权还掌控在乾隆手里,并且乾隆对儿子百般的戒备提防,
时不时地派人盯着嘉庆帝的一举一动。
对于自己的亲爹,嘉庆帝不敢表现出任何不满,
他能坐上皇位,自然是对乾隆心里的小九九早有洞察,
但他只能将自己伪装成一个乖巧的儿子,盼望早点熬到乾隆寿终正寝的那一天,
千万不要在老头子咽气前“触礁”被废。
可让他更窝囊的是,老头子身边的“和大人”他都动不得,甚至民间还盛传和珅是“二皇帝”,
和珅让嘉庆感觉自己这个皇帝,连一丝颜面都没了,
他暗自隐忍着,等待时机........
此时的乾隆,已经年老力衰了,但他仍然不愿意松开手中的权力,
他的意图在禅位诏书表达得很明确:凡军国重务,用人行政大端,朕未至倦勤,不敢自逸,部院衙门及各省题奏事件,悉遵前旨行。
啥意思
就是告诉朝臣,我退居二线只是为了兑现诺言,并不是真的什么都不管了,以后你们的奏章还是要拿来给我看的。
朝臣们当然领会了这个意思,还很有眼色地想出了新规矩:
凡事都要以“太上皇”为先,其次才是“皇上”。
当然还有没眼色的大臣——毕沅,上书时把“太上皇”写在了“皇上”后头,后果就是被送进了牢房,
这事惹得“太上皇”很不快,为此还特地下旨将新规矩强调了一遍,全然不顾儿子的脸面。
其实早在嘉庆帝皇后册封喜宴上,乾隆就扫光了儿子儿媳的颜面,
因为他在同一天举办了“千叟宴”,而且是大操大办,来宾还有各国藩王使节,
儿媳成了皇后,还没他的宴会重要。
对于“太上皇”这小心思,和珅心知肚明,对他来说这就是个机会,
不管嘉庆帝喜不喜欢自己,和珅想让自己成为嘉庆帝的“唯一”依靠,
他一面极力讨好嘉庆,又竭尽全力限制嘉庆培植自己的亲信。
和珅知道朱珪对嘉庆帝的影响很大,于是抓住朱珪上了一封庆贺嘉庆登基的奏章之事,
跑到乾隆面前狠狠地告了朱珪一状,谁知乾隆根本没当回事,
和珅不甘心,不久又抓到嘉庆向恩师朱珪祝贺升迁之事,又跑到乾隆面前添油加醋告了一状,
这回是踩到乾隆的痛点了,乾隆以为儿子果真在暗中笼络人心,萌生了换掉皇帝的想法,
幸亏军机大臣董诰劝谏,乾隆才作罢。
嘉庆把和珅的一举一动看在眼里,但他城府很深,一直不露声色。
不仅如此,有人若是说和珅不好,嘉庆还会批评说:我正要依靠他来治理国家,你们为什么来说他的不是呢
甚至有些重大事情仍然让和珅去处理,
这样,和珅终于被麻痹住了。
这也是在乾隆在世时,权势在握的和珅为什么没想办法除掉嘉庆的原因,
他已经沉浸在了嘉庆为他编织的两朝重臣的美梦中。
“理财圣手”和珅的悲剧和珅究竟是凭借什么,讨得乾隆皇帝的欢心呢
与影视剧作中“和珅”不同,
历史上的和珅,不仅生得眉清目秀,且多才多艺,书法精湛,还精通满、汉、蒙、藏文,
虽然没有考中功名,但和珅聪明决断、办事利索,他在理财方面极具天赋,号称“理财圣手”。
乾隆的生活要比康熙和雍正奢华得说,
会“挣钱”的和珅自然受到重用,
没用几年的时间,入不敷出的内务府就已经被塞得鼓鼓的,乾隆也可以随意享乐了,当然对和珅也就更加依赖了。
和珅在想方设法为乾隆捞银子的同时,没忘从中给自己充腰包,
只不过成也银子,败也银子,
家有巨资的和珅,权欲之大已到了惊人的地步,已经严重威胁到皇权,
这才是嘉庆帝杀掉和珅的主因,宅子、吃穿用度都达到甚至超出御用标准,
更可怕的是,连和珅给自己造的陵墓,都是照着皇帝建制修建的,
难怪嘉庆帝会怀疑和珅有谋反之心,
换了谁都洗不清这个嫌疑。
可惜了他一身的才华,
盲目自大,自认为掌握了皇帝的心理,依傍着皇帝为所欲为,
殊不知无论是乾隆还是嘉庆,都未曾给过他退路,
最终在欲望的驱使下,一步步走向了断头台。
和珅死后,
朱珪评价说:珅早年好学,唯其为官后日渐贪婪,后手握权柄,挟百官于朝廷。不顾师生之谊,陷吾于不义之中。今珅已殁,吾惜其才致其入歧途。吾本欲与其一同为皇上效力,惜和珅先吾而去,令吾感叹。
或许深受恩师的感染,嘉庆帝并没有连罪和珅的家人,
之后,他的儿子丰绅殷德在河北蓟州草草埋葬了和珅。
3634429372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三点原因:1、乾隆知道和珅的心机,如果放和珅一马,嘉庆皇帝不一定能控制住和珅,有可能被和珅专权;
2、乾隆不整治和珅其实并不是说和珅多受到宠爱,晚年的乾隆信佛,不想开杀戒,这不是主要原因;最关键的是,乾隆要把和珅给年轻的嘉庆皇帝,由嘉庆来整治和珅这个前朝重臣,才能树立起他的威信,对于嘉庆上位后颁布命令有帮助;
3、你说错了,乾隆一直都没有不放了和珅,乾隆死得时候,和珅还活得很好,是嘉庆皇帝严惩和珅抄家问斩的,那时,乾隆已经死了几天了
和珅,到底多精明多强干,咱从他在乾隆朝担任的领导职务就能看出来,我这里大概罗列一下和珅头上的名头:首先头上闪烁着一等忠襄公和文华殿大学士的称号,其次政府的领导职务有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军委副主席),吏部尚书(人事部长)、户部尚书(内政部长兼财政部长)、刑部尚书(公安部部长)、理藩院尚书(外交部长),还兼任内务府总管(清朝管理皇家大小事务总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和珅是一位在做人处事上面都非常精明的一位人物,一生中贪污几亿两白银,而且深受乾隆皇帝喜爱。生前曾经任职文华大学士,内阁大学士等重要官职,除此之外还有军机大臣,内务府的总管,甚至还涉及吏部、户部、刑部等重要职位,可以说生前享尽了荣华富贵。当然就仗着乾隆的喜欢恣意妄为。
那么如此一个精明的人,为什么没有给自己留一条后路,没有去巴结好下一位皇帝哪?特别是嘉庆帝早想除掉他,他还不屁颠屁颠的巴结未来的皇帝,实际上,和珅也被乾隆摆了一道,他之前也有大量投资在乾隆的其他儿子上,可是偏偏绕过嘉庆帝,所以也说和珅够倒霉的算盘没打好!
和珅的想法是投资最大的皇子,但是乾隆喜欢的第二和第三的皇子分别在二岁和五岁就暴死了,花了那么多白花花的银子也收不回来,转而又投资大皇子,岂料想乾隆因为这两个儿子的死迁怒到最大儿子的身上,还没来得及问罪,这最大的儿子就被吓死了。这一笔银子又是糊涂账。
当然,和珅这些投资自然瞒不过乾隆,得知和珅下一个投资第十一儿子的时候,乾隆偏偏就立了了十五儿子也就是后来嘉庆帝,这下又废了这么多白花花的银子,后来,自己靠山没了,新的靠山上来,和珅也就没命了。所幸是自己儿子丰绅殷德娶了乾隆最小女儿,保住了唯一血脉!古代常说伴君如伴虎,和珅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最后还是被乾隆给算计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50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