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明成祖朱棣为搜捕一女子,竟下令抓捕全国的尼姑,为何?

七里香 2023-07-28 03:03:27

相信很多了解明朝历史的读者都知道朱元璋在当皇帝期间,对尼姑非常看不过眼,曾经发布严令禁止女子在40岁之前出家为尼,而通过发动“靖难之役”取得皇位的朱棣似乎继承了朱元璋对于尼姑的厌恶,但他做得更为彻底,为搜捕一女子,竟然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抓捕尼姑,朱棣这样做又是为了什么呢

朱棣抓捕尼姑的事情在《明史》中有过简单记载,永乐18年(1420),山东蒲台地区有“妖女”唐赛儿起义,然而唐赛儿起义失败后,却没有被官军抓获,为此朱棣派人在全国范围内抓捕尼姑近万人。原来明成祖朱棣之所以下令抓捕全国的尼姑是为了搜捕起义军女首领唐赛儿。

事情与一起发生在山东境内的农民起义有关,这场起义的领导者是白莲教女首领唐赛儿,她之所以发动起义有着很多原因。首先山东地区在经历元末明初的战火之后,生产力被严重破坏,然后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在山东地区制造战乱,使得山东地区的人民受迫害更为严重。

朱棣称帝后,并没有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永乐4年,朱棣修建北京宫殿,先后又在唐赛儿的家乡滨州、青州等地征调数十万民夫,逼得百姓怨声载道,加上唐赛儿受贪官污吏迫害,因此唐赛儿恨透了大明王朝,起义之心随即萌发。

虽然这场发生在山东境内的农民起义并未撼动大明政权的统治,甚至在一般正史中,仅用寥寥几句话带过,然而当时的皇帝明成祖朱棣却大为震惊,不但从京中派出5000精锐人马外出评判,甚至还把抗倭的军队调回来用以镇压这场农民起义,后来朱棣更是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抓捕尼姑并押解到京内确认身份,我们觉得唐赛尔领导的农民起义似乎并不值得朱棣这样兴师动众,那么他为何要这样做呢

笔者认为与以下三个方面有关。其一,唐赛儿组织群众的能力很强,并且在民众中的威望极高。我们知道老朱家的皇帝位置就是从农民造反中取得的,因此老朱家对于农民起义异常敏感,对其采取高压态势,一经发现,便将苗头扼杀在摇篮之中。唐赛儿在民众中拥有的极高威望让朱棣大为震惊,这也引起了朱棣的警觉,于是便如此大费周章地镇压起义、搜捕唐赛儿,但唐赛儿仍然在民众的掩护之下逃之夭夭,至死朱棣都没有抓到唐赛儿。

其二,唐赛儿不接受朝廷的招安,打了朱棣的脸。起初,唐赛儿领导的农民起义规模较小并没有引起当地官员的注意,甚至都没有上报给朱棣,而后来起义军队伍逐渐扩大,屡次打败官军,并且唐赛儿对于朝廷的招安不以为意,甚至还把派去招安的使者给杀害了,这使得朝廷和朱棣脸上无光,因此朱棣对唐赛儿格外痛恨,就对其采取疯狂镇压的政策。

虽然这场农民起义只坚持三个月就失败了,但最后官军仍然没有抓到唐赛儿,这令朱棣更觉脸上无光,心中也更加愤恨。

其三,唐赛儿与白莲教有很深的关系。唐赛儿利用白莲教发动起义,让朱棣联想到了元末刘福通等人叛乱的事,并且在这次唐赛尔领导的起义中,教徒对她异常忠心,连死都不怕,这种蛊惑程度令朱棣心惊,因此朱棣觉得有必要抓捕白莲教首领唐赛儿并对其进行严厉惩罚,以起到警示作用。

而朱棣之所以将搜查重点放在尼姑身上是因为唐赛儿是白莲教的首领,起义时又以“佛母”自称,因此朱棣认为唐赛儿与佛门之间有着某种特殊关系,在史料中也有关于此方面的相关记载,朱棣曾经认为唐赛儿削发为尼隐藏在佛门之中,后来便发生了朱棣下令抓捕天下尼姑的事情。

然而拥有严密特务机构的明朝在捉拿唐赛儿这个问题上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因为直到朱棣死去,他得到的结果仍然是唐赛儿不知所踪,以至于后来唐赛儿的形象被神化,成为无所不能的神仙。

其实朱棣之所以对佛门厌恶,据说还跟朱棣怀疑建文帝朱允炆借助佛门逃了出去有关,因此朱棣对佛门也是采取打压的态势,建文帝的下落到底如何,我们也不得而知,这个问题甚至已经成为了千古谜团。

3634429372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明成祖朱棣当年为何大肆捕捉天下的尼姑呢?

做尼姑千万别做明成祖朱棣时期的尼姑,那时候对尼姑来讲就是一场噩梦,明成祖朱棣通过“靖难之役”来夺得皇位,正准备迁都北京,后又为何大肆抓捕天下的尼姑呢?

按理说尼姑六根清净,四大皆空,也是佛门净地,可就在永乐十八年,朱棣突然下令抓捕山东、北京一带的尼姑,事情的原委还得追溯到他成为皇帝后大修宫殿,又组织人力,南粮北调,还开挖运河,先后在山东征调数十万民夫,农民徭役负担沉重。

一:唐赛儿为夫报仇毅然起义

故事的主人翁叫唐赛儿,本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正因为父亲被抓去做苦力,自己和丈夫又前往官府讨粮食,结果丈夫被打死,父亲悲愤而亡,母亲又重病去世,一系列沉痛的打击让唐赛儿决定反抗。

唐赛儿利用白莲教为掩护,组织发动了规模宏大的农民起义,唐赛儿为了给起义军找一个很好的借口,就称自己在祭奠自己丈夫的时候,在一块神秘的石缝里发现了白莲教的书典和宝剑,她学习其中的武术,竟能通晓诸术,这把宝剑也只有她能使用,还可以剪纸成兵,自号“佛母”。饱受战乱和盘剥之苦的农民群众广泛信奉白莲教,从中寻找精神寄托和相互帮助,从此队伍发展越来越壮大。

明成祖朱棣发现唐赛儿的队伍短时间内竟然达到了数万人,有些恐慌,于是派使者前去诏安,要知道唐赛儿一家人都因此而亡,她怒斩来使,明成祖朱棣也怒火冲天,连忙派兵镇压,不但派出了“京营”五千精锐人马,还把正在山东沿海“抗倭”的军队,也用在了镇压这场农民起义上面,很有股子“攘外必先安内”的架势。最终镇压了这次起义,可是唐赛儿却逃跑了,不知所踪。

二:明成祖朱棣怒抓尼姑

朱棣为了消除心中忿恨、防止死灰复燃、杀一儆百,朱棣下令严察唐赛儿的行踪,可是搜捕工作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却任何进展。朱棣仔细一想,既然民间找不到,那就去佛门净地看看。于是,朱棣下令将北京、山东的尼姑、女道士统统逮捕,押送朝廷审讯,甚至还逮拿了全国范围内的数万名出家妇女。

《明史》也有简单记载:永乐十八年二月,山东蒲台唐赛儿反,唐赛儿不获,溟逮天下出嫁尼姑万人。

三:朱棣之所以抓捕尼姑的原因

首先:很有可能是负责搜捕的官员为了推卸搜查不利的责任,所以用唐赛儿入佛门来搪塞朱棣,因为自古以来逃亡的人大多喜欢夺入寺庙之中;

其次:佛门中人远离世俗,无论是民间还是官府一般不介入,唐赛儿兵败后还是有可能藏到佛门净地的;

最后:就和唐赛儿起义时用的称号有关了她利用白莲教的名义,曾自称“佛母”,朱棣肯定以为唐赛儿和佛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其实唐赛儿的去向也成了一个谜,当地人们为了纪念她还建造了一座雕像。

永乐十八年,明成祖为何两次下令,将全国数万道姑尼姑押解进京呢?

因为当时明成祖继位后,他加重赋税,使农民生活苦不堪言,这时出现了一个白莲教的起义组织进行起义,使明成祖的统治受到威胁。而这个组织的领导人是个女子,明成祖认为她可能藏在尼姑道姑里面,所以就将数万道姑尼姑押解回京。

明成祖当了皇帝以后,就开始大张旗鼓的修建宫殿,但是修建宫殿需要人力,物力和财力。但老百姓收成不好,加重的赋税使他们并不能负担,人们的生活苦不堪言,却因为明成祖暴虐无道,根本不敢和皇帝反驳。而这也导致人们都只能默默上交税收,但是赋税却是一年一年在增加。

而这时,因为自己的家人都深受赋税之苦,一名叫唐赛儿的女子发动了起义。因为当时很多人都对明朝政权失去信心,因此很多人都加入了唐赛儿所创办的白莲教。希望通过起义来改变明朝的政权,让人们的生活过好一点,不要加重赋税。

而唐赛儿创建白莲教后,因为受到人们对明朝政权的失望,和很多百姓的踊跃加入,所以白莲教第一场战役就获得了胜利。人们因为首战告捷,更是很有信心,而白莲教也确实打了很多胜仗。之后,更是让明朝的人都闻风丧胆,最后明成祖使用精兵将白莲教包围,但是直到最后都没有发现唐赛儿。而这也成为明成祖心中的一根刺,他认为唐赛儿是躲藏在道姑或尼姑庵里,所以明成祖两次将全国数万民押解回京,但是最后依然没有找到唐赛儿。

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要捕捉天下尼姑其中有何隐情

因为明成祖时期安南内部叛乱分子斩杀明朝使臣,而且公然挑衅大明天威,于是朱棣下令武将出手反击,安南全民皆兵,老弱妇孺都装可怜随时暗杀我大明将士,事实是打赢了安南,而且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设置了安南交趾,到了明宣宗时期因为安南反复叛乱,于是就放弃了统治安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50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