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唐初,隋炀帝因实施暴政,导致全国各地揭竿而起,李世民见英雄豪杰纷纷起义,隋朝大势已去,便与父亲李渊发动“晋阳起兵”,四处征讨。
作为镇压起义将军,王世充一直保卫隋朝,他手下有一飞将单雄信,为他立下汗马功劳,甚至险些成功刺杀李世民,改变历史进程。不过李氏父子骁勇善战,短短一年内,就结束了群雄割据的局面。
唐朝建立后,李世民被封秦王,几年后攻破王世充占据的洛阳,流放王世充,却下令把他的部下单雄信处死。
李世民的手下徐茂公见状为单雄信求情,被遭到拒绝,单雄信死后,徐茂公偷偷抚养他的妻儿,却没想到给唐朝留下祸根。
群雄并起,变局丛生隋朝末年,隋炀帝横征暴敛,激起全国各地起义军的反抗。李渊父子本是隋朝官员,李世民还曾在雁门关外救下过隋炀帝,眼看全国群雄四起,隋朝将要灭亡,李世民审时度势,鼓动父亲起义。
父亲李渊是隋朝忠臣,但眼见隋朝被起义军分裂,将有新的势力崛起,便同意儿子的建议,携带属下在晋阳起兵。
因为李世民平日广交各路豪杰,他常常慷慨大方地散财给这些地方豪强,使得李氏父子起兵时便有一支非常效忠的部队。
短短一年里,父子二人战功赫赫,俘虏各地起义军头领,使许多认清局势的人归附于李氏。在这段时期,全国各地涌现出大量军事能人,单雄信就是其中一位。
单雄信生于曹州,自幼习武,练得一身好武功,他还擅长骑马,广结好友,具备末世雄才的素质。
徐茂公与单雄信是老乡,出生于巨富之家,他是有名的慈善家,常常接济穷人,在当地有很响的名声。
两人于瓦岗寨为李密做事,性格都十分豪爽,很快成为手足兄弟,并与秦琼、程咬金等人于贾家楼义结金兰,单雄信、秦琼等人被人们称为隋朝 “五虎上将”,单雄信是“五虎上将”之首。
李密有这些手下,自然无往不利,他向四处征战,仅仅一年的时间里,瓦岗军就成为中原地区最强大的武装力量,坐拥隋朝最大的粮仓,至盛时手下有几十万人。
但李密虽有一颗做皇帝的野心,并且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他却一次次把手中的好牌打得稀碎。
乱世忠奸难辨瓦岗寨的寨主本是翟让,李密是他的手下,翟让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他手中的瓦岗寨最开始只是一个小组织,翟让也只想做一个小寨寨主,守住自己的一小片天地。
李密的野心却很大,他觉得隋朝将亡,如果敢于拼搏,开创一个新的朝代也未尝不可。他认为荥阳是军事重地,便带兵攻打,劫掠荥阳众多县城,这些战役显露出李密的野心和军事智慧。
翟让非但没有忌惮李密功高盖主,反而给予他更大的权利,之后瓦岗军不断变强,他认为自己已经没有能力继续当寨主,便退位让于李密,李密趁势上位,登基成为魏公。
李密登基后却开始猜疑起翟让,他害怕翟让反悔,便处处打压翟让及其亲信,使翟让空有职位,没有实权。
之后,李密对翟让更加怀疑,便设宴邀请翟让和其亲信,在宴会中,四面八方突然冲出佩戴刀剑的刺客,将翟让及亲信尽数杀死,单雄信见势不妙,立马向李密下跪,表示归顺于他,这才免于一死。
这次事件使李密在军中声望大打折扣,他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受人诟病,为日后衰败埋下伏笔。
之后,李密派兵猛攻洛阳,隋炀帝毫无抵抗之力,便派王世充镇压瓦岗军,李密最终赢得胜利,隋炀帝手下的兵力近乎于无。
宇文化及又趁隋炀帝洛阳兵力空虚发起兵变,并于皇宫中斩杀隋炀帝,王世充等将军只得另立隋炀帝之孙为帝,而李密也将洛阳城重重包围。
在三方势力相持不下时,李密竟不把王世充看在眼里,率先攻打宇文化及,王世充乐得见二人两败俱伤,李密虽击退宇文化及,但损失惨重,王世充规整军队后反击李密,准备渔翁得利。
这一仗,元气大伤的李密没能打赢,他深陷重重包围,最终才逃出去,一心称帝的他只能归降李氏父子。
因果皆有依据单雄信与徐茂公的命运就此改变,徐茂公带领秦琼等人跟着李密投靠李氏父子,而单雄信则归顺王世充,镇守洛阳。隋恭帝主动让位李渊,李渊改国号为唐,封李世民为秦王,王世充则占据洛阳,拼命死守。
最终,秦王攻陷洛阳,王世充和单雄信被活捉,秦王命令将王世充流放蜀地,却将王世充的手下全部处死,其中就包括单雄信。
这些将士个个英勇善战,并对王世充忠心耿耿,李世民怕后起祸乱,于是快刀斩乱麻,将王世充部下尽数杀害。
眼看单雄信就要被杀,当时的瓦岗众将没有一个前来求情,唯独徐茂公来到秦王面前下跪,求秦王免单雄信一死。
李世民自然没有同意,将单雄信斩杀,若瓦岗其他人没有为单雄信求情是因为他们害怕李世民怀疑他们的忠心,徐茂公求情则没有这样的考虑,他最先跟随李密,后来归降李世民,均是迫于形势,他的忠心使李世民十分放心。
徐茂公后来的表现印证了这一点,他先后辅佐三代皇帝,无不鞠躬尽瘁,并以忠臣形象留名青史。
徐茂公没能救下单雄信,他心中感到十分愧疚,得知单雄信还有妻儿后,便偷偷照顾他们,却没想到这一时的善心,却会为唐朝引来祸患。
唐朝末年,黄巢起义爆发,单雄信的第11代世孙兴、旺、茂、盛四兄弟参加黄巢的队伍,在军中,四兄弟骁勇善战,被称为“黄军四杰”。
兄弟四人随黄巢军队杀入长安,唐朝虽最终平定黄巢起义,但国力大衰,从此日渐式微,名存实亡。
徐茂公后半生为唐朝呕心沥血,贡献颇多,照顾单雄信妻儿的目的绝不是为了他的后代报复李氏家族。
黄巢起义距单雄信被杀已过去200多年,他纵有再多的聪明才智,也绝不会知道后世如何演变,自己一时善念大发,反倒成为后人诟病的对象,徐茂公实在有些冤。
3634429372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世人口中的好皇上,更是历代皇上所称颂的。因为他们羡慕李世民处理君臣关系有自己的一套办法,既不会过于强势,从而容易滥杀功臣。也不会显得太弱势,从而被臣子以为软弱可欺。就是这样一位机智的君王,为什么在临终前嘱咐李治一定要杀掉徐茂公呢?
第一,徐茂公若不听从安排,则务必除掉他。
李世民的一生何其机智,所以他对每个臣子都了如指掌。在他临终的时候,他嘱咐太子李治,如果功臣徐茂公不听他的话,便要杀了他,原话是“李世勣才干超群,不一定服从你的管教。我已贬谪他为叠州都督,你留心查看,如他欣然赴任,日后你可召回委以重任,他必感激你的恩德。如果他迁延观望,你务必杀了他。”
第二,徐茂公智勇双全。
徐茂公在李世民在世的时候就表示现出了异于常人的才能,深得李世民的重用。这个人智勇双全,而且精通兵法,为大唐已经屡次立下了大功,被李世民誉为唐朝的三大名将之一。他不仅是难得的将帅之才,而且对李世民也有救命之恩。但是李世民担心他会不服李治的管教。
第三,徐茂公是一个八面玲珑的人。
尽管徐茂公为大唐立下了很多的功劳,而且还曾经救过李世民的姓名,但是李世民一生阅人无数,用他独到的眼光早就看透了徐茂公的为人。徐茂公其实为人是比较狡诈的,用首鼠两端来形容他再合适不过了,简直就是一个八面玲珑的油滑之人。
为唐朝开疆扩土的扩土的三朝重臣,徐茂公,最后受得以寿终正寝。在后世所传的唐朝将领中,徐茂公是堪比诸葛亮的存在,他足智多谋,用计如神,而在历史上徐茂公的原型是李勣。李勣原名徐世勣,后被李渊赐姓为李,成为李世勣,后来李世民登基,为避天子名讳,改叫李勣。而作为著名将领的他,究竟有着怎样的一生呢?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回避政治斗争
?历史上的李勣并不像电视剧中那样,一开始就追随李世民,甚至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找到李靖和李勣,争取他们的支持,然而二人都只是推辞,并不做承诺。虽然就私交而言,两人都应该站在李世民这边,但他们立场坚定,作为将领只能一心对外,绝不参与内部权力斗争,也正是因为这样,在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更加敬重李靖和李勣二人了。
二、教导后人不参与权力斗争
公元669年,李勣生命走到尽头,在临终前他嘱咐后人,要吸取房玄龄、杜如晦等人辛苦一辈子,光耀门楣,却被后代的痴家儿搞得家破人亡的教训,要求自己的后代不要参与权力斗争。但尽管李勣如此嘱咐,他的孙子李敬业还是违背了他的嘱托,在武则天废李显改立李旦为皇帝后,李敬业、骆宾王等人起兵谋反,虽然李敬业最终参与了政治斗争,但李唐统治面临危机时起兵,相信李勣在世时也会这要做的。
李敬业兵败后,李勣被武则天剥夺了姓氏,后来中宗复位,依旧恢复了他的官制并重新安葬,而他也配向太庙受后人香火。李勣外人重情重义,进退有度,又有自己的坚持和追求,这样的人值得后世敬仰。
首先是因为徐茂公当时并没有真正的臣服于李世民,所以李世民就想杀他,虽然他非常有才能,但是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干的人,李世民所以就非常想要拉拢他,把他变成自己的臣子,一直为自己所用,但是当时徐茂公却一直没有同意李世民的这个要求,他当时一直保持中立的状态不为任何人所用。
其次是因为李世民是皇帝,他不能违抗他的命令,否则就会被诛九族。在古代皇帝的命令是强制性的,无论是谁都要听他们的话,因为他们是天子,是天选之人,如果谁不听他们的话就要受到惩罚。而在当时皇帝们的规定是,如果谁违抗皇命的话就要被诛九族,他的整个大家庭都全部需要被杀死。徐茂公当时正是考虑了这一点,为了自己家族未来的发展,所以说他不能违抗皇帝的命令。
就算一个人再有才干,怎么能斗得过高高在上的皇帝呢?皇帝在古代可以说是可以为所欲为的,因此所有的人都要听命于他,无论他说的是对的还是错的,他们都需要去听命于他们。这也正是当时所有的人都想当皇帝的原因。徐茂公虽说是一代名将,但是他的对立面站的是皇帝,和皇帝作对就等同于和天下所有人作对,徐茂公肯定是不能和天下所有人作对了,因此就算一个人有再大的本领,对面如果站的是皇上的话,他还是要去臣服于他的。
总之,死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是非常可怕的,但是就算一个人有再大的本领,皇帝让你去死,你也是不能违抗的,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
要说起来,徐茂公是有功于大唐的,武则天最后能坐上中国第一女皇的位置,也有他的功劳。
1
李勣,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访间传闻多称其为徐茂公。徐茂公这个人,从小家境就好,“家多僮仆,积粟数千钟”,和他爹一样,比较大方,常接济穷人,隋末,天下大乱,徐茂公在家待着没什么大事,就投奔自己老乡翟让,成了瓦岗军的一员。后来,因为野心家李密的加入,瓦岗军开始内讧,最终被王世充打财。李密、徐茂公先后归降大唐。
归降大唐后,徐茂公得赐李姓,叫李世勣了,他随秦王李世民大败宋金刚、占领虎牢关、击擒窦建德、降伏王世充、擒获徐圆朗、斩杀辅公祏,平定四方的武装割据势力,为大唐的政权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2
李世民登基做了皇帝后,徐茂公为避李世民之讳,又去除姓名中“世”字,正式改名为李勣。武德八年到贞观年间,徐茂公主要的事迹是平定突厥、薛延陀,为大唐边防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因为如此,徐茂公没有赶上在大唐历史上有着极重要地位的玄武门之变,但这并不妨碍李世民对他的宠信,贞观十七年,徐茂公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二十三。
李世民驾崩前,还给徐茂公挖了个坑。具体事情是这样的,李世民担心自己死后,徐茂公会不服李治的领导,就先下旨贬了徐茂公的官,并外派了徐茂公,让李治在自己死后再把李勣召回长安提拔成宰相。徐茂公是个聪明人,哪能看不出来这是帝王驭下之术,所以非常配合着把戏给演了。后来回长安后,徐茂公也确实在表面上做到了为李治肝脑涂地的样子,特别是在李治想立武则天为后时,徐茂公装病躲过了与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上门逼宫的邀请,私下却和李治说了句“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问外人!”,给武则天能当上女皇奠定了基础。武则天成为皇后后,对李勣也是特别信任。
3
总章二年(669年),徐茂公病逝,享年七十六岁。李治允其陪葬于昭陵,并率百官亲自为他送葬。但是好景不长,十几年后,武则天称帝,徐茂公孙子李敬业不服,起兵造武则天的反,被武则天镇压。要说武则天做了女皇,政绩还是不错的,大唐的贞观之治在她手里得以延续,但女人必竟是女人,终是克服不掉虚荣、气量狭隘、睚呲必报、迁怒于人等这些通病,即使当了女皇。或许是恨徐茂公家教不严,亦或许仅是单纯的发脾气,武则天下令,削了他的官爵,挖了他的坟,砸了他的碑,还把徐茂公从坟里拉出来挫骨扬灰,直到后来唐中宗李显复位后,才帮徐茂公恢复的官爵,并重修了他的墓,不过,徐茂公的尸骨已经不在了,只得在墓里存放了一套他的衣服,是为衣冠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500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